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036U - 爬梯休息平台 - Google Patents

爬梯休息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036U
CN220015036U CN202320973961.5U CN202320973961U CN220015036U CN 220015036 U CN220015036 U CN 220015036U CN 202320973961 U CN202320973961 U CN 202320973961U CN 220015036 U CN220015036 U CN 220015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ub
ladder
ped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39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欣
于德泉
张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ont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cont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cont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cont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39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攀爬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爬梯休息平台,爬梯休息平台包括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第一子平台与第二子平台设置于爬梯的左右两侧,第一子平台安装于爬梯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第二子平台安装于爬梯另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以使第一子平台与第二子平台之间形成通过空间,避让开沿爬梯上升或下降的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爬梯休息平台,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可以畅通无阻的在通过空间通行,从而不再阻碍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的通行。

Description

爬梯休息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攀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爬梯休息平台。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内通常设置有爬梯,由于爬梯一般很高,在爬梯上攀爬的工作人员容易感到疲惫。为了便于爬梯上攀爬的工作人员休息,通常在爬梯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供工作人员休息的休息平台。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休息平台可翻转地设置在爬梯的踏辊上,将休息平台翻转至水平状态可以供工作人员踩踏休息,在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休息平台时可以将休息平台翻转至与爬梯平行的状态。但是,现有的休息平台会阻碍工作人员攀爬,工作人员通常难以抓握休息平台固定的踏辊,增大了工作人员通过休息平台时的跨步间距;并且,当休息平台未翻转至与爬梯平行的状态时,休息平台还会阻碍沿爬梯作为导轨的升降设备通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梯休息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技术缺陷,能够使休息平台不再阻碍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的通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爬梯休息平台,包括:
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其中,所述第一子平台与所述第二子平台设置于爬梯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子平台安装于所述爬梯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平台安装于所述爬梯另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子平台与所述第二子平台之间形成通过空间。
可选的,所述爬梯休息平台还包括:
爬梯支撑件,其中,所述爬梯支撑件为两个,两个爬梯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爬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子平台和所述第二子平台分别安装于两个爬梯支撑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子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和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子平台的平台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子平台对应的爬梯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平台的平台主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子平台对应的爬梯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对称。
可选的,所述平台主体包括侧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踏板;
其中,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踏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爬梯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爬梯支撑件的一端;
所述踏板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抵接,在所述收起状态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
可选的,所述平台主体还包括转轴;
所述转轴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平台主体还包括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踏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在所述踏板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踏板挤压所述弹性元件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在所述踏板处于收起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所述踏板,将所述踏板抵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梯休息平台包括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第一子平台与第二子平台设置于爬梯的左右两侧,其中第一子平台安装于爬梯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第二子平台安装于爬梯另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以使第一子平台与第二子平台之间形成通过空间,避让开沿爬梯上升或下降的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这样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在爬梯上经过爬梯休息平台时,可以畅通无阻的在通过空间通行,从而不再阻碍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的通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第一种休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第二种休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爬梯休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爬梯休息平台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爬梯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0、爬梯休息平台;110、第一子平台;111、第一连接件;112、平台主体;1121、侧板;1122、第一支撑件;1123、第二支撑件;1124、踏板;1125、转轴;1126、弹性元件;1127、隔套;120、第二子平台;121、第二连接件;130、爬梯支撑件;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
200、爬梯;210、竖梁;220、踏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3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未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使休息平台不再阻碍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的通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爬梯休息平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梯休息平台100设置在爬梯200上。具体的,爬梯休息平台100包括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第一子平台110与第二子平台120设置于爬梯200的左右两侧。
如图3、图4所示,爬梯200由两根竖梁210和若干根踏棍210组成,第一子平台110安装于其中一根竖梁210背向踏棍210的一侧,第二子平台120安装于另一根竖梁210背向踏棍210的一侧。以工作人员攀爬爬梯200时面向爬梯200的方向为前方,那么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分别设置在爬梯200的左侧和右侧,这样的设计能够使第一子平台110与第二子平台120之间形成通过空间,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在爬梯200上经过爬梯休息平台100时,可以畅通无阻的在通过空间通行,从而不再阻碍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的通行。
其中,上述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可以安装在爬梯200左右两侧的竖梁210上,或者安装在踏棍220的左右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爬梯休息平台100还可以包括爬梯支撑件130,上述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可以通过爬梯支撑件130安装在爬梯200的左右两侧。
如图3、图4、图5所示,两个爬梯支撑件130分别设置于爬梯200的左右两侧,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分别安装于两个爬梯支撑件130。具体的,爬梯支撑件130的一端可以连接在风力发电机塔筒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爬梯200的踏棍220上,这样爬梯支撑件130可以起到支撑爬梯200的作用,并且将爬梯支撑件130连接在踏棍220上而非竖梁210上可以避免阻碍以竖梁210为导轨的升降设备的运行。
爬梯支撑件130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的作用。如图4所示,爬梯支撑件130与踏棍200连接的一端向背向踏棍200的一侧弯折设置,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可以与爬梯支撑件130的弯折部分相连接,从而形成通过空间,避让开沿爬梯200上升或下降的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爬梯支撑件130可以设置为可调节长度的结构。如图5所示,可以将爬梯支撑件130拆分为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在其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第二连接部132在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安装槽,可以将螺栓穿过不同位置的安装孔和安装槽将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对爬梯支撑件130的长度调整,进而能够调整爬梯200与塔筒内壁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风力发电机塔筒。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子平台110包括平台主体112和第一连接件111,第二子平台120包括平台主体112和第二连接件121,第一连接件111与第二连接件121相互对称。也就是说,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包括相同的组件,即平台主体112。
其中,第一子平台110的平台主体112与第一连接件111相连接,第一连接件111与第一子平台110对应的爬梯支撑件130相连接。第二子平台120的平台主体112与第二连接件121相连接,第二连接件121与第二子平台120对应的爬梯支撑件130相连接。这样,能够使第一子平台110与第二子平台120在爬梯200的左右两侧保持对称。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台主体112包括侧板1121、第一支撑件1122、第二支撑件1123和踏板1124。侧板1121设置于踏板1124的两侧,第一支撑件1122和第二支撑件1123用于连接两个侧板1121,第一支撑件1122设置于侧板1121远离爬梯支撑件130的一端,第二支撑件1123设置于侧板1121靠近爬梯支撑件130的一端,从而第一支撑件1122、第二支撑件1123和两个侧板1121形成近似于矩形的稳定框架。
踏板1124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图6为踏板1124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踏板1124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一子平台110和第二子平台12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展开状态,踏板1124与第一支撑件1122抵接,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第一支撑件1122能够支撑住踏板1124,使踏板1124保持水平,这样踏板1124能够供工作人员踩踏休息。如图7所示,在收起状态,踏板1124与第二支撑件1123抵接,这样在收起状态时第二支撑件1123可以挡住踏板1124。工作人员在需要休息时,可以踩下踏板1124,使踏板1124旋转从收起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件1122能够托住踏板1124,工作人员踩住踏板1124便可以进行休息。在休息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翻转踏板1124,将踏板1124抵住第二支撑件112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板1124也可以固定在展开状态,这样爬梯休息平台100也不会阻碍工作人员和升降设备的通行。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台主体112可以包括转轴1125,踏板1124可以绕转轴1125转动从而在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转轴1125的两端与两个侧板1121相连接,踏板1124的一端设置有轴孔,转轴1125穿过轴孔,这样踏板1124的一端也就与转轴1125实现转动连接。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台主体112可以包括弹性元件1126。弹性元件1126可以为扭簧,其两端分别与踏板1124和第一支撑件1122相连接。这样,在踏板1124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踏板1124挤压弹性元件1126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在踏板1124处于收起状态的情况下,弹性元件1126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踏板1124使其旋转,将踏板1124抵在第二支撑件1123上。这样,在工作人员离开平台主体112时,踏板1124可以自动切换至收起状态。
其中,弹性元件1126套设于转轴1125,转轴1126上设置有隔套1127,隔套1127的一端抵住弹性元件1126,另一端抵住踏板1124,从而可以固定弹性元件112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相互结合的基础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者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即也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爬梯休息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子平台和第二子平台,其中,所述第一子平台与所述第二子平台设置于爬梯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子平台安装于所述爬梯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平台安装于所述爬梯另一竖梁背向爬梯踏棍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子平台与所述第二子平台之间形成通过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休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休息平台还包括:
爬梯支撑件,其中,所述爬梯支撑件为两个,两个爬梯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爬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子平台和所述第二子平台分别安装于两个爬梯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梯休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子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和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子平台的平台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子平台对应的爬梯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平台的平台主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子平台对应的爬梯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梯休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包括侧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踏板;
其中,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踏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爬梯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爬梯支撑件的一端;
所述踏板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抵接,在所述收起状态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梯休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还包括转轴;
所述转轴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梯休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还包括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踏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在所述踏板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踏板挤压所述弹性元件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在所述踏板处于收起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所述踏板,将所述踏板抵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CN202320973961.5U 2023-04-26 2023-04-26 爬梯休息平台 Active CN220015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3961.5U CN220015036U (zh) 2023-04-26 2023-04-26 爬梯休息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3961.5U CN220015036U (zh) 2023-04-26 2023-04-26 爬梯休息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036U true CN220015036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3961.5U Active CN220015036U (zh) 2023-04-26 2023-04-26 爬梯休息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15036U (zh) 爬梯休息平台
CN102361252B (zh) 折叠式旋转绝缘平台
CN212476030U (zh) 一种网络运维设备电力检修架
CN201433558Y (zh) 迷你脚手架
CN206830038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梯
CN206128594U (zh) 一种装修用易折叠型脚手架
CN211173888U (zh) 一种可移动式梯子
CN216277650U (zh) 一种用于直爬折叠式逃生梯的爬梯
CN106892379A (zh) 一种高空救生与作业安全缓降装置
US20070266668A1 (en) Access Tower
CN202659133U (zh) 一种带有刹车的登高梯
CN219654608U (zh) 一种建筑安防工程用折叠梯
CN212317835U (zh) 一种室内攀爬梯
CN20972458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内坠落防护装置
CN215706289U (zh) 一种接触网用车梯
CN211038485U (zh) 一种折叠梯
CN111075342A (zh) 一种可移动折叠梯
CN213330267U (zh) 一种带有可折叠攀爬梯的电力杆塔
CN215854983U (zh) 一种专用于风力发电塔架检测修缮的爬行装置
CN110821386A (zh) 一种可移动式梯子
CN216238274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便于安拆的绿化带防护栏
CN211201333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力塔
CN220267168U (zh) 一种高空作业防坠装置
CN215986118U (zh) 一种免攀爬更换气象风速风向传感器装置
CN216476258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物自动伸出式爬架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