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4638U -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4638U
CN219984638U CN202320717479.5U CN202320717479U CN219984638U CN 219984638 U CN219984638 U CN 219984638U CN 202320717479 U CN202320717479 U CN 202320717479U CN 219984638 U CN219984638 U CN 219984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action kettle
pipeline
self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74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云松
程德胜
熊学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Keshun Building M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Keshun Building M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Keshun Building M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Keshun Building Ma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74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4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4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4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包括反应釜,反应釜具有反应腔,还包括出流管道,出流管道与反应腔连通;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与反应腔连通;换热器,出流管道与换热器的换热入口连接,回流管道与换热器的换热出口连接,换热器与外部热源连接,换热器用于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流经换热器的防水材料;第一输送泵,第一输送泵设置于出流管道上,第一输送泵用于驱使防水材料在出流管道、回流管道和换热器中流动。该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利用换热器实现外部热源对防水材料的加热,使得防水材料能够被更快地加热到额定温度,解决了反应釜升温系统升温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通常将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以形成防水卷材。
在防水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防水材料投入到反应釜中并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现有技术中,一种反应釜包括胶体磨升温系统,通过将反应釜内低温的防水材料输送至胶体磨处,利用胶体磨对防水材料进行机械研磨搅拌使得防水材料的温度升高,随后将温度升高的防水材料输送会反应釜内,从而实现了对反应釜内防水材料的加热。然而胶体磨需要对防水材料进行长时间的研磨才能使防水材料达到额定温度,升温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解决了反应釜升温系统升温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具有反应腔,还包括:
出流管道,所述出流管道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换热器,所述出流管道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入口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与外部热源连接,所述换热器用于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流经换热器的防水材料;
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设置于所述出流管道上,所述第一输送泵用于驱使防水材料在所述出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和所述换热器中流动;
辅助动力系统,所述辅助动力系统设置于所述回流管道上,所述辅助动力系统用于驱使防水材料流动。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包括:
多个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与外部热源连接,所述换热套管用于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流经换热套管的防水材料;
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于不同换热套管之间,所述连接管用于实现防水材料在不同的换热套管之间的流动;
支撑板,多个所述换热套管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换热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法兰,所述外管上开设有与外部热源连接的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
优选的,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反应腔内的温度;
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流管道上;
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回流管道上;
第一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辅助动力系统包括:
辅助输送管道,所述辅助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设置于所述辅助输送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辅助动力系统还包括:
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辅助输送管道上;
粘度传感器,所述粘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流管道上,所述粘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防水材料的粘度;
第二控制器,所述粘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阀门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
优选的,还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缠绕于所述反应釜上并且与所述反应釜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加热管与外部热源连通。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上连通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流管道与所述出料管道连通,所述出料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所述第四阀门位于所述出流管道与所述反应釜之间,所述第五阀门位于出料管道远离反应釜的一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通过出流管道将待加热的防水材料输送至换热器处,利用换热器实现外部热源对防水材料的加热,随后通过回流管道将防水材料输送回反应釜内,从而完成对反应釜内的防水材料的加热,相比于传统机械研磨搅拌使防水材料升温的加热方式,本申请直接采用热量交换的方式使防水材料升温,使得防水材料能够被更快地加热到额定温度,解决了反应釜升温系统升温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套管的剖视图。
图中:1、反应釜;11、投料口;12、反应腔;13、出料管道;14、第四阀门;15、第五阀门;2、出流管道;3、回流管道;4、换热器;41、换热套管;411、内管;412、外管;42、连接管;43、支撑板;44、热源入口;45、热源出口;5、第一输送泵;6、加热管;7、温度控制系统;71、温度传感器;72、第一阀门;73、第二阀门;8、辅助动力系统;81、辅助输送管道;82、第二输送泵;83、第三阀门;84、粘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4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包括反应釜1、出流管道2、回流管道3、换热器4、第一输送泵5、加热管6、温度控制系统7和辅助动力系统8。反应釜1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11,反应釜1内开设有反应腔12,反应釜1底部连通有出料管道13,出料管道13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4和第五阀门15,出流管道2连通于出料管道13上第四阀门14与第五阀门15之间。加热管6缠绕于反应釜1上并且依反应釜1的外形螺旋盘升,加热管6与反应釜1的外表面抵接,加热管6与外部热源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热源为导热油锅炉,通过使高温导热油流过加热管6,不仅能够对反应釜1中的防水材料进行加热,而且能够减少防水材料的热量散失。
请参阅图1和图2,出流管道2与换热器4的换热入口连接,回流管道3与换热器4的换热出口连接,换热器4与外部热源连接,第一输送泵5设置于出流管道2上,第一输送泵5用于驱使防水材料在出流管道2、回流管道3和换热器4中流动。换热器4用于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流经换热器4的防水材料。换热器4包括多个换热套管41、多个连接管42和多个支撑板43,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套管4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连接管4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支撑板4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撑板43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两个支撑板43间隔设置。每个换热套管41均水平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43,四个换热套管41呈矩形阵列分布,连接管42为180°弯管,连接管42的一端与一个换热套管4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换热套管41连接,连接管42的设置实现了防水材料在不同的换热套管41之间的流动。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换热套管41包括内管411和外管412,外管412套设于内管411上并且外观与内管411同轴设置,内管411的两端均设置有法兰,外管412上开设有与外部热源连接的热源入口44和热源出口45。通过使高温导热油从热源入口44进入外管412内部,使防水材料进入内管411,热量从高温导热油转移到防水材料,从而实现了防水材料的加热。整个过程只涉及到能量的转移,不涉及到能量的转变,因此防水材料的温度能够快速升高,提高了加热效率。
请参阅图1,温度控制系统7用于监测反应腔12内的温度,从而控制循环加热系统的启停。温度控制系统7包括温度传感器71、第一阀门72、第二阀门73和第一控制器,温度传感器71设置于反应腔12内,温度传感器71用于探测反应腔12内的温度,第一阀门72设置于出流管道2上,第二阀门73设置于回流管道3上,温度传感器71、第一阀门72和第二阀门73均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此外第四阀门14与第五阀门15也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阀门72、第二阀门73、第四阀门14和第五阀门15的启闭。当温度传感器71检测到反应腔12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72、第二阀门73和第四阀门14打开,控制第五阀门15关闭,从而使防水材料能够从出流管道2进入换热器4中完成加热,最后经过回流管道3回到反应釜1中。
请参阅图1,辅助动力系统8用于为粘度较高的防水材料提供输送动力,辅助动力系统8包括辅助输送管道81、第二输送泵82、第三阀门83、粘度传感器84和第二控制器,辅助输送管道81的一端与回流管道3连通,另一端与反应腔12连通,第二输送泵82设置于辅助输送管道81上,第三阀门83设置于辅助输送管道81上,粘度传感器84设置于出流管道2上,粘度传感器84用于检测防水材料的粘度,粘度传感器84与第三阀门83均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三阀门83的启闭。当粘度传感器84检测到管道内的防水材料粘度较大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83和第二输送泵82打开,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73关闭,使得粘度高的防水材料在第二输送泵82的作用下被输送回反应釜1,有利于保障加热循环的进行。
综上所述,该反应釜1自循环升温系统,通过出流管道2将待加热的防水材料输送至换热器4处,利用换热器4实现外部热源对防水材料的加热,随后通过回流管道3将防水材料输送回反应釜1内,从而完成对反应釜1内的防水材料的加热,相比于传统机械研磨搅拌使防水材料升温的加热方式,本申请直接采用热量交换的方式使防水材料升温,使得防水材料能够被更快地加热到额定温度,解决了反应釜1升温系统升温效率低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具有反应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流管道(2),所述出流管道(2)与所述反应腔(12)连通;
回流管道(3),所述回流管道(3)与所述反应腔(12)连通;
换热器(4),所述出流管道(2)与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入口连接,所述回流管道(3)与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4)与外部热源连接,所述换热器(4)用于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流经换热器(4)的防水材料;
第一输送泵(5),所述第一输送泵(5)设置于所述出流管道(2)上,所述第一输送泵(5)用于驱使防水材料在所述出流管道(2)、所述回流管道(3)和所述换热器(4)中流动;
辅助动力系统(8),所述辅助动力系统(8)设置于所述回流管道(3)上,所述辅助动力系统(8)用于驱使防水材料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包括:
多个换热套管(41),所述换热套管(41)与外部热源连接,所述换热套管(41)用于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流经换热套管(41)的防水材料;
至少一个连接管(42),所述连接管(42)连通于不同换热套管(41)之间,所述连接管(42)用于实现防水材料在不同的换热套管(41)之间的流动;
支撑板(43),多个所述换热套管(41)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41)包括内管(411)和外管(412),所述外管(412)套设于所述内管(411)上,所述内管(411)的两端均设置有法兰,所述外管(412)上开设有与外部热源连接的热源入口(44)和热源出口(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7),所述温度控制系统(7)包括:
温度传感器(71),所述温度传感器(71)设置于所述反应腔(12)内,所述温度传感器(71)用于探测反应腔(12)内的温度;
第一阀门(72),所述第一阀门(72)设置于所述出流管道(2)上;
第二阀门(73),所述第二阀门(73)设置于所述回流管道(3)上;
第一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71)、所述第一阀门(72)和所述第二阀门(73)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72)和所述第二阀门(73)的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系统(8)包括:
辅助输送管道(81),所述辅助输送管道(81)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道(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12)连通;
第二输送泵(82),所述第二输送泵(82)设置于所述辅助输送管道(8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系统(8)还包括:
第三阀门(83),所述第三阀门(83)设置于所述辅助输送管道(81)上;
粘度传感器(84),所述粘度传感器(84)设置于所述出流管道(2)上,所述粘度传感器(84)用于检测防水材料的粘度;
第二控制器,所述粘度传感器(84)与所述第三阀门(83)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阀门(83)的启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管(6),所述加热管(6)缠绕于所述反应釜(1)上并且与所述反应釜(1)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加热管(6)与外部热源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上连通有出料管道(13),所述出流管道(2)与所述出料管道(13)连通,所述出料管道(13)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4)和第五阀门(15),所述第四阀门(14)位于所述出流管道(2)与所述反应釜(1)之间,所述第五阀门(15)位于出料管道(13)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
CN202320717479.5U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Active CN219984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7479.5U CN219984638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7479.5U CN219984638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4638U true CN219984638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7479.5U Active CN219984638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4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9682A (en) Water heater and storage tank
CN104748415B (zh) 一种圆环管辅热双胆式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水箱
CN219984638U (zh) 一种反应釜自循环升温系统
CN207975720U (zh) 一种电锅炉和太阳能联用供暖装置
CN215372664U (zh) 一种太阳能与电磁加热炉互补的采暖系统
CN212987366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储热供暖机组
CN211572737U (zh) 一种带有水循环装置的智能淋浴房
CN210463193U (zh) 一种太阳能加生物质炉智能供暖、生活热水系统
CN207763237U (zh) 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
CN102494406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其水温加热方法
CN209944492U (zh) 基于太阳能吸热、相变蓄热、电辅热的小型农村采暖系统
CN211260988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与管道式电锅炉配合供热系统
CN215372998U (zh) 一种自主调节供水方式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14581356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辅助供暖和供生活热水系统
CN209229856U (zh) 一种平板太阳能与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民用采暖系统
CN210486130U (zh) 一种具有储存热量功能的液体加热装置
CN203274298U (zh) 一种分体式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
CN217235747U (zh) 一种多用节能电采暖热水炉
CN2386370Y (zh) 电加热燃气热水器补助供暖装置
CN220750215U (zh) 一种高效换热直联供热装置
CN213454309U (zh) 一种阳台壁挂热水系统
CN205980369U (zh) 一种平板式承压太阳能热水器
CN219103364U (zh) 一种平板太阳能无动力换热式热水供给系统
CN216244527U (zh) 中储能冷热恒温系统
CN220818113U (zh) 一种基于光蓄热和相变储热联合的储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