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532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532U
CN220015532U CN202321037827.0U CN202321037827U CN220015532U CN 220015532 U CN220015532 U CN 220015532U CN 202321037827 U CN202321037827 U CN 202321037827U CN 220015532 U CN220015532 U CN 220015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fan
blades
air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78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水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78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容纳腔、风道和出风口;风扇组件,收容于容纳腔中,风扇组件包括扇叶,扇叶包括相反的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其中,壳体对应第一进风区设有进风口,壳体对应第二进风区不设有进风口,风自进风口进入容纳腔,经由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经过扇叶后吹向风道,后自出风口吹出。通过壳体对应第一进风区设有进风口,壳体对应第二进风区不设有进风口,减少挂脖风扇的进风口的数量,有效避免卷发危险的发生,同时扇叶还是双侧进风,保证了挂脖风扇的风效。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系数更高的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脖式风扇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随身携带且解放双手的降温需求,然而,为了满足足够的风量和风力,挂脖风扇对应每一扇叶的两侧均设置了进风口,也就是说,双扇叶的挂脖风扇具有四侧的进风口。使用时,四侧的进风口大大增加了发生卷入头发危险的概率,容易对用户造成撕扯等伤害,安全性降低。并且,为了保证相对两侧的风量和风力,扇叶相对两侧的叶片的高度、数量均有较高要求,因此现有的挂脖风扇整体体积较大,佩戴时间稍长则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通过壳体对应第一进风区设有进风口,壳体对应第二进风区不设有进风口,减少挂脖风扇的进风口数量,避免卷发危险发生,同时扇叶还是双侧进风,保证了挂脖风扇的风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容纳腔、风道和出风口;风扇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包括相反的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其中,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区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区不设有所述进风口,风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区和所述第二进风区经过所述扇叶后吹向所述风道,后自所述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包括中心部、外环、多个连接部以及多个叶片,所述中心部与所述外环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等距间隔竖直布置于所述外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部包括底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具有开口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容纳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朝向与多个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相反,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高于所述底板,或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与所述底板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朝向与多个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高于所述侧板的自由边缘,或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与所述侧板的自由边缘齐平。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叶片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区包括多个所述叶片外边缘的径向内侧的区域,所述第二进风区包括所述外环和所述中心部之间除去所述连接部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风区的面积与所述扇叶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4~0.20。
进一步的,当所述扇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外环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6mm~2.0mm。
进一步的,自所述进风口的边缘朝向所述扇叶凸伸形成凸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颈戴部,连接于所述颈戴部一端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颈戴部另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形成有依次连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容纳腔、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设有所述风扇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区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区,减少了所述挂脖风扇的所述进风口的数量,有效避免卷发危险的发生。同时,所述扇叶还是保留了所述第一进风区和所述第二进风区,即所述扇叶还是双侧进风,保证了所述挂脖风扇的风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扇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扇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示意图,所述挂脖风扇包括壳体1,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的风扇组件2。所述壳体1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11、容纳腔12、风道13和出风口14,所述风扇组件2收容于所述容纳腔12中。所述壳体1包括颈戴部1A,连接于所述颈戴部1A一端的第一部分1B,以及连接于所述颈戴部1A另一端的第二部分1C,所述第一部分1B和所述第二部分1C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B和所述第二部分1C均形成有依次连通的所述进风口11、所述容纳腔12、所述风道13和所述出风口14,所述第一部分1B和所述第二部分1C均设有所述风扇组件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颈戴部1A内也可以设置所述风扇组件2。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风扇组件2包括扇叶21,所述扇叶21包括相反的第一进风区Q1和第二进风区Q2。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区Q1设有所述进风口11,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区Q2不设有所述进风口11。风自所述进风口11进入所述容纳腔12,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区Q1和所述第二进风区Q2经过所述扇叶21后吹向所述风道13,后自所述出风口14吹出。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区Q2设有所述进风口11,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区Q1不设有所述进风口11。
通过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区Q1设有所述进风口11,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区Q2不设有所述进风口11,减少了所述挂脖风扇的所述进风口11的数量,有效避免卷发危险的发生。同时,所述扇叶21还是保留了所述第一进风区Q1和所述第二进风区Q2,即所述扇叶21还是双侧进风,保证了所述挂脖风扇的风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B和所述第二部分1C背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当然,所述进风口1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B和所述第二部分1C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扇叶21包括中心部22、外环23、多个连接部24以及多个叶片25,所述中心部22与所述外环23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24连接,多个所述叶片25等距间隔竖直布置于所述外环23的一侧。所述中心部22包括底板221以及连接所述底板221的侧板222,所述底板221和所述侧板222形成具有开口的收容部223,所述收容部223用于容纳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223的开口朝向与多个所述叶片25的延伸方向相反,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与所述底板221齐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高于所述底板221。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222的全部均与多个所述叶片25位于所述外环23的同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侧板222的部分与多个所述叶片25位于所述外环23的同一侧,所述侧板222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环23的另一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与所述底板221是齐平或者是具有高度差。当然,还可以通过增长或缩短多个所述扇叶21的长度,来实现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与所述底板221是齐平或者是具有高度差。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25朝向所述进风口11,所述第一进风区Q1包括多个所述叶片25外边缘的径向内侧的区域,所述第二进风区Q2包括所述外环23和所述中心部22之间除去所述连接部24的区域。具体地,所述第一进风区Q1包括所述中心部22低于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的空间、多个所述叶片25与所述中心部22之间的间隔、相邻两个叶片25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进风区Q2包括所述外环23和所述中心部22之间除去所述连接部24的贯通部分。风从所述第一进风区Q1和所述第二进风区Q2进入所述扇叶21,经由多个所述叶片25之间的间隔后径向甩出。
所述第二进风区Q2的面积与所述扇叶21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4~0.20,所述第二进风区Q2的进风效果较好。具体地,当所述扇叶21的垂直投影面的半径为20.5mm时,所述第二进风区的面积为629.261mm2,所述第二进风区Q2的面积与所述扇叶21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比值约为0.176;当所述扇叶21的垂直投影面的半径为22mm时,所述第二进风区的面积为835.384mm2,所述第二进风区Q2的面积与所述扇叶21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比值约为0.160。
如图5所示,当所述扇叶21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2时,所述外环23与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6mm~2.0mm。也就是说,当所述扇叶21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2时,所述外环23与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具有间隔,使得风可以从所述外环23与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的间隔进入所述第二进风区Q2,从不具有所述叶片25的一侧经由所述第二进风区Q2进入到具有所述叶片25的一侧,从而只在一侧设置多个所述叶片25,但实现双侧进风的效果。
如图5所示,自所述进风口11的边缘朝向所述扇叶21凸伸形成凸出部15。一方面,所述凸出部15可引导风自所述进风口11进入所述容纳腔12内;另一方面,所述凸出部15可有效阻止部分高压气流沿所述叶片25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间隙回流到所述进风口11,不仅避免了所述扇叶21的压力损失,还可避免高压气流与进入所述容纳腔12的自然气流产生混流,以减小所述风扇组件2的噪音。
如图6和图7所示,为另一实施例的扇叶21的示意图,与前一实施例的扇叶21的主要不同在于:所述收容部223的开口朝向与多个所述叶片25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高于所述侧板222的自由边缘。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进风区Q1包括多个所述叶片25外边缘的径向内侧和所述中心部22的径向外侧之间的区域,以及高度方向上所述中心部22的顶端与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进风区Q2包括所述外环23和所述中间部之间除去所述连接部24的部分。当然,多个所述叶片25的顶端也可以是与所述侧板222的自由边缘齐平。所述扇叶21的其他结构和性能与前一实施例的所述扇叶21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容纳腔、风道和出风口;
风扇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包括相反的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
其中,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区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区不设有所述进风口,风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区和所述第二进风区经过所述扇叶后吹向所述风道,后自所述出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包括中心部、外环、多个连接部以及多个叶片,所述中心部与所述外环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等距间隔竖直布置于所述外环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包括底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具有开口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容纳电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朝向与多个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相反,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高于所述底板,或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与所述底板齐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朝向与多个所述叶片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高于所述侧板的自由边缘,或多个所述叶片的顶端与所述侧板的自由边缘齐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区包括多个所述叶片外边缘的径向内侧的区域,所述第二进风区包括所述外环和所述中心部之间除去所述连接部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区的面积与所述扇叶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4~0.2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扇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外环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6mm~2.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进风口的边缘朝向所述扇叶凸伸形成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颈戴部,连接于所述颈戴部一端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颈戴部另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形成有依次连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容纳腔、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设有所述风扇组件。
CN202321037827.0U 2023-04-28 2023-04-28 挂脖风扇 Active CN220015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7827.0U CN220015532U (zh) 2023-04-28 2023-04-28 挂脖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7827.0U CN220015532U (zh) 2023-04-28 2023-04-28 挂脖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532U true CN220015532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0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7827.0U Active CN220015532U (zh) 2023-04-28 2023-04-28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1947B2 (en) Neck fan
JP6385752B2 (ja)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US10605264B2 (en) Diffuser, airflow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10598190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JP2022116042A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20015532U (zh) 挂脖风扇
WO2022032720A1 (zh) 挂脖式风扇
JP2015214977A (ja) ディフューザ
CN219062020U (zh) 用于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风扇组件
CN215983002U (zh) 挂脖式加湿设备、挂脖式风扇以及应用于其的离心式扇叶
CN216842288U (zh) 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CN102865239A (zh) 一种大型空间使用的四周全方位出风的吹风机
WO2022032721A1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392903U (zh) 无叶风扇
CN220452237U (zh) 挂脖风扇
CN107289509B (zh) 一种圆形出风口的空调内机
CN215983003U (zh) 挂脖式加湿设备、挂脖式风扇以及应用于其的离心式扇叶
CN220452244U (zh) 一种手持风扇
CN213684585U (zh) 挂脖风扇
CN218817118U (zh) 便携式风扇
CN218030740U (zh) 风扇
CN218679708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脱毛仪
CN213655192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2536194U (zh) 一种挂脖风扇
TW434370B (en) A motor driven bl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