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480U - 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480U
CN220017480U CN202320985954.7U CN202320985954U CN220017480U CN 220017480 U CN220017480 U CN 220017480U CN 202320985954 U CN202320985954 U CN 202320985954U CN 220017480 U CN220017480 U CN 220017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lute
warmer
communicate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59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曼
陈鑫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59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涉及风暖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包括箱体和补风风道,所述补风风道至少具有开设于箱体的底部和/或侧壁上的上进风口。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换气口和换气风道,换气风道一端连接至所述换气口上,另一端连接室外,上进风口连接至换气风道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上,在集风板的下进风口基础之上,增加的补风风道可以,增加进风量,实现大风量出风。另外,补风风道的上进风口可以连接至换气风道上,可以利用换气风道,从室外引进新风进行整机风量的补充。

Description

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浴霸具有多种供暖方式,风暖浴霸通常安装在卫生间的吊顶上。浴霸的壳体安装至吊顶上后,壳体上具有一层面罩。面罩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面罩与箱体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增加进风量的进风口,从而保证充足的进风量。
由于受面罩外观影响,在进行结构设计时,现有的面罩进风口通常较小,而对于石膏顶安装,取暖器面罩多采用无夹缝设计,以保证产品安装时的整体美观性,此时整机的进风量只能由面罩进风口提供,难以满足较大的进风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暖器,其具有增设补风风道,实现大风量出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取暖器,包括:
箱体,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和下进风口;
蜗壳,设于箱体上;
风源,设于蜗壳内,所述蜗壳至少一部分与出风口连通、一部分与下进风口连通;
还包括:
补风风道,所述补风风道一端连通蜗壳,另一端设有上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开设于箱体的底部和/或侧壁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换气口,换气口(连通蜗壳(200),且适于连通换气风道;
所述上进风口与换气风道连通。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衔接管,所述衔接管设于箱体上和/或补风风道上,所述换气口和上进风口连通衔接管的一端,换气风道连通衔接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设置:所述蜗壳具有与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蜗口、与换气口连通的第二蜗口和与补风风道连通的补风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补风口沿风源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
进一步设置:所述风源包括为叶轮,叶轮包括轮盘、设于轮盘上朝向上进风口下进风口一侧的第一叶片和设于轮盘上朝向补风口一侧的第二叶片,轮盘上还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旋向相同。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叶片的高度h为叶轮高度H的1/5。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风门,设于蜗壳内,至少具有打开第一蜗口且关闭第二蜗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第二蜗口且关闭第一蜗口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风门为一个,转动的设在蜗壳内;所述风源为一个,转动的设在蜗壳内;所述风门的旋转中心与风源的旋转中心同心,所述风门的旋转路径位于风源的旋转路径的外圈。
进一步设置:所述风门包括:
转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蜗壳上;
弧形挡片,位于风源的旋转路径的外圈,所述弧形挡片的形状与第一蜗口、第二蜗口相适配;
连接件,一端连接转轴且另一端连接弧形挡片;
动力源,适于向转轴输出旋转的作用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上,在集风板的下进风口基础之上,增加的补风风道可以,增加进风量,实现大风量出风。另外,补风风道的上进风口可以连接至换气风道上,可以利用换气风道,从室外引进新风进行整机风量的补充。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层叶轮的形式,叶轮具有旋向相同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距离原有的下进风口一侧,叶片高度相对较大;第二叶片靠近补风口一侧,在近补风口一侧对气流进行加速,于该位置处形成负压,确保在补风口一侧将室外的新风高速引入。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或浴霸采用单个风门对出风口和换气口进打开和关闭,旋转的风门具有较短的旋转行程,可以实现快速切换,该结构简洁轻便,可靠性高,对步进电机的负载能力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取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蜗壳及补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风门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出风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风门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换气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00、箱体;101、集风板;102、下进风口;103、出风口;104、换气口;105、蜗形板;106、蜗舌;107、补风口;108、衔接管;
200、蜗壳;201、第一蜗口;202、第二蜗口;203、出风风道;204、上进风口;205、补风风道;
300、叶轮;301、第一叶片;302、第二叶片;
400、风门;401、转轴;402、弧形挡片;403、连接件;404、动力源;405、轮盘;406、通孔;
5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取暖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00,箱体100包括集风板101,集风板101上具有一个下进风口102和一个出风口103,下进风口102连通室内空间。箱体100上设有换气口104,换气口104一般设于箱体100的侧边。
箱体100外侧具有换气风道,换气风道一端连接至换气口104上,另一端连接室外。图中的换气风道未示出,表示出了一部分与换气风道相接的衔接管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取暖器的常规设置,在箱体100朝向集风板101一侧的外侧还设有面罩,面罩与集风板101之间具有进风间隙,进风间隙与下进风口102连通。面罩上还具有与集风板101的出风口103对应的出风口,对应指的是相互连通,大小相互适配。此处的面罩为常规设置,因此图中未示出。
箱体100的内部设有蜗壳200,蜗壳200具有第一蜗口201和第二蜗口202,第一蜗口201与出风口103连通,第二蜗口202与换气口104连通。
还包括风源,风源至少部分设于蜗壳200内,风源包括叶轮300,通过叶轮300旋转向第一蜗口201和第二蜗口202提供流动的气流。
为了完成出风和换气的切换,蜗壳200内设有风门400,风门400至少具有打开第一蜗口201且关闭第二蜗口202的第一位置和打开第二蜗口202且关闭第一蜗口201的第二位置。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风门400为一个,转动的设在蜗壳200上;风源同样为一个,转动的设在蜗壳200上;风门400的旋转中心与风源的旋转中心同心,风门400的旋转路径位于风源的旋转路径的外圈。也就是说风门400和风源两个旋转互不干涉。风门400和风源的由不同的动力源404驱动。作为可代替的实施方式,风门400也可以设置多个,分别的设于第一蜗口201、第二蜗口202处。
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蜗壳200包括:箱体100的底壁、集风板101和设于两者之间的蜗舌106和蜗形板105。蜗舌106和蜗形板105垂直于箱体100的底壁,蜗舌106和蜗形板105设有两组,蜗形板105基于蜗壳200的中心平面螺旋设置,通过集风板101的闭合,两组蜗形板105和蜗舌106背离风源一侧的远端的缺口分别形成第一蜗口201、第二蜗口202。
本实施方式中,风门400包括转轴401、弧形挡片402和连接件403,转轴401转动连接至蜗壳200上。具体的说,转轴401转动连接至集风板101上,集风板101上设有驱动转轴401旋转的动力源404,动力源404优选为步进电机。转轴401上设有弧形挡片402和连接件403,连接件403一端连接转轴401且另一端连接弧形挡片402,弧形挡片402以转轴401为圆心弯曲,位于风源的旋转路径的外圈,弧形挡片402的直径大于风源旋转路径的直径。连接件403为连杆,径向的连接在弧形挡片402的圆周方向的两端。弧形挡片402和连接杆403在旋转时形成一个筒状的区域,风源位于筒状区域内侧。
弧形挡片402的形状与第一蜗口201、第二蜗口202相适配。具体的,弧形挡片的圆周方向的两端能够封闭第一蜗口201、第二蜗口202。
参考图3,风门400处于第一位置,风门400关闭第二蜗口202,打开第一蜗口201,第一蜗口201处或出风口103处设有加热装置500,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500优选为PTC加热件。风门400处于第一位置时,风门400打开第一蜗口201,关闭第二蜗口202,取暖器进行出风取暖工作。参考图5,风门400处于第二位置,风门400关闭第一蜗口201,打开第二蜗口202,此时进行换气工作。
参考图1和图2,蜗壳200连通朝向不同的下进风口102和补风口107,根据图中的视角,下进风口102和补风口107位于叶轮300的轴向方向上。下进风口102位于集风板101上,补风口107设于箱体100的底壁上。补风口107为多个,补风口107沿风源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补风口107为长条形,沿叶轮300的径线方向延伸,并且多个补风口107绕叶轮300的圆心周向均匀布置。此处,为保证充足的进风量,在保证蜗壳200的强度及电机稳固性的条件下,每个补风口107的开孔尺寸应尽可能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补风口107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处不做限制。
参考图4、图6和图7、图8,箱体100底部还设有补风风道205,在本实施例中补风风道205设置在箱体100底壁的外侧。补风风道205一端连通蜗壳200,另一端设有上进风口204,上进风口204开设于箱体100的侧壁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于箱体100的底部,蜗壳200具有补风口107,补风风道205的一端连通至补风口107处,通过补风口107连通蜗壳200,另一端的上进风口204连接至衔接管108上。具体的,衔接管108可以为独立设置的一部分,可以安装在补风风道205上,和/或者安装在箱体100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中,衔接管108一部分连接在补风风道205上,另一部分连接在箱体100上。换气口104和上进风口204均连接至同一衔接管108的一端。衔接管108的另一端连通换气通道。
本实施方式下的叶轮300包括轮盘405和设于轮盘405上朝向下进风口102一侧的第一叶片301和设于轮盘405上朝向补风口107一侧的第二叶片302,轮盘405连接电机转轴401。轮盘405设置在第一叶片301和第二叶片302之间,减少对从补风口107进入叶轮300的气流的影响。进一步的,轮盘405上还设置有通孔406,减少对进入叶轮300气体流通的影响。第一叶片301和第二叶片302的旋向相同,第二叶片302以配合补风风道205进行气流加速。由于取暖器风量主要还是由面罩等结构的正面进风提供,故高度第二叶片302的高度h为叶轮300高度H的1/5。
出风模式下,参考图4和图5,风门400旋转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二蜗口202被风门400堵住。叶轮300高速旋转过程中将蜗壳200中流体迅速甩至第一蜗口201并于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导致蜗壳200内形成负压区,补风风道205连接至换气风道内,换气风道连通室外,在压差作用下,室外的气流经换气风道进入补风风道205,并由补风口107流入蜗壳200内,以此实现进风量以及出风量提升的目的。取暖或吹风模式下可以引入室外新风,增加室内含氧量。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衔接管108设置一个,补风风道205的上进风口204和箱体100的换气口104均连通至同一个衔接管108内。在此实施方式的换气模式下,参考图5和图6,风门400旋转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蜗口201被风门400堵住。从下进风口102进入叶轮的气流经叶轮300加速后气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从第二蜗口202流出至衔接管108,并流向室外,从下进风口102进入叶轮的气流一部分在惯性的作用下沿着轴向从补风口107进入到补风风道205,另外又由于从第二蜗口202进入衔接管108的气流速度较大,周围压强较小,更容易使得补风风道205内的气流进入衔接管108以及换气风道内。两部分的气流流入换气风道内一起流至室外。
作为可代替的实施方式,上进风口204和换气口104可以分别连接不同衔接管108,不同衔接管108通过不同的换气风道连接至室外。作为可代替的实施方式,上进风口204和换气口104可以分别连接不同衔接管108,不同衔接管108通过一根换气风道连接至室外。
本实施方式中,出风口103或第一蜗口201处设有加热装置500,优选的设于出风口103处。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蜗口201与出风口103之间设有出风风道203,加热装置500设于出风风道203处。
本实施方式中,取暖器为风暖浴霸。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包括:
箱体(100),至少具有一个出风口(103)和下进风口(102);
蜗壳(200),设于箱体(100);
风源,至少部分设于蜗壳(200)内,所述蜗壳(200)至少一部分与出风口(103)连通、一部分与下进风口(102)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风风道(205),所述补风风道(205)一端连通蜗壳(200),另一端设有上进风口(204),所述上进风口(204)开设于箱体(100)的底部和/或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上还设有:换气口(104),换气口(104)连通蜗壳(200),且适于连通换气风道;
所述上进风口(204)与换气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管(108),所述衔接管(108)设于箱体(100)和/或补风风道(205)上,所述换气口(104)和上进风口(204)连通衔接管(108)的一端,换气风道连通衔接管(108)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00)具有与出风口(103)连通的第一蜗口(201)、与换气口(104)连通的第二蜗口(202)和与补风风道(205)连通的补风口(1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口(107)沿风源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源包括叶轮(300),叶轮(300)包括轮盘(405)、设于轮盘(405)上朝向下进风口(102)一侧的第一叶片(301)和设于轮盘(405)上朝向补风口(107)一侧的第二叶片(302),轮盘(405)上还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孔(406),所述第一叶片(301)和第二叶片(302)的旋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302)的高度h为叶轮(300)高度H的1/5。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门(400),设于蜗壳(200)内,至少具有打开第一蜗口(201)且关闭第二蜗口(202)的第一位置和打开第二蜗口(202)且关闭第一蜗口(201)的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400)为一个,转动的设在蜗壳(200)内;所述风源为一个,转动的设在蜗壳(200)内;所述风门(400)的旋转中心与风源的旋转中心同心,所述风门(400)的旋转路径位于风源的旋转路径的外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400)包括:
转轴(401),转动连接至所述蜗壳(200)上;
弧形挡片(402),位于风源的旋转路径的外圈,所述弧形挡片(402)的形状与第一蜗口(201)、第二蜗口(202)相适配;
连接件(403),一端连接转轴(401)且另一端连接弧形挡片(402);
动力源(404),适于向转轴(401)输出旋转的作用力。
CN202320985954.7U 2023-04-25 2023-04-25 取暖器 Active CN220017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5954.7U CN220017480U (zh) 2023-04-25 2023-04-25 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5954.7U CN220017480U (zh) 2023-04-25 2023-04-25 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480U true CN22001748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5954.7U Active CN220017480U (zh) 2023-04-25 2023-04-25 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241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202381366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202734137U (zh) 通风对流装置
CN205403039U (zh) 具有换气、新风功能的取暖装置
CN106438466A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207123074U (zh) 一种浴室多功能取暖器
CN206071945U (zh) 一种离心风轮、应用其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WO2022218009A1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04110730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8644905A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105588185A (zh) 一种风管机及空调器
CN105352036A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0147313A1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05201912B (zh) 立式室内机
CN207500182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017480U (zh) 取暖器
CN11041087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106855055A (zh) 双级离心风扇、风机及空调器
CN216111362U (zh) 一种蜗壳式节能风机
CN107939727A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59352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570991B (zh) 轴流柜机
CN207554372U (zh) 一种出风均匀的风机
CN20908491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059076U (zh) 立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