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4083U -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4083U
CN220014083U CN202321375617.2U CN202321375617U CN220014083U CN 220014083 U CN220014083 U CN 220014083U CN 202321375617 U CN202321375617 U CN 202321375617U CN 220014083 U CN220014083 U CN 220014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absorbing
panel
sound
slits
absorb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56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一妃
刘贺平
孙亚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56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4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4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4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其中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吸音板的两侧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狭缝,狭缝与第一腔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吸音板的吸音效果。

Description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音板、具有该吸音板的建筑物及具有该吸音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吸音板是一种在建筑声学中常见的降噪结构,吸音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吸音效果。吸音板通常在内部设置空腔,通过使声波在空腔内发生折反射而至少部分被消耗,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吸音板往往因为设计缺陷,例如内部有效吸音空间不足或者吸音频段较窄,导致吸音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所述吸音板的两侧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狭缝的宽度为1㎜-2㎜。
可选地,所述狭缝的开设面积占所述板体的整体面积的5%-15%。
可选地,两侧所述板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每一个所述图案单元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多个所述图案单元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其中,所述正多边形的边为所述狭缝。
可选地,两侧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狭缝位置相对应,以能够在所述吸音板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贯通的通道。
可选地,在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相连通设置,在另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或者至少部分所述图案单元包括不平整表面。
可选地,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所述吸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表面的柔性吸音层。
可选地,所述吸音板内部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腔道,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交错布置以相互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道和/或所述第二腔道的深度占所述吸音板的整体厚度的40%-7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吸音板。
可选地,所述建筑物还包括墙体,所述吸音板与所述墙体间隔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吸音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吸音板通过在两侧板体上分别设置狭缝,声波在穿透狭缝时会发生粘热损耗效应,消耗掉部分声波,并且相较于较大的槽或孔,狭缝使得声波不会直接穿透吸音板,这有利于提高声波在腔道内的折反射,进而提高吸音的效果。并且在吸音板的板体两侧均设置有狭缝,使得声波在射出吸音板后仍然能够通过吸音板与墙体之间形成的间隙而被消耗,进一步提高吸音的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吸音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吸音板的截面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吸音板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吸音板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狭缝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音板,11-第一腔道,12-第二腔道,13-板体,131-第一板体,132-第二板体,14-图案单元,141-狭缝,15-平整表面,16-不平整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根据相应附图指示的方向进行定义的,而“内”、“外”是指相应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吸音板1,该吸音板1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11。吸音板1的两侧板体13上分别开设有狭缝141,狭缝141与第一腔道11连通。
使狭缝141与第一腔道11连通,这样,声波经狭缝141射入第一腔道11并在第一腔道11内发生折反射而被部分消耗后,再经狭缝141从吸音板1射出。在这一过程中,声波在入射时与狭缝141产生粘热损耗效应从而使声波被部分消耗,也即,这里的狭缝141的尺寸足够小以能够与声波发生粘热损耗效应。粘热损耗效应是指,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将声能转化为摩擦热能而消耗掉,从而达到吸音的目的。此外,相较于将吸音频段限制在低频的较大尺寸的槽或孔,通过对狭缝141尺寸、数量和分布的合理设置还能够实现更宽范围内的吸音频段。
声波在入射时因狭缝141的粘热损耗效应而发生第一次消耗;进入第一腔道11内的声波在腔道内因折反射而发生第二次消耗;从第一腔道11射出的声波在吸音板1和墙体之间发生折反射而发生第三次消耗。这样经过多层级的消耗最终使声波被最大程度的消耗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吸音板1通过在两侧板体13上分别设置狭缝141,声波在穿透狭缝141时会发生粘热损耗效应,消耗掉部分声波,并且相较于较大的槽或孔,狭缝141使得声波不会直接穿透吸音板1,这有利于提高声波在腔道内的折反射,进而提高吸音的效果。并且在吸音板1的板体13两侧均设置有狭缝141,使得声波在射出吸音板后1仍然能够通过吸音板1与墙体之间形成的间隙而被消耗,进一步提高吸音的效果。
狭缝141的尺寸、数量和分布等因素影响对不同频段声波的消耗,因此通过合理设置狭缝141的尺寸、数量和分布能够拓展吸音板1的有效吸音频段范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狭缝141的宽度为1㎜-2㎜,在该宽度范围内的狭缝141能够取得更好的粘热损耗效应,既不会因为宽度过大而使得声波能够直接穿透吸音板1,也不会使得宽度太小而不容易入射到吸音板1内。
狭缝141的开设面积占板体13的整体面积的5%-15%,能够保证狭缝141具有足够的占比从而保证吸音的效果。其中,两侧板体13的狭缝141的占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两侧板体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举例来说,当使得两侧板体13狭缝141的开设面积具有相同的占比时,可以将狭缝141构造为对穿两侧板体13,而即使是对穿设置,如前所示,狭缝141的构造也不会使得声波直接穿透吸音板1。
本公开的吸音板1的两侧板体1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14,每一个图案单元14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多个图案单元14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其中,正多边形的边为狭缝141。详细来说,针对狭缝141的分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图4和图6分别示出为每一个图案单元14均为正多边形的情况,其中,图1示出为呈正三角形的图案单元14,图4示出为呈正六边形的图案单元14以及图6示出为呈正四边形的图案单元1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7示出为多个图案单元14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具体的,每一个图案单元14包括有一条狭缝141,而四个图案单元14组成一个正四边形。
无论是每一个图案单元14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多个图案单元14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多个图案单元14均可以呈三角形阵列排布或者呈矩形阵列排布,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充分利用板体的有限的设计面积,从而提高吸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侧板体13上的狭缝141位置相对应,以能够在吸音板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贯通的通道,这主要是考虑进一步提高吸声效率以及加工的便利性。就提高吸声效率的角度,内部腔道受限于吸音板1板厚的限制而通常尺寸较小,经狭缝141进入吸音板内部的声波就较少,大部分可能被反射,导致吸音板1内部所能够消耗的声波较少。也即声波消耗路径:声波在入射时因狭缝141的粘热损耗效应而发生第一次消耗;进入第一腔道11内的声波在腔道内因折反射而发生第二次消耗;从第一腔道11射出的声波在吸音板1和墙体之间发生折反射而发生第三次消耗。而本公开通过使两侧板体上的狭缝141位置对应设置而形成贯通的通道,这样除了上述的声波消耗路径之外,还能够有部分射入的声波直接经狭缝141而穿透吸音板1并在吸音板1和墙体之间发生折反射而消耗,即,通过增加声波在吸音板1和墙体之间的消耗从而弥补因为内部腔道尺寸不足而消耗声波较少的问题。而就加工便利性的角度,当吸音板1采用不透明材料时,两侧板体上的狭缝141相贯通也更容易加工。
进一步地,在一侧板体13上相邻两个狭缝141的首尾相连通设置,在另一侧板体13上相邻两个狭缝141的首尾间隔设置。例如,使进音一侧相邻两个狭缝141采用首尾相连通设置,能够提高狭缝141的长度,有利于使更多的声波进入吸音板1内,进而提高吸声的效率;而使出音一侧相邻两个狭缝141采用首尾间隔设置,有利于在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还有利于减重。
这里仍旧以图4和图5示出的呈正六边形的图案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即,如图4所示,在一侧板体13上,构成正六边形图案单元的相邻两条狭缝141以及相邻两个图案单元中相邻的两条狭缝141首尾相连通设置;如图5所示,在另一侧板体13上,相邻两个狭缝141的首尾间隔设置,这里的间隔设置即非连通设置,即区别于上述的连通设置。这种设计能够便捷地形成前述的两侧板体13上位置对应的狭缝141。
具体来说,吸音板1的加工过程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首先,在首先在基板材的表面加工出由狭缝141构成的正多边形的图案单元,例如,首先加工出相邻两条狭缝141连通设置的正多边形图案单元了;然后沿吸音板1板厚的方向贯穿另一侧的板体13从而在另一侧板体13形成狭缝141,此时在另一侧板体13上形成的狭缝141为相邻两条狭缝141间隔设置,这样便能够保证吸音板的整体性,而不会两侧板体13均采用连通式的狭缝而将图案单元切断;最后在吸音板1的内部加工出腔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工过程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对其具体步骤的顺序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示例性介绍的基础上可以改变加工顺序。
为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案单元14可以配置成均为平整表面15,或者至少部分图案单元14配置成包括不平整表面16。以图4和图5示例进一步具体说明:声波在作用于板体13时,由于表面不平整,会发生散射作用,从而更好地在板体13表面扩散,然后再经狭缝141进入腔道,提高吸音板1的吸音效果。因此,可以选择图4示出的那样在第一板体131的表面上设置不平整表面16,即在进音方向的一侧至少部分地设置不平整表面16,而如图5示出的那样在第二板体132的表面设置平整表面15。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案单元14均为平整表面15,吸音板1还包括设置于板体13表面的柔性吸音层2。柔性吸音层2例如可以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的吸音层,聚酯纤维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优良的吸音材料,结合狭缝141和吸音板1内部交错布置的腔道,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吸音板1内部还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腔道12,第二腔道12与第一腔道11交错布置以相互连通。为使得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能够以交错的方式延伸布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既可以被配置为如图4和图5那样具有相互垂直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如图1和图2那样具有成角度的延伸方向。使得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相互连通,有利于提高吸音板1内部的有效吸音空间,具体来说就是由于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相互连通,从而延长了声波的折反射路径。
如图3所示,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可以构造为不同的形状,例如截面呈矩形腔道或者截面呈圆形通道,以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为矩形腔道为例,第一腔道11深度d1占吸音板1的整体厚度D的40%-70%,或者第二腔道12的深度d1占吸音板1的整体厚度D的40%-70%,或者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的深度d1均占吸音板1的整体厚度D的40%-70%。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的深度d1占吸音板1整体厚度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通过对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深度d1占吸音板1整体厚度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腔道的有效吸音空间,同时减轻吸音板1整体的重量。以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为圆形腔道为例,此时即为第一腔道11和/或第二腔道12的直径占吸音板1的整体厚度的40%-70%。其中,两侧板体13的板厚,即板体的外侧表面到腔道的上壁面之间的距离,为对称厚度且均为10㎜~2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的深度d1是指,第一腔道11和第二腔道12的上壁面与下壁面之间的距离,而吸音板1的整体厚度D是指两侧板体13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吸音板,并具有其所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建筑物还包括墙体,吸音板1与墙体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声波在射出吸音板1能够通过吸音板1与墙体之间形成的间隙而进一步实现对声波的消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吸音板1。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道,所述吸音板的两侧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宽度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开设面积占所述板体的整体面积的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板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每一个所述图案单元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多个所述图案单元排布形成为一个正多边形,其中,所述正多边形的边为所述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板体上的所述狭缝位置相对应,以能够在所述吸音板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贯通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在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相连通设置,在另一侧所述板体上相邻两个所述狭缝的首尾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或者至少部分所述图案单元包括不平整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单元均为平整表面,所述吸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表面的柔性吸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内部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腔道,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交错布置以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道和/或所述第二腔道的深度占所述吸音板的整体厚度的40%-70%。
11.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还包括墙体,所述吸音板与所述墙体间隔设置。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板。
CN202321375617.2U 2023-05-31 2023-05-31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Active CN220014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5617.2U CN22001408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5617.2U CN22001408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4083U true CN22001408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2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5617.2U Active CN22001408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4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89905A1 (ja) 間仕切りパネル
US11043199B2 (en) Sparse acoustic absorber
US11027817B2 (en) Acoustic treatment panel comprising a porous acoustically resistive structure comprising connecting canals
JP2008009014A (ja) 多孔質防音構造体
CN112779998B (zh) 一种全频带超构吸声体
KR100988979B1 (ko) 동공 및 흡음막을 갖는 방음판
JP2018053708A (ja) 遮音ルーバー
KR20180021605A (ko) 파동 전파 속도 조절을 이용한 흡차음 구조물 및 흡차음 구조물의 설계 방법
CN108725807B (zh) 声学处理面板及飞行器
CN220014083U (zh)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CN104299608A (zh) 吸音减噪组件及其方法
US6815044B2 (en) Multilayer panel with an improved noise damping
JP2018506738A (ja) 雑音抑制のためのパネル
KR20190030037A (ko) 흡음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흡음 구조체
US10068563B2 (en) Sound absorbing panel with wedge-shaped cross-section micro-slits
KR20100025758A (ko) 흡음 시스템
KR100555375B1 (ko) 공명형 덕트 소음기
CN110537219B (zh) 用于吸声的表面衬里
KR20200110950A (ko) 가설 방음판
US11776522B2 (en) Sound isolating wall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acoustic scatterer
CN219840232U (zh) 吸音板、吸音板组件、建筑物及车辆
CN115223528A (zh) 一种基于穿孔板结构的斜面弯折空腔低频宽带吸声装置
KR102025689B1 (ko) 상쇄간섭홀이 구비된 흡음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방음패널
CN220014082U (zh) 吸音板、建筑物及车辆
US20200131724A1 (en) Sound absorbing 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