CN220021772U -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1772U
CN220021772U CN202320829591.8U CN202320829591U CN220021772U CN 220021772 U CN220021772 U CN 220021772U CN 202320829591 U CN202320829591 U CN 202320829591U CN 220021772 U CN220021772 U CN 220021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connector
cable
flang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95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伟锋
傅荣荣
蒲定
陈希恰
苏洋
魏法军
申万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lanyun Data Cen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lanyun Data Cen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lanyun Data Cen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lanyun Data Cen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95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1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1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1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密封分离舱和连接器舱,连接器舱远离密封分离舱的一端密封,复合海缆在密封分离舱内分离为多条电缆和多条光缆;多条电缆位于连接器舱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电缆插头;连接器舱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装设有多个电插座和多个光纤连接器;多个电插座的一端在连接器舱内与电缆插头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外;多个光纤连接器的一端在连接器舱内与光缆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外。电缆插头可与电插座对接,也就没有了电缆与插座的接线外漏的风险,相邻的电插座之间的间距可较小,在匹配相同数量的电缆的情况下,可减小终端盒的体积。

Description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拔式终端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海底水下设备,如水下石油设施、海洋科考传感器设备等的供电方式多为一路交流电或直流电,对应的电缆为单芯动力海缆或3芯动力海缆。海底设施与电缆连接的水密连接器通常只支持单芯动力海缆或3芯动力电缆。
而水下数据中心供电通常需要满足两路三相供电需求,也即,复合海缆内需要6芯电缆,且电缆为高压电缆。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海缆中的电缆连接一电插座、电插座上远离复合海缆的一端对接水下数据中心的外部电缆插头的形式来实现复合海缆的电缆和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连接。但是,由于电缆与电插座之间的接线外露,相邻的两个电插座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间电气干扰。但是,在面临复合海缆包括6芯电缆的情况时,既要保证相邻两插座间的距离,又要实现6芯电缆的连接,这样就会导致终端盒的体积很大。
鉴于上述缺陷,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电缆连接中为了保证相邻电插座间的距离,导致终端盒的体积很大,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所述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密封分离舱和连接器舱,所述连接器舱远离所述密封分离舱的一端密封,所述密封分离舱适于复合海缆在其内分离为多条电缆和多条光缆后进入所述连接器舱;多条所述电缆位于所述连接器舱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电缆插头;
所述连接器舱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装设有多个电插座和多个光纤连接器;多个所述电插座的一端在所述连接器舱内与所述电缆插头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器舱外;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器的一端在所述连接器舱内与所述光缆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器舱外。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舱内还固定有在所述连接器舱内引导光缆走向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舱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多个所述电插座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分离舱和所述连接器舱由第一密封法兰隔开,所述密封分离舱远离所述连接器舱的一端对应设有第二密封法兰,所述复合海缆经过所述第二密封法兰上的第二通道进入所述密封分离舱内,多条所述电缆和多条所述光缆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密封法兰上的多条第一通道后进入所述连接器舱。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分离舱远离所述连接器舱的一端固定连接机械连接舱,所述机械连接舱和所述密封分离舱由所述第二密封法兰隔开,且所述复合海缆从所述机械连接舱内穿过第二密封法兰上的第二通道进入所述密封分离舱。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连接舱呈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连接舱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胶充注口,与所述第一密封胶充注口配合设置有第一堵头,注入的密封胶适于与所述复合海缆的铠装钢丝粘接,和/或,所述密封分离舱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胶充注口,与所述第二密封胶充注口配合设置有第二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法兰和所述电缆以及所述光缆之间密封连接,且第一密封法兰和所述密封分离舱的内壁密封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密封法兰和所述复合海缆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法兰和所述机械连接舱的内壁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复合海缆的铠装钢丝内侧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径向向外撑起所述复合海缆的铠装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电插座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沿圆周布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密封分离舱和连接器舱,连接器舱远离所述密封分离舱的一端密封,密封分离舱适于复合海缆在其内分离为多条电缆和多条光缆后进入连接器舱;多条电缆位于连接器舱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电缆插头;连接器舱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装设有多个电插座和多个光纤连接器;多个电插座的一端在连接器舱内与电缆插头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外;多个光纤连接器的一端在连接器舱内与光缆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外,这样一来,分离后的电缆的电缆插头可与电插座对接,也就没有了电缆与插座的接线外漏的风险,那么,相邻的电插座之间的间距可较小,在匹配相同数量的电缆的情况下,可减小终端盒的体积。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电插座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沿圆周布置,可适应复合海缆中具有六根以上电缆的需求,且因为电插座周向布置,在保证相邻两电插座之间间距的情况下,在同样面积内可设置更多的电插座,以便适应插接更多电缆插头的需求,或者,换个说法,在电插座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连接器舱的尺寸,进而减小终端盒的尺寸,另外,多个电插座周向布置,多个电插座的内侧可方便光纤连接器的布置,再配合光纤固定结构设置于连接器舱的中部,这样一来,可避免电缆和光缆在连接器舱内交错布置,让连接器舱内部更整洁。
一种配合结构,用于将上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组装在一起,包括:
法兰筒体,所述法兰筒体适于与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壁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筒体上固定有电缆支撑板,所述电缆支撑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法兰筒体的多条第三通道,多个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适于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三通道进入所述法兰筒体并与所述连接器舱内的多个电插座对接;
第一对接法兰,自所述法兰筒体朝向所述连接器舱的端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第二对接法兰,设于所述连接器舱的外端,所述第二对接法兰与所述第一对接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道适于与所述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可伸缩穿过所述第三通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合结构,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穿过第三通道进入法兰筒体并与连接器舱内的电插座对接,同时,第一对接法兰与第二对接法兰固定配合,可以实现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的快速组装,提高现场组装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合结构,第三通道适于与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间隙配合,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可伸缩穿过第三通道,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地根据实际需要将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拉出合适的距离,避免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伸出电缆支撑板的距离过短,导致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无法与电插座对接,也避免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伸出电缆支撑板的距离过长,导致水下数据中心的多个电缆插头在法兰筒体内相互缠绕,影响现场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连接舱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分离舱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舱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端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对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配合结构在水下数据中心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械连接舱;11、第二密封胶充注口;12、第二堵头;13、第二套接面;14、第二对接面;15、支撑环;16、铠装钢丝;2、密封分离舱;21、第一密封胶充注口;22、第一堵头;23、第一套接面;24、第一对接面;3、连接器舱;31、第一安装板;32、第二安装板;33、光纤固定结构;34、电插座;35、光纤连接器;36、支架;37、电缆插头;38、第二对接法兰;4、密封端盖;41、吊环;51、第一密封法兰;52、第二密封法兰;56、复合海缆;5、电缆;6、光缆;7、外部电缆插头;8、外部光纤插头;9、法兰筒体;91、电缆支撑板;92、第一对接法兰;93、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壁;94、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包括依次连接固定连接的机械连接舱1、密封分离舱2、连接器舱3以及密封端盖4。
为了方便理解,对复合海缆、干式、插拔式进行说明:
“复合海缆”意思是海缆既包括电缆又包括光缆。
“干式”意味着终端盒在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对接的过程中,是在水外进行的,通常,吊具作用于密封端盖4上的吊环41(如图1和图5所示),将终端盒拉上船,水下数据中心(如水下数据中心的水密罐体,实现水下数据中心的供电及网络通信)或其他对接设备的对接端也拉到船上,在船上对接完后,再放入水中。
“插拔式”的意思是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对接的过程中,不是缠绕、焊接等方式连接的,而是以公/母对接方式插拔连接的,这样一来,可以实现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的快速连接。
当然,在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对接前,复合海缆已经依次进入机械连接舱1、密封分离舱2、连接器舱3,并依据实际情况在工厂内组装固定好,且密封端盖4固定于连接器舱3的外端,避免海水进入终端盒,直到终端盒被拉出水面才拆除密封端盖4,而后将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对接。
机械连接舱1作为主要承力体,主要功能是和密封分离舱2连接,并配合密封胶共同保障复合海缆56的机械性能,避免牵扯复合海缆56的过程中临近密封分离舱2的复合海缆56发生弯折。复合海缆56的铠装钢丝16通过接地组件连接至下述的第二密封法兰52,主要为恢复铠装的电气性能,确保电气接续的完整性,具体地,接地组件通过导线及接地螺栓将复合海缆56的铠装钢丝16连接至密封分离舱2。
机械连接舱1呈锥形,且远离密封分离舱2的一端的尺寸较小。在机械连接舱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胶充注口11,注入的密封胶适于与复合海缆56的铠装钢丝16粘接。优选地,第二密封胶充注口11靠近密封分离舱2设置且位于顶部,这样一来,充注的密封胶可自主地向机械连接舱1内的其余部分流动,无需额外加压充注。对应第二密封胶充注口11配置有第二堵头12,待密封胶注满机械连接舱1后堵上第二堵头12以免密封胶外泄。另外,复合海缆56的铠装钢丝16内侧还设有金属的支撑环15,支撑环15径向向外撑起铠装钢丝16,使铠装钢丝16处于蓬松状态,这样一来,机械连接舱1内的密封胶凝固后可对铠装钢丝16进行更好的固定。
密封分离舱2呈圆筒状,密封分离舱2的直径大于机械连接舱1的直径,这样一来,密封分离舱2与机械连接舱1相互套接,形成第二套接面13。与此同时,密封分离舱2的端部和机械连接舱1的端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并在两法兰对接处形成第二对接面14。在第二套接面13处设有径向密封结构,在第二对接面14处设有轴向密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密封结构为O型密封圈,且数量为两个,当然,也可以更多地设置,在此不做限定,轴向密封结构也为O型密封圈,数量为一个,当然,也可以更多地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另外,第二密封法兰52将机械连接舱1和密封分离舱2隔开,第二密封法兰52上开设第二通道(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法兰52密封连接于机械连接舱1的内壁上,具体地,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当然,第二密封法兰52也可以密封连接于密封分离舱2的内壁上。复合海缆56在密封分离舱2内分离为多条电缆5和多条光缆6后进入连接器舱3,多条电缆5位于连接器舱3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电缆插头37。密封分离舱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胶充注口21,与第一密封胶充注口21配合设置有第一堵头22,优选地,第一密封胶充注口21开设于密封分离舱2的侧壁的顶部的两端,这样一来,充注的密封胶可自主地向密封分离舱2内的下部流动,无需额外加压充注。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密封分离舱2不单单具有密封功能,还具有将复合海缆56在其内分离为电缆5和光缆6的功能,并且通过分隔开密封分离舱2和连接器舱3的第一密封法兰51上的第一通道的设置,可以初步引导电缆5和光缆6的延伸方向,且第一通道可对电缆5和光缆6进行固定。
连接器舱3一体成型,且也呈圆筒状,且连接器舱3的直径大于密封分离舱2的直径,这样一来,连接器舱3与密封分离舱2相互套接,形成第一套接面23。与此同时,连接器舱3的端部和密封分离舱2的端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并在两法兰对接处形成第一对接面24。在第一套接面23处设有径向密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密封结构为O型密封圈,且数量为两个,当然,也可以更多地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在第一对接面24处设置轴向密封结构,轴向密封结构也为O型密封圈,数量为一个,当然,也可以更多地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连接器舱3和密封分离舱2由第一密封法兰51隔开,第一密封法兰51上设有多条第一通道(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法兰51密封连接于密封分离舱2的内壁上,当然,第一密封法兰51也可以密封连接于连接器舱3的内壁上。复合海缆56从机械连接舱1内穿过第二密封法兰52上的第二通道进入密封分离舱2内,多条电缆5和多条光缆6分别经过第一密封法兰51上的多条第一通道后进入连接器舱3。第二密封法兰52与复合海缆56之间密封连接,避免海水从机械连接舱1顺着海缆进入密封分离舱2内,第一密封法兰51和电缆5以及光缆6之间密封连接,避免海水从密封分离舱2顺着电缆5或光缆6进入连接器舱3,此处的密封连接方式为通过用密封橡胶圈及橡胶圈压板实现密封。
连接器舱3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安装板31、第二安装板32、光纤固定结构33以及支架36。
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均未非金属板,且均呈板状并相对设置。多个电插座34相互平行整齐排列设置,且各电插座3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上。另外,多个电插座34周向布置,这样一来,在保证相邻两电插座34之间间距的情况下,在同样面积内可设置更多的电插座34,以便适应插接更多电缆插头37的需求,或者,换个说法,在电插座34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连接器舱3的尺寸,进而减小终端盒的尺寸,另外,多个电插座34周向布置,多个电插座34的内侧可方便光纤连接器35的布置,再配合光纤固定结构33设置于连接器舱3的中部,这样一来,可避免电缆5和光缆6在连接器舱3内交错布置,让连接器舱3内部更整洁。各电插座34的一端在连接器舱3内与电缆插头37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3外以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的外部电缆插头7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插座34的数量为六个,且为10kv的电插座34,当然,电插座3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在此不对电插座34的数量进行限定。
多个光纤连接器35固定于第一安装板31上。各光纤连接器35的一端在连接器舱3内与光缆6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3外以与水下数据中心或其他对接设备的外部光纤插头8对接。在本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35为MPO连接器,此MPO连接器有多种规格,比如,8芯、12芯、24芯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就好,在本实施例中,选用12芯的MPO连接器,在光缆6为48芯时,对应需要在第一安装板31上固定连接4个12芯的MPO连接器,且4个12芯的MPO连接器布置于多个电插座34的内侧。
光纤固定结构33用以固定光缆6并引导光缆6走向光纤连接器35。在本实施例中,光纤固定结构33为熔纤盘,光缆6外层的玻璃丝熔接熔纤盘上。
支架36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密封法兰51上,前述的光纤固定结构33固定连接于支架36的另一端。
下面以复合海缆56为6芯电缆和48芯光缆为例(当然,电缆5和光缆6的数量也可以更多),介绍本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的组装过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终端盒内部的组装工作,如终端盒与复合海缆56的连接、电插座34、光纤连接器35的安装、水密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和光纤性能测试都已在工厂预制完成,无需在现场组装和测试,这样一来,可大大降低现场作业的时间。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大致的组装过程如下:
将复合海缆56插入机械连接舱1内并经由第二密封法兰52上第二通道进入密封分离舱2内,在密封分离舱2内将复合海缆56分为6根电缆5和48根光缆6,6根电缆5和48根光缆6分别穿过第一密封法兰51上的第一通道进入连接器舱3内,各电缆5位于连接器舱3内的一端装电缆插头37,电缆插头37与固定于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上的电插座34对接,各光缆6进入熔纤盘内被熔纤盘引导向MPO连接器延伸并与MPO连接器连接,光缆6外层的玻璃丝熔接于熔纤盘上以固定光缆6,并利于连接器舱3内部的整洁;
向机械连接舱1内经由第二密封胶充注口11注满密封胶,堵上第二堵头12,待密封胶固化后,实现机械连接舱1的密封,向密封分离舱2内经由第一密封胶充注口21注满密封胶,待密封胶固化后,实现密封分离舱2的密封,而连接器舱3为一体设置,且连接器舱3远离密封分离舱2的一端由密封端盖4密封,再配合机械连接舱1和密封分离舱2密封连接设计、密封分离舱2和连接器舱3密封连接设计、机械连接舱1内用密封胶填充、密封分离舱2内用密封胶填充,使得整个终端盒呈密封状态,相应地,连接器舱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也就可以采用体积小的通用的且非水密的MPO连接器,而现有技术中,考虑到连接可靠性,一般没有12芯以上的光纤连接器35,且因为水密性能要求,水密的光纤连接器35的尺寸通常比较大,面对复合海缆56中48芯的光缆6的情况,如果通过水密的光纤连接器35的叠加来实现48芯的光缆6的连接,必然会导致终端盒的体积庞大,而现在,因为连接器舱3是密封的,可以多个非水密的小尺寸的MPO连接器来实现光缆6的连接,也就使得终端盒的尺寸大幅度减小。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下:干式插拔式终端盒的湿存设计,可重复使用,也即,当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断开连接后,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在安装密封端盖4后可湿存于水下,直到新的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准备就绪后即可与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再次连接。另外,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和水下数据中心的对接可在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外完成,操作人员无需进入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内完成连接,进而可降低连接难度,提高连接的便利性。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配合结构,用于将上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组装在一起。
配合结构包括法兰筒体9、第一对接法兰92以及第二对接法兰38。其中,第一对接法兰92自法兰筒体9上朝向连接器舱3的端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对接法兰38设于连接器舱3的外端,第二对接法兰38与第一对接法兰92固定连接,以将连接器舱3和水下数据中心机械固定连接在一起。
法兰筒体9与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壁9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法兰筒体9上固定有电缆支撑板91,具体地,电缆支撑板91通过螺栓这类紧固件固定于法兰筒体9远离连接器舱3的一端的外部,当然,电缆支撑板91也可固定连接法兰筒体9的内壁上。电缆支撑板91既可对电缆进行支撑,同时,也可限制电缆的物理位置,使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与电插座34对接后保持平直。电缆支撑板91上设有连通法兰筒体9的多条第三通道(未图示),多个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分别穿过多个第三通道进入法兰筒体9并与连接器舱3内的多个电插座34分别对接。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为10kv的电缆插头,另外,第三通道与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间隙配合,使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可顺利地伸缩地穿过第三通道,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地根据实际需要将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拉出合适的距离,避免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伸出电缆支撑板91的距离过短,导致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无法与电插座34对接,也避免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伸出电缆支撑板91的距离过长,导致多个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在法兰筒体内相互缠绕,影响现场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穿过第三通道进入法兰筒体9以插接形式与连接器舱3内的电插座34对接,再配合第一对接法兰92与第二对接法兰38对接后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可以实现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的快速组装,提高现场组装效率。另外,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和水下数据中心的对接可在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外完成,操作人员无需进入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内完成连接,进而可降低连接难度,提高连接的便利性。
另外,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第一对接法兰92的内径大于连接器舱3的外径,第一对接法兰92套接于连接器舱3的外壁,形成第三套接面,于第三套接面设置两道径向密封圈,第一对接法兰92和第二对接法兰38相对接,形成第三对接面,于第三对接面设置一道轴向密封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密封分离舱(2)和连接器舱(3),所述连接器舱(3)远离所述密封分离舱(2)的一端密封,所述密封分离舱(2)适于复合海缆(56)在其内分离为多条电缆(5)和多条光缆(6)后进入所述连接器舱(3);多条所述电缆(5)位于所述连接器舱(3)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电缆插头(37);
所述连接器舱(3)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安装板(31),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固定装设有多个电插座(34)和多个光纤连接器(35);多个所述电插座(34)的一端在所述连接器舱(3)内与所述电缆插头(37)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器舱(3)外;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器(35)的一端在所述连接器舱(3)内与所述光缆(6)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器舱(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舱(3)内还固定有在所述连接器舱(3)内引导所述光缆(6)走向所述光纤连接器(35)的光纤固定结构(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舱(3)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2),多个所述电插座(34)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分离舱(2)和所述连接器舱(3)由第一密封法兰(51)隔开,所述密封分离舱(2)远离所述连接器舱(3)的一端对应设有第二密封法兰(52),所述复合海缆(56)经过所述第二密封法兰(52)上的第二通道进入所述密封分离舱(2)内,多条所述电缆(5)和多条所述光缆(6)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密封法兰(51)上的多条第一通道后进入所述连接器舱(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分离舱(2)远离所述连接器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机械连接舱(1),所述机械连接舱(1)和所述密封分离舱(2)由所述第二密封法兰(52)隔开,且所述复合海缆(56)从所述机械连接舱(1)内穿过所述第二密封法兰(52)上的第二通道进入所述密封分离舱(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法兰(51)和所述电缆(5)以及所述光缆(6)之间密封连接,且第一密封法兰(51)和所述密封分离舱(2)的内壁密封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密封法兰(52)和所述复合海缆(56)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法兰(52)和所述机械连接舱(1)的内壁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插座(34)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沿圆周布置。
8.一种配合结构,用于将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与水下数据中心组装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
法兰筒体(9),所述法兰筒体(9)适于与水下数据中心的舱体容器壁(93)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筒体(9)上固定有电缆支撑板(91),所述电缆支撑板(91)上设有连通所述法兰筒体(9)的第三通道,多个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适于分别穿过所述第三通道进入所述法兰筒体(9)并与所述连接器舱(3)内的电插座(34)对接;
第一对接法兰(92),自所述法兰筒体(9)上朝向所述连接器舱(3)的端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第二对接法兰(38),设于所述连接器舱(3)的外端,所述第二对接法兰(38)与所述第一对接法兰(9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适于与所述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数据中心的电缆插头(94)可伸缩穿过所述第三通道。
CN202320829591.8U 2023-04-07 2023-04-07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Active CN220021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9591.8U CN220021772U (zh) 2023-04-07 2023-04-07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9591.8U CN220021772U (zh) 2023-04-07 2023-04-07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1772U true CN220021772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9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9591.8U Active CN220021772U (zh) 2023-04-07 2023-04-07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1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8670B2 (ja) 電気−光イーサネット伝送システム用の海底電気−光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109842085A (zh) 一种压力平衡式海底主基站光电分离装置
WO2019237457A1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103109221A (zh) 环境密封的电缆分支组件
CN102540357B (zh) 可拔插光电复合连接器
CN110932220B (zh) 一种海底光电分离设备
WO2019237456A1 (zh) 一种多功能海缆水下终端光电分离器
CN105811350A (zh) 一种用于水下光电分离接续腔及其连接方法
CN220021772U (zh)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CN110212485A (zh) 一种三芯高压海底电缆接头盒及其安装方法
CN106199878B (zh) 一种可监测电性能的海陆缆接头盒及其电性能监测方法
CN208399762U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116454820A (zh) 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
WO2016021659A1 (ja) 光ファイバペネトレーション
CN105785532A (zh) 一种大容量铠装海底光缆快速连接接头盒及其连接方法
CN111541100A (zh) 全海深光电混装水密连接器
WO2023050747A1 (zh) 集束海底海缆接头盒
CN218334746U (zh) 一种配电舱及海底配电网
CN108808615B (zh) 接线盒及使用所述接线盒的海上发电系统
CN219436226U (zh) 一种在油检测机器人用密封型防爆光电传输系统
CN105337244B (zh) 连接装置
EP3618210A1 (en) Junction box and offshor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ing junction box
US10566731B1 (en) Outdoor waterproof connector box
CN115882271A (zh) 一种在油检测机器人用密封型防爆光电传输系统
CN216901084U (zh) 一种深水光纤通讯终端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