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3854U -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3854U
CN219983854U CN202321535801.9U CN202321535801U CN219983854U CN 219983854 U CN219983854 U CN 219983854U CN 202321535801 U CN202321535801 U CN 202321535801U CN 219983854 U CN219983854 U CN 219983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ining
abduction
trainer
upper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58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宇鹏
祝剑虹
司志宁
刘庆江
王宁
陈奕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tk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Ltk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Extreme Medical Tech Co ltd
Jizhi Medical Equipment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tk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Ltk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Extreme Medical Tech Co ltd
Jizhi Medical Equipment He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tk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Ltk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Extreme Medical Tech Co ltd, Jizhi Medical Equipment He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tk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58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3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3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3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该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包括:机架,机架具有设置于安装面上的底部支架;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底部支架上;训练杆,训练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构造成内收外展训练时的力作用端;以及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端相连接;其中,驱动件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通过第二端施加作用力带动训练杆以使驱动件以第一功率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驱动件以第二功率工作使训练杆向训练者施加作用力。这样,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为训练者提供所需要的训练,满足训练者的多种使用需求。传动过程更简单,故障率更低,结构设置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因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活动受限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实现运动机能的恢复,就必须对受限的肌肉及关节进行训练。其中,人体上肢的训练涉及到众多的肌肉群和关节,训练难度较高。
市场上常见的上肢训练器,大多采用气缸、油缸或砝码等作为阻力。训练杆和气缸等之间通过链条进行传动。训练者根据训练部位的不同,做相应的训练动作来抵抗该阻力,以起到训练作用。
但这样的上肢训练器工作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训练者对训练的多样的使用需求。链条传动的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该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包括:机架,机架具有设置于安装面上的底部支架;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底部支架上;训练杆,训练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构造成内收外展训练时的力作用端;以及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端相连接;其中,驱动件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通过第二端施加作用力带动训练杆以使驱动件以第一功率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驱动件以第二功率工作使训练杆向训练者施加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为训练者提供所需要的训练,满足训练者的多种使用需求。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链条等实现驱动件和训练杆之间的联动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驱动件和训练杆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过程更简单,故障率更低,结构设置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示例性地,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还包括座椅,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座椅和底部支架之间。
示例性地,机架还包括与底部支架相连的座椅支架,座椅设置于座椅支架上,座椅支架和底部支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驱动件和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示例性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底部支架垂直设置,输出轴朝远离底部支架的方向延伸至驱动件的壳体外并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示例性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训练杆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轮齿和第二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输出轴与训练杆相互间具有联动关系。
示例性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正齿轮和第二反齿轮,训练杆为两根,两根训练杆分别与第二正齿轮和第二反齿轮一一对应相连。
示例性地,第二正齿轮的轮齿与第一齿轮的轮齿相啮合,且第二反齿轮的轮齿与第二正齿轮的轮齿相啮合。
示例性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壳体,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设置在传动壳体内,输出轴伸入至传动壳体内。
示例性地,传动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与驱动件的壳体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示例性地,机架还包括与底部支架相连的座椅支架,座椅支架上设置有座椅,沿底部支架的延伸方向,传动壳体的长度不大于座椅的长度。
示例性地,训练杆包括与第二齿轮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的转动中心线与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示例性地,训练杆还包括固定训练者手臂的固定段以及连接在固定段与连接段之间的延伸段,固定段的中心线与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线满足平行关系。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是限定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是限定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的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的后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件和齿轮传动机构的立体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件和齿轮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机架;101、容纳空间;110、底部支架;120、座椅支架;130、靠垫支架;200、驱动件;300、训练杆;310、连接段;320、延伸段;330、固定段;410、座椅;420、靠垫;500、齿轮传动机构;510、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21、第二正齿轮;522、第二反齿轮;530、传动壳体;531、安装座;600、输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参照图1,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可以包括机架100、驱动件200、训练杆300以及齿轮传动机构500。机架100具有设置于安装面上的底部支架110。驱动件200设置于底部支架110上。训练杆300可以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可以构造成内收外展训练时的力作用端。训练者进行训练时,手臂固定至第二端,力作用于第二端,训练杆300以第一端为中心转动。驱动件200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500与第一端相连接。其中,驱动件200可以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通过第二端施加作用力带动训练杆300以使驱动件200以第一功率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驱动件200以第二功率工作使训练杆300向训练者施加作用力。其中第一功率可以为零,也就是说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可以仅训练者施加作用力,使训练杆300转动。或者,第一功率也可以不为零,训练者施加作用力,驱动件200在第一功率下施加与训练者的作用力相反的力,即为训练者的训练提供阻力。在第二工作模式下,驱动件200发力带动训练杆300转动,以带动训练者进行上肢内收外展的训练。第一工作模式可以理解为主要为训练者发力的主动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理解为主要为驱动件200发力的被动模式。使用时,可以根据训练者的使用需求的不同,将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调整到所需要的模式。例如,在训练者的肌肉功能缺失较为严重时,可以将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调到第二工作模式,使训练杆300带动训练者进行上肢内收外展的动作。在训练者的肌肉功能缺失程度较弱时,可以将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调到第一工作模式,训练者发力来对肌肉进行训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为训练者提供所需要的训练,满足训练者的多种使用需求。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链条等实现驱动件和训练杆之间的联动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驱动件200和训练杆300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500连接,传动过程更简单,故障率更低,结构设置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示例性地,参照图1-3,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还可以包括座椅410,齿轮传动机构500可以设置于座椅410和底部支架110之间。由于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主要用于训练者进行内收外展,即训练者的手臂做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运动。设置于底部支架110上的齿轮传动机构500距离用户的训练部位更近,传动过程更直接。这样设置,可以避免齿轮传动机构500占用更多的空间。训练者可以坐于座椅410上,以限定训练者的位置,更便于训练者的训练。通过对座椅410的位置的设置,可以使训练者的处于更适合的位置来进行训练。示例性地,座椅410可以向下倾斜设置。座椅410与底部支架110的夹角α可以在10°-15°之间。优选地,α可以为1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支架110可以安装面满足平行关系,上述夹角α即可理解为座椅410与安装面之间的夹角。这样设置,可以使训练者的重心降低,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更不易晃动,更稳定。
示例性地,机架100还可以包括与底部支架110相连的座椅支架120。座椅410可以设置于座椅支架120上。座椅支架120和底部支架110之间可以形成容纳空间101,驱动件200和齿轮传动机构500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101内。座椅支架120可以保证座椅410的安装的稳定,使训练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训练。座椅支架120和底部支架110之间彼此支撑,可以使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整体的结构更稳。容纳空间101的设置,可以减轻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整体的重量,并且为驱动件200和齿轮传动机构500提供安装空间,结构设置更紧凑、合理。驱动件200和齿轮传动机构500设置在容纳空间101内,即位于座椅410的下方,距离训练者的训练部位更近,传动更高效。
示例性地,参照图1和2,机架100还可以包括与座椅支架120相连的靠垫支架130。靠垫支架130上可以安装有靠垫420。靠垫420和座椅410可以相互配合,以对训练者提供更好的限位以及支撑。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2和5,驱动件200的输出轴可以与底部支架110垂直设置。输出轴可以朝远离底部支架110的方向延伸至驱动件200的壳体外并与齿轮传动机构500连接。这样,与输出轴连接的训练杆300的旋转轨迹更符合训练者的进行上肢内收外展的运动轨迹,训练效果更好。输出轴延伸至的驱动件200的壳体外并与齿轮传动机构500相连,即齿轮传动机构500和驱动件200两者分体设置,更便于两者的维修和养护,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1、5和6,齿轮传动机构500可以包括第一齿轮510以及第二齿轮520。第一齿轮510可以与输出轴连接,第二齿轮520可以与训练杆300连接。第一齿轮510的轮齿和第二齿轮520的轮齿可以相互啮合以使输出轴与训练杆300相互间具有联动关系。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训练者施力作用在第二端,训练杆300带动第二齿轮520转动,第二齿轮520带动第一齿轮510转动。在第二工作模式下,驱动件200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510转动,第一齿轮510带动第二齿轮520转动,即输出轴带动训练杆300转动,训练杆300带动训练者的上肢运动,实现对训练者的康复训练过程。这样设置,训练杆300和驱动件200之间的传动效果更好,训练效果更好,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
示例性地,第二齿轮520可以包括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训练杆300可以为两根,两根训练杆300分别与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一一对应相连。这样,便于训练者同时对两侧进行训练。可以理解的是,训练杆300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训练杆300可以为一根,连接至所需要进行训练的一侧的第二齿轮520。示例性地,训练杆和齿轮传动机构之间可以具有快拆结构,更便于训练杆的安装和拆卸。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安装的训练杆的数量,快拆结构更便于训练杆数量的调整。
示例性地,第二正齿轮521的轮齿可以与第一齿轮510的轮齿相啮合,且第二反齿轮522的轮齿可以与第二正齿轮521的轮齿相啮合。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相对设置,两者的轮齿啮合且旋转方向相反。以图6所示实施例为例,第二正齿轮521以顺时针方向CD旋转时,第二反齿轮522以逆时针方向AB旋转,第一齿轮510以逆时针方向AB旋转。在安装有两根训练杆300且两根训练杆300分别与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连接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两根训练杆300带动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转动,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带动第一齿轮510转动。在第二工作模式下,驱动件200工作带动第一齿轮510主动,第一齿轮510同时带动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转动,即实现驱动件200带动训练杆300的转动。这样设置,传动过程更简单,运行的稳定性更好。第一齿轮510可以与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均互相啮合,也可以仅与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中的一个相啮合。第二正齿轮521和第二反齿轮52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扇形。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2和6,齿轮传动机构500可以包括传动壳体530。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可以设置在传动壳体530内,输出轴伸入至传动壳体530内。传动壳体530可以更好地保护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保证齿轮传动机构500的运行的平稳。驱动件200和齿轮传动机构500连接,输出轴由驱动件200的壳体内向外伸出并至传动壳体530内,结构设置更简单,传动过程更稳定。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2和5,传动壳体53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座531,安装座531可以与驱动件200的壳体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示例性地,安装座531可以位于传动壳体530的侧面,安装座531朝向驱动件200延伸。驱动件200的壳体可以具有第一安装面,安装座531可以具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保证齿轮传动机构500和驱动件200之间连接的稳定。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1和4,机架100还可以包括与底部支架110相连的座椅支架120,座椅支架120上设置有座椅410。沿底部支架110的延伸方向,传动壳体530的长度可以不大于座椅410的长度。也就是说,在图4的视角下,在XX方向上座椅410可以覆盖传动壳体530。这样,齿轮传动机构500所占的空间更小,在训练者坐于座椅410上时,齿轮传动机构500不会对训练者的训练过程有任何影响,例如碰触到训练者,保证训练效果。示例性地,在YY方向上,传动壳体530的长度可以不大于座椅410的长度。这样,可以进一步避免齿轮传动机构影响训练过程,结构设置更紧凑、合理。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1和3,训练杆300可以包括与第二齿轮520连接的连接段310。连接段310的转动中心线可以与第二齿轮520的转动中心线重合。以图3所示实施例为例,第二齿轮520的转动中心线和连接端的转动中心线均与安装面平行。这样设置,训练杆300在旋转时,训练杆300围绕连接段310的转动中心线旋转,旋转轨迹更符合训练者的手臂的运动轨迹,训练效果更佳。
示例性地,训练杆300还可以包括固定段330和延伸段320。固定段330可以用于固定训练者手臂,延伸段320连接在固定段330与连接段310之间。固定段330的中心线与第二齿轮520的转动中心线满足平行关系。这样,进一步保证训练杆300的旋转轨迹更符合训练者的手臂的运动轨迹。连接段310位于座椅410的一侧,固定段330位于与连接段310相对的另一侧,延伸段320由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其中,延伸段320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为任意形状。
示例性地,参照图1-4,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600。输入装置600可以与驱动件200电连接,用于调节驱动件200的功率。输入装置600500可以是任何能够进行指令输入的装置,例如,触屏控制器。这样设置,更便于用户对驱动件200的功率进行控制,进而控制训练的强度。示例性地,输入装置600上还可以显示驱动件200的实时功率。示例性地,驱动件200可以采用永磁无刷同步直驱电机,或者,驱动件200可以采用任意其他现有或未来开发的电机。驱动件200可以实时的将数据显示在输入装置600的显示器上。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显示的数据可以是训练者的施力强度以及驱动件200的第一功率等等。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显示的数据可以是驱动件200的第二功率以及其他训练相关数据。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监控训练者的训练状态,避免发生肌肉痉挛等情况。
示例性地,驱动件200的内部可以具有限位结构,以限制输出轴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制训练杆300的转动角度。底部支架110上可以设置有脚轮,以便于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的搬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2)

1.一种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具有设置于安装面上的底部支架;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上;
训练杆,所述训练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构造成内收外展训练时的力作用端;以及
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二端施加作用力带动所述训练杆以使所述驱动件以第一功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驱动件以第二功率工作使所述训练杆向训练者施加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还包括座椅,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椅和所述底部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与所述底部支架相连的座椅支架,所述座椅设置于所述座椅支架上,所述座椅支架和所述底部支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驱动件和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底部支架垂直设置,所述输出轴朝远离所述底部支架的方向延伸至所述驱动件的壳体外并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训练杆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训练杆相互间具有联动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正齿轮和第二反齿轮,所述训练杆为两根,两根所述训练杆分别与所述第二正齿轮和所述第二反齿轮一一对应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相啮合,且所述第二反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二正齿轮的轮齿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壳体,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传动壳体内,所述输出轴伸入至所述传动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驱动件的壳体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与所述底部支架相连的座椅支架,所述座椅支架上设置有座椅,沿所述底部支架的延伸方向,所述传动壳体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座椅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杆包括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杆还包括固定训练者手臂的固定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延伸段,所述固定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线满足平行关系。
CN202321535801.9U 2023-06-15 2023-06-15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Active CN219983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5801.9U CN219983854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5801.9U CN219983854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3854U true CN219983854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5801.9U Active CN219983854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3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9942B (zh) 一种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7569365B (zh) 一种手指弯曲角度可调节的手腕手指康复训练器
CN108652806B (zh) 一种穿戴式腰椎康复治疗装置
KR20120119738A (ko) 복합 관절 운동용 재활기구
CN219983854U (zh)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CN116672674A (zh) 上肢内收外展训练器
CN215229847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锻炼器
JPH0623004A (ja) 可動副子に取り付けることのできる可逆電動装置とその装置を使用した可動副子
CN205924401U (zh) 一种倾斜式踏步训练系统
CN112402183A (zh) 一种骨科患者腿部锻炼按摩装置
CN213964230U (zh) 一种训练机构及床边下肢肌力量化训练装置
CN110974630B (zh)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CN216168719U (zh) 一种理疗用腿部按摩装置
CN113081667B (zh) 一种十二自由度步态模拟装置
CN115137609A (zh) 一种多自由度腕部外骨骼康复设备
CN114099222A (zh) 一种综合诊疗装置
CN111939003A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07152956U (zh) 一种腿部健身器以及健身系统
CN218890110U (zh) 一种肢体复健器
CN101457825A (zh) 一种间歇传动和连杆的组合机构及其应用
CN116672673A (zh) 上肢推举训练器
CN219152875U (zh) 一种柔性上肢外骨骼实验平台
CN215504119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康复护理装置
CN218010963U (zh) 一种康复仪
CN213884096U (zh) 一种脚部康复锻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