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005U -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 Google Patents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005U
CN220015005U CN202223197211.8U CN202223197211U CN220015005U CN 220015005 U CN220015005 U CN 220015005U CN 202223197211 U CN202223197211 U CN 202223197211U CN 220015005 U CN220015005 U CN 220015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unshade
outer window
building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72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少波
张琳
姜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72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外窗遮阳结构及建筑,应用于建筑,建筑包括建筑外墙,建筑外墙设有贯通的洞口,外窗遮阳结构包括:设置于洞口内的外窗,以及设置于洞口处的遮阳装置,遮阳装置封盖至少部分外窗,遮阳装置位于外窗的外侧,遮阳装置具有背向外窗的第一外侧面沿从外窗指向遮阳装置的方向上低于或齐平于所述建筑外墙的外立面。外窗内退于建筑外墙设置,能够利用建筑外墙相对于外窗的凸出部分实现对外窗的遮阳。遮阳装置也能够实现对外窗的遮阳。遮阳装置同时也位于建筑外墙内,当遮阳装置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无须将身体探出至建筑外墙外进行高空作业,而是在建筑的洞口内就能够对遮阳装置进行维修,能够提高维修工作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7232461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建筑外遮阳装置,该建筑外遮阳装置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安装有横向遮阳帘对建筑外窗进行遮阳。由于固定架及横向遮阳帘等组件是固定在外窗上方的建筑外墙上的,且凸出建筑外墙沿外挑出一定距离,导致横向遮阳帘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时,需要维修人员将整个身体探出至建筑外墙才能进行维修,这将会严重地影响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维修安全性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第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外窗遮阳结构,该外窗遮阳结构设置能够在保证遮阳效果的同时,还便于维修人员的维修,提升维修人员的工作安全性,所述外窗遮阳结构应用于建筑,所述建筑包括建筑外墙,所述建筑外墙具有外立面,所述建筑外墙设有贯通的洞口,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设置于所述洞口,所述外窗遮阳结构包括:
外窗,所述外窗设置于所述洞口内;以及
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设置于所述洞口处,以封盖至少部分所述外窗,所述遮阳装置位于所述外窗的靠近所述外立面的外侧,所述遮阳装置具有背向所述外窗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沿第一方向低于或齐平于所述建筑外墙的所述外立面;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从所述外窗指向所述遮阳装置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窗具有与朝向所述遮阳装置设置的第二外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外窗的所述第二外侧面低于所述外立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20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窗包括开启扇和固定扇,所述开启扇和所述固定扇均设置于所述洞口内,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固定扇位于所述开启扇的下方;
所述遮阳装置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扇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遮阳装置位于所述开启扇的下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挂部件以及紧固部件,所述卡挂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卡挂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两侧,所述卡挂部件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通孔;
所述紧固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以使所述遮阳装置与所述固定扇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条形通孔和与所述条形通孔连通的圆形容纳孔,所述条形通孔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
在所述外窗的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通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形容纳孔的直径;
所述圆形容纳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卡挂部件能够穿设于所述圆形容纳孔,当所述卡挂部件能够穿设于所述圆形容纳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圆形容纳孔外时,所述卡挂部件能够自所述圆形容纳孔活动至所述条形通孔,以使所述紧固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卡挂部件和所述遮阳装置之间,所述隔热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部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以使所述隔热件连接于所述遮阳装置与所述固定扇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遮阳装置和所述外窗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遮阳装置包括结构框和多个遮阳片,所述结构框连接于所述外窗的靠近所述外立面的外侧,所述多个遮阳片连接于所述结构框,所述多个遮阳片封盖至少部分所述外窗。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所述建筑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所述外窗遮阳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窗遮阳结构,通过将外窗设置在洞口内,从而使得外窗内退于建筑外墙设置,这样能够利用建筑外墙相对于外窗的凸出部分实现对外窗的遮阳;同时还将遮阳装置设置在外窗的外侧并使遮阳装置封盖至少部分外窗,以利用该遮阳装置实现对外窗的遮阳,以提升遮阳效果。另外,本申请还限定遮阳装置的第一外侧面低于或齐平于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使得遮阳装置也位于建筑外墙的洞口内,当遮阳装置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无须将整个身体探出至建筑外墙外,而是在建筑的洞口内就能够对遮阳装置进行维修,从而能够提高维修工作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的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外窗遮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窗遮阳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遮阳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遮阳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标:100、外窗遮阳结构;1、建筑外墙;11、洞口;12、外立面;2、外窗;21、开启扇;22、固定扇;221、第二连接孔;23、第二外侧面;3、遮阳装置;31、第一连接孔;31a、条形通孔;31b、圆形容纳孔;32、结构框;33、遮阳片;34、排水孔;35、第一外侧面;4、连接件;41、卡挂部件;41a、第一端部;41b、第二端部;41c、第一通孔;42、紧固部件;5、隔热件;5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7232461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建筑外遮阳装置,该建筑外遮阳装置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安装有横向遮阳帘对建筑外窗进行遮阳。由于固定架及横向遮阳帘等组件是悬空固定在外窗上方的建筑外墙上,且凸出建筑外墙沿外挑出一定距离。横向遮阳帘或者固定架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必须将整个身体探出至建筑外墙的一侧才能进行维修,而在外窗本身具有一定高度的基础上,横向遮阳帘的安装在外窗的上方,维修高度进一步增加,使得维修人员的维修更换的操作难度加大,维修人员为了能够触及位置较高的横向窗帘,需要将身体探出建筑外墙的幅度更大,严重影响人员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外窗遮阳结构中的遮阳装置设置于建筑外墙的洞口中,未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侧,维修人员在建筑内即可实现对遮阳装置的维修和更换,无须将身体探出建筑外墙外,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降低安全性风险。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窗遮阳结构,该外窗遮阳结构100可应用于建筑,其中,该建筑包括建筑外墙1,建筑外墙1具有外立面12,建筑外墙1设有贯通的洞口11,外窗遮阳结构100设置于洞口11处。具体地,该外窗遮阳结构100包括外窗2和遮阳装置3,外窗2设置于洞口11内。遮阳装置3设置于洞口11处,以封盖至少部分外窗2,遮阳装置3位于外窗2的外侧,遮阳装置3具有背向外窗2的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外侧面35沿第一方向低于或齐平于建筑外墙1的外立面1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从外窗2指向遮阳装置3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由后到前的方向)。
可以知道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建筑外墙1的厚度一般在220mm-360mm,例如,220mm、240mm、280mm、320mm或360mm等,能够为外窗2沿图1所示的向后的方向内退于建筑外墙1设置提供充足的水平距离,这样就能够利用建筑外墙1凸出于外窗2的部分均能够实现对外窗2的遮阳,能够实现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的上方(例如图1中的向上方向)对外窗2进行遮阳,也能够从建筑沿其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对外窗2进行遮阳,由此使得建筑外墙1自身能够对外窗2具有一定的遮阳面积,从而能够减少遮阳装置3的大面积设置,进而能够节约遮阳装置3的用材及成本。同时本申请还将能够使得遮阳装置3内退于建筑外墙1或者与建筑外墙1相齐平,遮阳装置3设置在建筑外墙1内而非设置在建筑外墙1的外侧,当遮阳装置3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在建筑内实现对遮阳装置3的维修,无须高空作业将身体探出建筑外墙1之外,提高了维修人员在作业时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另外,现有技术中将遮阳装置固定在建筑外墙上并挑出一段距离,遮阳装置仅有一端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遮阳装置在风吹日晒中,其与建筑外墙的连接处很容易出现生锈磨损老化等现象,在没有其他支撑结构支撑的情况下,遮阳装置很容易发生脱落,对建筑下方的行人造成危险。而将遮阳装置3设置在建筑外墙1内,遮阳装置3的底部和两侧均被建筑外墙1围合支撑,能够加强遮阳装置3的连接稳定性,使得遮阳装置3不易发生脱落松动,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地,遮阳装置3设置在建筑外墙1内还能够提高建筑外墙1的外观装饰性,避免对建筑外立面造成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外窗2具有与朝向遮阳装置3设置的第二外侧面23,在第一方向上,外窗2的第二外侧面23低于外立面12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120mm。可以理解的是,外窗2的内退距离大于或等于120mm,能够保证建筑外墙1对外窗2的遮阳效果,在此内退距离的基础上,建筑外墙1相对于外窗2四周的凸出部分在外窗2上所形成的阴影面积能够将外窗2大部分遮盖。另外,外窗2内退于建筑外墙1能够阻隔一定的噪音,且建筑外墙1在外窗2的上方凸出形成窗檐,有利于防止水分进入窗户,建筑外墙1在外窗2的下方也凸出形成窗台,有利于排水。
可选地,该洞口11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拱形等形状。对应地,外窗2的形状也可为圆形、方形或拱形,本实施例对外窗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该外窗2可为落地外窗或者上开外窗(即设置在建筑外墙沿其自身高度方向靠上方的外窗)等类型。
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外窗2包括开启扇21和固定扇22,开启扇21和固定扇均22设置于洞口11内,且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扇22位于开启扇21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当外窗2的设置高度较低时,例如将外窗2设置为落地窗时,需要对落地窗的下半部分设置为无法活动打开的固定扇22进行阻拦,防止居民推窗发生坠落等意外,保证人身安全性。开启扇21则可以活动打开,以实现通风换气,开阔视野等作用。进一步地,为了丰富外窗2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开启扇21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水平推拉窗或者沿上下方向的竖直推拉窗,也可以为平开窗、悬窗或者立转窗等类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可根据建筑建设需求进行选择。
一些实施例中,遮阳装置3设置于开启扇21沿建筑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将遮阳装置3设置在开启扇21的底部,一方面不会影响开启扇21的打开与关闭,能够保证用户使用开启扇21的观景视野,不会阻拦用户的视线。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固定扇22进行遮阳。可以理解的是,外窗2内退于建筑外墙1,在太阳光的照射角度较高时,能够对固定扇22和开启扇21整体进行有效的遮阳,当太阳光的照射角度较低时,只能遮盖开启扇21和/或部分固定扇22的面积区域,而固定扇22的部分区域难以被遮盖,因此,将遮阳装置3设置在开启扇21的底部,使得遮阳装置3能够将固定扇22遮住,无论日照呈现什么角度,固定扇22都能够实现遮阳,由此,外窗2能够被遮阳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在太阳光照射的大部分时段,外窗2的开启扇21和固定扇22均能够实现遮阳。
可选地,遮阳装置3可以为铝制硬卷帘,也可为织物卷帘或者百叶窗等。优选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遮阳装置3包括结构框32和若干遮阳片33,结构框32连接于外窗2朝向外立面12的一侧,若干遮阳片33连接于结构框32,若干遮阳片33封盖至少部分外窗2。遮阳片33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遮阳片33的遮光角度可以根据光线照射角度进行调节,能够有效进行遮阳;另一方面,通过结构框32固定遮阳片33,遮阳片33不会像织物卷帘那样受风随意飘动,影响外观装饰性,同时保证遮阳片33的使用可靠性。结构框32和遮阳片33的数量并不作具体限定,取决于外窗2的长度,外窗2的长度较长可以设置多个结构框32固定多个遮阳片33,外窗2的长度较短,可以只设置一个结构框32,遮阳片33可以为竖向遮阳片、横向遮阳片或者斜向遮阳片等。
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5及图6,遮阳装置3设有第一连接孔31,固定扇22设有第二连接孔221,外窗遮阳结构100还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穿过第一连接孔31与第二连接孔221连接。相比于直接将遮阳装置3焊接在固定扇22上,通过连接件4进行连接,能够便于安装和拆卸遮阳装置3。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4穿设在第一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孔221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但不限于:第一种方式为:连接件4可沿由前到后的方向从遮阳装置3的第一连接孔31穿设至固定扇22的第二连接孔221;第二种方式为:将连接件4沿由后到前的方向从固定扇22的第二连接孔221穿设至遮阳装置3的第一连接孔31内。
可选地,一种示例性的,连接部件连接件4可为螺钉、螺丝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连接部件连接件4的类型和数量。
另一种示例性的,连接件4包括卡挂部件41以及紧固部件42,卡挂部件41具有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卡挂部件4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1,且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孔31的两侧,卡挂部件41设有贯穿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的第一通孔41c;紧固部件42穿设第一通孔41c并与第二连接孔221连接,以使遮阳装置3与固定扇2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使用螺丝、螺钉等连接件4对遮阳装置3进行固定时,当螺丝等连接件4从遮阳装置3的第一连接孔31由前到后穿设至固定扇22的第二连接孔221中时,螺丝的头部会暴露在遮阳装置3的第一外侧面35上,会影响遮阳装置3的外观装饰性。当螺丝等连接件4从固定扇22的第二连接孔221由后到前穿设至遮阳装置3的第一连接孔31中时,螺丝的头部会暴露在固定扇22的内侧面(背离遮阳装置3的一侧面),也会影响固定扇22的外观装饰性。基于此,在遮阳装置3开设贯通背面(背离第一外侧面35的一侧面)的第一连接孔31,在装配时,首先将紧固部件42穿设旋紧在卡挂部件41的第一通孔41c内,然后再将卡挂部件41连同紧固部件42能够一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31中,而由于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位于第一连接孔31的两侧,使得卡挂部件41能够沿前后方向抵接住遮阳装置3的背面一侧,使得卡挂部件41和紧固部件42能够对遮阳装置3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再将紧固部件42暴露在第一通孔41c外的一端按入固定扇22的第二外侧面23的第二连接孔221中,由此使得紧固部件42被固定在遮阳装置3和固定扇22之间,不会影响固定扇22的内侧面以及遮阳装置3的第一外侧面35的外观装饰性,能够将紧固部件42例如螺丝、螺钉等隐藏,而不会暴露在外。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31包括条形通孔31a和与条形通孔31a连通的圆形容纳孔31b,条形通孔31a对应第二连接孔221设置。在外窗2的与竖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条形通孔31a的宽度小于圆形容纳孔31b的直径;圆形容纳孔31b的直径大于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的径向尺寸,以使卡挂部件41能够穿设于圆形容纳孔31b,当卡挂部件41能够穿设于圆形容纳孔31b,且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位于圆形容纳孔31b外时,卡挂部件41能够自圆形容纳孔31b活动至条形通孔31a,以使紧固部件42连接于第二连接孔221。可以理解的是,条形通孔31a的宽度和卡挂部件41的第一端部41a及第二端部41b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当卡挂部件41的中间部分活动至条形通孔31a的端部一侧时,卡挂部件41的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能够恰好抵接在第一连接孔31的前后两侧,从而使得遮阳装置3不会相对卡挂部件41产生移位脱落,能够加强卡挂部件41连接遮阳装置3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外窗遮阳结构100还包括隔热件5,隔热件5设置于遮阳装置3和外窗2之间。由于遮阳装置3采用铝合金、塑钢等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因此其导热性能良好,为了减少遮阳装置3想固定扇22传递热量,增设隔热件5能够减少金属间热量的传递,隔热件5可以直接设置在遮阳装置上,示例性地:在遮阳装置3的第三内侧面上连接隔热垫、隔热膜或者隔热件等,能够隔绝太阳热量从遮阳装置3传递至室内。
优选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隔热件5具有第二通孔51,紧固部件42依次穿设第一通孔41c和第二通孔51,以使隔热件5连接于遮阳装置3与固定扇22之间。隔热件5和卡挂部件41的第一端部41a具有一定厚度d且隔热件5采用隔热材质,其被紧固部件42固定在遮阳装置3和固定扇22之间,能够减少金属之间的热量传递,相比在遮阳装置3上直接连接较大面积的隔热垫或者隔热膜,单独设置的隔热件5体积更小,且易于拆装更换,能够节省耗材。
可选地,请参阅图4,遮阳装置3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水孔34,排水孔34与建筑外墙1所布设的管路连接,能够排进遮阳装置3内滞留的雨水等。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筑,该建筑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外窗遮阳结构100,该建筑可为公寓、名宿或者酒店等建筑结构,本实施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外窗遮阳结构集外窗遮阳,维修便捷,安全性能好以及减噪隔热,开阔视野为一体,在保证建筑外立面的外观装饰行的基础上,还能够减少遮阳装置的耗材,节约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外窗遮阳结构,所述外窗遮阳结构应用于建筑,所述建筑包括建筑外墙,所述建筑外墙具有外立面,所述建筑外墙设有贯通的洞口,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设置于所述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遮阳结构包括:
外窗,所述外窗设置于所述洞口内;以及
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设置于所述洞口处,以封盖至少部分所述外窗,所述遮阳装置位于所述外窗的靠近所述外立面的外侧,所述遮阳装置具有背向所述外窗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沿第一方向低于或齐平于所述建筑外墙的所述外立面;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从所述外窗指向所述遮阳装置的方向;
所述外窗包括开启扇和固定扇,所述开启扇和所述固定扇均设置于所述洞口内,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固定扇位于所述开启扇的下方;
所述遮阳装置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扇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遮阳装置位于所述开启扇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具有与朝向所述遮阳装置设置的第二外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外窗的所述第二外侧面低于所述外立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挂部件以及紧固部件,所述卡挂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卡挂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两侧,所述卡挂部件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通孔;
所述紧固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以使所述遮阳装置与所述固定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条形通孔和与所述条形通孔连通的圆形容纳孔,所述条形通孔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
在所述外窗的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通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形容纳孔的直径;
所述圆形容纳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卡挂部件能够穿设于所述圆形容纳孔,当所述卡挂部件能够穿设于所述圆形容纳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圆形容纳孔外时,所述卡挂部件能够自所述圆形容纳孔活动至所述条形通孔,以使所述紧固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卡挂部件和所述遮阳装置之间,所述隔热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部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以使所述隔热件连接于所述遮阳装置与所述固定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遮阳结构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遮阳装置和所述外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窗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包括结构框和多个遮阳片,所述结构框连接于所述外窗的靠近所述外立面的外侧,所述多个遮阳片连接于所述结构框,所述多个遮阳片封盖至少部分所述外窗。
8.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所述外窗遮阳结构。
CN202223197211.8U 2022-11-30 2022-11-30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Active CN220015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7211.8U CN220015005U (zh) 2022-11-30 2022-11-30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7211.8U CN220015005U (zh) 2022-11-30 2022-11-30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005U true CN22001500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7211.8U Active CN220015005U (zh) 2022-11-30 2022-11-30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0120B1 (en) Double-skin and moveable- sunshade facade system
CN202176225U (zh) 一种多功能隔热断桥铝木复合内开内倒窗
CN202117493U (zh) 一种多功能隔热断桥铝木复合外开下悬窗
CN220015005U (zh) 外窗遮阳结构及其建筑
US6843023B2 (en) Dual casement window structure
CN101592008B (zh) 建筑外门窗遮阳一体化系统的门窗边框
CN111485641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建筑用承重结构
JP4829160B2 (ja) 太陽熱集熱壁構造
KR20180088031A (ko) 커튼 내장형 창호
CN20848770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保护壳
CN203655110U (zh) 一种水平卷帘窗
CN209837583U (zh) 一种新型地下室玻璃采光井
CN105863133A (zh) 一种建筑幕墙
JP2011058327A (ja) 建物
CN216974576U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安全门窗
KR101839521B1 (ko) 창호프레임에 대한 외부 블라인드 설치 구조
CN209621164U (zh) 一种新型遮阳水槽
CN205532040U (zh) 一种采光遮阳不遮景的节能窗
CN210798770U (zh) 一种高隔热系统窗
CN215106266U (zh) 一种新型建筑外遮阳光伏墙体模块
CN217897719U (zh) 一种建筑节能外立面结构
CN218668801U (zh) 一种户外铝合金天幕边轨导轮组件
CN213869599U (zh) 一种建筑幕墙开窗优化设计的结构配件
CN220521686U (zh) 一种装饰、遮阳格栅一体化的幕墙系统
CN202299941U (zh) 一种三位一体集成卷窗的竖外框型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