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6207U -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6207U
CN220016207U CN202321023926.3U CN202321023926U CN220016207U CN 220016207 U CN220016207 U CN 220016207U CN 202321023926 U CN202321023926 U CN 202321023926U CN 220016207 U CN220016207 U CN 220016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hannel
air
tire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39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建锋
祝继红
何元宝
邓安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39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6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6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6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其中,轮边开关阀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活塞,活塞可活动地设于壳体内,活塞的第一端靠近开口,活塞的第二端设有容置槽;弹性件,弹性件设于活塞与壳体远离开口的一端之间,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容置槽;固定件,固定件设于开口,固定件设有气体通道;其中,在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封闭气体通道,在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塞远离固定件,气体通道与外部气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轮边开关阀,有利于实现轮边开关阀的小型化,减少轮边开关阀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将轮边开关阀设置在轮辋上,方便轮边开关阀的拆装。

Description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充放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轮边开关阀、具有该轮边开关阀的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可以设有充放气系统,对轮胎进行充气或放气,充放气系统在靠近轮胎的位置处设有轮边开关阀,以控制轮胎的充气和放气。现有技术中,轮边开关阀通常设置在轮毂总成处,然而,现有的轮边开关阀的体积较大,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多,而轮毂总成需要与车桥的平桥结构以及驱动轴连接,随着轮毂总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轮毂总成处的可用空间变小,难以安装轮边开关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边开关阀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边开关阀体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放气系统,包括上述轮边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放气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边开关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活塞,所述活塞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塞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开口,所述活塞的第二端设有容置槽;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之间,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置槽;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固定件设有气体通道;其中,在所述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封闭所述气体通道,在所述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远离所述固定件,所述气体通道与外部气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封闭端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容置槽并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封闭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形成为沿所述活塞的轴向延伸的柱状凹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封闭端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所述活塞和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充放气口;所述固定件的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第二充放气口,所述固定件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设有导气口,在所述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气口连通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柱体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柱体设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周面上,在所述第二柱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两个端部分别间隔开,所述第一通道同轴设于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通道同轴设于所述第二柱体。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和凸部,所述凸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第一端间隔开形成气室,所述气室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并连通所述第二通道。
可选地,所述气体通道贯通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部并在所述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形成所述导气口,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的第一端与所述凸部的顶端抵接以封闭所述导气口。
可选地,所述活塞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凸部的顶端止抵,以密封所述导气口。
可选地,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每个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体贯穿轮辋,所述第二柱体上依次套设有第三密封件、防滑垫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轮辋靠近轮胎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件与所述轮辋的表面抵接,所述防滑垫和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轮辋远离所述轮胎的一侧以固定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放气系统,包括:轮辋和轮胎,所述轮胎设于所述轮辋的外周侧;轮边开关阀,所述轮边开关阀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轮边开关阀,所述轮边开关阀穿设于所述轮辋;充放气组件,所述充放气组件与所述轮边开关阀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能够向所述轮边开关阀内充气并驱动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通过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充放气组件和所述轮胎对所述轮胎进行充气或放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充放气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边开关阀,可以通过气压推动活塞活动调整轮边开关阀的通断,以实现对轮胎的充气或放气,将具有气体通道的固定件设置在活塞远离弹性件的一侧,可以在方便轮边开关阀拆装的同时,防止壳体上的固定件松脱。另外,通过在活塞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容置槽,并将弹性件的一部分容纳在容置槽内,有利于减小壳体的尺寸,有利于实现轮边开关阀的小型化,减少轮边开关阀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将轮边开关阀设置在轮辋上,方便轮边开关阀的拆装。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的左视图;
图4是轮边开关阀的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轮边开关阀的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充放气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B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轮边开关阀100;
壳体10;第一通道11;开口111;封闭端112;第二通道12;第一充放气口121;第一柱体13;第二柱体14;气室15;
活塞20;容置槽21;环形槽22;
弹性件30;
固定件40;气体通道41;第二充放气口42;导气口43;凸部44;主体部45;
第一密封件50;
第二密封件60;
第三密封件70;
防滑垫80;
连接件90;
轮辋200;
直角转接头301;气体管路30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包括:壳体10、活塞20、弹性件30和固定件40。
具体而言,壳体10的一端设有开口111,第二通道12的第一端与第一通道11连通,第二通道12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充放气口121,活塞2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0内,活塞20的第一端靠近开口111,活塞20的第二端设有容置槽21,弹性件30设于活塞20与壳体10远离开口111的一端之间,弹性件3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容置槽21,固定件40设于开口111,固定件40设有气体通道41,在活塞2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0封闭导气通道41,在活塞20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塞20远离固定件40,气体通道41与外部气道连通。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主要由壳体10、活塞20、弹性件30和固定件40构成。轮边开关阀100可以设置在气路中,用于控制气路的通断,具体地,轮边开关阀100可以安装在轮辋200上,用于对轮胎进行充放气。
其中,壳体10的一端可以设有开口111,壳体10可以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以用于安装活塞20、弹性件30和固定件40,开口111可以与壳体10的中空结构连通。
另外,壳体10内可以设有活塞20,活塞20可以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以靠近或远离开口111。在第一方向上,活塞20的第一端可以朝向开口111,活塞20的第二端可以朝向壳体10远离开口111的一端并设有容置槽21,容置槽21可以从活塞20的第二端的端面朝向靠近开口111的方向凹陷。
弹性件30可以设置在活塞20的第二端与壳体10远离开口111的一端之间,且弹性件30可以沿活塞20的活动方向,即第一方向伸缩。弹性件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容纳在容置槽21内,容置槽21可以引导弹性件30沿第一方向伸缩。
此外,在开口111处可以设有固定件40,且固定件40的一部分可以伸入壳体10内。固定件40内可以设有气体通道41,气体通道41的一端可以贯通固定件40远离活塞20的一端,气体通道41的另一端可以贯通固定件40靠近活塞20的一端。
也就是说,固定件40可以设置在活塞20远离弹性件30的一侧,弹性件30与固定件40可以不直接接触,车辆行驶过程中,弹性件30的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壳体10上,而不直接作用在固定件40上,可以防止壳体10上的固定件40松脱,从而避免轮边开关阀100失效。
可选地,固定件40与壳体10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对壳体10内的活塞20和弹性件30进行拆装。
通过活塞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活动,可以改变轮边开关阀100的通、断状态,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活塞20改变轮边开关阀100的状态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气源输出的气体作用在活塞20的第一端的压力不大于弹性件30作用在活塞20的第二端的压力时,如图4所示,活塞2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活塞20可以封闭导气通道41,轮胎内的气体与气源输出的气体可以被分隔开。
当气源输出的气体作用在活塞20的第一端的压力大于弹性件30作用在活塞20的第二端的压力时,如图5所示,气源输出的气体可以驱动活塞20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活塞20可以远离固定件40,以使得气体通道41可以连通外部气道,从而导通设有轮边开关阀100的气路。当轮胎内的气压大于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时,轮胎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气体通道41输向外界,实现对轮胎放气,当轮胎内的气压小于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时,气源输出的气体可以通过气体通道41进入轮胎内,实现对轮胎充气。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可以通过气压推动活塞20活动调整轮边开关阀100的通断,以实现对轮胎的充气或放气,将具有气体通道41的固定件40设置在活塞20远离弹性件30的一侧,可以在方便轮边开关阀100拆装的同时,防止壳体10上的固定件40松脱。另外,通过在活塞20远离固定件40的一端设置容置槽21,并将弹性件30的一部分容纳在容置槽21内,有利于减小壳体10的尺寸,有利于实现轮边开关阀100的小型化,减少轮边开关阀100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将轮边开关阀100设置在轮辋200上,方便轮边开关阀100的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远离开口111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112,容置槽21的底壁与封闭端112相对设置,弹性件30的第一端伸入容置槽21并与容置槽21的底壁连接,弹性件30的第二端与封闭端112连接。
具体而言,壳体10可以具有封闭端112,封闭端112与开口111相对,另外,壳体10可以是一体成型件,以提高封闭端112的强度,避免封闭端112在弹性件30的弹性力作用下从壳体10上脱落导致轮边开关阀100失效。
在活塞20的轴向上,容置槽21的第一端可以形成为容置槽21的底壁,底壁可以与封闭端112沿活塞20的轴线间隔开。容置槽21的第二端可以形成为槽口。
另外,在第一方向上,弹性件30可以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件3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槽口伸入容置槽21,并与容置槽21的底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30与容置槽21的底壁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抵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弹性件30的第二端远离活塞20并与封闭端11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30与封闭端112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抵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容置槽21形成为沿活塞20的轴向延伸的柱状凹槽。具体地,容置槽21可以呈柱状,柱状的容置槽21可以沿活塞20的轴向延伸,活塞20的轴线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活塞20沿第一通道11活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容置槽21设置为沿活塞20的轴向延伸,可以通过容置槽21引导弹性件30在活塞20的轴向上伸缩,有利于提高活塞20在第一通道11内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容置槽21可以与活塞20同轴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活塞20在第一通道11内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0形成为弹簧,在活塞20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20的第二端止抵封闭端112,弹簧位于容置槽21内。
具体而言,弹簧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弹簧可以呈柱状,以与柱状的容置槽21相适配,便于容置槽21对弹簧进行限位并引导弹簧沿第一方向伸缩,提高活塞20活动的稳定性。
当活塞2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0的第二端的端面与封闭端112的端面之间可以间隔开形成间隙,弹性件30的一部分可以容纳在容置槽21内,弹性件30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间隙内。
当活塞20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塞20的第二端的端面可以与封闭端112的端面止抵,弹性件30可以整体容纳在容置槽21内,以进一步减小第一通道11在自身轴向上的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轮边开关阀100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壳体10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开口111设于第一通道11的第一端,活塞和弹性件设于第一通道11内,第二通道12的第一端与第一通道11连通,第二通道12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充放气口121;固定件40的远离活塞20的一端设有连通气体通道41的第二充放气口42,固定件40的靠近活塞20的一端设有导气口43,在活塞20处于第二位置时,导气口43连通气体通道41和第一通道11。
具体而言,壳体1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的轴线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通道12的轴线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另外,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交,也就是说,第一通道11的轴线的延长线和第二通道12的轴线的延长线可以交叉并形成夹角。优选地,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均为圆柱形通道。
第一通道11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可以设有开口111,第一通道11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可以形成为封闭端112。第一通道11可以与第二通道12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通道12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可以设有第一充放气口121,第一充放气口121可以与外界连接。
另外,第一通道11内可以设有活塞20,活塞20可以沿第一方向在第一通道11之间活动,以靠近或远离开口111。
弹性件30可以设置在活塞20的第二端与第一通道11的第二端之间,且弹性件30可以沿第一通道11的轴向,即第一方向伸缩。弹性件30的一部分可以容纳在容置槽21内,容置槽21可以引导弹性件30沿第一方向伸缩。
此外,固定件40的一部分可以伸入第一通道11内,气体通道41的一端可以贯通固定件40远离活塞20的一端并形成第二充放气口42,气体通道41的另一端可以贯通固定件40靠近活塞20的一端并形成导气口43。
通过活塞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活动,可以改变轮边开关阀100的通、断状态,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活塞20改变轮边开关阀100的状态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充放气口121可以与外界气源连通,气源释放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充放气口121进入第二通道12,并由第二通道12进入固定件40与活塞20之间。第二充放气口42可以与轮胎内部连通,轮胎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充放气口42进入气体通道41。
当气源输出的气体作用在活塞20的第一端的压力不大于弹性件30作用在活塞20的第二端的压力时,如图4所示,活塞2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活塞20的第一端可以封闭导气口43,轮胎内的气体可以与气源输出的气体可以被分隔开。
当气源输出的气体作用在活塞20的第一端的压力大于弹性件30作用在活塞20的第二端的压力时,如图5所示,气源输出的气体可以驱动活塞20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活塞20的第一端可以与导气口43间隔开,以使得导气口43可以与连通气体通道41和第一通道11,由于第一通道11与第二通道12连通,因此,气体通道41可以与第二通道12连通。当轮胎内的气压大于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时,轮胎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充放气口121输向外界,实现对轮胎放气,当轮胎内的气压小于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时,气源输出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充放气口42进入轮胎内,实现对轮胎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壳体10包括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14,第一柱体13的轴线与第二柱体14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柱体13设于第二柱体14的外周面上,在第二柱体14的轴向上,第一柱体13与第二柱体14的两个端部分别间隔开,第一通道11同轴设于第一柱体13,第二通道12同轴设于第二柱体14。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壳体10可以主要由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14构成,其中,第一柱体13的轴线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柱体14的轴线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第二柱体14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柱体13的外周面连接,第二柱体14可以与第一柱体1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间隔开。也就是说,壳体10可以大致呈“T”字形。
另外,第一通道11可以设置在第一柱体13内,并与第一柱体13同轴,第二通道12可以设置在第二柱体14内,并与第二柱体14同轴。第一通道11的第一端可以贯穿第一柱体13的第一端并在第一柱体13的第一端形成开口111,第一柱体13的第二端可以封闭第一通道11的第二端。第二通道12的第二端可以贯穿第二柱体14远离第一柱体13的一端并在该端形成第一充放气口12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14,可以使得壳体10形成为T形结构,在将轮边开关阀100安装到轮辋200上时,T形结构可以与轮辋200的表面配合并对轮边开关阀100进行限位,防止轮边开关阀10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旋转松动。另外,将轮边开关阀100设置为T形结构,可以根据轮辋200的结构改变轮边开关阀10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固定件40包括主体部45和凸部44,凸部44设于主体部45的靠近活塞20的一端,主体部45的靠近活塞20的一端与活塞20的第一端间隔开形成气室15,气室15位于第一通道11并连通第二通道12。
具体而言,固定件40可以主要由主体部45和凸部44构成,主体部45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通道11内。主体部45靠近活塞20的一端可以为主体部45的第一端,主体部45远离活塞20的一端可以为主体部45的第二端,主体部45的一端设有凸向活塞20的凸部44,主体部45的第二端可以伸出开口111。
主体部45的第一端可以与活塞20间隔开形成气室15,也就是说,气室15可以由第一通道11的内壁面、主体部45的第一端的端面、凸部44的外表面和活塞20的第一端的端面合围形成。
另外,气室15可以与第二通道12连通,例如,第二通道12的第一端可以贯穿第一通道11的内壁面上与气室15对应的部分,以与气室15连通。通过设置气室15,可以使得气源输出的气体在进入壳体10后,通过气室15作用在活塞20的表面,以驱动活塞20活动,实现气源对轮边开关阀100通、断的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气体通道41贯通主体部45和凸部44并在凸部44远离主体部45的一端形成导气口43,在活塞2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0的第一端与凸部44的顶端抵接以封闭导气口43。
具体地,气体通道41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气体通道41可以贯通主体部45和凸部44,气体通道41第二端的导气口43可以位于凸部44的顶端,凸部44的顶端可以是凸部44远离主体部45的第一端的一端。凸部44的顶端的面积可以小于活塞2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面积,以便于活塞2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一部分可以与气室15相对。
当活塞2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0的第一端可以与凸部44的顶端止抵,以使得活塞20的第一端封闭凸部44顶端的导气口43。此时,气室15与气体通道41断开连接。
当活塞20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塞20的第一端可以与凸部44的顶端间隔开,以使得导气口43与气室15连通,进而通过气室15使得气体通道41和第二通道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气体通道41贯通主体部45和凸部44,并在凸部44远离主体部45的一端形成导气口43,利用活塞20在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封闭或打开导气口43,,从而调整轮边开关发的通、断,以实现对轮胎的充气和放气,结构简单小巧,可靠性高。
可选地,凸部44呈梯形圆柱状,凸部44的顶端的面积可以小于凸部44底端的面积,以减小活塞20的第一端与凸部44止抵的止抵面的面积,从而增大活塞20的第一端与气室15对应的端面部分的面积,使得外界气体进入气室15后作用在活塞20的第一端面上的作用面增大,有利于减小驱动活塞20所需的气压,减少打开轮边开关阀100所需的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活塞2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50,在活塞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密封件50与凸部44的顶端止抵,以密封导气口43。
具体而言,第一密封件50可以安装在活塞20的第一端,例如,活塞20的第一端可以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可以向活塞20靠近弹性件30的一侧凹陷,第一密封件50可以嵌设在安装槽内,或者第一密封件50可以通过胶粘固定在活塞20的第一端。
另外,第一密封件50在活塞20的第一端的位置可以与凸部44的顶端对应,且第一密封件50朝向固定件4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可以大于导气口43的面积,以在活塞20处于第一位置使得第一密封件50与凸部44的顶端止抵时,第一密封件50可以对导气口43进行密封,以防止气体通道41内的气体泄漏,从而保证轮胎的密封性,避免轮胎漏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活塞20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22,每个环形槽22内设有第二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60与第一通道11的内周面抵接。
具体地,活塞20的外周面可以与第一通道11的内壁面相对,活塞2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环形槽22,在每个环形槽22可以设有第二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60可以为密封圈,第二密封件60的外周面可以与第一通道11的内周面抵接,并与第一通道1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密封,防止气室15内的气体泄漏至活塞20的第二端,影响活塞20的触发。
例如,如图2和图4所示,活塞2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两个环形槽22,两个环形槽22可以与活塞20同轴设置并沿第一方向间隔开,第二密封件6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环形槽22内。通过设置多个环形槽22和多个第二密封件60,有利于提高活塞20与第一通道11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第二柱体14贯穿轮辋200,第二柱体14上依次套设有第三密封件70、防滑垫80和连接件90,第一柱体13、第三密封件70设于轮辋200靠近轮胎的一侧,且第三密封件70与轮辋200的表面抵接,防滑垫80和连接件90设于轮辋200远离轮胎的一侧以固定壳体10。
具体地,第一柱体13的外周面上可以依次套设有第三密封件70、防滑垫80和连接件90,在将本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安装到轮辋200上后,第一柱体13可以第二柱体14靠近第一柱体13的一端可以设置轮辋200靠近轮胎的一侧,以使得第二充放气口42与轮胎内部连通,第二柱体14远离第一柱体13的一端可以设置在轮辋200远离轮胎的一侧,以使得第一充放气口121位于轮胎的外部,以便于连接气源等充放气结构。
另外,第一密封件50可以设于轮辋200靠近轮胎的一侧,并与轮辋200的表面止抵,以与轮辋200表面形成密封,防止轮胎的内的气体通过轮辋200与轮边开关阀100的连接处泄漏。
防滑垫80和连接件90可以设于轮辋200远离轮胎的一侧,通过连接件90可以将轮边开关阀100固定在轮辋200上,防滑垫80可以防止连接件90发生松动。例如,连接件90可以为连接螺母,第二柱体14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外螺纹,第二柱体14可以从轮辋200靠近轮胎的一侧穿过轮辋200进入轮辋200远离轮胎的一侧,连接螺母可以从轮辋200远离轮胎的一侧与第二柱体14上的外螺纹连接,以将轮边开关阀100固定在轮辋200上,防滑垫80可以防止连接螺母松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气系统,该充放气系统包括:轮辋200、轮胎、轮边开关阀100和充放气组件。
其中,轮胎设于轮辋200的外周侧,轮边开关阀100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轮边开关阀100穿设于轮辋200,充放气组件与伦比开关阀100连接,充放气组件能够向轮边开关阀100内充气并驱动活塞20活动至第二位置,以通过气体通道41连通第充放气组件和轮胎对轮胎进行充气或放气。
具体而言,轮辋200的外周侧可以设有轮胎,轮辋200的内周侧可以设有轮辐和轮毂,轮边开关阀100可以安装在轮辋200上。
第一通道11可以位于轮辋200的外周侧,并位于轮胎内,以使得第二充放气口42可以与轮胎内部连通,以使轮胎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充放气口42进入气体通道41。
第二通道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轮辋200的内周侧,以使得第一充放气口121可以位于轮胎外部,方便充放气组件与第一充放气口121连接。
充放气组件可以包括气源和气体管路302,气体管路302可以连接气源和第一充放气口121,另外,气体管路302中可以设有直角转接头301,直角转接头301可以设置在轮毂处,以将沿车轮的轴向延伸的气体管路302调整至沿车轮的径向延伸。
气源可以通过气体管路302向第二通道12内输送不同压力的气体,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定义大于活塞20在第一位置时弹性件30作用在活塞20上的弹性力的气压为第一预设气压,大于轮胎内的气压为第二预设气压。
当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大于第一预设气压且小于第二预设气压时,可以驱动活塞20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导气口43与第一通道11连通。此时,由于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小于轮胎内气体的气压,轮胎依次通过轮边开关阀100中的气体通道41、气室15和第二通道12向外泄气。
当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大于第二预设气压时,可以驱动活塞20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导气口43与第一通道11连通。此时,由于气源输出的气体的气压大于轮胎内气体的气压,气源输出的气体依次通过轮边开关阀100中的第二通道12、气室15和气体通道41向轮胎内充气。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开关阀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放气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可以在方便轮边开关阀100拆装的同时,防止壳体10上的固定件40松脱,同时有利于减小第一通道11在自身轴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轮边开关阀100的小型化,减少轮边开关阀100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将轮边开关阀100设置在轮辋200上,方便轮边开关阀100的拆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充放气系统还可以包括胎压传感器、控制器和多个电磁阀。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充放气系统充气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安装在轮胎内部的胎压传感器实时监测轮胎的胎压信息,并将轮胎的胎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当轮胎气压低于前模式中设定的最低压力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发出工作指令,打开相应的电磁阀,使得气源向轮边控制阀输出大于轮胎内气压的气体,气源输出的气体到达轮毂总成通过旋转气室15,可以使得气体从车身处的静止状态转换为车轮处的旋转状态,并通过直角转接头301和气体管路302到轮辋200处的轮边开关阀100处。
然后气源输出的气体通过第二通道12进入气室15,在气源输出的气体的压力作用下,活塞20活动至第二位置远离固定件40,连通导气口43和气室15,从而打开轮边开关阀100。由于气源输出的气体大于轮胎的气压,因此,气源输出的气体通过第二充放气口42进入轮胎,对轮胎进行充气。
当胎压传感器检测到轮胎胎压达到要求,即轮胎气压不低于当前模式中设定的最低压力范围时,控制器发送工作指令关闭气源及相应的电磁阀,同时打开快放电磁阀,迅速将整个气体管路302的气压卸出,使整个气体管路302达到正常大气压。此时,活塞20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迅速复位,关闭轮边开关阀100,完成充气工作。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充放气系统放气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安装在轮胎内部的胎压传感器实时监测轮胎的胎压信息,并将轮胎的胎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当轮胎气压高于当前模式中设定的最高压力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发出工作指令,打开相应的电磁阀,使得气源向轮边控制阀输出大于轮胎内气压的气体,气源输出的气体到达轮毂总成通过旋转气室15,可以使得气体从车身处的静止状态转换为车轮处的旋转状态,并通过直角转接头301和气体管路302到轮辋200处的轮边开关阀100处。
然后气源输出的气体通过第二通道12进入气室15,在气源输出的气体的压力作用下,活塞20活动至第二位置远离固定件40,连通导气口43和气室15,从而打开轮边开关阀100。由于气源输出的气体大于轮胎的气压,因此,气源输出的气体通过第二充放气口42进入轮胎,对轮胎进行充气。
接着,控制器发送指令打开慢放电磁阀,使得气源向轮边控制阀输出小于轮胎内气压的气体,此时,轮胎内的气体与气源输出的气体之间形成压差,轮胎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气体通道41进入气室15,使得轮胎内气体的气压作用在活塞20的第一端,将活塞20维持在第二位置,使得轮边开关阀100保持在打开状态,轮胎内的气体可以通过轮边开关阀100流向慢放电磁阀排出,实现对轮胎放气。
当胎压传感器检测到轮胎气压到达要求,即轮胎气压不高于当前模式中设定的最高压力范围时,控制器发出工作指令打开快放电磁阀,迅速将整个气体管路302的气压卸出,使整个气体管路302达到正常大气压,此时,活塞20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迅速复位,关闭轮边开关阀100,整个放气工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充放气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放气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可以在方便轮边开关阀100拆装的同时,防止壳体10上的固定件40松脱,同时有利于减小第一通道11在自身轴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轮边开关阀100的小型化,减少轮边开关阀100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将轮边开关阀100设置在轮辋200上,方便轮边开关阀100的拆装。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充放气口;
活塞,所述活塞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塞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开口,所述活塞的第二端设有容置槽,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之间,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置槽;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固定件设有气体通道,所述固定件的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第二充放气口,所述固定件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设有导气口;
其中,在所述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封闭所述气体通道,
在所述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远离所述固定件,所述导气口连通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以使所述气体通道与外部气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封闭端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容置槽并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封闭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形成为沿所述活塞的轴向延伸的柱状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柱体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柱体设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周面上,在所述第二柱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两个端部分别间隔开,所述第一通道同轴设于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通道同轴设于所述第二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和凸部,所述凸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第一端间隔开形成气室,所述气室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并连通所述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贯通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部并在所述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形成所述导气口,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的第一端与所述凸部的顶端抵接以封闭所述导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凸部的顶端止抵,以密封所述导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每个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周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边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贯穿轮辋,所述第二柱体上依次套设有第三密封件、防滑垫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轮辋靠近轮胎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件与所述轮辋的表面抵接,所述防滑垫和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轮辋远离所述轮胎的一侧以固定所述壳体。
10.一种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辋和轮胎,所述轮胎设于所述轮辋的外周侧;
轮边开关阀,所述轮边开关阀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边开关阀,所述轮边开关阀穿设于所述轮辋;
充放气组件,所述充放气组件与所述轮边开关阀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能够向所述轮边开关阀内充气并驱动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通过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充放气组件和所述轮胎对所述轮胎进行充气或放气。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放气系统。
CN202321023926.3U 2023-04-28 2023-04-28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20016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3926.3U CN220016207U (zh) 2023-04-28 2023-04-28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3926.3U CN220016207U (zh) 2023-04-28 2023-04-28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6207U true CN22001620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3926.3U Active CN220016207U (zh) 2023-04-28 2023-04-28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6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98743A (en) Tire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system
US4922946A (en) Remote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system and valve therefor
EP2565061B1 (en) Self-inflating tire and pressure regulator device
EP2064051B1 (en) Kit for repairing and inflating inflatable articles
EP2868498B1 (en) Air maintenance tire and valve assembly and method
EP2868497A1 (en) Valve stem-based air maintenance tire and method
CN105723139A (zh) 用于对物体进行密封和/或充气的装置及自闭合螺旋联接装置
US20020124925A1 (en) Inner tube and wheel formed by a tyre, a rim, and the inner tube
CN220016207U (zh) 轮边开关阀、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WO2010055401A1 (en) Kit, with a selection valve, for repairing and inflating inflatable articles
US20170114912A1 (en) Valve arrangement
AU2017209962B2 (en) System for inflating – deflating a tyre
CN112248718A (zh) 可调节平凸度轮胎
US20050121125A1 (en)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valve for a wheel of a vehicle
US11203237B2 (en) Assembly for a tire inflation system
CN212960119U (zh) 一种气动截止阀
EP3743297B1 (en) Inflation/deflation system
CN219838392U (zh) 轮边充放气装置、主动胎压充放气系统及车辆
CN211692759U (zh) 气泵控制盒及软硬度可调的床垫
CN215763425U (zh) 气阀、轮胎充放气装置和车辆
CN211364228U (zh) 一种环形气囊门
CN111114253A (zh) 一种环形气囊门
CN111306344A (zh) 电磁阀和空气悬架充放气装置
CN110715165A (zh) 一种开启自泄压式储气瓶装置
CN204358186U (zh) 一种轮胎放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