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1329U -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1329U
CN220001329U CN202321121818.XU CN202321121818U CN220001329U CN 220001329 U CN220001329 U CN 220001329U CN 202321121818 U CN202321121818 U CN 202321121818U CN 220001329 U CN220001329 U CN 220001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connecting hole
seat
sofa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18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安迪
李汝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j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18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1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1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1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第一坐垫,其包括第一坐部,所述第一坐垫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第二坐垫,其包括第二坐部和靠背部,所述第二坐垫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连接件,其两端分别设有能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设置的连接部;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拼接成沙发,并通过改变第二坐垫相对第一坐垫的位置来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解决了现有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存在结构复杂,调节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功能变形沙发一般来说结构较为复杂,变形沙发由多个沙发组件以及多个连接件组成,当需要调整变形沙发的形态时,则需要通过更换沙发组件位置和拆装多个连接件进行形态变换,在实际操作中调节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以解决现有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存在结构复杂,调节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包括:
第一坐垫,其包括第一坐部,所述第一坐垫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
第二坐垫,其包括第二坐部和靠背部,所述第二坐垫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
连接件,其两端分别设有能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设置的连接部;
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拼接成沙发,并通过改变第二坐垫相对第一坐垫的位置来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部的侧面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坐部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孔A,所述靠背部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孔B,在第二坐部和靠背部的拐角处设有第二连接孔C,所述第二连接孔A、第二连接孔B和第二连接孔C的连线呈一定夹角;通过所述连接件将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A连接,或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B连接,或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C连接,以将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具有能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相卡接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长条形的五金卡扣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部的下表面为第一坐垫底面且第一坐垫底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坐部的上表面为第一坐垫接触面,所述第一坐垫接触面与第一坐垫底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连接孔靠近所述第一弧形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部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靠近所述第二弧形面设置,且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坐垫接触面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坐部的下表面为第二坐垫底面且第二坐垫底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坐部的上表面为第二坐垫接触面且第二坐垫接触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坐垫接触面与第二坐垫底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第三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坐垫接触面与靠背部的内表面在相交处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部的顶面限定出第四弧形面,所述第二坐部和靠背部的拐角处限定出第五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弧形面和第五弧形面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凹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组合使用时,通过改变第二坐垫相对第一坐垫的位置,使得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能组装成多种不同形态的沙发,满足不同用户的躺、坐、多种角度靠背等需求,实用性较强;通过连接件分别连接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实现快速拼装,且拆卸后占用空间小,不仅便于收纳,而且便于长距离携带、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的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的第一种变形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的第二种变形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的第三种变形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的第四种变形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的第五种变形效果图;
图中:1、第一坐垫;101、第一连接孔;102、第一坐垫底面;103、第一坐垫接触面;104、第一弧形面;105、第二弧形面;106、弧形凸起;2、第二坐垫;201、第二连接孔A;202、第二连接孔B;203、第二连接孔C;204、第二坐垫底面;205、第二坐垫接触面;206、第三弧形面;207、弧形凹面;208、第四弧形面;209、第五弧形面;210、弧形凹陷;3、连接件;30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包括:
第一坐垫1,其包括第一坐部,所述第一坐垫1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101;
第二坐垫2,其包括第二坐部和靠背部,所述第二坐垫2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
连接件3,其两端分别设有能与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设置的连接部301;
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3拼接成沙发,并通过改变第二坐垫2相对第一坐垫1的位置来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组合使用时,通过改变第二坐垫2相对第一坐垫1的位置,使得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能组装成多种不同形态的沙发,满足不同用户的躺、坐、多种角度靠背等需求,实用性较强;通过连接件3分别连接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实现快速拼装,且拆卸后占用空间小,不仅便于收纳,而且便于长距离携带、运输;如图2-6所示,通过改变第二坐垫2相对第一坐垫1位置,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至少组装成5种不同的形态的沙发效,满足不同用户的躺、坐、靠等多种角度靠背等需求,实用性较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坐部的侧面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101,所述第二坐部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孔A201,所述靠背部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孔B202,在第二坐部和靠背部的拐角处设有第二连接孔C203,所述第二连接孔A201、第二连接孔B202和第二连接孔C203的连线呈一定夹角;通过所述连接件3将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二连接孔A201连接,或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二连接孔B202连接,或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二连接孔C203连接,以将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当第二坐部和第一坐部处于一直线上时,将第二坐垫2的第二连接孔A201通过连接件3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连接孔101连接,两者组装成第一种沙发形态;参考图3,当第二坐垫2的靠背部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坐部相垂直抵靠时,将第二坐垫2的第二连接孔C203通过连接件3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连接孔101,两者组装成第二种沙发形态;参考图4,当第二坐垫2的靠背部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坐部相倾斜抵靠时,将第二坐垫2的第二连接孔C203通过连接件3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连接孔101,两者组装成第三种沙发形态;参考图5,当第二坐垫2的第二坐部的下表面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坐部成倾斜设置时,将第二坐垫2的第二连接孔A201通过连接件3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连接孔101连接,两者组装成能够第四种沙发形态;当第二坐垫2的第二坐部叠放在第一坐垫1的第一坐部上时,将第二坐垫2的第二连接孔C203通过连接件3与第一坐垫1的第一连接孔101,两者组装成第五种沙发形态。通过在第二坐垫2上的不同位置设置第二连接孔,使之能与第一坐垫1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连接部301具有能与第一连接孔101、第二连接孔相卡接的卡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和第一坐垫1、第二坐垫2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快速拆装,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连接件3为长条形的五金卡扣件。通过五金卡扣件可以将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进行快速扣接安装,稳定性好,仅仅采用单一连接件3就可以实现其快速拆装功能,生产的成本低,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里的五金卡扣件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在这里不做具体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坐部的下表面为第一坐垫底面102且第一坐垫底面102为平面,所述第一坐部的上表面为第一坐垫接触面103,所述第一坐垫接触面103与第一坐垫底面102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第一弧形面104和第二弧形面105,所述第一连接孔101靠近所述第一弧形面104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坐垫底面102为平面,便于第一坐垫1稳定支撑在地面上,通过第一弧形面104和第二弧形面105与人体接触,满足人体力学需要,使人们坐在第一坐垫1上更加舒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坐部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凸起106,所述弧形凸起106靠近所述第二弧形面105设置,且所述弧形凸起106与所述第一坐垫接触面103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弧形凸起106能对臀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保证人们能够长时间坐下,避免产生不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二坐部的下表面为第二坐垫底面204且第二坐垫底面204为平面,所述第二坐部的上表面为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且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为平面,所述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与第二坐垫底面204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第三弧形面206。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组装成图2所示的形态,该形态可躺可坐,第一弧形面104和第三弧形面206相接触,使得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之间连接更为光滑顺畅,提高躺、坐的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与靠背部的内表面在相交处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凹面207。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组装成图2所示的形态时,该形态可躺可坐,弧形凹面207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们靠在第二坐垫2的靠背部上更加舒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靠背部的顶面限定出第四弧形面208,所述第二坐部和靠背部的拐角处限定出第五弧形面209。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组装成图3和图4所示的形态时,第五弧形面209和第一弧形面104相接触,便于连接件3将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四弧形面208和第五弧形面209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凹陷210。通过弧形凹陷210的设置,可增强摩擦力和稳定性,也保留了多功能使用的其他可能性。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坐垫(1),其包括第一坐部,所述第一坐垫(1)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101);
第二坐垫(2),其包括第二坐部和靠背部,所述第二坐垫(2)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
连接件(3),其两端分别设有能与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配合设置的连接部(301);
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3)拼接成沙发,并通过改变第二坐垫(2)相对第一坐垫(1)的位置来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部的侧面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101),所述第二坐部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孔A(201),所述靠背部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孔B(202),在第二坐部和靠背部的拐角处设有第二连接孔C(203),所述第二连接孔A(201)、第二连接孔B(202)和第二连接孔C(203)的连线呈一定夹角;通过所述连接件(3)将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二连接孔A(201)连接,或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二连接孔B(202)连接,或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二连接孔C(203)连接,以将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组装成不同形态的沙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1)具有能与第一连接孔(101)、第二连接孔相卡接的卡扣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长条形的五金卡扣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部的下表面为第一坐垫底面(102)且第一坐垫底面(102)为平面,所述第一坐部的上表面为第一坐垫接触面(103),所述第一坐垫接触面(103)与第一坐垫底面(102)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第一弧形面(104)和第二弧形面(105),所述第一连接孔(101)靠近所述第一弧形面(104)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部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凸起(106),所述弧形凸起(106)靠近所述第二弧形面(105)设置,且所述弧形凸起(106)与所述第一坐垫接触面(103)呈夹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部的下表面为第二坐垫底面(204)且第二坐垫底面(204)为平面,所述第二坐部的上表面为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且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为平面,所述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与第二坐垫底面(204)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第三弧形面(20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垫接触面(205)与靠背部的内表面在相交处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凹面(20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的顶面限定出第四弧形面(208),所述第二坐部和靠背部的拐角处限定出第五弧形面(20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弧形面(208)和第五弧形面(209)圆弧过渡连接限定出弧形凹陷(210)。
CN202321121818.X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Active CN220001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1818.XU CN220001329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1818.XU CN220001329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1329U true CN220001329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5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1818.XU Active CN220001329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1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15650U (zh) 一种可调节的枕头
US7055909B2 (en) Structure of a chair pillow
CN220001329U (zh) 一种多功能变形沙发
US20130326816A1 (en) Pillow assembly
CN210204084U (zh) 一种长榻可调节的组合式沙发
CN204519987U (zh) 带倾斜床头板的床
CN220442294U (zh) 一种靠枕可拆卸的沙发
CN208002457U (zh) 一种椅子
CN210611574U (zh) 一种两用景观座椅
CN217243395U (zh) 一种多功能靠垫
CN216569072U (zh) 一种多功能家具
CN218127717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沙发
CN215382728U (zh) 一种儿童安全椅子
CN214341266U (zh) 一种活动插板沙发
CN211795411U (zh) 带腰靠的椅座
CN21093046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沙发
CN218355278U (zh) 一种多曲面设计的稳定型沙发
CN218571843U (zh) 一种组合沙发垫
CN215076959U (zh) 一种可折叠沙发
CN217447183U (zh) 沙发底座的连接结构
CN219537895U (zh) 一种坐具及其支撑结构
CN217488130U (zh) 一种实木卡扣式排骨条床体
CN210354159U (zh) 一种新型乳胶枕头
CN215583606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可组装座椅椅背
CN214595148U (zh) 装配型沙发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5

Address after: 528000 Yingming Changda Industrial Zone, Shatou, Jiujiang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ij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Factory Building A, Building 1, First Floor, No. 37 Yanjiang Road, Hecheng Street, Gaomi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ida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