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8485U -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8485U
CN220018485U CN202321561323.9U CN202321561323U CN220018485U CN 220018485 U CN220018485 U CN 220018485U CN 202321561323 U CN202321561323 U CN 202321561323U CN 220018485 U CN220018485 U CN 220018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fan blade
cross
displacement sensor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13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凌勇
刘波
姜磊
盛小晶
康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5613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8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8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8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机构、驱动机构、位移传感器;定位机构设于机架上,定位机构用于与贯流风叶一端的转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设于机架上,驱动机构用于与贯流风叶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贯流风叶旋转;多个位移传感器设于贯流风叶的周围以检测贯流风叶的跳动量;移动检测机构设于机架上,移动检测机构上设有其中一位移传感器,移动检测机构用于带动位移传感器沿贯流风叶的轴向移动以检测贯流风叶的跳动量和/或错位角。该装置设置定位机构固定贯流风叶并用驱动机构驱动其旋转,通过在贯流风叶周围设多个位移传感器和沿其轴向设置移动检测机构来检测跳动量和错位角,使得检测数据更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贯流风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空调市场的发展,空调内部结构运动部件种类型号逐渐增多,贯流风叶是空调设备中很重要一个部件,一旦贯流风叶受到损坏,会导致空调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很多的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在生产贯流风叶时,都会对贯流风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目前很多贯流风叶的检测都是通过人工使用百分表对贯流风叶上每一节的跳动量和错位角进行检测,人工计算跳动量和错位角,测试数据误差和不确定因素太多,例如测试数据很容易受到人员操作熟练度、计算错误等因素的影响,测试得到的数据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并且测试程序无法一次性全部完成,整体的检测效率低,对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贯流风叶的检测数据不准确且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包括:机架、定位机构、驱动机构、位移传感器;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贯流风叶旋转;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周围以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所述移动检测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检测机构上设有其中一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检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位移传感器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移动以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和/或错位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导轨和滑动检测件,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且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设置,所述滑动检测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滑动检测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检测件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动检测件上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径向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导轨和滑动定位件,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且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设置,所述滑动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滑动定位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定位件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定位件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转动连接或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动定位件上且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的端面相邻,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端面的跳动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动定位件上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轴的径向上方,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转轴的跳动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夹紧定位件以及伸缩模组,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夹紧定位件上,所述伸缩模组用于带动所述夹紧定位件在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上朝向其另一端伸缩,以使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四位移传感器,所述第四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夹紧定位件上且与所述贯流风叶另一端的端面相邻,所述第四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第二端端面的跳动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所述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还包括升降支撑机构,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模组和支撑件,所述升降模组用于带动所述支撑件升降,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贯流风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和多个承托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升降模组连接,多个所述承托架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多个所述承托架用于共同承托所述贯流风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中,所述承托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该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机构、驱动机构、位移传感器;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贯流风叶旋转;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周围以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所述移动检测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检测机构上设有其中一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检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位移传感器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移动以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和/或错位角。该装置设置定位机构固定贯流风叶并用驱动机构驱动其旋转,通过在贯流风叶周围设多个位移传感器和沿其轴向设置移动检测机构来检测跳动量和错位角,能够实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和错位角的自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且使得检测数据更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D部放大图;
图6为图1的E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机架;20、移动检测机构;201、第一驱动件;202、第一导轨;203、滑动检测件;30、定位机构;301、第二驱动件;302、第二导轨;303、滑动定位件;40、驱动机构;401、第三驱动件;402、夹紧定位件;403、伸缩模组;50、升降支撑机构;51、升降模组;52、支撑件;520、连接板;521、承托架;601、第一位移传感器;602、第二位移传感器;603、第三位移传感器;604、第四位移传感器;70、触摸屏;80、贯流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7,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该贯流风叶检测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详细地说明。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0、定位机构30、驱动机构40、位移传感器;定位机构30设于机架10上,定位机构30用于与贯流风叶80一端的转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40设于机架10上,驱动机构40用于与贯流风叶80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贯流风叶80旋转;多个位移传感器设于贯流风叶80的周围以检测贯流风叶80的跳动量;移动检测机构20设于机架10上,移动检测机构20上设有其中一位移传感器,移动检测机构20用于带动位移传感器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移动以检测贯流风叶80的跳动量和/或错位角。
在本实施中,检测的参数为贯流风叶80的错位角和跳动量,如图2所示,贯流风叶80呈圆柱形,整体由多个关节熔接成型,每个关节上分布着多个等间距且相对其轴向倾斜一定角度的叶片,贯流风叶80结构特殊,不能使用注塑磨具一体成型,由于结构是封闭的,内部的封闭空间无法脱模,所以只能分段成型,分段脱模,然后加热熔接后成型,贯流风叶80一般70mm成型一节,每节错开一个风叶的角度熔接,通常贯流风叶80根据不同长度分为9节、11节、13节、15节不等。贯流风叶80的跳动量指的是贯流风叶80在旋转状态下,位移传感器到某个检测点的距离的集合,贯流风叶80在旋转状态下,由于检测点的位置随贯流风叶80的转动不断变化,而贯流风叶80的表面在微观下是不规则的,位移传感器到其旋转表面上的检测点的距离是在不断变化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若跳动量越小,则旋转表面越接近规则形状;而错位角的定义则是,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一个关节的叶片一侧边缘,贯流风叶80旋转一定角度直到检测光束照射到叶片上另一侧边缘,后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二个关节的叶片一侧边缘,贯流风叶80旋转相同角度直到检测光束照射到叶片上另一侧边缘,再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三个关节的叶片一侧边缘,贯流风叶80又旋转相同角度直到检测光束照射到叶片上另一侧边缘,以此重复,直到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最后一个关节的叶片的一侧边缘,贯流风叶80旋转相同角度,检测光束照射到叶片上另一侧边缘,整个过程中贯流风叶80间歇性旋转,所有关节的叶片都经过旋转一次,位移传感器记录角度数据,最后所有的角度数据之和就是这个产品贯流风叶80的错位角数据。
在本实施中,机架10作为整个装置的框架,上面设置了计算机、PLC、触摸屏70、控制按键按钮等一些用来进行控制整个装置进行检测和监测等设备,通过计算机和PLC来对装置整体进行控制,设置贯流风叶80的相关测试参数,根据不同规格型号的贯流风叶80设置相应测试参数,机架10上可设置检测贯流风叶80的检测平台,贯流风叶80在检测平台上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在本实施中,这里机架10可采用稳定性高金属框架的结构,可在机架10上设置罩壳或盖板,装置在检测时可以将罩壳或盖板放下,对检测环境进行安全隔离,检测时操作安全性更高,定位机构30用来将贯流风叶80定位在机架10上的相应检测点,使贯流风叶80精准处在检测位置上进入待检测状态,定位机构30上设置有与贯流风叶80一端的转轴转动连接的结构,如与转轴相适配的轴孔或是轴承等结构,驱动机构40用来连接贯流风叶80的另一端,通过驱动机构40来驱动贯流风叶80的另一端旋转进而带动贯流风叶80整体通过自身转轴绕定位机构30上的转动连接结构做圆周运动,使贯流风叶80进入到旋转状态进而产生错位角和跳动量,位移传感器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测试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位移传感器可以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发射源发射信号光束到待测物表面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光束,通过发射时间和接收的时间间隔测得发射源与待测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位移传感器,只要其能够测得待测点与感应点的距离变化即可,位移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贯流风叶80的任意一个方向上,如设置在贯流风叶80的垂直上方、垂直下方、轴向上的两端等位置,实际根据待测点的位置进行布置,在此不做限制,移动检测机构20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进行设置,且在移动检测机构20上设置有一个位移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通过移动测试机构的带动下可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直线移动,在贯流风叶80旋转状态下可检测出贯流风叶80的跳动量和错位角,这里移动检测机构20上的位移传感器数量不局限于一个,可根据实际测试需求进行增设。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在定位机构30的定位作用和驱动机构40的驱动作用下,贯流风叶80整体以自身的转轴进行旋转,产生跳动量和错位角,布置在贯流风叶80周围多个位移传感器启动,每个位移传感器检测对应采集贯流风叶80在转动状态下相应检测点的跳动量数据,随着移动检测机构20带动其上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在贯流风叶80的轴向上做直线运动,移动检测机构20上的位移传感器采集贯流风叶80的错位角数据,贯流风叶80上相应测试点的跳动量和错位角数据都能完全获取,在整体上省去人工检测的繁琐,所有的测试流程一体实现,检测效率大大提升,并且获取到的检测数据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601,移动检测机构2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201、第一导轨202和滑动检测件203,第一导轨202设于机架10上且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设置,滑动检测件203与第一导轨202滑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01与滑动检测件203连接以驱动滑动检测件203沿第一导轨202滑动;其中,第一位移传感器601设于滑动检测件203上且位于贯流风叶80的径向上方。具体地,第一导轨202固定在机架10上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设置,滑动检测件203为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202上的一滑块结构,第一位移传感器601固定在上面,与滑动检测件203一起可沿导轨滑动而发生直线位移,第一位移传感器601可通过螺栓或者胶带固定在滑动检测件203上面,也可以在滑动检测件203上设置与第一位移传感器601相适配的固定结构,如卡槽等结构,这里第一位移传感器601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601发出的光束朝向贯流风叶80的圆周面垂直照射,即第一位移传感器601的检测范围在贯流风叶80的圆周面上,第一驱动件201用来驱动滑动检测件203在第一导轨202上进行滑动,第一驱动件201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结构,如步进电机、伸缩气缸等,这里采用伺服电机可以更加方便驱动,可在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接带导向螺纹的长轴,在滑动检测件203与第一导轨202滑动连接的部分设置与导向螺纹相适配的结构,通过第一驱动件201的驱动作用,滑动检测件203沿第一导轨202上滑动,进而带动了第一传感器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进行移动,在第一传感器的检测下完成贯流风叶80错位角数据的收集,检测过程自动化,检测效率高且数据更加准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定位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件301、第二导轨302和滑动定位件303,第二导轨302设于机架10上且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设置,滑动定位件303与第二导轨302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01与滑动定位件303连接以驱动滑动定位件303沿第二导轨302滑动以使滑动定位件303与贯流风叶80一端转动连接或分离。具体地,第二导轨302固定在机架10上并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设置,滑动定位件303为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302上的滑块结构,滑动定位件303上设置有供贯流风叶80的转轴转动连接的定位结构,贯流风叶80的转轴与之连接,也可以与之脱离,如设置与贯流风叶80的转轴相适配的轴承结构,也可以设置与贯流风叶80的转轴适配的光滑套筒或圆形通孔等结构,第二驱动件301用来驱动滑动定位件303沿第二导轨302进行滑动,其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伸缩气缸等驱动器件,这里采用伺服电机可以更加方便驱动,在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接带导向螺纹的长轴,在滑动定位件303与第二导轨302滑动连接的部分设置与导向螺纹相适配的结构,通过第二驱动件301的驱动作用带动滑动定位件303沿第二导轨302上滑动,使滑动定位件303上的定位结构与贯流风叶80的转轴部分转动连接,贯流风叶80的转轴以滑动定位件303上的定位结构为中心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二位移传感器602,第二位移传感器602设于滑动定位件303上且与贯流风叶80一端的端面相邻,第二位移传感器602用于检测贯流风叶80的第一端端面的跳动量。具体地,第二位移传感器602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其固定在滑动定位件303上,调整好检测距离和角度,在滑动定位件303对贯流风叶80进行定位后,第二位移传感器602与贯流风叶80一端的端面相邻,其所发出的检测光束刚好垂直照射在端面上,当然,第二位移传感器602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机架10上,只要调整好检测距离和角度使其发出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80的端面即可。当贯流风叶80经过驱动机构40的驱动下进入旋转状态后,第二位移传感器602就能够获取到贯流风叶80一端端面的跳动量数据,进而可以判断贯流风叶80一端端面的平整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三位移传感器603,第三位移传感器603设于滑动定位件303上且位于贯流风叶80的转轴的径向上方,第三位移传感器603用于检测贯流风叶80的转轴的跳动量。具体地,第三位移传感器603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其固定在滑动定位件303上,调整好检测距离和角度,在滑动定位件303对贯流风叶80进行定位后,第三位移传感器603位于贯流风叶80的转轴的径向上,其所发出的检测光束刚好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80转轴的周面上,这里第三位移传感器603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机架10上,只要调整好检测距离和角度使其发出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80的转轴的周面上即可。在驱动机构40的驱动贯流风叶80进入旋转状态后,第三位移传感器603就能够获取到贯流风叶80转轴周面上的跳动量数据,进而可以判断贯流风叶80转轴的偏心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三驱动件401、夹紧定位件402以及伸缩模组403,第三驱动件401设于夹紧定位件402上,伸缩模组403用于带动夹紧定位件402在贯流风叶80的轴向上朝向其另一端伸缩,以使第三驱动件401与贯流风叶80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伸缩模组403可以带动夹紧定位件402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做往复伸缩运动,可以采用伸缩气缸的形式驱动伸缩,也可以采用电机的形式驱动伸缩,夹紧定位件402固定在伸缩模组403的伸缩轴上,夹紧定位件402用来将贯流风叶80的另一端进行定位,其朝向贯流风叶80的一侧与贯流风叶80的端面保持平行,第三驱动件401固定在夹紧定位件402上,用来驱动贯流风叶80整体进入旋转状态,第三驱动件401这里采用的是步进电机,以便能够精准控制贯流风叶80的旋转状态,当然第三驱动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或者其他能够驱动贯流风叶80进行旋转的驱动器件,第三驱动件401的驱动轴朝向贯流风叶80的端面延伸一定长度并且与贯流风叶80的中心轴同轴,第三驱动件401的驱动轴与贯流风叶80的另一端的轴孔适配,在伸缩模组403的带动下,第三驱动件401连同夹紧定位件402被带动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进行伸缩运动,在被带动伸出时,第三驱动件401的驱动轴插入到贯流风叶80另一端的轴孔中,并与轴孔保持一定的紧密性,在第三驱动件401的驱动下,贯流风叶80整体以与驱动轴相同的角速度进行旋转,第三驱动件401的驱动轴末端可设计成逐渐收窄的锥形,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在伸缩模组403带动伸出时,第三驱动件401的驱动轴也更加容易插入到贯流风叶80的轴孔中。
进一步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第四位移传感器604,第四位移传感器604设于夹紧定位件402上且与贯流风叶80另一端的端面相邻,第四位移传感器604用于检测贯流风叶80的第二端端面的跳动量。具体地,第四位移传感器604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其固定在夹紧定位件402上,调整好第四位移传感器604的检测距离和角度,在伸缩模组403带动夹紧定位件402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伸出后,第四位移传感器604与贯流风叶80一端的端面相邻,其所发出的检测光束刚好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80另一端的端面上,这里第四位移传感器604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机架10上,只要调整好检测距离和检测角度使其发出的检测光束能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80另一端的端面上即可。在夹紧定位件402上的第三驱动件401驱动贯流风叶80进入旋转状态后,第四位移传感器604就能够获取到贯流风叶80另一端端面的跳动量数据,进而可以判断贯流风叶80一端端面的平整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还包括升降支撑机构50,升降支撑机构50包括升降模组51和支撑件52,升降模组51用于带动支撑件52升降,支撑件52用于支撑贯流风叶80。具体地,升降模组51可以采用电机驱动升降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气缸驱动升降的形式,这里采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升降模组51可设置安装在机架10上贯流风叶80检测位点的下方,支撑件52固定在升降模组51的升降轴上,贯流风叶80整体可以放置在支撑件52上,可在支撑件52上设置与贯流风叶80表面形状相适配的结构,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的贯流风叶80放置在上面,通过升降模组51的作用,即可自动将待测的贯流风叶80上升送到到检测位点,检测完成后能自动将贯流风叶80从检测点位下降回归原位,省去了人工将贯流风叶80放置并调整到检测位点的繁琐步骤,检测更加简便省时。
进一步地,支撑件52包括连接板520和多个承托架521,连接板520与升降模组51连接,多个承托架521沿贯流风叶80的轴向间隔设置于连接板520上,多个承托架521用于共同承托贯流风叶80。具体地,连接板520固定在升降模组51的升降轴上,连接板520的轴向与水平面保持平行,多个承托架521安装在连接板520上沿连接板520的轴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每个承托架521用来承托的一侧可设计成与贯流风叶80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的支撑面,贯流风叶80可以平放在多个承托架521的支撑面上,在升降模组51的驱动作用下,连接板520整体可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带动多个承托架521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多个承托架521共同将贯流风叶80承托带动其上升进入检测位点或下降移出检测位点,整个过程承托稳定,贯流风叶80保持平稳。
更进一步地,承托架521与连接板520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称重传感器(图示未示出),称重传感器用于检测贯流风叶80的重量。具体地,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能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其类型多样,可以采用光电式、液压式、电磁力式、电容式、电阻应变式等类型的称重传感器,数量可设多个,具体数量与承托架521的设置数量一致,称重传感器的主体部分连接在连接板520上,感应部分连接在每个承托架521上,当贯流风叶80放置在承托架521上后,贯流风叶80的重量被分配到多个承托架521上,多个承托架521的重量增加,称重传感器就会获取到到每个承托架521的质量数据,实现贯流风叶80的重量的称重,通过与标准贯流风叶80模型的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判断贯流风叶80是否缺少零部件或者叶片破损,检测过程更加严谨,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把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检测方法,参照图8,图8为本实施例贯流风叶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S3:
S1、控制贯流风叶旋转;
S2、控制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以及第四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的跳动量、转轴的跳动量以及第二端的跳动量;
S3、控制第一位移传感器沿贯流风叶的轴向间歇移动,使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在贯流风叶的每一节关节处停留以检测每一节关节的节圆的跳动量。
在本实施中,通过PLC编写控制程序,控制定位机构转动连接到贯流风叶第一端的转轴上,并控制驱动机构连接到贯流风叶第二端的轴孔并驱动贯流风叶整体旋转,此时设在定位机构上的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三位移传感器以及设在驱动机构上的第四位移传感器分别靠近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端面、第二端端面以及转轴(这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指贯流风叶设有转轴的一端和设有轴孔的一端),且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的端面上,第三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的转轴上,第四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的第二端的端面上,随后PLC控制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贯流风叶的第一节的径向上方,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第一节的关节上,当检测光束在第一节的关节上随着贯流风叶的旋转照射一周,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贯流风叶的第二节的径向上方,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第二节的关节上,当检测光束在第二节的关节上随着贯流风叶的旋转照射一周,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贯流风叶的第三节的径向上方,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第三节的关节上,以此重复,直到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贯流风叶的最后一节的径向上方,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最后一节的关节上,检测光束在最后一节的关节上随着贯流风叶的旋转照射一周,驱动机构停止驱动,此时第一位移传感器采集到了贯流风叶每一节的节圆的跳动量。而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三位移传感器及第四位移传感器也分别采集到了贯流风叶第一端端面、第二端端面以及转轴的跳动量,完成贯流风叶整体的跳动量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三位移传感器、第四位移传感器之间的检测启动时序不分先后,如第一位移传感器可以先于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三位移传感器、第四位移传感器进行错位角检测,第二位移传感器可以先于第三位移传感器和第四位移传感器进行转轴的跳动量检测,第三位移传感器和第四位移传感器也可以先于第二位移传感器进行贯流风叶两端的端面的跳动量检测,在此不做限制。
通过本实施,整个装置只需在PLC的编程控制下,就能够采集到贯流风叶的所有关节的节圆、两端端面以及转轴的跳动量,省去了人工检测的繁琐步骤,提高了贯流风叶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贯流风叶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S4-S7。
S4、控制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至贯流风叶的第一关节处,并控制贯流风叶停止旋转;
S5、控制第一位移传感器沿贯流风叶的轴向间歇移动,在贯流风叶的每一节关节处停留;
S6、当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在贯流风叶的每一节关节处停留时,控制贯流风叶转动以使每一节关节的叶片朝着错位角的递进的方向旋转一角度并记录角度数据;
S7、根据所有关节的角度数据确定贯流风叶的错位角。
具体地,在完成贯流风叶的跳动量检测之后,PLC控制装置进行复位,控制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回到到贯流风叶的第一节的径向上,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垂直照射在贯流风叶第一节的叶片上的一侧边缘,完成装置复位,复位之后,PLC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贯流风叶旋转一定角度直到检测光束照射到叶片上另一侧边缘,控制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第二节的径向上,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二节的叶片的一侧边缘,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贯流风叶旋转相同角度,直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二节的叶片的另一侧边缘,控制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第三节的径向上,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三节的叶片的一侧边缘,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贯流风叶旋转相同角度,直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第三节的叶片的另一侧边缘,控制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第二节的径向上,以此重复,直到移动检测机构带动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到最后一节的径向上,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最后一节的叶片的一侧边缘,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贯流风叶旋转相同角度,直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光束照射在最后一节的叶片的另一侧边缘,此时第一位移传感器采集到了贯流风叶所有关节的角度数据,将所有关节的角度数据相加获得贯流风叶的错位角,完成整体错位角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叶检测方法,由于应用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贯流风叶的跳动量和错位角的检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效率大大提升,检测得到的数据准确性更高,数据可靠性更高,满足了产品的生产需求。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叶检测方法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由于前面说明书已经对贯流风叶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地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定位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的转轴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贯流风叶旋转;
多个位移传感器,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周围以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
移动检测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检测机构上设有其中一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检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位移传感器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移动以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跳动量和/或错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导轨和滑动检测件,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且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设置,所述滑动检测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滑动检测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检测件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动检测件上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径向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导轨和滑动定位件,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且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设置,所述滑动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滑动定位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定位件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定位件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转动连接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动定位件上且与所述贯流风叶一端的端面相邻,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端面的跳动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动定位件上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轴的径向上方,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转轴的跳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夹紧定位件以及伸缩模组,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夹紧定位件上,所述伸缩模组用于带动所述夹紧定位件在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上朝向其另一端伸缩,以使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四位移传感器,所述第四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夹紧定位件上且与所述贯流风叶另一端的端面相邻,所述第四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第二端端面的跳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检测装置还包括升降支撑机构,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模组和支撑件,所述升降模组用于带动所述支撑件升降,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贯流风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和多个承托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升降模组连接,多个所述承托架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多个所述承托架用于共同承托所述贯流风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贯流风叶的重量。
CN202321561323.9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018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1323.9U CN220018485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1323.9U CN220018485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8485U true CN22001848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4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1323.9U Active CN220018485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8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6875B (zh) 一种飞机地板梁边缘处形位公差快速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5758360A (zh) 一种转向轴承轴圈沟道参数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CN208936981U (zh) 一种天窗导轨平面度检测工具
CN112729418B (zh) 一种高精密检测设备
CN112501997A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4515493A (zh) 一种自动化径向跳动测量装置
CN220018485U (zh)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
CN116499408A (zh) 一种贯流风叶检测装置及贯流风叶检测方法
CN105651640B (zh) 一种邵氏硬度计全自动检定装置以及方法
CN110411381B (zh) 一种适用电机定子的自动校正平整度多点检测设备
CN110919606A (zh) 自动调平调正装置
CN215677943U (zh) 一种基于压痕深度的洛氏硬度计检定装置
CN108168908A (zh) 轮毂凸峰检测系统
CN109297691B (zh) 一种烟机参数的检测设备及方法
CN210719489U (zh) 格架栅元夹持力检测装置
CN103076164B (zh) 汽车通风口自动化检测的方法及其设备
CN212432102U (zh) 轨距尺检测装置
CN220829166U (zh) 一种电机铁芯装配检测机构
CN111256656A (zh) 一种多级可变风量电机风叶校准装置和方法
CN111122039A (zh) 测试组件、小车测试平台及agv生产线
CN219956451U (zh) 一种热态钢轨轮廓测量与缺陷检测的标定装置
CN204286405U (zh) 一种自动化径向跳动测量装置
CN210719107U (zh) 一种曲拐组件高度检测装置
CN212058695U (zh) 一种磁环高度检测设备
CN213714256U (zh) 一种传感器线性检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