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0075U -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0075U
CN220020075U CN202321650270.8U CN202321650270U CN220020075U CN 220020075 U CN220020075 U CN 220020075U CN 202321650270 U CN202321650270 U CN 202321650270U CN 220020075 U CN220020075 U CN 220020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lens
guide
rotation stopp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02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书田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02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0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0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0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镜头壳包括内部用于安装光学器件的主体、弹性件及盖体。在主体上设置弹性件,并在盖体上设置配接件。当盖体合在主体上时,只需将利用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使得盖体与主体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将配接件脱离与弹性件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与配接件实现盖体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与盖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Description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为避免镜头被划伤或破坏,通常会在镜头组件上配置镜头盖,以实现镜头的防护。目前镜头盖在镜头组件上,有些不可拆卸,还有些可以进行拆卸。对于可以拆卸的镜头盖,能方便对镜头组件中的镜头进行更换。然而受限于传统镜头盖的可拆卸结构设计缺陷,导致镜头组件的结构复杂,拆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靠。
一种镜头壳,所述镜头壳包括:内部用于安装光学器件的主体;弹性件,设于所述主体上;盖体,盖设于所述主体,且其上具有与弹性件抵接以使所述盖体压紧在所述主体上的配接件。
上述的镜头壳,在主体上设置弹性件,并在盖体上设置配接件。当盖体合在主体上时,只需将利用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使得盖体与主体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将配接件脱离与弹性件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与配接件实现盖体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与盖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具有用于供光学器件安装的安装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形成间隙,当所述盖体绕自身轴线旋转时,所述配接件能转入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间隙的一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抵接段与导接段,所述抵接段朝向所述间隙的一侧面用于与所述配接件抵接;导接段设于所述抵接段的至少一端,并用于引导所述配接件转动至与所述抵接段抵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接段相对所述抵接段沿朝背离所述间隙的一侧倾斜或弧形弯曲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所述弹性件绕所述盖体的轴线外周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各相邻两个所述弹性件之间均连接有固定部,以形成绕所述盖体的轴线设置的环形结构,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安装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上凸设有凸座,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凸座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结构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环形结构被构造为多边形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接件上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配接件与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间隙的一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包括倾斜设于所述配接件的引导面,在绕所述盖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引导面位于所述配接件的一端处,且所述引导面上邻接于所述配接件端部的一侧边相对所述引导面对应的另一侧边,沿朝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偏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盖体中,其中一者设有止旋凸起,另一者设有止旋槽,当所述配接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时,所述止旋凸起与所述止旋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盖体相对所述主体旋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旋槽的槽口处设有倾斜或弧形设置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将所述止旋凸起导入至所述止旋槽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盖体中,具有所述止旋凸起的一者凸设有且低于所述止旋凸起的第一限位部,另一者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盖体的轴线方向抵触限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有绕所述盖体的轴线设置的安装环,所述配接件凸设于所述安装环背向所述轴线的一侧面,所述安装环用于套设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的光学器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底壳及镜片,所述镜片可拆卸装设于所述底壳上,且所述配接件设于所述底壳背向所述镜片的一侧面。
一种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
上述的镜头组件,采用以上的镜头壳,在主体上设置弹性件,并在盖体上设置配接件。当盖体合在主体上时,只需将利用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使得盖体与主体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将配接件脱离与弹性件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与配接件实现盖体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与盖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镜头组件。
上述的拍摄装置,采用以上的镜头壳,在主体上设置弹性件,并在盖体上设置配接件。当盖体合在主体上时,只需将利用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使得盖体与主体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将配接件脱离与弹性件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与配接件实现盖体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与盖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前的镜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后的镜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展示的镜头组件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展示的主体与弹性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展示的隐藏弹性件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由弹性件构成的环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与弹性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10、镜头壳;1、主体;11、安装面;12、安装槽;13、安装孔;14、抵触环;15、凸座;2、盖体;21、镜片;22、底壳;221、镜头孔;23、轴线;24、安装环;25、限位环;3、弹性件;31、抵接段;32、导接段;33、间隙;34、固定部;3a、环形结构;4、配接件;41、引导部;411、引导面;4a、端部;5、止旋凸起;51、止旋槽;511、槽口;52、导向部;53、圆滑部;6、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20、光学器件;30、通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镜头盖作为镜头组件中的防护结构,能有效减少镜头组件中镜头的划伤或破坏几率。目前一部分镜头盖在镜头组件不可拆卸设计,也有部分镜头盖在镜头上为可拆卸设计。至于可拆卸设计的镜头盖,一般采用圆形螺纹结构,以实现镜头盖的可拆卸。然而这种可拆卸结构,较为复杂,拆装操作较为不便。
为此,请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镜头壳10,镜头壳10包括:主体1、弹性件3和盖体2。主体1的内部用于安装光学器件20,弹性件3设于主体1上,盖体2盖设于主体1,且其上具有与弹性件3抵接以使盖体2压紧在主体1上的配接件4。
上述的镜头壳10,在主体1上设置弹性件3,并在盖体2上设置配接件4。当盖体2合在主体1上时,只需将利用弹性件3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4,使得盖体2与主体1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将配接件4脱离与弹性件3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3与配接件4实现盖体2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1与盖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是指镜头壳10的主要结构,可用于容纳光学器件20的结构。而弹性件3是指具有一定弹性功能的结构,其材质可为但不限于金属、橡胶、具有弹性的塑料或者具有一定柔性的结构等。
还需说明的是,光学器件20是指将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部件,其可包括透镜、图像传感器等。其中,图像传感器可以包括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传感器或者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等,是以电子方法捕获入射光,并将捕获的光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设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4,主体1上具有用于供光学器件20安装的安装面11,弹性件与安装面11之间形成间隙33,当盖体2绕自身轴线23旋转时,配接件4能转入间隙33中并与弹性件3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
由此可知,当盖体2合在安装面11上时,只需将盖体2绕自身轴线23旋转,使得配接件4转入至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中,并使得配接件4与弹性件3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此时,弹性件3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4,使得盖体2与主体1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反向旋转或继续同向旋转,使得配接件4脱离与弹性件3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3与配接件4实现盖体2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1与盖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面11是指主体1上至少用于安装镜头的面结构,其可为平面,也可为曲面。可以知晓的是,为方便镜头更好安装在主体1内,主体1的表面可内凹形成安装槽12,安装面11为安装槽12的槽底。
弹性件3在安装面11上的安装,需与安装面11保持一定的间隙33,这样便于配接件4能以转动方式转入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使之能与弹性件3抵接。当配接件4转入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时,配接件4会对弹性件3施加一定的沿背离间隙33一侧的挤压力,此时,弹性件3受力发生轻微形变,并利用弹力将配接件4压紧。
弹性件3设置在主体1上并与安装面11之间具有间隙33,其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弹性件3可固定在安装面11上,且弹性件3的中间部分与安装面11之间具有间隙33;或者,若安装面11为安装槽12的槽底,弹性件3可固定在安装槽12的槽壁,以悬在安装面11的上方等。
需注意的是,盖体2盖在安装面11上时,配接件4应与弹性件3错开,两者应不接触。比如:以方形盖体2和方形安装面11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可将盖体2的对角线与安装面11的对角线错开,如两者的对角线之间成45°等。请参考图2,旋转盖体2,使得两者的对角线对合,此时配接件4转入间隙33中,并与弹性件3抵接。
还需说明的是,弹性件3和配接件4的数量均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弹性件3的数量为多个时,弹性件3可绕盖体2的轴线23分布。此时,当盖体2盖在安装面11时,可顺时针旋转,也可沿逆时针旋转,均可抵接在弹性件3上。当然,当配接件4的数量为多个时,配接件4与弹性件3之间的配置关系可为一对一;也可为多对一,即多个配接件4同时抵接在同一弹性件3上。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6,弹性件3包括抵接段31。抵接段31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用于与配接件4抵接。可知,当盖体2绕自身轴线23旋转时,配接件4能转动至与抵接段31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或断开抵接。如此,利用抵接段31抵接配接件4,使得盖体2与主体1之间快速完成卡接,提高组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抵接段31是指弹性件3用于与配接件4发生抵接的结构,当盖体2盖在安装面11上时,配接件4与抵接段31为错开,不接触。随着盖体2的旋转,配接件4可转动至抵接段31与安装面11之间。
另外,抵接段31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其实现方式也有多种,比如:抵接段31可通过其他结构固定在安装面11上,并与安装面1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33;或者,抵接段31直接悬在安装面11的上方,并固定在主体1上的其他结构上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6,弹性件3还包括导接段32。导接段32设于抵接段31的至少一端,导接段32用于引导配接件4转动至与抵接段31抵接。由此可知,在抵接段31的至少一端设置导接段32,使得转动的配接件4在导接段32的引导下,逐渐转入至抵接段31与安装面11之间。如此,利用导接段32引导配接件4的转动,使之能顺利与抵接段31发生抵接,提高盖体2在主体1上安装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接段32是指能引导配接件4转入抵接段31与安装面11之间的结构。在同一弹性件3中,导接段32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当导接段32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导接段32分别设于抵接段31的相对两端上。
其中,导接段32与抵接段31的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一体成型方式,也可为组合式安装方式。一体成型方式可为折弯、挤出、注塑、压铸、冲压等方式;组合式安装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焊接、粘接、熔接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导接段32相对抵接段31沿朝背离间隙33的一侧倾斜或弧形弯曲设置。可知,导接段32沿朝背离间隙33的一侧倾斜或弧形弯曲,这说明导接段32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要大于抵接段31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这样方便配接件4转入导接段32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中,从而便于配接件4在导接段32的作用下转入抵接段31的下方。同时,导接段32倾斜或弯曲设置,使得导接段32与安装面11之间的距离越靠近抵接段31则越小,从而使得抵接段31与配接件4之间的弹性抵接力更大,能更好压紧配接件4。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配接件4在转动过程中,能逐渐转入导接段32与安装面11之间;再转入抵接段31与安装面11之间,可对弹性件3与盖体2的轴线23之间分布位置进行调整,比如:抵接段31相对导接段32更靠近盖体2的轴线23分布。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导接段32上任一处位置(除了导接段32与抵接段31连接的一端外)与轴线23之间的距离大于抵接段31与轴线23之间的距离。同时,轴线23在弹性件3上的垂线位于抵接段31上。另外,导接段32远离抵接段31的一端和轴线23之间空间可容纳配接件4,使得配接件4在盖体2刚盖在主体1上时不会与弹性件3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与图6,弹性件3包括至少两个,全部弹性件3绕盖体2的轴线23外周设置。如此,配接件4随盖体2绕轴线23旋转时,可抵接在任一弹性件3上,使得盖体2的组装更为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弹性件3之间,各个弹性件3相互之间隔开设置;也可部分弹性件3相互连接;或者,各个弹性件3之间首尾相互连接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与图6,在各相邻两个弹性件3之间均连接有固定部34,以形成绕盖体2的轴线23设置的环形结构3a,固定部34连接于安装面11。如此,将各个弹性件3通过固定部34进行连接,使之构成整体结构,使得配接件4能稳定卡接在与之对应的弹性件3上,有利于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34是指连接相邻两个弹性件3之间的结构,比如:固定部34连接相邻两个弹性件3中的导接段32之间。固定部34有多种形状设计,比如:固定部34可设计成圆形结构,也可设计成方形结构等。
为减少固定部34与弹性件3之间的应力集中,可在固定部34与弹性件3的连接处作圆弧处理。同时,固定部34与弹性件3之间的连接可为螺栓连接、卡接、焊接等组合式连接;也可为一体式成型连接,如:注塑、压铸、基础、冲压等。
固定部34在安装面11上的连接方式也可有多种,比如:固定部34与安装面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等。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与图5,安装面11上凸设有凸座15。固定部34连接于凸座15上。如此,通过引入凸座15,不仅使得固定部34稳定安装;而且还有利于抬高弹性件3,使之与安装面11之间具有间隙33。
可选地,固定部34与凸座15之间的连接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环形结构3a为一体式结构,且环形结构3a被构造为多边形结构。如此,将环形结构3a设计成多边形结构,使得配接件4可从环形结构3a的对角线处放入安装面11上,而不与弹性件3发生接触,从而使得配接件4能更好转入至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中。
需要说明的是,多边形结构是指三边或三边以上的结构,比如:环形结构3a可为三边形结构、四边形结构、五边形结构等。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3a为绕盖体2的轴线23设置的四边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与图7,配接件4上设有引导部41。引导部41用于引导配接件4与弹性件3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如此,通过引导部41,使得配接件4能更好转入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提升组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与图8,引导部41包括倾斜设于配接件4的引导面411。在绕盖体2的轴线23方向上,引导面411位于配接件4的一端处,且引导面411上邻接于配接件4端部4a的一侧边相对引导面411对应的另一侧边,沿朝背离盖体2的一侧偏斜。由此可知,利用倾斜设置的引导面411,有利于减少配接件4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使得配接件4更方便转入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面411也可设计成拱形的弧形面。另外,配接件4的相对两端处均可设置引导面411,这样使得在组装时,盖体2不论以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均能将配接件4顺利转入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绕盖体2的轴线23方向,以图7为例,绕盖体2的轴线23方向可为图7中S上任一箭头所指的方向。同时,引导面411上邻接于配接件4端部4a的一侧边应理解为:引导面411设置在配接件4的一端处,其会存在一侧边与配接件4的一端部4a靠近并连接,因此,与该端部4a连接的一侧边则为引导面411上邻接于配接件4端部4a的一侧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5及图8,安装面11与盖体2中,其中一者设有止旋凸起5,另一者设有止旋槽51。当配接件4与弹性件3抵接时,止旋凸起5与止旋槽51配合,以限制盖体2相对主体1旋转。可知,配接件4与弹性件3抵接时,会受到一定的弹性抵压,在该抵压的作用力下,会具有脱离与弹性件3抵接的趋势,使得配接件4可能绕轴线23的方向旋转。如此,利用止旋凸起5与止旋槽51配合,限制盖体2发生自转动,使得盖体2相对主体1保持状态稳定,保证镜头壳10的结构保持稳定。
不难理解地,止旋凸起5可设置安装面11上,止旋槽51则设置在盖体2上;或者,止旋凸起5设置在盖体2上,止旋槽51则设置在安装面11上。当盖体2刚盖合在安装面11上时,配接件4未与弹性件3抵接,止旋凸起5未卡入止旋槽51中。随着旋转,配接件4转入间隙33中,并与弹性件3抵接,此时止旋凸起5正好卡入止旋槽51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8,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设有倾斜或弧形设置的导向部52,导向部52用于将止旋凸起5导入至止旋槽51内。如此,在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设置导向部52,使得止旋凸起5更容易卡入止旋槽51内。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部52以倾斜或弧形方式设置在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使得止旋凸起5在导向部52的作用更容易卡入止旋槽51内。导向部52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两个导向部52分别间隔设于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以在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形成扩口结构。
当然,止旋凸起5沿绕轴线23的方向的至少一端处可设置圆滑部53,这样在拆卸时,可稍微用力旋转盖体2,使得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能通过圆滑部53越过止旋凸起5,以解除盖体2与主体1之间的止旋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5,安装面11与盖体2中,具有止旋凸起5的一者凸设有且低于止旋凸起5的第一限位部6,另一者设有第二限位部61,第一限位部6用于与第二限位部61沿盖体2的轴线23方向抵触限位。由此可知,在安装面11与盖体2之间,设置止旋槽51与止旋凸起5,会使得盖体2与主体1之间具有朝向主体1一侧下压的空间,这样会减弱弹性件3与配接件4之间的抵接力,无法实现压紧效果。为此,设置第一限位部6与第二限位部61,实现轴线23方向的抵触,降低盖体2朝向主体1的下压量,使得弹性件3能够稳定抵接在配接件4上,有利于提高镜头壳1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6与止旋凸起5同时设置在同一结构上,比如:第一限位部6与止旋凸起5同时设置在安装面11上,第二限位部61设置在盖体2上;或者,第一限位部6与止旋凸起5同时设置在盖体2上,第二限位部61设置在安装面11上。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6与止旋凸起5均设置在安装面11上,第二限位部61与止旋槽51均设置在盖体2上。
第一限位部6要低于止旋凸起5设置,其目的为了,当第一限位部6与第二限位部61抵触时,止旋凸起5能够伸入至止旋槽51内,并与之配合,避免第一限位部6高出止旋凸起5而导致止旋槽51无法卡入止旋凸起5上。
还需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61可由止旋槽51形成,比如:若干止旋槽51绕盖体2的轴线23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止旋槽51之间形成第二限位部61。此时,第一限位部6则处于相邻两个止旋凸起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8,盖体2上设有绕盖体2的轴线23设置的安装环24。配接件4凸设于安装环24背向轴线23的一侧面,安装环24用于套设于安装在安装面11上的光学器件20。如此,利用安装环24套在光学器件20外,方便盖体2与主体1之间的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面11上可设置安装孔13,光学器件20装设在安装孔13内。当然,可在安装孔13的外周延伸设有抵触环14,当盖体2盖在安装面11上时,安装环24会与抵触环14抵触。同时,为能对盖体2进行更好限位,安装环24的端部凸设于限位环25,限位环25插入抵触环14内。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61与止旋槽51均设置在安装环2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盖体2包括底壳22及镜片21。镜片21可拆卸装设于底壳22上,且配接件4设于底壳22背向镜片21的一侧面。如此,将镜片21可拆卸设置在底壳22上,方便更换不同种类的镜片21,以适应不同环境拍摄。比如:将镜片21采用不同颜色、不同镀膜等,这样可实现镜片21更换为滤镜、ND(Neutral Density)减光镜等。
可以知晓的是,为了方便捕获光,底壳22上可开设有镜头孔221,以使镜片21上入射的光线能进入主体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一种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以上任一项的镜头壳10。
上述的镜头组件,采用以上的镜头壳10,在主体1的安装面11上设置弹性件3,并在盖体2上设置配接件4。当盖体2合在安装面11上时,只需将盖体2绕自身轴线23旋转,使得配接件4转入至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中,并使得配接件4与弹性件3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此时,弹性件3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4,使得盖体2与主体1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反向旋转或继续同向旋转,使得配接件4脱离与弹性件3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3与配接件4实现盖体2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1与盖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镜头组件还应包括光学器件20,用于以电子方法捕获入射光,并将捕获的光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设备。同时,请参考图3,镜头组件还包括设于主体1上的通讯接口30,通讯接口30用于将光学器件20与拍摄装置的主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拍摄装置,拍摄装置包括以上的镜头组件。
上述的拍摄装置,采用以上的镜头壳10,在主体1的安装面11上设置弹性件3,并在盖体2上设置配接件4。当盖体2合在安装面11上时,只需将盖体2绕自身轴线23旋转,使得配接件4转入至弹性件3与安装面11之间的间隙33中,并使得配接件4与弹性件3朝向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此时,弹性件3利用自身的弹性功能,弹性压紧配接件4,使得盖体2与主体1之间稳定连接。若需进行更换或拆卸时,只需反向旋转或继续同向旋转,使得配接件4脱离与弹性件3抵接即可。如此,利用弹性件3与配接件4实现盖体2的快速拆装,简化主体1与盖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拆装更为方便、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壳包括:
内部用于安装光学器件(20)的主体(1);
弹性件(3),设于所述主体(1)上;
盖体(2),盖设于所述主体(1),且其上具有与所述弹性件(3)抵接以使所述盖体(2)压紧在所述主体(1)上的配接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具有用于供光学器件(20)安装的安装面(11),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装面(11)之间形成间隙(33),当所述盖体(2)绕自身轴线(23)旋转时,所述配接件(4)能转入所述间隙(33)中并与所述弹性件(3)朝向所述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
抵接段(31),所述抵接段(31)朝向所述间隙(33)的一侧面用于与所述配接件(4)抵接;
导接段(32),设于所述抵接段(31)的至少一端,并用于引导所述配接件(4)转动至与所述抵接段(3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段(32)相对所述抵接段(31)沿朝背离所述间隙(33)的一侧倾斜或弧形弯曲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所述弹性件(3)绕所述盖体(2)的轴线(23)外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在各相邻两个所述弹性件(3)之间均连接有固定部(34),以形成绕所述盖体(2)的轴线(23)设置的环形结构(3a),所述固定部(34)连接于所述安装面(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11)上凸设有凸座(15),所述固定部(34)连接于所述凸座(15)上;和/或,
所述环形结构(3a)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环形结构(3a)被构造为多边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件(4)上设有引导部(41),所述引导部(41)用于引导所述配接件(4)与所述弹性件(3)朝向所述间隙(33)的一侧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41)包括倾斜设于所述配接件(4)的引导面(411),在绕所述盖体(2)的轴线(23)方向上,所述引导面(411)位于所述配接件(4)的一端处,且所述引导面(411)上邻接于所述配接件(4)端部(4a)的一侧边相对所述引导面(411)对应的另一侧边,沿朝背离所述盖体(2)的一侧偏斜。
10.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11)与所述盖体(2)中,其中一者设有止旋凸起(5),另一者设有止旋槽(51),当所述配接件(4)与所述弹性件(3)抵接时,所述止旋凸起(5)与所述止旋槽(51)配合,以限制所述盖体(2)相对所述主体(1)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槽(51)的槽口(511)处设有倾斜或弧形设置的导向部(52),所述导向部(52)用于将所述止旋凸起(5)导入至所述止旋槽(5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11)与所述盖体(2)中,具有所述止旋凸起(5)的一者凸设有且低于所述止旋凸起(5)的第一限位部(6),另一者设有第二限位部(61),所述第一限位部(6)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61)沿所述盖体(2)的轴线(23)方向抵触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上设有绕所述盖体(2)的轴线(23)设置的安装环(24),所述配接件(4)凸设于所述安装环(24)背向所述轴线(23)的一侧面,所述安装环(24)用于套设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面(11)上的光学器件(20)。
1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包括底壳(22)及镜片(21),所述镜片(21)可拆卸装设于所述底壳(22)上,且所述配接件(4)设于所述底壳(22)背向所述镜片(21)的一侧面。
15.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壳。
16.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组件。
CN202321650270.8U 2023-06-27 2023-06-27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Active CN220020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0270.8U CN220020075U (zh) 2023-06-27 2023-06-27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0270.8U CN220020075U (zh) 2023-06-27 2023-06-27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0075U true CN22002007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0270.8U Active CN220020075U (zh) 2023-06-27 2023-06-27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0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950B (zh) 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US817545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6343510A (ja) レンズアダプタ
US8780260B2 (en) Imaging device, filter holding member, and filter mounting method for imaging device
US11196210B2 (en) Circular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coupling ring
WO2020172161A1 (en) Camera and docking station
CN220020075U (zh) 镜头壳、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US7417805B2 (en) Camera device
CN101646965B (zh) 摄像装置
CN112835248B (zh) 镜头装置及拍照设备
US8351140B2 (en) Lens barrel and lens module
CN209946500U (zh) 连接结构、转接环、滤镜、镜头盖及滤镜组
CN214252843U (zh) 镜头装置及拍照设备
KR101750796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0607857U (zh) 一种通讯连接器
CN216451406U (zh) 镜头安装结构及拍摄设备
CN217969951U (zh) 一种云台挂载结构
CN214799733U (zh) 一种基于tof三维成像用的水底摄像头
CN217982094U (zh) 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
CN215642011U (zh) 一种单镜片高像素镜头
KR100800681B1 (ko) 카메라와 그를 이용한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CN210488094U (zh) 相机镜头
CN211979393U (zh) 摄像设备
CN220691176U (zh) 镜头模组及拍摄设备
CN220268853U (zh) 一种柱形视频事件摄像头对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