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784U -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784U
CN220017784U CN202321073372.8U CN202321073372U CN220017784U CN 220017784 U CN220017784 U CN 220017784U CN 202321073372 U CN202321073372 U CN 202321073372U CN 220017784 U CN220017784 U CN 220017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pipeline
cold
inle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33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海燕
孙旭光
杜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33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和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包括冷凝储液器、冷源装置、换热装置和热回收换热器,冷凝储液器包括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热流通道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冷源装置通过管线与冷凝储液器的冷流通道连通;换热装置通过管线与冷凝储液器的出液口以及进气口分别连通;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内部的盘管通道和外部的换热通道,盘管通道通过管线与冷凝储液器的出气口以及进液口分别连通;换热通道包括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解决了用于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电子设备的制冷装置在制冷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并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缺陷,实现了制冷过程中热量的有效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和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电子设备密度大,内部发热量大,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需全年不间断制冷,因此空调系统能耗较高。为降低能耗,提高整个制冷系统能效、更多地利用自然冷源是关键。
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电子设备散热量比较稳定,散发的大量热量,绝大多数最终被排放到室外大气中去,造成能源浪费。若能将散发到室外的热量回收利用,可有效降低碳排放。而现有的用于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电子设备的制冷装置,并不具备热回收的功能,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排出的热量还容易形成局部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用于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电子设备的制冷装置,在制冷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并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缺陷,实现制冷过程中热量的有效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包括:
冷凝储液器,所述冷凝储液器包括第一冷流通道和第一热流通道,所述第一热流通道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气口连接出气管路,所述进液口连接进液管路;
冷源装置,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连通,适于给所述冷凝储液器提供换热冷源;
换热装置,通过管线与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进气口分别连通;
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内部的盘管通道和外部的换热通道,所述盘管通道的进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出气管路,所述盘管通道的出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进液管路;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二冷流通道和第二热流通道,所述第二热流通道的进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出气管路,所述第二热流通道的出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进液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第二热流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出气管路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一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出气管路上设置压缩机,所述进液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盘管通道的进口设置有第三阀体,所述盘管通道的出口连通设置有第四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第二冷流通道连通所述冷源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冷源装置的出口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冷源装置的出口主管路分别通过支线管路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冷流通道入口连通;所述冷源装置的入口主管路分别通过支线管路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冷流通道出口连通;各个所述支线管路上均设置有调节流量的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二泵体、第五阀体和换热器,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二泵体、所述第五阀体、所述换热器的冷流通道以及所述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热水出口适于外接区域供暖管路或蓄热水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还包括外接冷源接口,所述外接冷源接口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通过冷凝储液器、多个可以进行调节的阀体及变频压缩机等,实现了“部分自然冷却”和“完全自然冷却”,提高了自然冷源利用时间;通过冷媒直冷,无二次换热,提高了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该系统不仅能效高,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还可根据用户选择运行热回收模式,将热量回收用于区域供暖或生活热水。在热回收过程和循环制冷过程共用压缩机,实现热泵循环,提高了热量品质,不仅节约了投资,还结构紧凑,减少了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冷凝储液器;1-1、进气口;1-2、出气口;1-3、进液口;1-4、出液口;
2、冷源装置;2-1、第一支管路;2-2、第二支管路;2-3、第三支管路;2-4、第四支管路;2-5、出气管路;2-6、进液管路;
3、换热装置;
4、热回收换热器;4-1、冷水进口;4-2、热水出口;
5、冷凝器;
6-1、第一阀体;6-2、第二阀体;6-3、第三阀体;6-4、第四阀体;6-5、第五阀体;6-6、第六阀体;6-7、第七阀体;6-8、第八阀体;6-9、第九阀体;
7、压缩机;8、第一泵体;9、第二泵体;1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管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参见图1所示,包括冷凝储液器1、冷源装置2、换热装置3和热回收换热器4,包括第一冷流通道和第一热流通道,第一热流通道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出气口1-2连接出气管路2-5,进液口1-3连接进液管路2-6;冷源装置2通过管线与第一冷流通道连通,适于给冷凝储液器1提供换热冷源;换热装置3通过管线与出液口1-4以及进气口1-1分别连通;热回收换热器4包括内部的盘管通道和外部的换热通道,盘管通道的进口通过管线连通出气管路2-5,盘管通道的出口通过管线连通进液管路2-6;换热通道包括冷水进口4-1和热水出口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冷凝储液器1的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在气相区为连通状态,冷凝储液器1的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在液相区为连通状态。
换热装置3用于冷媒直冷系统的对外制冷,其具体制冷原理过程如下:冷源装置2通过管线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连通,给冷凝储液器1提供换热冷源,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热流通道里为冷媒,第一热流通道里的冷媒与第一冷流通道里的冷源进行换热冷凝,冷媒由冷凝储液器1冷凝后,从出液口1-4进入换热装置3进行换热,完成对外制冷,经过换热蒸发后的冷媒,再从进气口1-1进入冷凝储液器1。
上述实施例结构中,还包括了利用热回收换热器4进行热回收,具体地,在换热装置3完成换热冷凝后的气体冷媒,从进气口1-1进入冷凝储液器1,由于冷凝储液器1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在气相区为连通状态,所以气体冷媒会从出气口1-2流出,进入热回收换热器4的盘管通道,与此同时,从热回收换热器4的冷水进口4-1接入冷水,冷水从冷水进口4-1进入热回收换热器4的换热通道,换热通道里的冷水和盘管通道里的热的气体冷媒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换热通道里的冷水变成热水,从热水出口4-2流出,而盘管通道里的热的气体冷媒冷凝后变成液体冷媒,从进液口1-3进入冷凝储液器1,进行下一轮制冷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冷源装置2中的冷源可以是多种冷源,比如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季,采用冷冻水、风冷介质或冰冷介质作为冷源,而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完全可以用自然水冷的冷却水作为冷源,节约能源,降低系统消耗。
在上述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5,冷凝器5包括第二冷流通道和第二热流通道,第二热流通道的进口通过管线连通出气管路2-5,第二热流通道的出口通过管线连通进液管路2-6。
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器5和冷凝储液器1均可以作为冷媒直冷系统的冷媒换热的装置,在此结构下,本实施例的冷媒直冷系统具备三种制冷模式(机械制冷模式、自然冷却模式和混合制冷模式)和热回收模式,具体地:
机械制冷模式: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比如高于某一预设最高温度时,通过冷凝器5运行机械制冷模式,冷凝器5由其连接的冷源(此处冷源也可以是冷源装置2)来提供冷却介质,冷源装置2和冷凝储液器1停止运行,不参与制冷过程。在换热装置3内参与外界换热的冷媒,此时为气态冷媒,由进气口1-1进入冷凝储液器1,然后由出气口1-2流向冷凝器5,通过冷凝器5的第二热流通道,与冷凝器5的第二冷流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冷凝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通过进液口1-3流入到冷凝储液器1内,液态冷媒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液口1-4流入换热装置3的冷流通道,并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换热蒸发后形成气态冷媒,再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进气口1-1进入到冷凝储液器1中,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气口1-2再次回到冷凝器5的第二热流通道中,以此完成制冷循环。此时,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为停止运行状态不发挥作用,冷凝储液器1仅作为储液器使用,不参与制冷循环。
自然冷却模式: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比如低于某一预设最低温度时,通过冷凝储液器1运行自然冷却模式,冷凝器5停止运行,不参与制冷过程,冷源装置2给冷凝储液器1提供冷却介质。在换热装置3内参与外界换热的冷媒,此时为气态冷媒,由进气口1-1进入冷凝储液器1,并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换热冷凝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液口1-4回流至换热装置3的冷流通道,并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换热蒸发后形成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进气口1-1再次回到冷凝储液器1中,以此完成制冷循环。此时,冷凝器5不参与制冷循环,冷凝储液器1作为冷凝器使用,冷源装置2通过管线给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内提供自然冷却水,无需机械冷却,节省能源。
混合制冷模式:当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最高温度和预设最低温度之间时,通过冷凝储液器1配合冷凝器5运行混合制冷模式,即机械制冷模式与自然冷却模式同时运行。在换热装置3内参与外界换热的冷媒,此时为气态冷媒,由冷凝储液器1的进气口1-1进入冷凝储液器1,并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换热冷凝后部分气态冷媒冷凝形成液态冷媒,未冷凝的气态冷媒继续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气口1-2进入到冷凝器5的第二热流通道中,通过压缩增压,然后与冷凝器5的第二冷流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冷凝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进液口1-3流入到冷凝储液器1内,由此,两路冷凝形成的液态冷媒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液口1-4送入换热装置3的冷流通道,并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换热蒸发后形成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进气口1-1再次回到冷凝储液器1中,以此完成冷循环。此时,冷凝器5与冷凝储液器1均参与制冷循环,冷凝储液器1既作为冷凝器使用又作为储液器使用。
热回收模式:一般用于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比如冬季室外温度足够低时,根据用户选择,可以通过热回收换热器4运行热回收模式。在换热装置3内参与外界换热的冷媒,此时为气态冷媒,由进气口1-1进入冷凝储液器1,然后由出气口1-2流向热回收换热器4,通过热回收换热器4的盘管通道,与热回收换热器4的换热通道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盘管通道的气态冷媒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通过进液口1-3流入到冷凝储液器1内,液态冷媒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液口1-4流入换热装置3的冷流通道,并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换热蒸发后形成气态冷媒,完成制冷循环,而处于热回收换热器4的换热通道内的冷水,经过换热后变成热水,从热回收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4-2流出,热水出口4-2可连接区域供暖管路或蓄热水罐等,被加热后的冷水可用于区域供暖或生活热水。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回收模式中,参与制冷循环的冷媒,都不进入冷凝器5,即冷凝器5不参与制冷循环过程,因为其第二冷流通道里没有冷却介质,也不具备换热冷凝的功效,而冷凝器5本身是通路状态,势必会让一些气态冷媒经过冷凝器5到达进液口1-3,与液态冷媒混合,这样会造成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互相换热,影响液态冷媒后期的制冷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第二热流通道的进口与出气管路2-5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一阀体6-1,在系统处于热回收模式时,关闭第一阀体6-1,这样,就可以避免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5,气态冷媒进入热回收换热器4进行热回收,同时形成液态冷媒。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在出气管路2-5上设置压缩机7,进液管路2-6上设置第二阀体6-2。压缩机7为变频压缩机,适应低压比工况运行,低压比工况下可正常启动,无需控制冷凝压力。压缩机7用于机械制冷模式、混合制冷模式和热回收模式中。压缩机7变频运行,随着负荷变化而调节,降低系统能耗,尤其在混合制冷模式下,配合冷凝储液器1,实现“部分自然冷却”,提高了自然冷源利用时间。
具体地,在混合制冷过程中,冷媒在换热装置3换热后回到冷凝储液器1中,此时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换热冷凝后部分气态冷媒冷凝形成液态冷媒,未冷凝的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储液器1的出气口1-2进入到压缩机7中进行压缩,通过压缩机7压缩增压,进入冷凝器5,冷凝成高压的液体,经过节流阀(第二阀体6-2)节流降压,变成低压的液体,再流入冷凝储液器1内,两部分冷凝的冷媒再进入换热装置3进行换热。其中,气态冷媒是在进行冷凝储液器1自然冷却后,剩余的部分气态冷媒才由压缩机7进行压缩增压,提高了自然冷源利用时间,降低了压缩机7制冷负荷,减少了压缩机7的输气量,从而降低了压缩机7的消耗功率。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中,冷凝器5的第二冷流通道连通冷源装置2,即由冷源装置2给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和冷凝器5的第二冷流通道提供冷源。冷源装置2的出口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8,冷源装置2的出口主管路分别通过支线管路与第一冷流通道以及第二冷流通道入口连通;冷源装置2的入口主管路分别通过支线管路与第一冷流通道以及第二冷流通道出口连通;各个支线管路上均设置有调节流量的阀体。
参见图1所示,冷源装置2的出口主管路通过第一支管路2-1和第二支管路2-2分别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以及冷凝器5的第二冷流通道入口连通,在第一支管路2-1上设置第六阀体6-6,在第二支管路2-2上设置第七阀体6-7;冷源装置2的入口主管路通过第三支管路2-3和第四支管路2-4分别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以及冷凝器5的第二冷流通道出口连通,在第三支管路2-3上设置第八阀体6-8;同时第三支管路2-3还与第二支管路2-2连通,第三支管路2-3与第二支管路2-2连通的位置到第三支管路2-3与冷源装置2的入口主管路连通的位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九阀体6-9;热回收换热器4的盘管通道的进口设置有第三阀体6-3,热回收换热器4的盘管通道的出口连通设置有第四阀体6-4。
参见图1所示,在运行机械制冷模式时,第一阀体6-1和第七阀体6-7开启,第六阀体6-6、第八阀体6-8和第九阀体6-9关闭,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关闭,此时冷源装置2只给冷凝器5提供冷却介质;在运行自然冷却模式时,第七阀体6-7关闭,第一阀体6-1、第六阀体6-6、第八阀体6-8和第九阀体6-9开启,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关闭,此时冷源装置2只给冷凝储液器1提供冷却介质;在运行混合制冷模式时,第七阀体6-7关闭,第一阀体6-1、第六阀体6-6、第八阀体6-8开启,第九阀体6-9根据冷凝器5内冷媒的压力进行流量调节,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关闭,此时冷源装置2可以给冷凝储液器1和冷凝器5同时提供冷却介质;在运行热回收模式时,第一阀体6-1、第七阀体6-7、第六阀体6-6、第八阀体6-8和第九阀体6-9关闭,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开启,系统中冷源装置2、冷凝储液器1和冷凝器5都无需参与制冷循环,由热回收换热器4进行换热,回收系统中因参与外界换热制冷而产生的热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换热装置3包括第二泵体9、第五阀体6-5和换热器10,出液口1-4、第二泵体9、第五阀体6-5、换热器10的冷流通道以及进气口1-1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换热装置3的冷流通道即为换热器10的冷流通道,第五阀体6-5采用电子膨胀阀,第二泵体9采用冷媒泵,本实施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电子设备,因此,换热器10的冷流通道可以为冷媒盘管,在换热过程中,省略了常规换热过程中水和冷媒的换热过程,液态冷媒直接进入位于机房内的换热器10进行蒸发吸热。当然,在本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其他场所环境中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换热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可以是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比如列间、背板等形式,其换热管可以是盘管形式,也可以是更适合电子设备换热的微通道形式。
在机械制冷模式、自然冷却模式、混合模式或热回收模式时,第二泵体9将冷凝储液器1内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送入换热器10进行换热,蒸发后形成的气态冷媒回到冷凝储液器1,完成制冷循环。第二泵体9的末端通过第五阀体6-5进行流量调节,控制回气温度及过热度,可增加自然冷却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冷水进口4-1和热水出口4-2适于但不限于外接区域供暖管路或蓄热水罐,外接区域供暖管路,可利用管路的循环,将冷媒直冷系统回收的热量用于区域供暖;外接蓄热水罐,可利用管路的循环,将冷媒直冷系统回收的热量用于生活热水。无论哪种外接形式,都能将原本需要散发到环境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有效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还包括外接冷源接口,外接冷源接口与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连通。在冷凝储液器1的第一冷流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处增加了一路或多路外接冷源的接口,可以接入蓄冷罐管路、冷冻水管路、冰蓄冷管路等用于提供冷却介质管路中的至少一种管路。当未启动完全自然冷却或自然冷却模式故障、机械制冷模式出现故障以及意外断电等任意情况发生时,利用外接冷源对系统提供冷却介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利用外接冷源接口外接冷源,作为应急冷源使用,为机械制冷维修或重新供电赢得时间。
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不限定各个阀体是截止阀、电动阀、电磁阀或其他形式可通断的阀类同时,所有阀门均可以满足通断和调节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储液器(1),所述冷凝储液器(1)包括第一冷流通道和第一热流通道,所述第一热流通道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所述出气口(1-2)连接出气管路(2-5),所述进液口(1-3)连接进液管路(2-6);
冷源装置(2),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连通,适于给所述冷凝储液器(1)提供换热冷源;
换热装置(3),通过管线与所述出液口(1-4)以及所述进气口(1-1)分别连通;
热回收换热器(4),所述热回收换热器(4)包括内部的盘管通道和外部的换热通道,所述盘管通道的进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出气管路(2-5),所述盘管通道的出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进液管路(2-6);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冷水进口(4-1)和热水出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5),所述冷凝器(5)包括第二冷流通道和第二热流通道,所述第二热流通道的进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出气管路(2-5),所述第二热流通道的出口通过管线连通所述进液管路(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流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出气管路(2-5)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一阀体(6-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路(2-5)上设置压缩机(7),所述进液管路(2-6)上设置第二阀体(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通道的进口设置有第三阀体(6-3),所述盘管通道的出口连通设置有第四阀体(6-4)。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流通道连通所述冷源装置(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装置(2)的出口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8),所述冷源装置(2)的出口主管路分别通过支线管路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冷流通道入口连通;所述冷源装置(2)的入口主管路分别通过支线管路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冷流通道出口连通;各个所述支线管路上均设置有调节流量的阀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第二泵体(9)、第五阀体(6-5)和换热器(10),所述出液口(1-4)、所述第二泵体(9)、所述第五阀体(6-5)、所述换热器(10)的冷流通道以及所述进气口(1-1)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口(4-1)和所述热水出口(4-2)适于外接区域供暖管路或蓄热水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接冷源接口,所述外接冷源接口与所述第一冷流通道连通。
CN202321073372.8U 2023-05-06 2023-05-06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Active CN220017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3372.8U CN220017784U (zh) 2023-05-06 2023-05-06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3372.8U CN220017784U (zh) 2023-05-06 2023-05-06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784U true CN220017784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3372.8U Active CN220017784U (zh) 2023-05-06 2023-05-06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7597B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23744B (zh) 一种超低温单双级混合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1565543A (zh) 水冷自然冷却的冷媒直冷制冷系统
CN115289714B (zh) 一种带水力模块的蒸发冷凝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101092230B1 (ko) 축열 2원 시스템 냉난방장치
CN212324592U (zh) 水冷自然冷却的冷媒直冷制冷系统
CN210951940U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
CN1137359C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10624986U (zh) 一种综合冷热源供应优化节能系统
CN101936613B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220017784U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直冷系统
CN116576515A (zh) 一种太阳能增强型喷射式双温热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06369396U (zh) 一种双系统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14371045U (zh) 一种双水温出水的变频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210908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3421229U (zh) 一种水水式空气源三联供系统
CN101592416A (zh) 带冷热源互补回路的制冷制热系统
CN212109084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10285572B (zh) 一种补气增焓双源热泵热水器系统
CN210801383U (zh) 一种高寒地区太阳能热泵储能采暖系统
CN210602351U (zh) 可提高过冷度的冷凝器、冷水机组及空调
CN210123212U (zh) 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CN112880245A (zh)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装置
CN111928338A (zh) 空调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系统
CN101592417A (zh) 带冷热源互补器的制冷制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