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4453U -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 Google Patents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4453U
CN220014453U CN202320110873.2U CN202320110873U CN220014453U CN 220014453 U CN220014453 U CN 220014453U CN 202320110873 U CN202320110873 U CN 202320110873U CN 220014453 U CN220014453 U CN 220014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inserting rod
connecting plate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08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清华
郝鹏豪
杨孟豪
史思佳
任庆彦
王德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08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4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4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4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中左侧板和右侧板均插设在底座的安装凹槽内,左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一插孔插接,右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二插杆和第二插孔插接,顶板卡接在左侧板的左阶梯结构和右侧板的右阶梯结构之间,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抵靠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与其连接的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分别插设在左侧板的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左侧上,右连接板的左侧面抵靠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其连接的第五插杆和第六插杆分别插设在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右侧上。本实用新型组装简便,效率高,组装后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渗漏现象。

Description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建筑模板是建筑场地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的一种模板。建筑模板的作用是让建筑中的混凝土的构件、结构按照要求规定,保持合适的位置和形状固定,并且要承载一定的建筑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因此这就要求建筑模板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要强。并且建筑模板装卸方便,也能够得到多次循环利用。
建筑模板有多种,有木质的一次性模板,也有可多次使用的组合式模板,组合式模板在使用时大多需要进行拼装使用,在拼装时候大多需要通过插销或者螺栓进行拼装,在拼装后模板连接处因接触面积过小容易出现渗漏,在拼装时没有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影响拼装效率。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组装简便,效率高,组装后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渗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组装简便,效率高,组装后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渗漏现象,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顶板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其特点是,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还包括底座、第一插杆、第二插杆、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三插杆、第四插杆、第五插杆和第六插杆,其中:
所述底座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所述第四插杆、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杆和所述第二插杆均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并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凹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第三插杆和所述第四插杆均位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右侧面的右边并连接所述的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位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右连接板的左侧面;
所述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下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左侧板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面上,所述的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下部抵靠所述的安装凹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一插杆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所述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下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右侧板的底面抵靠在所述的安装凹槽的底面上,所述的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所述的安装凹槽的右侧壁,所述第二插杆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中;
所述左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向左内凹形成左阶梯结构,所述右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向右内凹形成右阶梯结构,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顶板的底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抵靠在所述左阶梯结构的阶梯和所述右阶梯结构的阶梯上,所述顶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抵靠所述左阶梯结构的侧壁和所述右阶梯结构的侧壁,所述左侧板的上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所述的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抵靠所述的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三插杆和所述第四插杆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三插孔和所述第四插孔中并均抵靠在所述顶板的顶面的左侧上,所述右侧板的上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所述的右连接板的左侧面抵靠所述的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五插孔和所述第六插孔中并均抵靠在所述的顶板的顶面的右侧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杆的右端、所述第三插杆的右端和所述第四插杆的右端从左向右逐渐弧形变细,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五插杆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的左端从右向左逐渐弧形变细。
更佳地,所述第一插杆的右端、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三插杆的右端、所述第四插杆的右端、所述第五插杆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的左端均为半球形端。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所述第四插杆、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为圆杆,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三插孔、所述第四插孔、所述第五插孔和所述第六插孔均为圆孔。
较佳地,所述第三插杆和所述第四插杆、以及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杆的数目为多根,所述第一插孔的数目和所述的第一插杆的数目相同,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一插杆一一对应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杆的数目为多根,所述第二插孔的数目和所述的第二插杆的数目相同,所述第二插孔和所述第二插杆一一对应设置。
较佳地,所述左侧板的顶面和所述右侧板的顶面均为拱形面,所述拱形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顶板的前侧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用于供所述左连接板的端部或所述右连接板的端部插入。
更佳地,所述辅助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厚度;或者,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插设在底座的安装凹槽内,左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一插孔插接,右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二插杆和第二插孔插接,顶板卡接在左侧板的左阶梯结构和右侧板的右阶梯结构之间,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抵靠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与其连接的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分别插设在左侧板的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左侧上,右连接板的左侧面抵靠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其连接的第五插杆和第六插杆分别插设在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右侧上,因此,其组装简便,效率高,组装后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渗漏现象,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插设在底座的安装凹槽内,左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一插孔插接,右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二插杆和第二插孔插接,顶板卡接在左侧板的左阶梯结构和右侧板的右阶梯结构之间,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抵靠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与其连接的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分别插设在左侧板的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左侧上,右连接板的左侧面抵靠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其连接的第五插杆和第六插杆分别插设在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右侧上,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左侧板;2右侧板;3顶板;4底座;5第一插杆;6左连接板;7右连接板;8第三插杆;9第四插杆;10第五插杆;11第六插杆;12安装凹槽;13第二插孔;14第三插孔;15第四插孔;16第五插孔;17第六插孔;18左阶梯结构;19右阶梯结构;20辅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顶板3、底座4、第一插杆5、第二插杆(图中未示出)、左连接板6、右连接板7、第三插杆8、第四插杆9、第五插杆10和第六插杆11,其中:
所述左侧板1和所述右侧板2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顶板3和所述底座4均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底座4的顶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12,所述左连接板6和所述右连接板7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杆5、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8、所述第四插杆9、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杆5和所述第二插杆均位于所述安装凹槽12内并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凹槽1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第三插杆8和所述第四插杆9均位于所述左连接板6的右侧面的右边并连接所述的左连接板6的右侧面,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均位于所述右连接板7的左侧面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右连接板7的左侧面;
所述左侧板1的左侧面的下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插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左侧板1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安装凹槽12的底面上,所述的左侧板1的左侧面的下部抵靠所述的安装凹槽12的左侧壁,所述第一插杆5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所述右侧板2的右侧面的下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二插孔13,所述右侧板2的底面抵靠在所述的安装凹槽12的底面上,所述的右侧板2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所述的安装凹槽12的右侧壁,所述第二插杆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13中;
所述左侧板1的右侧面的上部向左内凹形成左阶梯结构18,所述右侧板2的左侧面的上部向右内凹形成右阶梯结构19,所述顶板3位于所述左侧板1和所述右侧板2之间,所述顶板3的底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抵靠在所述左阶梯结构18的阶梯和所述右阶梯结构19的阶梯上,所述顶板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抵靠所述左阶梯结构18的侧壁和所述右阶梯结构19的侧壁,所述左侧板1的上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三插孔14和第四插孔15,所述的左连接板6的右侧面抵靠所述的左侧板1的左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三插杆8和所述第四插杆9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三插孔14和所述第四插孔15中并均抵靠在所述顶板3的顶面的左侧上,所述右侧板2的上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五插孔16和第六插孔17,所述的右连接板7的左侧面抵靠所述的右侧板2的右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五插孔16和所述第六插孔17中并均抵靠在所述的顶板3的顶面的右侧上。
所述第一插杆5的右端、所述第三插杆8的右端、所述第四插杆9的右端、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五插杆10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11的左端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杆5的右端、所述第三插杆8的右端和所述第四插杆9的右端从左向右逐渐弧形变细,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五插杆10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11的左端从右向左逐渐弧形变细。采用上述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一插杆5、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8、所述第四插杆9、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13、所述第三插孔14、所述第四插孔15、所述第五插孔16和所述第六插孔17。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杆5的右端、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三插杆8的右端、所述第四插杆9的右端、所述第五插杆10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11的左端均为半球形端。
所述第一插杆5、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8、所述第四插杆9、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杆5、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8、所述第四插杆9、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均为圆杆,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13、所述第三插孔14、所述第四插孔15、所述第五插孔16和所述第六插孔17均为圆孔。
所述第三插杆8和所述第四插杆9、以及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可以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也可以不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取决于所述顶部的顶面的形状,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插杆8和所述第四插杆9、以及所述第五插杆10和所述第六插杆11均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插杆5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杆5的数目为多根,所述第一插孔的数目和所述的第一插杆5的数目相同,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一插杆5一一对应设置。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杆5的数目为2根,2根所述第一插杆5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插杆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杆的数目为多根,所述第二插孔13的数目和所述的第二插杆的数目相同,所述第二插孔13和所述第二插杆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杆的数目为2根,2根所述第二插杆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左侧板1的顶面和所述右侧板2的顶面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较佳地,所述左侧板1的顶面和所述右侧板2的顶面均为拱形面,所述拱形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采用上述设置,有利于所述顶板3卡入所述左侧板1的所述左阶梯结构18和所述右侧板2的所述右阶梯结构19之间。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1的顶面和所述右侧板2的顶面均为半圆弧面。
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还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板3的前侧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辅助孔20,所述辅助孔20用于供所述左连接板6的端部插入。采用上述设置,在需要将所述顶板3拆除时,可以将所述左连接板6的端部插入所述辅助孔20,从而可以撬动所述顶板3,此时可实现所述顶板3的快速拆卸。
显然,所述辅助孔20也可以用于供所述右连接板7的端部插入,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所述辅助孔2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较佳地,所述辅助孔20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左连接板6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左连接板6的厚度。在所述辅助孔20用于供所述右连接板7的端部插入的情况下,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右连接板7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右连接板7的厚度。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左连接板6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左连接板6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简述如下:
(1)将左侧板1和右侧板2均从上往下插入底座4的安装凹槽12中,使得左侧板1的下部和右侧板2的下部均插设在安装凹槽12中,从而左侧板1的底面和右侧板2的底面均抵靠在安装凹槽12的底面上,前后移动左侧板1,使得左侧板1的左侧面的下部的第一插孔对准安装凹槽12的左侧壁上的第一插杆5,将左侧板1向左移动,使得第一插杆5插入第一插孔中以及左侧板1的左侧面的下部抵靠安装凹槽12的左侧壁,前后移动右侧板2,使得右侧板2的右侧面的下部的第二插孔13对准安装凹槽12的右侧壁上的第二插杆,将右侧板2向右移动,使得第二插杆插入第二插孔13中以及右侧板2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安装凹槽12的右侧壁;
(2)将顶板3从上往下卡入左侧板1的左阶梯结构18和右侧板2的右阶梯结构19之间,顶板3的底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抵靠在左阶梯结构18的阶梯和右阶梯结构19的阶梯上,顶板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抵靠左阶梯结构18的侧壁和右阶梯结构19的侧壁,将左连接板6置于左侧板1的上部的左边,使得与左连接板6连接的第三插杆8和第四插杆9分别对准左侧板1的上部的第三插孔14和第四插孔15,向右移动左连接板6,使得第三插杆8和第四插杆9分别插入第三插孔14和第四插孔15中并均抵靠在顶板3的顶面的左侧上,且使得左连接板6的右侧面抵靠左侧板1的左侧面的上部,将右连接板7置于右侧板2的上部的右边,使得与右连接板7连接的第五插杆10和第六插杆11分别对准右侧板2的上部的第五插孔16和第六插孔17,向左移动右连接板7,使得第五插杆10和第六插杆11分别插入第五插孔16和第六插孔17中并均抵靠在顶板3的顶面的右侧上,且使得右连接板7的左侧面抵靠右侧板2的右侧面的上部。
在拆卸时,将左连接板6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插杆8和第四插杆9分别抽离第三插孔14和第四插孔15,将右连接板7向右移动,从而使得第五插杆10和第六插杆11分别抽离第五插孔16和第六插孔17,将左连接板6的端部插入顶板3的前侧面的辅助孔20,可以撬动顶板3,实现顶板3的快速拆卸,再将左侧板1向右移动,使得第一插杆5抽离第一插孔,将右侧板2向左移动,使得第二插杆抽离第二插孔13,可将左侧板1和右侧板2从安装凹槽12中取出。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左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一插孔插接,右侧板和安装凹槽通过第二插杆和第二插孔插接,顶板卡接在左侧板的左阶梯结构和右侧板的右阶梯结构之间,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分别插设在左侧板的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左侧上,第五插杆和第六插杆分别插设在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中并均抵靠在顶板的顶面的右侧上,实现顶板的快速固定,整个安装过程快速简便。
2、因顶板卡接在左侧板的左阶梯结构和右侧板的右阶梯结构之间,可提高左侧板与顶板之间以及右侧板与顶板之间的密封性能。
3、因顶板的前侧面设置有辅助孔,在拆卸时可将左连接板的端部或右连接板的端部插入辅助孔中并撬动顶板,可实现顶板的快速拆卸,进而使得整个拆卸过程快速简便。
从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装置在组装时效率较低,需要反复对正,在组装后密封效果较弱,容易出现渗漏现象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组装简便,效率高,组装后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渗漏现象,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顶板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还包括底座、第一插杆、第二插杆、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三插杆、第四插杆、第五插杆和第六插杆,其中:
所述底座水平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所述第四插杆、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杆和所述第二插杆均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并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凹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第三插杆和所述第四插杆均位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右侧面的右边并连接所述的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位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左边并连接所述的右连接板的左侧面;
所述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下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左侧板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面上,所述的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下部抵靠所述的安装凹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一插杆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所述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下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右侧板的底面抵靠在所述的安装凹槽的底面上,所述的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所述的安装凹槽的右侧壁,所述第二插杆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中;
所述左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向左内凹形成左阶梯结构,所述右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向右内凹形成右阶梯结构,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顶板的底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抵靠在所述左阶梯结构的阶梯和所述右阶梯结构的阶梯上,所述顶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抵靠所述左阶梯结构的侧壁和所述右阶梯结构的侧壁,所述左侧板的上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所述的左连接板的右侧面抵靠所述的左侧板的左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三插杆和所述第四插杆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三插孔和所述第四插孔中并均抵靠在所述顶板的顶面的左侧上,所述右侧板的上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所述的右连接板的左侧面抵靠所述的右侧板的右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五插孔和所述第六插孔中并均抵靠在所述的顶板的顶面的右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杆的右端、所述第三插杆的右端和所述第四插杆的右端从左向右逐渐弧形变细,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五插杆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的左端从右向左逐渐弧形变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杆的右端、所述第二插杆的左端、所述第三插杆的右端、所述第四插杆的右端、所述第五插杆的左端和所述第六插杆的左端均为半球形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所述第四插杆、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为圆杆,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三插孔、所述第四插孔、所述第五插孔和所述第六插孔均为圆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杆和所述第四插杆、以及所述第五插杆和所述第六插杆均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杆的数目为多根,所述第一插孔的数目和所述的第一插杆的数目相同,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一插杆一一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杆的数目为多根,所述第二插孔的数目和所述的第二插杆的数目相同,所述第二插孔和所述第二插杆一一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顶面和所述右侧板的顶面均为拱形面,所述拱形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前侧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用于供所述左连接板的端部或所述右连接板的端部插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厚度;或者,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宽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厚度。
CN202320110873.2U 2023-01-18 2023-01-18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Active CN220014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0873.2U CN220014453U (zh) 2023-01-18 2023-01-18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0873.2U CN220014453U (zh) 2023-01-18 2023-01-18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4453U true CN22001445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0873.2U Active CN220014453U (zh) 2023-01-18 2023-01-18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4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4704B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后浇带模板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014453U (zh) 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CN102587665B (zh) 一种双肢剪力墙结构的浇注方法
CN217480405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215105453U (zh) 一种拼装式承台混凝土预制模板
CN113931340B (zh) 装配式半嵌入式外墙板以及建筑物
CN214461747U (zh)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轻混凝土复合一体墙板结构
CN215562742U (zh) 一种便于吊装施工的预制砖胎膜结构
CN211816922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框架结构
CN112459347A (zh)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轻混凝土复合一体墙板结构
CN113293899A (zh) 人造砖幕墙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9491718U (zh) 建筑模板组件
CN220394609U (zh) 一种基础装配式模板
CN217840954U (zh) 一种格构柱的定位施工辅助架
CN219527962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件
CN217000346U (zh) 人造砖幕墙的安装结构
CN114059690B (zh) 一种基于自相似幕墙结构体系的插槽装置和施工方法
CN114412070B (zh) 钢结构劲性柱的箍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658851U (zh)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定型模板快速拼装装置
CN219909615U (zh) 一种钢结构用支撑柱
CN219666980U (zh) 一种可调式组合窗模模具
CN21921934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双向插入梁柱连接头
CN215907095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施工墙体
CN217000180U (zh) 一种pc墙连接结构
CN220848083U (zh) 一种绿色装配式外墙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