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52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17525U CN220017525U CN202321175651.5U CN202321175651U CN220017525U CN 220017525 U CN220017525 U CN 220017525U CN 202321175651 U CN202321175651 U CN 202321175651U CN 220017525 U CN220017525 U CN 2200175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air conditioner
- outlet
- fan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结构,内部具有风道,壳体结构上具有分别与风道连通的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可开闭地设置;多个出风口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风叶组件,设置在风道内,多个出风口均通过风叶组件送风;其中,在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二出风口打开,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共同出风;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二出风口关闭。对比现有的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在送风制冷或制热初期温度调节较慢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提供了多种出风模式的选择,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行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空调使用的不同需求,在空调送风技术上展现出多样化趋势。
传统的立式空调柜机,在送风距离及送风范围上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出风口位于正前方,因此无法解决冷风不吹人的问题;现有的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由于其上出风口的高度较高,因此可以实现冷风不直吹人的工作状态,但由于上出风口位置较高,其在制冷初期会存在温降速度慢的问题,所以无法有效满足用户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例如:既需要冷风不吹人,又需要制冷速度快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实现冷风不吹人的前提下,无法满足用户不同情况下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结构,内部具有风道,壳体结构上具有分别与风道连通的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可开闭地设置;多个出风口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风叶组件,设置在风道内,多个出风口均通过风叶组件送风;其中,在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二出风口打开,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共同出风;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二出风口关闭。
进一步地,多个出风口还包括第四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四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在壳体结构上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挡板组件,设置在壳体结构上,用于开闭第二出风口;第二挡板组件,设置在壳体结构上,用于开闭第四出风口。
进一步地,在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挡板组件打开第二出风口并关闭第一出风口,第二挡板组件打开第四出风口并关闭第三出风口;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一挡板组件关闭第二出风口并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二挡板组件关闭第四出风口并打开第三出风口。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组件和第二挡板组件的结构相同,均为转动板结构,转动板结构包括:转动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结构上,用于开闭出风口;驱动结构,设置在壳体结构上,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其中,转动板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形板面用于导风。
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4-1.6m,第四出风口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6-1m。
进一步地,风叶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壳体结构上还具有分别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气流从进风口运动至风叶组件处,风叶组件驱动气流从至少一个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结构的正面上,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结构背离正面的背面上,或者,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结构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扫风组件,扫风组件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出风口处;多个扫风组件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扫风组件用于调节气流从出风口的左右方向上和/或上下方向上扫风。
进一步地,风叶组件包括离心风叶和用于驱动离心风叶转动的驱动电机,离心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结构,内部具有风道,壳体结构上具有分别与风道连通的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可开闭地设置;多个出风口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风叶组件,设置在风道内,多个出风口均通过风叶组件送风;其中,在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二出风口打开,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共同出风;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二出风口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在用户有快速降温的需求时,控制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共同出风,有效保证了较大的送风距离及较宽的送风范围,有效满足了此时用户的需求;在需要规避冷风直接吹人时,控制第一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共同出风,第二出风口关闭,即可在降温的同时避免冷风直接吹人,提升了用户在使用空调器时的舒适度;对比现有的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即只有上下两个出风口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在送风制冷或制热初期温度调节较慢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提供了多种出风模式的选择,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正面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一挡板组件和第二挡板组件均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一挡板组件和第二挡板组件均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一挡板组件处于开启状态和第二挡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一挡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和第二挡板组件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结构;11、风道;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第三出风口;15、第四出风口;
20、风叶组件;21、离心风叶;
30、第一挡板组件;31、转动板;
40、第二挡板组件;
5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结构10,内部具有风道11,壳体结构10上具有分别与风道11连通的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可开闭地设置;多个出风口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
风叶组件20,设置在风道11内,多个出风口均通过风叶组件20送风;
其中,在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二出风口13打开,第一出风口12关闭,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共同出风;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二出风口13关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在用户有快速降温的需求时,控制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共同出风,有效保证了较大的送风距离及较宽的送风范围,有效满足了此时用户的需求;在需要规避冷风直接吹人时,控制第一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4共同出风,第二出风口13关闭,即可在降温的同时避免冷风直接吹人,提升了用户在使用空调器时的舒适度;对比现有的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即只有上下两个出风口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在送风制冷或制热初期温度调节较慢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提供了多种出风模式的选择,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
如图1所示,多个出风口还包括第四出风口15,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第四出风口15和第三出风口14在壳体结构10上由上至下依次分布。通过设置至少四个出风口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可以实现室内不同高度下室温的快速调节,并且,进一步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出风模式选择,进而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
如图2至图5所示,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挡板组件30,设置在壳体结构10上,用于开闭第二出风口13;第二挡板组件40,设置在壳体结构10上,用于开闭第四出风口15。这样设置,既保证了空调器的结构简单化,又保证了对于第二出风口13和第四出风口15的有效开闭控制。
具体地,在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挡板组件30打开第二出风口13并关闭第一出风口12,第二挡板组件40打开第四出风口15并关闭第三出风口14;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一挡板组件30关闭第二出风口13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2,第二挡板组件40关闭第四出风口15并打开第三出风口14。
通过设置第一挡板组件30的安装位置及与风道11的配合关系,实现了在第一挡板组件30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出风口13通风且第一出风口12关闭;在第一挡板组件30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出风口13关闭且第一出风口12通风。
同理,通过设置第二挡板组件40的安装位置及与风道11的配合关系,实现了在第二挡板组件40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3和图5所示,第四出风口15通风且第三出风口14关闭;在第二挡板组件40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2和图4所示,第四出风口15关闭且第三出风口14通风。
综上,通过设置第一挡板组件30第二挡板组件40,有效减少了空调器中用于控制出风口开闭的挡板组件的数量,进一步保证了空调器的结构简单化和工作可靠性。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挡板组件30和第二挡板组件40的结构相同,均为转动板结构,转动板结构包括:转动板31,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结构10上,用于开闭出风口;驱动结构,设置在壳体结构10上,用于驱动转动板31转动;其中,转动板31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形板面用于导风。通过设置转动板31为弧形板,既保证了转动板31对于出风口的密闭性,又有效降低了风道11内的风阻,进而降低了启动噪音,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如图1所示,第二出风口13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4-1.6m,第四出风口15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6-1m。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13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保证了从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风的高度维持在成年人脖子及胸部的位置,这样设置既保证了从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风能够快速调节空间温度(例如:冷却降温),又保证了用户体感温度接近从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风的温度;当然,在用户靠近空调器时,从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风会直吹用户,可能造成舒适感下降,因此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第二出风口13需要关闭(由第一挡板组件30控制关闭)。
通过设置第四出风口15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保证了从第四出风口15吹出的风的高度维持在成年人腿部及腿部以下的位置,这样设置,保证了从第四出风口15吹出的风能够快速调节空间温度,例如:在制热模式时,因热气自身密度低而自然具有上升趋势,从第四出风口15吹出的风能够快速升温;当然,在用户靠近空调器时,从第四出风口15吹出的风会直吹用户,造成舒适感下降,尤其是身高较小的儿童,从第四出风口15吹出的风会直吹儿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因此在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尤其是避免直吹儿童的模式下,第四出风口15需要关闭(由第二挡板组件40控制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3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第四出风口15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0.8m。
如图2至图5所示,风叶组件2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出风口13和第四出风口15之间。通过设置风叶组件20的位置,使得空调器可以仅凭一套风叶组件20,即可驱动气体从多个出风口分别送风。
具体地,壳体结构10上还具有分别与风道11连通的进风口;气流从进风口运动至风叶组件20处,风叶组件20驱动气流从至少一个出风口吹出。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结构10的正面上,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结构10背离正面的背面上,或者,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结构10的侧面上。通过设置进风口的位置,既使得空调器的进风和出风互不干扰,又保证了空调器的美观性。
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扫风组件,扫风组件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出风口处;多个扫风组件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扫风组件用于调节气流从出风口的左右方向上和/或上下方向上扫风。通过设置多个扫风组件,在每一个出风口均实现了灵活扫风,进而保证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如图2至图5所示,风叶组件20包括离心风叶21和用于驱动离心风叶21转动的驱动电机,离心风叶21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11内。这样设置,既保证了风叶组件20的工作可靠,又保证了风叶组件20的结构简单化,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50,换热器50设置在壳体结构10的内部;气流从进风口运动至换热器50处,换热器50与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冷却或加热气流。
现在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当用户刚打开空调,并开启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如果此时房间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此时空调器可以切换为快速制冷模式或快速制热模式,此时打开第二出风口13和第四出风口15,使在人体活动的高度实现快速降温或升温,即此时第一挡板组件30和第二挡板组件40均处于开启状态(如图3所示)。
在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当室内温度接近空调设定温度时,为防止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此时空调器可以切换为防直吹模式,此时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挡板组件30和第二挡板组件40分别打开第一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4,将第二出风口13和第四出风口15关闭,此时第一挡板组件30和第二挡板组件40均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这样在可以维持房间温度的同时,避免冷风直吹用户。
为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当用户需要时刻感受到暖风时,此时可以打开与人体高度相近的第二出风口13和与人体脚部高度相近第三出风口14,即此时第一挡板组件30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挡板组件40处于关闭状态(如图4所示),使得用户可以随时感受到空调器吹出的暖风。
为了防止空调器的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到儿童,此时空调器可以切换为避免直吹儿童的模式,此时需要关闭与儿童高度相近的第四出风口15,即此时第二挡板组件40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和4所示),至于第一挡板组件30的状态,则可以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灵活设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儿童在空调长期直吹下出现空调疾病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在用户有快速降温的需求时,控制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共同出风,有效保证了较大的送风距离及较宽的送风范围,有效满足了此时用户的需求;在需要规避冷风直接吹人时,控制第一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4共同出风,第二出风口13关闭,即可在降温的同时避免冷风直接吹人,提升了用户在使用空调器时的舒适度;对比现有的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即只有上下两个出风口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在送风制冷或制热初期温度调节较慢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提供了多种出风模式的选择,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10),内部具有风道(11),所述壳体结构(10)上具有分别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多个出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均可开闭地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14);
风叶组件(20),设置在所述风道(11)内,多个所述出风口均通过所述风叶组件(20)送风;
其中,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口(13)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2)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3)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4)共同出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防直吹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口(13)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还包括第四出风口(15),所述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二出风口(13)、所述第四出风口(15)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4)在所述壳体结构(10)上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挡板组件(30),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上,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3);
第二挡板组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上,用于开闭所述第四出风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快速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挡板组件(30)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13)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二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第四出风口(15)并关闭所述第三出风口(14);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防直吹模式下,所述第一挡板组件(30)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3)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二挡板组件(40)关闭所述第四出风口(15)并打开所述第三出风口(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组件(30)和所述第二挡板组件(40)的结构相同,均为转动板结构,所述转动板结构包括:
转动板(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上,用于开闭所述出风口;
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31)转动;
其中,所述转动板(31)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形板面用于导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3)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4-1.6m,所述第四出风口(15)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6-1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2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3)和所述第四出风口(1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10)上还具有分别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进风口;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运动至所述风叶组件(20)处,所述风叶组件(20)驱动所述气流从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吹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的正面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背离所述正面的背面上,或者,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0)的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扫风组件,所述扫风组件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多个所述扫风组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
所述扫风组件用于调节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左右方向上和/或上下方向上扫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20)包括离心风叶(21)和用于驱动所述离心风叶(21)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离心风叶(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11)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75651.5U CN220017525U (zh) | 2023-05-15 | 2023-05-15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75651.5U CN220017525U (zh) | 2023-05-15 | 2023-05-15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17525U true CN220017525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94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75651.5U Active CN220017525U (zh) | 2023-05-15 | 2023-05-15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17525U (zh) |
-
2023
- 2023-05-15 CN CN202321175651.5U patent/CN2200175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29739B (zh) |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7388369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7202056A1 (zh) | 一种具有多方向出风的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 |
CN113483399A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21051895A1 (zh)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
CN107449039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237866A (zh) | 一种能防回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106196304A (zh) | 圆形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 |
WO2021036415A1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594867A (zh) | 空调器 | |
CN106091322A (zh) | 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器、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 | |
CN107300265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477671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74736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5505332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291317U (zh) | 空调器 | |
CN109442573A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05860419U (zh) | 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器 | |
CN220017525U (zh) | 空调器 | |
US20220357074A1 (en) |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115218278B (zh) |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6875589U (zh) | 空调器及其坐吊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18176627A1 (zh)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AU2018311607A1 (en) | Indoor air-conditioning un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