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0937U -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0937U
CN220020937U CN202321573335.3U CN202321573335U CN220020937U CN 220020937 U CN220020937 U CN 220020937U CN 202321573335 U CN202321573335 U CN 202321573335U CN 220020937 U CN220020937 U CN 220020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nductive base
groove
switch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33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臣
矫宝龙
李传顺
姜雪
李爰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33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0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0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0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机壳、按键和开关;机壳设有用于安装按键的安装槽;按键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底壁设置有与按键连接的导电基,且导电基的外侧通过环形弹性臂与机壳密封连接;开关位于机壳内部,且开关位于导电基背离按键一侧;按键用于驱动导电基触发开关。当按下按键时,按键驱动导电基朝向开关动作直至与开关接触并触发开关,在该过程中,环形弹性臂的设计可以增加导电基和按键的按压行程,提高手感,提升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大按键的移动终端,通常按键手感差,用户体验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用于提高大按键的按键手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机壳、按键和开关;
所述机壳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键的安装槽;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按键连接的导电基,且所述导电基的外侧通过环形弹性臂与所述机壳密封连接;
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机壳内部,且所述开关位于所述导电基背离所述按键一侧;
所述按键用于驱动所述导电基触发所述开关。
上述按键结构中,按键安装在机壳的安装槽内,与按键对应的导电基设置于安装槽的底壁且与机壳密封连接,防止机壳外部的水或者灰尘自导电基与机壳的缝隙进入机壳内部。导电基与按键连接,防止按键脱落;导电基的外侧通过环形弹性臂与机壳密封连接,可以理解为:在安装槽的底壁区域中,环形弹性臂位于机壳和导电基之间,且机壳围绕在环形弹性臂的外侧,环形弹性臂围绕在导电基的外侧。开关位于机壳背离按键一侧,即位于机壳形成的按键结构的内部空间。当按下按键时,按键驱动导电基朝向开关动作直至与开关接触并触发开关,在该过程中,环形弹性臂的设计可以增加导电基和按键的按压行程,提高手感,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键帽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一侧;所述驱动部背离所述键帽一侧表面与所述导电基通过胶水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弹性臂具有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按键;或者,
所述环形弹性臂靠近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避让槽,且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环形弹性臂背离所述按键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背离所述按键一侧形成有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导电基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电基的中部,且沿所述导电基的边缘至所述触发部方向,所述导电基的厚度逐渐增大;或者,
所述导电基朝向所述按键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驱动部配合的第一容纳槽;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和/或侧壁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与所述环形弹性臂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机壳、所述环形弹性臂以及所述导电基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朝向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具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位孔;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扣位孔一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扣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填充于所述密封槽的密封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本体以及与所述开关本体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按键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第二容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多个弹性复位件,所述多个弹性复位件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环形间隔设置,且任意一个所述弹性复位件中,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键帽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键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硅胶垫,且所述硅胶垫为开口朝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凸起结构;
所述键帽在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的正投影包括至少四个角部,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四个,且四个弹性复位件分别对应所述四个角部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键帽与机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8为按键与导电基的粘接示意图;
图9为图4中省去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键结构且去除按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B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导电基和环形弹性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按压导电基后环形弹性臂的受力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省去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0中按键结构在电路板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0中弹性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键帽;002-机壳;003-DOME;100-机壳;200-按键;300-开关;400-导电基;500-弹性复位件;110-安装槽;111-扣位孔;120-密封槽;121-密封胶;130-第二容纳槽;210-键帽;220-驱动部;230-卡扣;310-开关本体;320-电路板;410-环形弹性臂;411-环形槽;412-避让槽;420-触发部;421-第一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介绍一下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常规防水防摔按键中,如图1所示,键帽001是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聚氨酯)软胶材质,内侧是DOME003,DOME简称弹片,因为外形像倒扣过来的锅,俗称锅仔片,用在印制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等线路板上作为开关使用,起到触感型开关的作用。按压时键帽001直接作用于DOME003,按压行程短,中央区域手感很弱,边缘区域没有手感;键帽001与机壳002压紧防水;从机壳002内侧装配,可以避免跌落键帽001脱落。亦或是把键帽材质换成硬塑胶,同样存在按键中间有手感,边缘手感弱或卡键的问题。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增加按压行程,提升使用手感。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3为一种按键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机壳100、按键200和开关300;机壳100设有用于安装按键200的安装槽110;按键200位于安装槽110内;安装槽110的底壁设置有与按键200连接的导电基400,且导电基400的外侧通过环形弹性臂410与机壳100密封连接;开关300位于机壳100内部,且开关300位于导电基400背离按键200一侧;按键200用于驱动导电基400触发开关300。
上述按键结构中,按键200安装在机壳100的安装槽110内,与按键200对应的导电基400设置于安装槽110的底壁且与机壳100密封连接,防止机壳100外部的水或者灰尘自导电基400与机壳100的缝隙进入机壳100内部。导电基400与按键200连接,防止按键200脱落;导电基400的外侧通过环形弹性臂410与机壳100密封连接,可以理解为:在安装槽110的底壁区域中,环形弹性臂410位于机壳100和导电基400之间,且机壳100围绕在环形弹性臂410的外侧,环形弹性臂410围绕在导电基400的外侧。开关300位于机壳100背离按键200一侧,即位于机壳100形成的按键结构的内部空间。当按下按键200时,按键200驱动导电基400朝向开关300动作直至与开关300接触并触发开关300,在该过程中,环形弹性臂410的设计可以增加导电基400和按键200的按压行程,提高手感,提升用户体验感。
如图2所示,键帽001是通过两个卡扣230位(图2中虚线圈部分)固定在机壳002上,当移动终端跌落时,键帽001会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200包括键帽210和驱动部220,驱动部220位于键帽210朝向安装槽110的底壁一侧;驱动部220背离键帽210一侧表面与导电基400通过胶水粘接。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图5为图4中按键2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和图5,按键200包括键帽210和驱动部220,驱动部220位于键帽210的中部,可以理解为:驱动部220在键帽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键帽210的中央,保证按压键帽210时可以带动驱动部220朝向导电基400动作。示例性的,键帽210和驱动部220为一体式结构,方便成型。驱动部220朝向导电基400一侧表面与导电基400连接,将按键200固定在导电基400上,防止跌落时按键200脱落。具体地,按键200与导电基400通过胶水粘接,示例性的,按键200与导电基400中间使用瞬干胶固定按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基400朝向按键200一侧形成有用于与驱动部220配合的第一容纳槽421;驱动部220与第一容纳槽421的底壁和/或侧壁粘接。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4,导电基400朝向按键200一侧形成有第一容纳槽421,按键200的驱动部220插入第一容纳槽421内,可通过在第一容纳槽421的侧壁和/或底壁与驱动部220之间点胶处理,实现驱动部220与第一容纳槽421的底壁和/或侧壁粘接。示例性的,图6-图8为按键200与导电基400的粘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驱动部220与第一容纳槽421的底壁通过胶水粘接,该方式操作时,可以先在第一容纳槽421的底壁点胶再将按键200的驱动部220插入导电基400的第一容纳槽421内实现粘接;或者,可以先在按键200的驱动部220的底面即朝向导电基400一侧表面点胶再将驱动部220插入导电基400的第一容纳槽421内实现粘接。如图7所示,驱动部220与第一容纳槽421的侧壁通过胶水粘接,该方式操作时,可以先在按键200的驱动部220的侧面即与第一容纳槽421的侧壁对应的表面点胶再将驱动部220插入导电基400的第一容纳槽421内实现粘接。如图8所示,驱动部220与第一容纳槽421的侧壁和底壁均通过胶水粘接,该方式操作时,可以先在第一容纳槽421的底壁以及侧壁点胶再将按键200的驱动部220插入导电基400的第一容纳槽421内实现粘接;或者,可以先在按键200的驱动部220的底面以及侧面点胶再将驱动部220插入导电基400的第一容纳槽421内实现粘接。
需要说明的是,按键200与导电基400粘接,无需额外增设其它结构即可实现按键200的固定,防止按键200在移动终端跌落时脱落,提升移动终端的防摔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200朝向机壳100一侧设置有卡扣230,安装槽110的底壁上具有与卡扣230配合的扣位孔111;机壳100背离扣位孔111一侧设置有密封槽120,密封槽120内安装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扣位孔111。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4和图5,按键200与机壳100不仅通过导电基400连接,还通过卡扣230卡接,具体地,按键200朝向机壳100一侧设置有卡扣230,安装槽110的底壁上具有与卡扣230配合的扣位孔111,扣位孔111贯穿安装槽110的底壁,卡扣230可贯穿扣位孔111并与机壳100卡接。由于扣位孔111的存在,使得机壳100内部和机壳100外部通过扣位孔111连通,为了防水防尘,在机壳100内部,即机壳100朝向开关300一侧表面形成密封槽120。图9为图4中省去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具体可以通过台阶面形成密封槽120,该密封槽120连通扣位孔111与机壳100内部。密封槽120内安装密封件,可以阻断机壳100内部与机壳100外部通过扣位孔111连通,从而提升整机的防水性能。示例性的,参照图5,按键200上具有两个卡扣230,两个卡扣230对称设置于按键200的两侧,相应的,安装槽110的底壁上具有对应设置的两个扣手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为填充于密封槽120的密封胶121。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密封件为填充于密封槽120的密封胶121,具体操作可以在密封槽120内点胶实现扣手位处的密封,提升移动终端的防水性能。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键结构去除按键200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机壳100上具有安装槽110,安装槽110的底壁近似为梯形,与按键200对应的导电基400设置于安装槽110的底壁,且位于底壁的中央。导电基400的外侧围绕有环形弹性臂410,机壳100与环形弹性臂410的连接处如图10中C处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弹性臂410具有环形槽411,且环形槽411的开口朝向按键200。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图11为图10中B-B剖视图,图12为图11中导电基400和环形弹性臂41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和图11,并结合图12,环形弹性臂410朝向按键200一侧设置有环形槽411,增大环形弹性臂410的弹力。图13为按压导电基400后环形弹性臂410的受力示意图,当按键200按压导电基400时,导电基400受力F的方向如图13中所示,环形槽411的侧壁受导电基400的拉伸力F1,环形槽411的开口尺寸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按压行程。当然设置环形槽411的环形弹性臂410也可以理解为弯曲的弹性臂,可以在同等压力的情况下增大环形弹性臂410的形变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弹性臂410靠近机壳100一侧设置有避让槽412,且避让槽412位于环形弹性臂410背离按键200一侧。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0和图11,并结合图12,环形弹性臂410靠近机壳100一侧设置有避让槽412,且避让槽412位于环形弹性臂410背离按键200一侧。当按键200按压导电基400时,导电基400受力F的方向如图13中所示,环形槽411的侧壁受导电基400的拉伸力F1,环形槽411的开口尺寸增大,随着压力F的逐渐增大,导电基400上环形槽411靠近机壳100一侧的侧壁会向左挤压,此处设置避让槽412可以进一步增大按压行程。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环形弹性臂410为弯形弹性臂,且弯形弹性臂朝向开关300一侧弯曲。可以理解为,沿环形弹性臂410的延伸方向,环形弹性臂410的截面为倒“几”字形结构,该结构可以增大环形弹性臂410的弹力,即使得环形弹性臂410的最大形变量增大,从而使得按键200及导电基400的按压行程增大,提高手感。并且,增加按压行程可以兼容各部件的公差,使得按键200不容易被顶死。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基400背离按键200一侧形成有触发部420,触发部420在导电基400上的正投影位于导电基400的中部,且沿导电基400的边缘至触发部420方向,导电基400的厚度逐渐增大。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12,导电基400背离按键200一侧形成有触发部420,触发部420用于在按键200按压导电基400时与开关300接触并触发开关300。触发部420在导电基4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导电基400的中央,也就是说,触发部420位于导电基400的中部,保证按压键帽210时可以带动导电基400上的触发部420朝向开关300动作。示例性的,导电基400和触发部420为一体式结构,方便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沿导电基400的边缘至触发部420方向,导电基400的厚度逐渐增大,可以增加整个导电基400的厚度,导电基400通常为硅胶,增加导电基400的厚度,可以增加导电基400的弹力,从而增加按键200的按压行程,提高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基400与环形弹性臂410为一体式结构。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导电基400和环形弹性壁均为硅胶材料,且一体注塑成型,提升了导电基400和环形弹性壁之间的防水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0、环形弹性臂410以及导电基400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机壳100、环形弹性臂410以及导电基400采用双色注塑一体成型,提升了机壳100与环形弹性臂410以及导电基400之间的防水性能,从而实现整个按键结构的防水防尘,提升移动终端的防水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300包括开关本体310以及与开关本体310电连接的电路板320;机壳100背离按键200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路板320的第二容纳槽130。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11,开关300包括开关本体310以及与开关本体310电连接的电路板320;开关本体310具体可以为触点开关300。开关本体310可以通过线路与电路板320电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器与电路板320电连接,如弹簧针连接器。图14为图11中省去电路板320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0中按键结构在电路板320侧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4和图15,机壳100背离按键200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路板320的第二容纳槽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结构还包括多个弹性复位件500,多个弹性复位件500沿安装槽110的侧壁环形间隔设置,且任意一个弹性复位件500中,弹性复位件500的一端与安装槽110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键帽210连接,用于支撑键帽210。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10,安装槽110的底壁上设置有四个弹性复位件500,弹性复位件500一端与安装槽110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按键200的键帽210连接,用来支撑键帽210。当按压键帽210时,键帽210会挤压弹性复位件500,弹性复位件500储存弹性势能,当撤去键帽210上的作用力后,弹性复位件500会将键帽210顶起,当然在该过程中环形弹性臂410以及导电基400均可协同将键帽210顶起。但当键帽210较大时,多个弹性复位件500还能起到防止卡键的功能。同时,弹性复位件500沿安装槽110的侧壁且围绕导电基400和按键200的驱动部220环形间隔设置,实现了大型按键200的手感均匀分布以及防卡键功能。对于大面积按键200来说,弹性复位件500支撑按键200的边角,避免按压按键200边角时不触发或者手感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复位件500的主要功能时支撑并使得按键200复位,因此,凡是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均可称作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复位件500,如弹簧、硅胶垫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500为硅胶垫,且硅胶垫为开口朝向安装槽110底壁的凸起结构;键帽210在安装槽110的底壁上的正投影包括至少四个角部,弹性复位件500为四个,且四个弹性复位件500分别对应四个角部设置。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图16为图10中弹性复位件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弹性复位件500为硅胶垫,且硅胶垫上具有硅胶凸起,该凸起可以为实心凸起,也可以为空心凸起。硅胶垫具有良好的柔软性,键帽210下安装硅胶垫作为支撑时,提升按压手感,用户体验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实现了大型按键200的手感均匀分布和防卡键功能,同时增加按压行程,可以兼容各部件的公差,不会影响手感;并且,该按键结构可以避免按键200脱落,提升防摔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按键200的防水性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种按键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具有大型按键200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对讲机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按键和开关;
所述机壳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键的安装槽;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按键连接的导电基,且所述导电基的外侧通过环形弹性臂与所述机壳密封连接;
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机壳内部,且所述开关位于所述导电基背离所述按键一侧;
所述按键用于驱动所述导电基触发所述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键帽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一侧;所述驱动部背离所述键帽一侧表面与所述导电基通过胶水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弹性臂具有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按键;或者,
所述环形弹性臂靠近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避让槽,且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环形弹性臂背离所述按键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背离所述按键一侧形成有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导电基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电基的中部,且沿所述导电基的边缘至所述触发部方向,所述导电基的厚度逐渐增大;或者,
所述导电基朝向所述按键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驱动部配合的第一容纳槽;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和/或侧壁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与所述环形弹性臂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机壳、所述环形弹性臂以及所述导电基注塑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本体以及与所述开关本体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按键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第二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朝向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具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位孔;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扣位孔一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扣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填充于所述密封槽的密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多个弹性复位件,所述多个弹性复位件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环形间隔设置,且任意一个所述弹性复位件中,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键帽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键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硅胶垫,且所述硅胶垫为开口朝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凸起结构;
所述键帽在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的正投影包括至少四个角部,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四个,且四个弹性复位件分别对应所述四个角部设置。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
CN202321573335.3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20020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3335.3U CN220020937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3335.3U CN220020937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0937U true CN22002093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4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3335.3U Active CN220020937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0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52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446713B2 (en) Waterproof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1507273B1 (en) Keypad assembly
CN112162594B (zh) 电子设备
KR20050025329A (ko) 스위치 통합 케이싱 및 이 케이싱을 가진 전자기기
EP1028445B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keypad
CN111901998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07851177B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848133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038945U (zh) 一种按键结构、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020937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KR20180080151A (ko) 탈착식 물리키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
US20070151833A1 (en) Multi-direction switch
JPH11329149A (ja) 携帯電子機器の構造
US8405961B2 (en) Keypa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6673229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JP2013114766A (ja) 防水用押釦スイッチ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CN214312987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743817A (zh) 电子设备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5722199B2 (ja) 防水用押釦スイッチ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CN217426599U (zh) 轻触式按键单元及电子设备
CN21595514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