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3148U - 编织型植入物 - Google Patents

编织型植入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3148U
CN219983148U CN202320995102.6U CN202320995102U CN219983148U CN 219983148 U CN219983148 U CN 219983148U CN 202320995102 U CN202320995102 U CN 202320995102U CN 219983148 U CN219983148 U CN 219983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oven
implant
braided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51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平
魏昊宇
张权
高金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51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3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3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3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编织型植入物,所述植入物由多根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多根编织丝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三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由至少两根线材组合形成,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本申请的编织型植入物可在小系统进行输送,同时保证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

Description

编织型植入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型植入物。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劈裂的概率约为0.95%,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其致死率可达40%。对于一些复杂动脉瘤,如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等,多采用编织型植入物进行治疗,通过编织型植入物的高金属覆盖率和高网孔率设计,对局部血流进行重塑,将载瘤动脉向动脉瘤的冲击血流导向远端正常血流内,从而减少局部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使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得以改善,最终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进而实现动脉瘤的闭塞;同时编织型植入物为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提供“脚手架”的作用,促进瘤颈口内皮化,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促进动脉瘤的永久栓塞。
随着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医生和患者对新一代编织型植入物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植入物能治疗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瘤。然而,为了能使植入物治疗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瘤,则需将植入物压缩至小系统中进行输送,此处小系统指的是具有内径很小的管腔(如内径为0.013英尺~0.0235英尺的管腔)的植入物输送系统。但由于植入物需高金属覆盖率、高网孔密度等特点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则需要将编织丝径降低,从而使植入物得以在小系统中进行输送,但编织丝的丝径降低又会导致植入物打开、贴壁等性能变差,从而可能导致植入物在被释放至血管中后产生植入物血栓、狭窄等风险而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现有技术无法同时满足对于远端小血管动脉瘤治疗所需的编织型植入物能够通过小系统输送、金属覆盖率高、网孔密度高、打开及贴壁性能好等多方面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型植入物,可在小系统中进行输送,同时保证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型植入物,由多根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多根编织丝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三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由至少两种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编织丝和第三编织丝分别由至少一根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材包括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复合线材,所述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所述复合线材的数量比例为1:1~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线材为外部材料包裹内部芯材的结构,所述内部芯材为显影性材料,所述显影性材料为铂、铱、银和钽中的一种,所述外部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聚四氟乙烯、聚乳酸或聚氨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位长度上所述植入物包括的所述显影性材料的体积V满足:
其中f为显影系数,且f∈[0.8,1.6],d为所述植入物的全部所述编织丝的平均丝径,D为所述植入物的自膨胀直径,k为预设系数,且k为90~100,N为所述编织丝的总根数,n为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根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编织丝由至少一根第一线材和至少一根第二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线材为所述复合线材,所述第二线材的材料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二编织丝由镍钛合金制成的线材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编织丝由所述复合线材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编织丝还包括至少一根第四编织丝,所述第四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所述第四编织丝由镍钛合金制成的线材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第二编织丝和所述第四编织丝的平均丝径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或,所述植入物的所有编织丝的平均丝径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的平均丝径为0.001英寸~0.0023英寸,所述第一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英寸~0.0016英寸,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4英寸~0.0023英寸,所述三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2英寸~0.0015英寸,所述第四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英寸~0.0012英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织丝包括至少一对所述第一编织丝、至少一对所述第二编织丝、至少一对所述第三编织丝和至少一对所述第四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第二编织丝、第三编织丝、第四编织丝在所述植入物的圆周方向上分别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的编织丝的数量为32~128根,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数量为2~16根,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数量为8~32根,所述第三编织丝的数量为16~48根,所述第四编织丝的数量为8~32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包括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在所述植入物的纵切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一交点,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在所述植入物的纵切面上彼此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对所述第二编织丝、每对所述第三编织丝和每对所述第四编织丝分别呈交叉编织。
本申请所提供的编织型植入物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编织型植入物的结构,其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编织丝,其中第一编织丝为至少两种不同材料的线材组合形成的复合编织丝,不同材料的线材组合可以分散张力,有效降低断丝风险;并且在植入物的编织丝平均丝径相同的情况下,与单一尺寸编织丝编织而成的植入物相比,编入丝径不相同的第二编织丝和第三编织丝,可以在保证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的同时降低植入物尺寸,使植入物可在小系统中进行输送;本申请第一编织丝、第二编织丝、第三编织丝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断丝风险,保证植入物推送性能和贴壁性能的同时降低植入物尺寸,在将该植入物应用于血管中时,可提高植入物在远端小血管动脉瘤中治疗的能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编织型植入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编织型植入物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植入物 103 第三编织丝
101 第一编织丝 104 第四编织丝
1011 第一线材 201 第一交点的示意位置
1012 第二线材 202 第二交点的示意位置
102 第二编织丝 203 第三交点的示意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下”、“之间”等来描述本申请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虽然采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来表示某些特征,但其仅为表示作用,而不作为具体特征的数量和重要性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型植入物,由多根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多根编织丝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三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由至少两种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编织丝和第三编织丝分别由至少一根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因此,通过采用本申请,其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编织丝,其中第一编织丝为多种线材组合形成的复合编织丝,可以通过调节多种线材的尺寸和材料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二编织丝和第三编织丝的丝径不相同,可通过调节第二编织丝和第三编织丝的丝径,可在满足小系统输送的同时保证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通过采用丝径较大的第二编织丝,可有效提高整个植入物的刚度,提高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的多根编织丝还可包括第四编织丝,所述第四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通过提供至少三种不同丝径的编织丝,可更方便地调节所述编织丝的平均丝径,实现高金属覆盖率、低短缩率的同时,实现植入物的小系统输送,并且有效保证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具体地,可以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为基准,设置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和所述第四编织丝的丝径,通过采用丝径较大的第二编织丝,可有效提高整个植入物的刚度,改善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而通过采用丝径较小的第四编织丝,可以更好地平衡整个植入物的平均丝径,实现小系统中的输送,降低推送阻力。
该植入物可为人体或动物的血管内的植入物,例如支架等,也可为其他身体部位的植入物。在将该植入物应用于血管中时,可提高植入物在远端小血管动脉瘤中治疗的能力。例如,该植入物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高治疗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瘤的效果。以下以该植入物应用于载瘤动脉血管内以治疗血管动脉瘤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编织型植入物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植入物10为由多根编织丝交叉编织形成的自膨胀编织管。植入物10的两端可设有喇叭口或未设置喇叭口。在设有喇叭口(图中未示出)时,所述喇叭口的两端编织密度小于或等于植入物10的中段编织密度。通过设置喇叭口结构,有利于提高植入物10打开及贴壁性能,且由于喇叭口两端的编织密度较小,可降低载瘤动脉分支血管的闭塞概率。所述多根编织丝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101、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102、至少一根第三编织丝103和至少一根第四编织丝104。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第三编织丝103、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分别由至少一根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编织丝102的丝径且大于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丝径。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丝径可与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和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均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丝径可与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相同或相近。通过提供至少三种不同丝径的编织丝,可更方便地调节所述编织丝的平均丝径,实现高金属覆盖率低短缩率植入物在小系统中的输送能力,并且有效保证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其中,通过采用丝径较大的第二编织丝,可有效提高整个植入物的刚度,改善植入物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而通过采用丝径较小的第四编织丝,可以更好地平衡整个植入物的平均丝径,提高植入物在小系统中的输送能力。
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由至少两种线材组合形成。在该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由至少一根第一线材1011和至少一根第二线材1012组合形成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二线材1012可采用相同尺寸但不同材料或相同材料但不同尺寸,或分别采用不同尺寸和不同材料。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二线材1012可以如图2示出的交叉编织在一起形成一根第一编织丝101,或者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二线材1012可以为并行而不交叉的组合结构。由于所述植入物10中具有该第一编织丝101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其中各个线材的尺寸和材料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为了使植入物10可被压缩至小系统管腔内进行输送,可降低植入物10的平均编织丝丝径。如果采用现有的植入物10结构,直接降低编织丝的丝径会容易由于张力的问题导致编织丝发生断裂,同时推送力也会降低。但是在本申请中,通过将部分编织丝改为多根线材复合的第一编织丝101,由于第一线材1011和第二线材1012材料不同,可分散张力,有效降低断丝的风险。具体地,如下表格1所示,假设通常单线材的编织丝丝径为0.0016inch(英寸),总体积则为0.00041πd,d为线材长度,由该尺寸的编织丝编织而成的高金属覆盖率且高网孔密度的植入物10不易被压缩至小系统管腔中。如果将编织丝的丝径降为0.0009inch,且采用双线材编织得到第一编织丝101,该第一编织丝101的总体积为0.00026πd,比丝径为0.0016inch的植入物10的总体积小了近一半,更易被压缩至小系统中,并且多线材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断丝风险。
表1
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二线材1012可均采用镍钛、钴铬合金或铂合金材料或为复合线材(也叫拉制填充管,Drawn filled tube,DFT),或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Nylon(尼龙)等高分子材料。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二线材1012也可采用不同的材料,例如分别采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不同的材料。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提高植入物的全显影性的同时降低使用中塑性变形的影响,所述第一线材1011采用显影性金属,所述第二线材1012采用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可改善显影性金属存在而导致的塑性变形。所述显影性金属例如为铂,可提高植入物10的显影性。所述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仅指镍钛或钴铬合金。采用镍钛材料的第二线材1012可改善由于采用铂材料的第一线材1011的存在而导致的塑性变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二线材1012也可均采用DFT线材,其内部例如为显影性材料,如铂、铱、银、钽等线衰减系数高的金属材料,外部为钴铬、不锈钢、镍钛合金等材料,也可达到增强显影性和改善塑性变形影响的效果。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材1011采用所述DFT线材,所述第二线材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数量优选为偶数倍数量,即所述植入物10包括多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每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包括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所述第一编织丝101优选在所述植入物1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一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中,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在所述植入物10的纵切面(平行于所述植入物10的轴心的纵向切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一交点。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交点的示意位置,第一交点即为点201在所述植入物10的纵向面上的投影点。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在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位置处优选彼此不接触。即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在空间上形成交叉结构,但是两者无实际接触,由此可以降低植入物10整体厚度,且更易实现第一编织丝101在圆周方向上的均匀排布。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在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位置处也可以彼此接触,即形成实际的交点。
为使高金属覆盖率且高网孔密度的编织型植入物10可被压缩至小系统管腔内进行输送,需降低植入物10的整体编织丝丝径。采用现有的植入物10结构时,需要降低所有编织丝的丝径,会严重降低植入物10的径向力,影响植入物10的打开及贴壁性能,从而导致植入物10被植入至病变血管后更易形成植入物10内血栓及狭窄等问题。为保证植入物10可被压缩至小系统管腔中,同时改善植入物10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能,该实施例提供了至少三种丝径不同的编织丝,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和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可分别视为偏大直径编织丝、中等直径编织丝、偏小直径编织丝。所述第二编织丝102优选均匀排布于植入物10的整个圆周方向。由于采用了大丝径的第二编织丝102,体积增大量为直径的平方差,而刚度增大量为直径的四次方差,因此可在较低的体积增大量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刚度增大量。而刚度增大会相应提高植入物10的径向力、增强植入物10打开及贴壁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第二编织丝102和所有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平均丝径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使得所有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和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平均丝径等于或近似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丝径可以等于或近似于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或者,所述植入物10的所有编织丝(所有所述第一编织丝101、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和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平均丝径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通过采用该植入物10的结构,降低植入物10在小系统中推送力、增强植入物10的径向力及打开能力。
以如下表2为例,由48根丝径均为0.0018inch的编织丝编织而成的植入物10A的平均丝径为0.0018inch,由8根0.0023inch的第二编织丝、24根0.0018inch的第三编织丝及16根0.0016inch的第四编织丝编织而成的植入物10B的平均丝径也为0.0018inch,但是两种植入物在同一系统中,植入物10B的推送阻力低于植入物10A,且植入物10B的径向力及打开距离均优于植入物10A,此处打开距离以植入物10打开至标称直径系统所需推出的距离为依据,所需推出的距离越短,植入物10打开越好。
表2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编织丝102的数量优选为偶数倍数量,所述植入物10包括多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每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包括两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第二编织丝102在所述植入物1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数量优选为偶数倍数量,所述植入物10包括多对所述第三编织丝103,每对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包括两根所述第三编织丝103,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在所述植入物1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数量优选为偶数倍数量,所述植入物10包括多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每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包括两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在所述植入物1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但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在该实施例中,每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每对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和每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分别呈交叉编织。具体地,每一对第二编织丝102中,两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所述植入物10的纵切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二交点,两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在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位置处彼此实际接触,即形成实际的交点。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交点的示意位置,第二交点即为点202在所述植入物10的纵向面上的投影点。每一对第四编织丝104中,两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所述植入物10的纵切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三交点,两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在所述第三交点对应的位置处彼此接触,即形成实际的交点。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三交点的示意位置,第三交点即为点203在所述植入物10的纵向面上的投影点。由于所述第二编织丝102有实际接触交点的存在,可更集中的增大第二编织丝102由于丝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具体地,第二编织丝102有实际接触交点的植入物10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均优于第二编织丝102之间没有实际接触交点的植入物10。类似地,由于所述第四编织丝104有实际接触交点的存在,可更集中的增大第四编织丝104由于丝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第四编织丝104有实际接触交点的植入物10的径向力、打开及贴壁性均优于第四编织丝104之间没有实际接触交点的植入物10。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可以成对存在,也可以不成对存在。在所述第三编织丝103成对存在时,每一对第三编织丝103中,两根所述第三编织丝所述植入物10的纵切面上的投影具有第四交点,两根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在所述第四交点对应的位置处彼此接触或不接触,优选为彼此接触。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每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中的两根第二编织丝102也可以为不具有实际接触交点,即在第二交点对应位置处彼此不接触,和/或,每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中的两根第四编织丝104也可以为不具有实际接触交点,即在第三交点对应位置处彼此不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型植入物10的编织丝数量为32~128根,优选为48~68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数量可为2~16根,优选为2~8根。所述第二编织丝102的数量可为8~32根,优选为8~24根。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数量可为16~48根。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数量可为8~32根,优选为8~24根。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编织丝102的数量,和/或,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数量。所述植入物10编织丝的平均丝径可为0.001inch~0.0023inch,优选为0.001inch~0.0018inch,更优选为0.0011inch~0.0016inch,其中第一编织丝101的丝径优选为0.001inch~0.0016inch,所述第二编织丝102的丝径优选为0.0014~0.0023inch,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的丝径优选为0.0012~0.0015inch,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的丝径优选为0.001inch~0.0012inch。
所述植入物10的各个编织丝优选采用生物相容型材料制成,所述生物相容型材料例如为钴铬合金、不锈钢合金或镍钛合金,或者所述生物相容型材料也可为聚四氟乙烯(PTFE)、聚乳酸(PLA)、聚氨酯(PU)等高分子材料。所述植入物10的各个编织丝也可采用DFT线材,其内部为显影性材料,如采用铂、铱、银、钽等线衰减系数高的金属材料,外部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等。优选地,所述编织型植入物10的材料同时由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复合线材(内部采用显影性材料)编织而成,通过设置所述显影性材料,可以实现所述植入物10的整体全显影性,让医生可以快速了解到植入物10的位置。所述复合线材例如为DFT线材,所述单根DFT线材的显影性材料的体积占单根DFT线材总体积的10%~40%,优选为20%~30%。
为了提高植入物10的全显影性,需要提高在X光下衰减系数高的材料(即显影性材料)比例,但这种材料比例增大后会使植入物10回弹性变差,产生较大塑性变形,影响植入物10形态、植入物10打开及贴壁性能等,尤其是在小系统输送中,由于植入物10进入小系统时的变形量更大,这种塑性变形会更加的显著,影响植入物10的自膨胀性能。例如,现有的一种编织型植入物10采用全部为DFT线材的编织丝进行编织,可以很好地提高植入物10的全显影效果。但是植入物10的自膨胀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小系统中对自膨胀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影响植入物10的打开、贴壁效果,导致植入物10在病变血管中易发生血栓及狭窄,影响治疗动脉瘤的效果。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的线材可包括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复合线材,所述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所述复合线材的数量比例为1:1~1:11。可有效改善由复合线材易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性能下降,有效提高径向力,改善植入物10的打开及贴壁效果。例如,所述复合线材为外部材料包裹内部芯材的结构,所述内部芯材为显影性材料,所述显影性材料为铂、铱、银和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外部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聚四氟乙烯、聚乳酸或聚氨酯。例如,在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线材包括DFT线材,在提供部分DFT线材的编织丝以保证植入物10的全显影的基础上,混编入超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如纯镍钛材料)的编织丝,可有效改善由DFT线材易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性能下降,有效提高径向力,改善植入物10的打开及贴壁效果。优选地,采用纯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编织丝与采用DFT线材的编织丝的比例可为1:11~1:1,但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织丝101由至少一根第一线材1011和至少一根第二线材1012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线材1011为所述复合线材,所述第二线材1012的材料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二编织丝102由至少一根镍钛合金制成的线材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编织丝103由至少一根所述复合线材编织而成。所述第四编织丝104由至少一根镍钛合金制成的线材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线材1011和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可以提供良好的显影性能,所述第二线材1012、所述第二编织丝102和所述第三编织丝103可有效提高径向力,改善植入物10的打开及贴壁效果。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10的外径可为2.0~8.0mm。为了平衡植入物10全显影性和外径及径向力损失、打开和贴壁性能等关系,单位长度下植入物10中DFT编织丝中所有显影性材料的体积V(mm3/mm)随着植入物10的直径增大而增大。所述显影性材料的体积V(mm3/mm)、植入物10的自膨胀直径D、编织丝总根数N、第一编织丝根数n及所有编织丝的平均编织丝丝径d,满足:
其中f和k为预设系数,均是根据植入物的显影性效果和打开贴壁的性能的平衡预设。f为预设显影系数,所述显影系数f为0.8~1.6。在所述显影系数范围内,可以调整复合编织丝的数量及复合编织丝中显影材料的横截面积占比。在此显影系数下,可保证良好的植入物10的全显影效果,帮助医生判断植入物10在使用过程中的位置,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打开及贴壁性能,增加医生对手术效果的信心,进而提高治疗血管内动脉瘤的效果。k预设为90~100。例如,k的值可选为95。在不同使用需求下,k的值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因此,该植入物10既可实现较好的全显影效果,又能够改善植入物10的自膨胀性能,即改善打开及贴壁性能,降低植入物10在病变血管中的血栓及狭窄的发生概率,提高植入物10治疗血管内动脉瘤的效果,降低植入物10植入后发生血栓、狭窄以及位移的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植入物10的自膨胀直径D为2.7mm时,编织丝总根数N为72,其中,第一编织丝根数n为8根,平均编织丝丝径d为0.035mm,预设系数k为100时,根据上述体积V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显影单位长度下植入物10中所有显影性材料的体积V为2.02~4.04,并可进一步优选为2.3~3.0。当V值为超过4.04mm3/mm时,样品的显影性会更好,但是经过推送之后,网格密度会更小,样品的长度增长量也增大,更容易发生尺寸的变形,而影响植入物10的自膨性能及径向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由多根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多根编织丝包括至少一根第一编织丝、至少一根第二编织丝和至少一根第三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由至少两种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编织丝和第三编织丝分别由至少一根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复合线材,所述弹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线材和所述复合线材的数量比例为1:1~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线材为外部材料包裹内部芯材的结构,所述内部芯材为显影性材料,所述显影性材料为铂、铱、银和钽中的一种,所述外部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为钴铬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聚四氟乙烯、聚乳酸或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单位长度上所述植入物包括的所述显影性材料的体积V满足:
其中f为显影系数,且f∈[0.8,1.6],d为所述植入物的全部所述编织丝的平均丝径,D为所述植入物的自膨胀直径,k为预设系数,且k为90~100,N为所述编织丝的总根数,n为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根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丝由至少一根第一线材和至少一根第二线材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线材为所述复合线材,所述第二线材的材料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二编织丝由镍钛合金制成的线材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编织丝由所述复合线材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编织丝还包括至少一根第四编织丝,所述第四编织丝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所述第四编织丝由镍钛合金制成的线材编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二编织丝和所述第四编织丝的平均丝径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或,所述植入物的所有编织丝的平均丝径等于所述第三编织丝的丝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的平均丝径为0.001英寸~0.0023英寸,所述第一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英寸~0.0016英寸,所述第二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4英寸~0.0023英寸,所述三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2英寸~0.0015英寸,所述第四编织丝的丝径为0.001英寸~0.0012英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包括至少一对所述第一编织丝、至少一对所述第二编织丝、至少一对所述第三编织丝和至少一对所述第四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第二编织丝、第三编织丝、第四编织丝在所述植入物的圆周方向上分别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的编织丝的数量为32~128根,所述第一编织丝的数量为2~16根,所述第二编织丝的数量为8~32根,所述第三编织丝的数量为16~48根,所述第四编织丝的数量为8~32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包括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在所述植入物的纵切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一交点,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在所述植入物的纵切面上彼此不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织型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第二编织丝、每对所述第三编织丝和每对所述第四编织丝分别呈交叉编织。
CN202320995102.6U 2023-04-27 2023-04-27 编织型植入物 Active CN219983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102.6U CN219983148U (zh) 2023-04-27 2023-04-27 编织型植入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102.6U CN219983148U (zh) 2023-04-27 2023-04-27 编织型植入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3148U true CN219983148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5102.6U Active CN219983148U (zh) 2023-04-27 2023-04-27 编织型植入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3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8503B2 (en) Prosthesis having pivoting fenestration
US10159560B2 (en) Prosthesis having pivoting fenestration
CN212234823U (zh) 一种血管支架
CA2262309C (en) Wire reinforced vascular prosthesis
US897451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US8702786B2 (en) Prosthesis having pivoting fenestration
JP5688019B2 (ja) 撚り線状ワイヤを有するステント
WO2015090237A1 (zh) 管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56095A1 (zh) 新型密网支架
WO2022002281A1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14287989B (zh) 一种血流导向装置支架
CN112569027A (zh) 一种静脉血管支架
CN111887925A (zh) 一种新型密网支架
US20240131308A1 (en) Ureteral st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2908770U (zh) 一种可回收的密网支架
CN219983148U (zh) 编织型植入物
CN212382692U (zh) 一种新型密网支架
CN114052820A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15414164B (zh) 一种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JP2018007802A (ja) 管腔ステ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533354A (zh) 一种人体血管血流导向装置
CN114504356B (zh) 一种立体自适应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
CN113693799A (zh) 一种辅助弹簧圈支架
CN116236331B (zh) 支架编织结构及编织支架
CN219289813U (zh) 血流导向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