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4454U -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4454U
CN219994454U CN202321231666.9U CN202321231666U CN219994454U CN 219994454 U CN219994454 U CN 219994454U CN 202321231666 U CN202321231666 U CN 202321231666U CN 219994454 U CN219994454 U CN 219994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skeleton
boss
diamet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16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沛杰
李辉
赵仲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ngta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gta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gta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gta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16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4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4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4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包括:骨架和内芯,所述骨架设置有供内芯滑动控制启闭流路的内腔,所述内芯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切于所述内腔。固定盖、通气组件、第一垫片、弹簧、第二垫片、气嘴、磁感线圈以及外壳,通气组件的骨架具有出气管、泄压管、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出气管和泄压管分别设置于骨架的同一端,骨架设置于外壳内部,固定盖设置于第一凸台上端,磁感线圈设置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内芯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泄压管的第一垫片,内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启闭气嘴的第二垫片,气嘴设置于骨架内,弹簧装配在内芯上。通过内芯装配的第一密封圈,能够有效防止内芯与骨架内壁直接接触,降低内芯滑动时可能会碰撞内壁而产生的异响。

Description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流体输送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通气阀的骨架内壁通常设计为圆柱形结果,为了确保气流通过气嘴之后能够顺利进入骨架的出气口,通常将圆柱形内芯外周面的某一段弧面沿径向方向设计有过气平面,这样一来,内芯的平面与骨架内壁的弧面就形成一个气道供气体流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当通气阀在径向摇晃时或放置在振动部件上时,内芯容易撞击骨架内壁,产生较大的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气组件,至少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通气阀因径向摇晃时或放置在振动部件上会产生异响的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气组件,包括:骨架和内芯,所述骨架设置有供内芯滑动控制启闭流路的内腔,所述内芯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切于所述内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考虑到当通气阀在径向摇晃时或放置在振动部件上,内芯容易撞击骨架内壁,产生较大的异响的问题,在内芯上装配第一密封圈,当内芯在内腔内滑动时,第一密封圈介于内芯与骨架内壁之间,紧贴骨架内壁滑动,而当内芯在撞击骨架内壁时,根据第一密封圈的材料特性,第一密封圈能够吸收内芯撞击骨架内壁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套在所述内芯外周面的第一固定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内芯上的第一固定槽固定第一密封圈,能够防止当通气阀在径向摇晃时或放置在振动部件上时第一密封圈脱落。
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短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椭圆形的短直径为第一密封圈装配于内芯后的外径,在内芯在内腔中滑动时,较长直径的两端与内芯之间则会留出空间形成气道,且椭圆形的内壁可以有效减少第一密封圈所受到的应力,延长第一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正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为第一密封圈装配于内芯后的外径,当内芯在内腔中滑动时,正多边形的夹角与内心之间则会留出空间形成气体流动的气道,正多边形的各边长和角度统一,能有效提高骨架模具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正多边形中至少一个边的内壁设置有弧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每一个弧形凹槽都是一个气道,气体从气嘴进入之后可以通过弧形凹槽的气道进入出气口,提高过气效率。
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所述不规则多边形主要由多个直边与多个弧形边首尾相连而成,所述不规则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内芯在内腔中滑动时,第一密封圈会紧贴骨架内壁的直边,骨架内壁的直边对于内芯能够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内芯在滑动过程中与骨架内壁发生碰撞。
优选的,所述不规则多边形中至少一对相邻边为直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个弧形边相邻能够减少气体分流,提高出气管的充气效率。
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不同圆弧组成的复合图形,所述复合图形中最短圆弧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车刀在制作骨架模具时,以不同半径画圆即可在内腔中实现该复合图形,无需更多复杂操作,简单快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气阀,至少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通气阀因径向摇晃时或放置在振动部件上会产生异响的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气阀,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通气组件。
优选的,所述通气阀包括:固定盖、通气组件、第一垫片、弹簧、第二垫片、气嘴、磁感线圈以及外壳,所述通气组件的骨架具有出气管、泄压管、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出气管和所述泄压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同一端,所述骨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固定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上端,所述磁感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所述泄压管的所述第一垫片,所述内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启闭所述气嘴的所述第二垫片,所述气嘴设置于所述骨架内,所述弹簧装配在所述内芯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磁感线圈通电时,通过电磁感应控制弹簧拉伸,使内芯向弹簧拉伸方向滑动,直至关闭泄压管的流路,此时,气体通过气嘴进入内腔内,顺着气道进入出气管,当磁感线圈断电之后,通过弹簧回弹控制内芯向弹簧回弹方向滑动,直至关闭气嘴,此时泄压管重新开启,进入出气管的气体由泄气管排出。在此过程中,通过内芯装配的第一密封圈,能够有效防止内芯与骨架内壁直接接触,降低内芯滑动时可能会碰撞内壁而产生的异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当通气阀在径向摇晃时、放置在振动部件上,或正常工作时,防止第一密封圈与骨架内壁发生直接碰撞,可以有效降低碰撞产生的异响。
2.椭圆形内腔可以有效减少内芯滑动时第一密封圈所受到的应力,延长第一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气组件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气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气组件的再一仰视图;
图8为图7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通气组件的又一仰视图;
图10为图9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骨架;2、内芯;3、内腔;4、第一密封圈;5、第一固定槽;6、骨架内壁;7、气道;8、固定盖;9、第一垫片;10、第二垫片;11、弹簧;12、气嘴;13、磁感线圈;14、外壳;15、泄压管;16、出气管;17、第一凸台;18、第二凸台;19、第二固定槽;20、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气阀。该阀通过优化通气组件的机构,以实现当通气阀在径向摇晃时、放置在振动部件上,或正常工作时,防止第一密封圈与骨架内壁发生直接碰撞,有效降低碰撞产生的异响的效果。该通气阀包括但不限于单通阀、多通阀以及并联阀等,本实施例以三通气阀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通气阀包括通气组件、固定盖8、弹簧11、气嘴12、磁感线圈13以及外壳14,通气阀上述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通气组件由骨架1和内芯2构成,骨架1设置有供内芯2滑动控制启闭流路的内腔3,内芯2上装配有第一密封圈4。内芯2则在内腔3里滑动,内芯2设计为圆柱形,内芯2上装配有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4在套在内芯2上之后的直径与内腔3周截面的直径相等。应当说明的是,骨架1是塑料材质,内芯2属于金属材质,因此,当内芯2与骨架内壁6碰撞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异响。而第一密封圈4是橡胶材质,在第一密封圈4套在内芯2上之后,内芯2在滑动时,第一密封圈4介于内芯2与骨架内壁6之间,能够有效防止内芯2与骨架1直接接触,当内芯2在撞击骨架内壁6时,根据第一密封圈4的材料特性,第一密封圈能够吸收内芯撞击骨架内壁6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内芯2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槽5,第一密封圈4套在内芯2上的第一固定槽5内。通过内芯2上的第一固定槽5固定第一密封圈4,能够防止当通气阀在径向摇晃时或放置在振动部件上时第一密封圈4脱落。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过气的效率,内腔3的周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主要由多个直边与多个弧形边首尾相连而成,不规则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外径。
具体的,由于内芯2内切于骨架内壁6的直边,内芯2在内腔3中滑动时,第一密封圈4会紧贴骨架内壁6的直边,而骨架内壁6的弧形边与内芯2之间则会形成气道7供气体流动,并且由于第一密封圈4紧贴骨架内壁6的直边,骨架内壁6的直边对于内芯2能够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内芯2在滑动过程中与骨架内壁6发生碰撞。
不规则多边形中至少一对相邻边为直边,能够扩大气道7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少气体的分流,使气体从气嘴12进入骨架1内腔3之后,能够提高出气管16的充气效率。
骨架1具有出气管16、泄压管15、第一凸台17和第二凸台18,出气管16和泄压管15设置于骨架1的同一端,气嘴12从骨架1的另一端插入内腔3,第一凸台17环绕设置于骨架1的侧表面上,第二凸台环绕设置于骨架1的侧表面底部,骨架1设置于外壳14内部,固定盖8设置于第一凸台17上端,磁感线圈13设置于第一凸台17与第二凸台18之间,弹簧11装配在内芯2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槽5远离泄压管15一侧,第一凸台17与第二凸台18对于磁感线圈13起到固定作用,磁感线圈13的装配位置与弹簧11位置对应,使通过磁感线圈13产生的电磁力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垫片9与第二垫片10分别内嵌于内芯2两端,第一垫片9与第二垫片10属于橡胶材质,在将第一垫片9与第二垫片10分别内嵌于内芯2两端之后,当通气阀处于通气状态时,内芯3滑动至泄压管15一端,第一垫片9与泄压管15接触;当通气阀处于泄气状态时,内芯3滑动至气嘴12一端,第二垫片10与气嘴12接触,通过橡胶材质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内芯2与泄压管15或气管之间的气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4为类似U型的金属,外壳14底部设置有通孔,外壳14两端设置有固定固定盖8的凹槽,气嘴12可通过外壳14底部的通孔插入骨架1的内腔3内。
气嘴1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19,第二密封圈20套在第二固定槽19上,第二密封圈20套在第二固定槽19之后的直径等于内腔3的直径,可以有效防止气体从气嘴12与内腔3之间的缝隙中泄漏。
应当说明的是,考虑到气体通过气嘴12输出之后,只需要在于内芯2长度对应的内腔3内流动,因此,将内腔3划分为进气段和过气段,进气段中内腔3的周截面设计为圆形,过气段中内腔3的周截面设计为不规则多边形,且第一密封圈的移动范围在不规则多边形所在径向范围内。通过上述方案对内腔3的设计,能够防止气体从气嘴12与内腔3之间的缝隙中泄漏。并且,若内腔3不分段设计,那么为了防止气体从气嘴12与内腔3之间的缝隙中泄漏,第二密封圈20需要设计成不同厚度且安装时需要安装在对应位置,设计成圆形便于安装的同时使第二密封圈20在内腔3中受力均匀,延长第二密封圈2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断电情况下,弹簧11处于自然状态,使得内芯2被弹簧11推压至泄气管15,密封泄气口,此时,气体通过气嘴12进入内腔3内,顺着气道7进入出气管16。当磁感线圈13通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控制弹簧11收缩,使内芯2向弹簧11收缩方向滑动,直至关闭气嘴12,此时泄压管15重新开启,进入出气管16的气体由泄气管排出。在断电后,弹簧11又回弹至自然状态,气嘴12的进气口重新开启,泄气管15的泄气口关闭。在此过程中,骨架1是塑料材质,内芯2属于金属材质,因此,当内芯2与骨架内壁6碰撞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异响。而通过内芯2装配的橡胶材质的第一密封圈4,当内芯在内腔内滑动时,第一密封圈介于内芯与骨架内壁之间,紧贴骨架内壁滑动,而当内芯在撞击骨架内壁时,根据第一密封圈的材料特性,第一密封圈能够吸收内芯撞击骨架内壁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同时,增设第一密封圈之后,考虑到内腔3中可能存在过气的问题,将内腔3的周截面由传统的圆形设计为不规则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第一密封圈装配于内芯后的外径,第一密封圈4会紧贴骨架内壁6的直边,而骨架内壁6的弧形边与内芯2之间则会形成气道7供气体流动,提高过气效率,并且由于第一密封圈4紧贴骨架内壁6的直边,骨架内壁6的直边对于内芯2能够起到固定作用。
第二实施例:
本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内腔3中过气段的周截面的设置不同。
如图5和图6所示,内腔3中分界线以上的周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短径设置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直径。
具体的,本变形例一的实施原理同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以椭圆形的短直径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直径,在内芯2在内腔3中滑动时,较长直径的两端与内芯2之间则会留出空间形成气道7,且椭圆形的骨架内壁6可以有效减少第一密封圈4所受到的应力,延长第一密封圈4的使用寿命。
第三实施例:
本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内腔3中分界线以上的周截面的设置不同。
如图7和图8所示,内腔3中分界线以上的周截面为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直径。
具体的,本变形例二的实施原理同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以正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直径,当内芯2在内腔3中滑动时,正多边形的夹角与内芯2之间则会留出空间形成气体流动的气道7,正多边形的各边长和角度统一,能有效提高骨架1模具的精度。
正多边形中至少一个边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凹槽。
具体的,在正多边形的内腔3中一个边对应的内壁沿径向方向设置一个弧形凹槽或者多个弧形凹槽,或者在多个边对应的内壁沿径向方向设置一个弧形凹槽或者多个弧形凹槽,第一密封圈的移动范围在弧形凹槽所在径向范围内,每一个弧形凹槽都是一个气道7,气体从气嘴12进入之后可以通过弧形凹槽的气道7进入出气口,提高通气组件的通气效率。
第四实施例:
本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内腔3中分界线以上的周截面的设置不同。
如图9和图10所示,内腔3中分界线以上的周截面为不同圆弧组成的复合图形,复合图形中最短圆弧直径设置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直径。
具体的,本变形例一的实施原理同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复合图形可以是由两段半径不同的圆弧交替组合至闭环所形成的图形。基于圆弧的半径,将复合图形中最短圆弧直径设置为第一密封圈4装配于内芯2后的直径。如此,当内芯2在内腔3中滑动时,第一密封圈4会紧贴最短直径圆弧对应的骨架内壁6,而较长直径的圆弧沿内壁3径向方向形成的弧形凹槽则与内芯2之间会形成气道7供气体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内芯,所述骨架设置有供内芯滑动控制启闭流路的内腔,所述内芯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切于所述内腔,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不同圆弧组成的复合图形,所述复合图形中最短圆弧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套在所述内芯上的第一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短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中至少一个边的内壁设置有弧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周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所述不规则多边形主要由多个直边与多个弧形边首尾相连而成,所述不规则多边形对应内切圆的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内芯后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规则多边形中至少一对相邻边为直边。
8.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盖、通气组件、第一垫片、弹簧、第二垫片、气嘴、磁感线圈以及外壳,所述通气组件的骨架具有出气管、泄压管、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出气管和所述泄压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同一端,所述骨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固定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上端,所述磁感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有启闭泄压管的第一垫片,所述内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启闭气嘴的第二垫片,所述气嘴设置于所述骨架内,所述弹簧装配在所述内芯上。
CN202321231666.9U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Active CN219994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1666.9U CN219994454U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1666.9U CN219994454U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4454U true CN219994454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1666.9U Active CN219994454U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44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1248B1 (ko) 터보블로워용 방풍밸브
CN205064939U (zh) 一种单向阀
KR20120066032A (ko) 전동 밸브
CN102192358B (zh) 电磁阀
CN219994454U (zh) 一种通气组件及通气阀
CN201487222U (zh) 一种电磁气阀
CN216742879U (zh) 截止阀及其制冷系统
JP2024502532A (ja) 一方向弁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空調機
WO2023173905A1 (zh) 截止阀及其制冷系统
CN112483719A (zh) 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CN216742867U (zh) 一种截止阀
CN208169585U (zh) 主动管压式隔爆阀
CN214743549U (zh) 一种单向阀
TWI759718B (zh) 氣動換向閥
CN101952629B (zh) 流量开关阀
CN211175614U (zh) 降噪套以及电子膨胀阀
CN215738922U (zh) 一种电磁阀及包含该电磁阀的血压计
CN209977303U (zh) 一种工业阀门用抗冲击型旋塞阀
CN215673757U (zh) 一种单向阀
CN217784373U (zh) 一体式双座调节阀阀芯
CN111207229A (zh)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上浮的平衡调节阀
CN210739465U (zh) 一种用于电磁脉冲阀的阀体
CN220102270U (zh) 一种消声止回阀
CN219242768U (zh) 电磁阀
CN106907509B (zh) 单向阀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