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700U - 零冷水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零冷水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700U
CN220017700U CN202320903716.7U CN202320903716U CN220017700U CN 220017700 U CN220017700 U CN 220017700U CN 202320903716 U CN202320903716 U CN 202320903716U CN 220017700 U CN220017700 U CN 220017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lue
water supply
cold water
ho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37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珺
赵张宁
孙陈欢
张亚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37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零冷水供水系统,其包括:两用炉,其包括第一热水管线和第二热水管线,其中,第一热水管线用于输出采暖水,并且第二热水管线用于输出生活水;烟道,其从两用炉延伸出,用于输送加热采暖水或生活水期间产生的烟气;以及热交换器,其设置在烟道的下游处,并且包括:气体通道,其上游连通到烟道,并且其下游连通到排气装置;以及流体通道,其上游连通到第二热水管线,并且其下游连通到用水设备;其中,流体通道与气体通道之间建立热连接,以便利用气体通道内的烟气的热量来向流体通道之内的生活水输送热量。本申请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提供了能耗和安装成本方面的优势。

Description

零冷水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两用炉供水系统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零冷水供水系统,其旨在提供改善的能源利用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零冷水热水器或两用炉越来越多地部署。现有的零冷水热水器通常是在生活热水的水路上设置循环管道和循环泵,并且根据预定逻辑来加热和循环生活水,使得用户在需要使用热水时可以快速地从水路获得热水,减少等待时间。对生活水进行循环和加热产生了额外的能量消耗,并且在现有管路基础上加装循环管道和循环泵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提供改善的热水保温和输送性能,并且减少能量消耗和改造需求。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零冷水供水系统,包括:
两用炉,其包括第一热水管线和第二热水管线,其中,第一热水管线用于输出采暖水,并且第二热水管线用于输出生活水;
烟道,其从两用炉延伸出,用于输送加热采暖水或生活水期间产生的烟气;以及
热交换器,其设置在烟道的下游处,并且包括:
气体通道,其上游连通到烟道,并且其下游连通到排气装置;以及
流体通道,其上游连通到第二热水管线,并且其下游连通到用水设备;
其中,流体通道与气体通道之间建立热连接,以便利用气体通道内的烟气的热量来向流体通道之内的生活水输送热量。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烟道包括锥形区段,锥形区段具有截面尺寸较小的第一端和截面尺寸较大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游处,使得经过锥形区段的烟气的流动速度下降,并且第二端连通到热交换器的气体通道。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流体通道包括:输入管、多根歧管和输出管,其中,歧管彼此间隔地并行布置,并且联接在输入管与输出管之间。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热交换器具有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筒形或圆柱形轮廓,并且歧管彼此平行地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分散布置在热交换器之内。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板,板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并且沿着轴向方向间隔地布置,气体通道延伸穿过各个板,并且至少部分地沿着板的两侧延伸。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板包括:
边缘轮廓,其附接到热交换器的内壁,并且对于烟气来说是不可穿透的;
开口,其对于烟气来说是可穿透的;以及
实心部,其在开口和边缘轮廓之间延伸,并且对于烟气来说是不可穿透的。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边缘轮廓和/或开口具有以下形状之一的轮廓: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棱形、五边形、圆角矩形或它们的组合,相邻的板上的开口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具有以下之一的相对位置关系:完全对应、至少部分地重叠、彼此错开。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对于单个板来说,各个歧管延伸穿过开口和实心部,且/或附接到实心部。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热交换器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管,冷凝水收集管定位在热交换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处,并且热交换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底壁构造为倾斜的,以便将冷凝水引导到冷凝水收集管。
在上述零冷水供水系统中,可选地,烟道和/或热交换器的外周由保温材料覆盖。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本申请的零冷水供水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热交换器300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这些方位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将根据其所处于的位置和状态而变化。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语理解为限制性的。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来说,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能够继续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其他实施例。
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申请的零冷水供水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零冷水供水系统可包括两用炉100、烟道(flue)200、热交换器300、排气装置等。出于清楚的缘故,图1中省略了排气装置。容易理解的是,热交换器300的下游可连通到排气装置,并且排气装置可以是烟囱等。图1还示意性地示出了用水设备400。例如,用水设备可以是淋浴喷头。
两用炉100可设置在房屋中,并且可提供至少两种类型的用水:采暖水和生活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用炉100包括第一热水管线110和第二热水管线120。第一热水管线110可输送采暖水,并且第二热水管线120可输送生活水。图1中的箭头A1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热水管线120输送生活水的方向。容易理解的是,第一热水管线110和第二热水管线120可分别包括向两用炉100输入的部分和从两用炉100输出的部分,并且第一热水管线110和第二热水管线120在两用炉100内部的不可见的部分可经历加热而使采暖水或生活水的温度上升。在此过程中,两用炉100将消耗燃料。燃料可以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燃料管道130被示意性地示出,并且代表向两用炉100输送的燃料。
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可从两用炉100输出,并且采暖水可通过第一热水管线110输送到采暖水用水设备,例如暖气片、地暖等。生活水可通过第二热水管线120输送到生活水用水设备,例如用水设备40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用炉100燃烧加热采暖水的时间与燃烧加热生活水的时间是错开的。此外,燃烧采暖水和燃烧生活水所产生的烟气通过同一烟道200输送。图1中的箭头A2示意性地示出了烟道200输送烟气的方向。
烟道200可从两用炉延伸出,并且可包括锥形区段2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烟道200的上游端附接到两用炉100,并且下游端包括锥形区段210。锥形区段210可包括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一端211的截面尺寸小于第二端212的截面尺寸。通过此类设置,流动经过锥形区段210的烟气将经历速度下降,从而使烟气在通道内滞留更长的时间。
热交换器300可附接或连通到烟道200的下游。热交换器300包括气体通道310、流体通道320、板330和冷凝水收集管340等。
气体通道310用于输送来自烟道200的烟气,并且因此,气体通道310的上游与烟道200连通。热交换器300内部可设置有多个板330,并且气体通道310沿着板330的表面延伸且穿过板330。在图1中,热交换器300的内部绘制有一系列的箭头,这些箭头用符号A3来标识。各个箭头A3共同描绘了气体通道310的大致走向。
流体通道320用于输送来自第二热水管线120的生活水,并且因此,流体通道320的上游与第二热水管线120连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流体通道320可包括输入管321、多根歧管或分水路322和输出管323等。输入管321可连通到第二热水管线120,多根歧管322可连通到输入管321并且在热交换器300之内分散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歧管322可以是彼此间隔开的,并且与彼此大致互相平行地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歧管322延伸穿过热交换器30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输出管323接收来自歧管322的生活水,并且连通到用水设备400,例如连通到淋浴喷头。因此,流体通道320与气体通道310之间可建立热连接,以便通过气体通道310内的烟气的热量来向流体通道320之内的生活水输送热量。生活水因此可以保持在期望的温度下,并且在用户需要热水时能够快速地提供。
板330可附接到热交换器300的内表面或内壁,其详细结构将在下文结合图2和图3来描述。如图所示,多个板330可沿着热交换器30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各个板330可布置为与彼此平行的,或者相邻的板可形成预定角度。
冷凝水收集管340可布置在热交换器300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处。本文中所称的竖直方向指的是重力所在的方向。换言之,当热交换器300安装时就位时,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底部即为竖直方向上的底部。冷凝水收集管400可收集滞留在热交换器300内的冷凝水,并且将冷凝水排出。为了方便收集,热交换器300在竖直方向上的底壁可构造为倾斜的,并且朝向冷凝水收集管400倾斜,以便于冷凝水的流动和采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冷凝水收集管340位于热交换器300的下游端附近。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板330之间可分别设置有冷凝水收集管。
此外,烟道200和热交换器300的外周可覆盖有保温材料,以便为减少烟气和生活水的热排放。
图2是图1中热交换器300的局部立体视图,并且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立体视图。热交换器300可具有大致圆柱形或筒形的轮廓,例如沿着轴向方向A-A延伸。板330、330a、330b和330c可沿着轴向方向A-A分布,例如沿着轴向方向A-A彼此等间距地分布。各个板300可定向为在径向方向R-R上延伸。
当在本文中使用时,轴向方向A-A指的是热交换器300的圆柱形轮廓的圆柱形的对称轴所在的方向。径向方向R-R指的是与轴向方向A-A相垂直的平面所在的方向。图2和图3中用双向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轴向方向A-A和径向方向R-R。
如图所示,多个歧管322沿着轴向方向A-A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歧管322可呈发散状分布在热交换器300内部,并且彼此平行地间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歧管322可布置在热交换器300的圆柱形轮廓的圆形界面上的不同的半径上。
图2和图3还示出了板330、330a、330b和330c的结构。以板330为例,其包括边缘轮廓331、开口332和实心部333。
边缘轮廓331附接到热交换器300的内壁,并且可以构造为大致圆形的。然而,边缘轮廓331不限于圆形的情况,例如可以是以下形状之一: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棱形、五边形、圆角矩形或它们的组合。边缘轮廓331可以焊接到热交换器300的内壁,使得烟气无法在边缘轮廓331与热交换器300的内壁之间通过。换言之,边缘轮廓331对于烟气来说是不可穿透的。
开口332可设置在板330上。开口332可以是以下形状之一: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棱形、五边形、圆角矩形或它们的组合。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口332是圆形的。开口332对于烟气来说是可穿透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歧管322中的一部分延伸穿过开口332。
实心部333在边缘轮廓331与开口332之间延伸,并且对于烟气来说是不可穿透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实心部333是板形的,并且可以由金属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歧管322中的一部分延伸穿过实心部333,并且可以相对于实心部333固定。例如,歧管322可以焊接并固定到实心部333。
如图3所示,对于板330、330a、330b和330c而言,它们各自的开口332、332a、332b和332c在轴向方向A-A上的投影可以是在不同的位置处。相邻的板上的开口在轴向方向A-A上的投影可以具有以下相对位置关系:完全重合或对应、至少部分地重叠、完全错开或彼此错开。完全错开指的是相邻板上的开口在轴向方向A-A上的投影是完全不接触或重叠的。在操作时,烟气首先抵达板330的右侧,穿过开口332,抵达另一个板330a的右侧,然后穿过另一个开口332a。以此类推,通过布置开口332的位置,有可能的是为烟气提供期望的移动路径。该移动路径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气体通道310。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从热交换器300的右侧观察可以看到的是:板330、330a、330b和330c各自的开口332、332a、332b和332c依次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移,并且因此在热交换器300内部提供螺旋形的烟气通道,使得气体通道310具有对应的螺旋形轮廓。此类螺旋形轮廓能够降低烟气的流动速率,延长烟气与生活水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热量的使用效率,确保生活水的温度稳定在预期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施、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能够提供改善的热水使用体验。通过回收烟气中的热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的。通过省略循环管道和循环泵,本申请的零冷水供水系统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来驱动泵,因此还具有节省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方面的优势。
本说明书参考附图来公开本申请,并且还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及使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申请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并且包含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实例。只要此类其他实例包括并非不同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字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此类其他实例包含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此类其他实例应当被认为处于由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用炉(100),其包括第一热水管线(110)和第二热水管线(120),其中,所述第一热水管线(110)用于输出采暖水,并且所述第二热水管线(120)用于输出生活水;
烟道(200),其从所述两用炉(100)延伸出,用于输送加热采暖水或生活水期间产生的烟气;以及
热交换器(300),其设置在所述烟道(200)的下游处,并且包括:
气体通道(310),其上游连通到所述烟道(200),并且其下游连通到排气装置;以及
流体通道(320),其上游连通到所述第二热水管线(120),并且其下游连通到用水设备;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320)与所述气体通道(310)之间建立热连接,以便利用所述气体通道(310)内的烟气的热量来向所述流体通道(320)之内的生活水输送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200)包括锥形区段(210),所述锥形区段(210)具有截面尺寸较小的第一端(211)和截面尺寸较大的第二端(212),其中,所述第一端(211)位于所述第二端(212)的上游处,使得经过所述锥形区段(210)的烟气的流动速度下降,并且所述第二端(212)连通到所述热交换器(300)的所述气体通道(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320)包括:输入管(321)、多根歧管(322)和输出管(323),其中,所述歧管(322)彼此间隔地并行布置,并且联接在所述输入管(321)与所述输出管(3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00)具有沿着轴向方向(A-A)延伸的筒形或圆柱形轮廓,并且所述歧管(322)彼此平行地沿着所述轴向方向(A-A)延伸,并且分散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300)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00)还包括多个板(330),所述板(330)沿着径向方向(R-R)延伸,并且沿着所述轴向方向(A-A)间隔地布置,所述气体通道(310)延伸穿过各个板(330),并且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板(330)的两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330)包括:
边缘轮廓(331),其附接到所述热交换器(300)的内壁,并且对于烟气来说是不可穿透的;
开口(332),其对于烟气来说是可穿透的;以及
实心部(333),其在所述开口(332)和所述边缘轮廓(331)之间延伸,并且对于烟气来说是不可穿透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轮廓(331)和/或所述开口(332)具有以下形状之一的轮廓: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棱形、五边形、圆角矩形或它们的组合,相邻的板(330)上的开口(332)在所述轴向方向(A-A)上的投影具有以下之一的相对位置关系:完全对应、至少部分地重叠、彼此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单个板(330)来说,各个歧管(322)延伸穿过所述开口(332)和所述实心部(333),且/或附接到所述实心部(333)。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00)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管(340),所述冷凝水收集管(340)定位在所述热交换器(300)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处,并且所述热交换器(300)在竖直方向上的底壁构造为倾斜的,以便将冷凝水引导到所述冷凝水收集管(340)。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零冷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200)和/或所述热交换器(300)的外周由保温材料覆盖。
CN202320903716.7U 2023-04-20 2023-04-20 零冷水供水系统 Active CN220017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3716.7U CN220017700U (zh) 2023-04-20 2023-04-20 零冷水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3716.7U CN220017700U (zh) 2023-04-20 2023-04-20 零冷水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700U true CN22001770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3716.7U Active CN220017700U (zh) 2023-04-20 2023-04-20 零冷水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9005B2 (en) Condensation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2 primary bundles and a secondary bundle
CN220017700U (zh) 零冷水供水系统
US20140137813A1 (en) Waste heat capture from a dual fuel gas and electric water heater
US20150090201A1 (en)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and boiler/water heart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440867B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
CN205825424U (zh) 一种空气能高温热泵热水器
CN205561606U (zh) 一种回收利用烟气余热换热装置
CN211502841U (zh) 一种脱硝反应炉的热量循环装置
CN210321317U (zh) 一种换热器总成及壁挂炉
CN109084290B (zh) 一种节能模块蒸汽炉
CN105737191A (zh) 一种在线检测和控制尾气排放的智能化锅炉系统
CN216668396U (zh) 一种管内流体温度调节系统
CN111059930A (zh) 用于不锈钢带光亮炉的换热器及节能燃烧系统
CN209263359U (zh) 一种新型全预混热交换器
CN102767901A (zh) 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暖风热水一体机
CN214654640U (zh) 焦炉及其煤塔放料装置保温系统
CN204006089U (zh)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乏气热交换系统
CN205137516U (zh) 一种基于气水换热的空气预热器
CN202074700U (zh) 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暖风热水一体机
CN211694838U (zh)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03550738U (zh)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216080391U (zh) 一种全预混冷凝壁挂炉燃烧换热系统
CN216384250U (zh) 一种汽泵加热锅炉进风连接结构
CN211650418U (zh)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采暖的供热系统
CN209131141U (zh) 一种直通式整装大型水管燃气热水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