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1703U -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1703U
CN220021703U CN202320969902.0U CN202320969902U CN220021703U CN 220021703 U CN220021703 U CN 220021703U CN 202320969902 U CN202320969902 U CN 202320969902U CN 220021703 U CN220021703 U CN 22002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baffle
power
sliding cavity
conducti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99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iey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ey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ey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ey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99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1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包括座体及设置在座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结构,导电端子结构上电连接有电源线,座体内还设置有可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的开关门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在使用时,通过座体内设置的开关门组件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然后外部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插拔信号控制电源线的送电状态,从而可根据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智能切换放电插座的送电状态,防止放电插座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断电,存在触电的风险;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在车外放电时,无需再单独配置专用放电枪,使用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也逐渐成为一个移动的储能单元,户外露营等需求的激增,对新能源车放电能力和使用场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外放电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应用,但是需要单独配置专用放电枪,通过插入放电枪与整车端信号传递,实现车外放电,使用起来多有不便,而且,现有放电插座普遍不具有智能通断电功能,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断电,存在触电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以解决现有放电插座使用起来多有不便,而且,普遍不具有智能通断电功能,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断电,存在触电风险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所述放电插座用于连接插接件,所述放电插座包括座体及设置在座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结构,所述导电端子结构上电连接有用于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线,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可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的开关门组件,所述外部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插拔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线的送电状态。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包括内部容置有所述导电端子结构的插座主体及罩设在插座主体顶部的插座面板,所述插座面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的开关门组件,所述插接件从插座面板插入并在穿过开关门组件后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结构;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连接至插座面板的承载座,承载座面向插座面板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滑动腔体,滑动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在插接件插入时按预定路径滑动的挡板,且滑动腔体的底面或/和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电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模块的感应结构,并且所述挡板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过程中,可抵接至所述感应结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传力杆和电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模块的微动开关,滑动腔体的底面或/和侧面贯穿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内可伸缩的设置有顶部突出于所述滑动腔体的底面或/和侧面的所述传力杆,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传力杆远离承载座的一侧;
所述挡板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过程中,可通过驱动传力杆抵接所述微动开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结构设置在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插座面板的一侧;
所述插座面板与滑动腔体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所述插接件通过的第一插孔,插接件通过插座面板与滑动腔体上开设的第一插孔后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结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在所述滑动腔体内滑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所述第一插孔的覆盖或露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包括在滑动腔体的底面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向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提供保持力使两者分别与所述滑动腔体的侧面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两者相对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装入的支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腔体的底面上还具有用于辅助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其内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导向槽,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动开关与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信号线实现电连接,所述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至供电模块,且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线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结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件为三孔插头或两孔插头,所述三孔插头包括两个带电插针和一个接地插针,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其中一者的顶部端面具有与所述带电插针相配合的第一斜面,另一者的顶部端面具有与所述两孔插头的插针相配合的第二斜面,且另一者的中部还具有供所述接地插针穿过的第二插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电插座还包括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座体外侧的翻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在使用时,通过座体内设置的开关门组件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然后外部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插拔信号控制电源线的送电状态,从而可根据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智能切换放电插座的送电状态,防止放电插座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断电,存在触电的风险;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在车外放电时,无需再单独配置专用放电枪,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放电插座的剖视图;
图3为将插座主体拆除后,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翻盖拆除后,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的控制原理图;
图6为图1所示放电插座中开关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滑动腔体内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传力杆被压动后,其底部抵接至所述微动开关的感应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10、座体;101、插座主体;102、插座面板;
20、开关门组件;201、承载座;202、滑动腔体;203、导向孔;204、传力杆;2041、限位环;2042、凸出部;2043、压接部;205、微动开关;206、第一插孔;207、第一复位弹簧;
30、挡板;301、第一挡板;302、第二挡板;303、第二复位弹簧;304、支杆;305、导向槽;306、第一滑块;307、第二滑块;308、压接斜面;309、第一斜面;310、第二斜面;311、第二插孔;
40、电源线;
50、导电端子结构;501、导电端子;502、导电弹片;
60、信号线;
70、翻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如图1-图4所示,该放电插座用于连接插接件,该放电插座包括座体10、设置在座体10内部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结构50以及可翻转的设置在座体外侧的翻盖70,导电端子结构50上电连接有用于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线40,电源线40从座体10的内部穿出后连接至外部的供电模块,座体10内还设置有可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的开关门组件20,外部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插拔信号控制电源线40的送电状态。其中,座体10包括内部容置有导电端子结构50的插座主体101及罩设在插座主体顶部的插座面板102,翻盖70具体可设置在插座面板102的外侧,其与插座面板102之间通过转轴与扭簧实现可转动连接,且翻盖70的自由端与插座面板102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翻盖70在翻转后可扣接至插座面板102,从而罩设在插座面板102的外侧,对插座面板102具有一定的防护及防水效果。插座面板102的内侧设置有上述开关门组件20,插接件从插座面板102插入并在穿过开关门组件20后电连接至导电端子结构50。
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在使用时,通过座体10内设置的开关门组件20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然后外部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插拔信号控制电源线40的送电状态,从而可根据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智能切换放电插座的送电状态,防止放电插座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断电,存在触电的风险;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插座在车外放电时,无需再单独配置专用放电枪,使用便捷。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6所示,开关门组件20包括可拆卸的连接至插座面板102的承载座201,承载座201面向插座面板102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滑动腔体202,滑动腔体20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在插接件插入时按预定路径滑动的挡板30,且滑动腔体202的底面或/和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电连接至外部控制模块的感应结构,并且挡板30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过程中,可抵接至感应结构。进一步的,感应结构包括传力杆204和电连接至外部控制模块的微动开关205,滑动腔体202的底面或/和侧面贯穿设置有导向孔203,导向孔203内可伸缩的设置有顶部突出于滑动腔体202的底面或/和侧面的所述传力杆204,微动开关205设置在传力杆204远离承载座201的一侧;挡板30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过程中,可通过传力杆204抵接至微动开关205。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如下:如图5所示,微动开关205与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信号线60实现电连接,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至供电模块,且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线40电连接至导电端子结构,微动开关205的感应端被传力杆204抵接后,将感应信号(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然后外部控制模块控制供电模块,以改变电源线40的送电状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外部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分别为整车的控制器和供电模块。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传力杆204的中部具有突出设置的限位环2041,限位环2041与微动开关205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07,进一步的,传力杆204在限位环2041的两端分别为嵌入导向孔203内的凸出部2042,及嵌入第一复位弹簧207并用于压接微动开关205的压接部2043,传力杆204被压动后,其底部的压接部2043抵接至微动开关205的感应端,限位环2041、凸出部2042以及压接部2043的设置,可确保传力杆204被压动时的稳定性,防止出现错位及其他意外情况,导致无法进一步压动微动开关205的感应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电端子结构50设置在承载座201远离插座面板102的一侧;导电端子结构50包括一端压接有电源线40的导电端子501,以及嵌设在承载座201远离插座面板102一侧的导电弹片502,导电端子501未压接电源线40的一端与导电弹片502导电连接。
同时,插座面板102与滑动腔体202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插接件通过的第一插孔206,插接件通过插座面板102与滑动腔体202上开设的第一插孔206后电连接至导电端子结构50的导电弹片502,从而实现稳定的电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挡板30在滑动腔体202内滑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一插孔206的覆盖或露出,具体如下:在未插入插接件时,挡板30覆盖在第一插孔206的外侧,在插入插接件时,挡板30按预定路径滑动,使第一插孔206露出,从而可起到二次保护的目的,进一步可防止在未插入插接件时存在触电的风险。
如图6和图7所示,挡板30具体包括在滑动腔体的底面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复位弹簧303,第二复位弹簧303向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提供保持力使两者分别与滑动腔体202的侧面抵接,此时,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覆盖在第一插孔206的外侧。
为了确保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在滑动时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两者相对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用于第二复位弹簧303装入的支杆304,支杆304具体可以呈圆柱形或棱柱状,第二复位弹簧303套设在支杆304的外侧。
滑动腔体202的底面上还具有用于辅助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在其内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导向槽305,且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导向槽305相匹配的第一滑块306和第二滑块307,第一滑块306和第二滑块307与导向槽305的形状相匹配,并可在导向槽305内自由移动。进一步的,导向孔203位于导向槽305内,第一滑块306和第二滑块307上均设置有便于压动传力杆204的压接斜面308,第一挡板301和第二挡板302在导向槽305内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滑块306和第二滑块307上设置的压接斜面308压动传力杆204,防止出现挡板30与传力杆204相干涉而无法压动的情况。
在一实施方式中,插接件为三孔插头或两孔插头,其中,三孔插头包括两个带电插针和一个接地插针,相对应的,第一挡板301与第二挡板302上需要配置相应的斜面结构,具体如下: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挡板301与第二挡板302的其中一者的顶部端面具有与带电插针相配合的第一斜面309,另一者的顶部端面具有与两孔插头的插针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10,且另一者的中部还具有供三孔插头中的接地插针穿过的第二插孔311。
以下以第一斜面309设置在第一挡板301上,第二斜面310及第二插孔311设置在第二挡板302上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当插接件为两孔插头时,需要从第二挡板302处插入,插入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斜面310的存在,第二挡板302受到两孔插头的插针竖直向下的力后会沿导向槽305向内侧滑动,使第一插孔206露出,从而使得两孔插头的插针可顺利插入第一插孔206内,与导电端子结构50实现导电连接,同时,第二挡板302沿导向槽305向内侧滑动的过程中,可压动传力杆204并使传力杆204的底端抵接至微动开关205,进而实现电源线40及导电端子结构50的送电。
2)当插接件为三孔插头时,需要从第一挡板301处插入,插入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斜面309的存在,第一挡板301受到三孔插头的两个带电插针竖直向下的力后会沿导向槽305向内侧滑动,使第一插孔206露出,而第二挡板302由于未受力并不发生移动,其上的第二插孔311始终处于露出状态,从而使得三孔插头的两个带电插针和一个接地插针可顺利插入第一插孔206和第二插孔311内,与导电端子结构50实现导电连接,同时,第一挡板301沿导向槽305向内侧滑动的过程中,可压动传力杆204并使传力杆204的底端抵接至微动开关205,进而实现电源线40及导电端子结构50的送电。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所述放电插座用于连接插接件,所述放电插座包括座体及设置在座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结构,所述导电端子结构上电连接有用于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可对插接件的插入与拔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插拔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模块的开关门组件,所述外部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插拔信号控制所述电源线的送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内部容置有所述导电端子结构的插座主体及罩设在插座主体顶部的插座面板,所述插座面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的开关门组件,所述插接件从插座面板插入并在穿过开关门组件后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结构;
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连接至插座面板的承载座,承载座面向插座面板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滑动腔体,滑动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在插接件插入时按预定路径滑动的挡板,且滑动腔体的底面或/和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电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模块的感应结构,并且所述挡板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过程中,可抵接至所述感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包括传力杆和电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模块的微动开关,滑动腔体的底面或/和侧面贯穿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内可伸缩的设置有顶部突出于所述滑动腔体的底面或/和侧面的所述传力杆,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传力杆远离承载座的一侧;
所述挡板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过程中,可通过驱动传力杆抵接所述微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结构设置在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插座面板的一侧;
所述插座面板与滑动腔体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所述插接件通过的第一插孔,插接件通过插座面板与滑动腔体上开设的第一插孔后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在所述滑动腔体内滑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所述第一插孔的覆盖或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在滑动腔体的底面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向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提供保持力使两者分别与所述滑动腔体的侧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两者相对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装入的支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体的底面上还具有用于辅助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其内部按预定路径滑动的导向槽,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与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信号线实现电连接,所述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至供电模块,且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线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为三孔插头或两孔插头,所述三孔插头包括两个带电插针和一个接地插针,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其中一者的顶部端面具有与所述带电插针相配合的第一斜面,另一者的顶部端面具有与所述两孔插头的插针相配合的第二斜面,且另一者的中部还具有供所述接地插针穿过的第二插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插座还包括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座体外侧的翻盖。
CN202320969902.0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Active CN22002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9902.0U CN220021703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9902.0U CN220021703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1703U true CN22002170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3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9902.0U Active CN220021703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1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1896B (zh) 一种锂电池及充电宝
CN106299795B (zh) 电动车用双向可插式充电插座
CN105914524A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插排组件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US6923688B1 (en) Charging interface
CN210245825U (zh) 一种具有自收防护盖的电动汽车充电枪
CN220021703U (zh) 一种智能通断电的放电插座
CN202564981U (zh) 充电器
US7402979B1 (en) Charger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actuator
CA2519918A1 (en) Battery charging assembly
CN216598077U (zh) 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5084933A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拔出的插头
KR100481402B1 (ko) 휴대폰 충전기
CN209730363U (zh) 一种快速插拔的sma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2737199U (zh) 一种改进型的安全插座
CN208336592U (zh) 内镶式保护门及智能装置
CN220021705U (zh) 一种插座用开关门结构及插座
CN219371465U (zh) 一种具有滑动型保护门结构的电源插座
CN210182661U (zh) 插头外壳及插头
CN219247092U (zh) 轨道插座
CN220492321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20753641U (zh) 照明灯及其可拆卸电池包
CN211907853U (zh) 一种应用于电瓶车的电源插座
CN216083313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20830165U (zh) 密封效果好的拆换易接型大电流连接器及连接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