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171U -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2171U
CN219982171U CN202321163776.6U CN202321163776U CN219982171U CN 219982171 U CN219982171 U CN 219982171U CN 202321163776 U CN202321163776 U CN 202321163776U CN 219982171 U CN219982171 U CN 219982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ceptor
insulating substrate
composite
magnetizer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37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香波
吴伟
戴诚南
孙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37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2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2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2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所述复合感受体包括绝缘基材,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层状的感受器,所述感受器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导磁体和至少一个导电体,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预定方向交替设置以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回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绝缘基材上交替设置导磁体和导电体,利用具有高磁导率的导磁材料在交变电场中产生电流,利用具有低电阻率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充分发挥两种热效应,从而将导磁材料的磁滞效应与导电材料的涡流效应形成的加热作用实现最大化,大幅提升对于烟支制品的加热效率和升温速率。此外,绝缘基材、导磁体和导电体采用一体化的装配工艺,减少人工装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烟支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这是电磁加热中的涡流加热;同时,电磁加热的另一种形式是磁滞热效应,也就是说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磁分子因磁场方向的迅速改变将发生激烈的摩擦发热,因而也对烟支加热起一定作用,这就是磁滞热效应。根据研究,现有电磁感应加热器具中磁滞加热的贡献要小于涡流加热的贡献。当迅速变化的电流流过感受体时,便产生集肤效应,它使电流集中于感受体表层,热量集中在感受体表面。
在电磁加热过程中,感受体的磁导率越高越容易被磁化,但与此同时感受体的电阻率也会随之迅速上升,使得涡流发热的占比下降,主要依靠磁滞效应发热,在使得感受体发热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磁导率降低,就会导致材料的电阻率降低,这时主要是涡流效应发热,发热效果并不理想,能量利用转化没有最大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受体的磁导率越高越容易被磁化或者磁导率降低导致材料的电阻率降低,从而导致发热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感受体,包括绝缘基材,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层状的感受器,所述感受器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导磁体和至少一个导电体,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预定方向交替设置以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体采用铁磁或亚铁磁材料制成,所述铁磁或亚铁磁材料的磁导率范围为100-20000H/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具有抗磁性或顺磁性,所述导电体的电阻率小于1*10-6Ω·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为膜类结构,所述膜类结构的厚度设置为0.5-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沿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周方向、长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交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体或者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采用连续排列或者非连续排列的布置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材是管状结构、柱体、针状结构或者片状结构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材为片状结构,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通孔,所述绝缘基材的一表面上设置所述导磁体,所述绝缘基材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所述导电体,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覆盖所述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材的任意表面上分别交替设置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受器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导热系数基于所述绝缘基材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材为管状结构,所述感受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内壁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材料制成;所述感受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壁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小于10w/(m·k)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材为非管状结构,所述感受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上表面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感受体,所述第三感受体与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三感受体与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预定方向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电线圈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感受体,所述导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复合感受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烟器具,包括上述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绝缘基材上交替设置导磁体和导电体,利用具有高磁导率的导磁材料在交变电场中产生电流,利用具有低电阻率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充分发挥两种热效应,从而将导磁材料的磁滞效应与导电材料的涡流效应形成的加热作用实现最大化,大幅提升对于烟支制品的加热效率和升温速率。此外,绝缘基材、导磁体和导电体采用一体化的装配工艺,减少人工装配问题。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的复合感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的复合感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的复合感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的复合感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片状结构的绝缘基材的复合感受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复合感受体,所述复合感受体适用于加热烟支制品的电磁加热装置,其主要用于基于电磁效应实现自身的发热以对烟支制品进行加热,所述复合感受体包括绝缘基材,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感受器,所述感受器具有层状结构,其例如可以采用厚度较小的膜类结构,所述膜类结构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5-200μm,其可以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表面等位置,例如可以通过印刷、沉积或镀层等工艺在所述绝缘基材的表面上形成。相对于现有的感受体而言,本实施例涉及的所述复合感受体的厚度小,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并且能达到相同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感受器包括具有高磁导率的导磁体和具有低电阻的导电体,这里的所述导磁体作为第一感受体,所述导电体作为第二感受体,所述第一感受体和所述第二感受体交替排布。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高磁导率的导磁体与具有低电阻的导电体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两种材料紧密结合,例如可以通过印刷、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上,这里的所述导磁体主要用于产生磁滞效应,所述导电材料主要用于产生涡流效应。
这里的所述导磁体采用铁磁或亚铁磁材料等导磁材料制成,上述导磁材料具有高磁性因此能形成较大的磁场,所述铁磁或亚铁磁材料的磁导率范围为100-20000H/m。其中,所述铁磁或亚铁磁材料优选采用铁、镍及其合金或者镍化合物。
这里的所述导电体采用抗磁性或顺磁性的金属、合金或者抗磁性或顺磁性的金属混合物等导电材料制成,这里的所述导电体存在较弱的磁场,且所述导电体的电阻率小于1*10-6Ω·m;这里的所述导电体优选采用银、铝、铜等材料制成。
具体地,这里的所述绝缘基材的导热系数为2-300w/(m·k),其采用绝缘的耐高温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250℃或者热分解温度大于250℃。所述绝缘基材的材料优选采用绝缘的无机耐高温材料,这里的无机耐高温材料例如可以是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钙镁钛陶瓷、石英玻璃、高硼硅玻璃等,但不仅限于这些材料。其中,更加优选氧化锆、氧化铝和石英玻璃作为选择的材料。
所述绝缘基材可以根据例如烟支制品的尺寸而具有不同的形状或者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管状、圆柱体、片状和针状。根据所述绝缘基材的结构,所述导磁体和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周方向、长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上交替排布,在所述绝缘基材的表面或周向形成至少一个闭合电路。
所述复合感受体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连接所述导磁体或所述导电体,保护层与绝缘基材可以为相同材质,也可以为不同材质。
例如当所述绝缘基材为空心的管状结构时,其尺寸参数为内径5-12mm,壁厚0.05-1mm,管长10mm-60mm;所述绝缘基材受电磁感应对烟支进行周向加热,烟支插入绝缘基材形成的空心结构中,绝缘基材与烟支直接接触,这里的所述保护层的导热系数可以设置较低,防止向外散发热量
当所述绝缘基材为柱状结构时,其尺寸参数为外径小于等于3mm,长度10mm-60mm;当所述绝缘基材为片状结构时,其尺寸参数为长度10mm-60mm,宽度2mm-10mm,厚度0.05-1mm,这里所述复合感受体中可以插入烟支或直接与烟支接触,在受电磁感应后对烟支进行中心或端部加热,需要通过所述保护层传递热量,这里的所述保护层的导热系数设置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预定方向交替设置,这样,可以利用导磁材料在交变电场中产生电流并利用导电材料进行导电,从而充分发挥两种材料产生的热效应,从而所述复合感受体的发热效果。
考虑到本实施例涉及的所述绝缘基材可以是管状结构、针状结构或者片状结构等多种结构,为此,所述感受器可以根据不同结构或者形式的所述绝缘基材具有不同的设置方式,同时所述保护层的设置方式和对其导热系数的要求也不同。
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绝缘基材为管状结构时,这里所述感受器可以设置在管状绝缘基材的内壁上,烟支制品插入到管状的绝缘基材中,所述绝缘基材的导热系数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待加热烟支的升温速率,这里的所述绝缘基材的导热系数优选大于20w/(m·k);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感受器的表面上,其优选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保护层优选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制成。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绝缘基材为管状结构时,所述感受器还可以设置在管状绝缘基材的外壁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例如优选采用导热系数小于10w/(m·k)的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采用导热系数小于5w/(m·k)的材料制成,所述保护层优选采用导热系数小于上述数值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制成,还可以采用其他绝热或隔热材料。这样通过在所述感受器的表面设置导热系数较低的所述保护层,以使得热量集中在所述保护层的内侧而防止热量向外传递以减少热量损失。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绝缘基材为非管状的柱体、针状或片状结构时,所述感受器可以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上表面上,这里的所述保护层的导热系数越高,越有利于热量快速通过所述保护层到达烟支制品,从而提高待加热的烟支制品的升温速率;这里所述保护层的导热系数优选大于20w/(m·k),进一步可以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上表面上沿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周方向、长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交替设置,这里的所述感受器基于所述绝缘基材的结构可以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受器可以沿着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周方向或者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从而形成围绕所述绝缘基材的闭环串联电路,其中,两种不同感受体的交接处界面位置紧密结合,例如可以通过高温烧结连接或者镀膜工艺形成,这样,所述感受器中闭环串联电路的综合电阻可以大幅降低,感应产生的涡流电流大大提高,提高加热效率。
具体地,当所述绝缘基材1采用管状结构时,所述感受器中的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1上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外周方向(相当于周向)或者长度方向(相当于轴向)交替设置。例如,如图1(a)所示,当所述绝缘基材1采用管状结构时,所述感受器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上表面上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圆形外周方向而实现周向设置,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外周交替设置,在所述感受器的外侧设置保护层4,从而形成环绕所述绝缘基材1外周的周向交替串联的闭环电路。
具体地,可以采用的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1,其导热系数为2w/(m·k),长度为18mm,壁厚为0.2mm,内径为9mm。具体地,在所述绝缘基材1上首先印制3段导磁体2,这3段的导磁体2采用轴向连续而周向分段的设置方式,其中,每段导磁体2的轴向长度为15mm,每段导磁体2的周向印刷角度60度,相互间隔60度,所述导磁体2经过高温烧结方式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1上,厚度为70μ。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导磁体1的间隔部分印刷银浆层作为导电体3,所述导电体3的轴向长度15mm,烧结后厚度为70μm。
此外,也可以如图1(b)所示,所述感受器也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内壁上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圆形外周方向而实现周向设置,在所述感受器的外侧设置保护层4。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所述绝缘基材1采用管状、片状或者柱状等结构时,所述感受器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表面上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长度方向(轴向)设置,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轴向上交替排列设置,从而形成围绕所述绝缘基材1外周的轴向交替串联的闭环电路。
具体地,例如可以采用的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1,其导热系数30w/(m·k),长度为15mm,壁厚为0.5mm,内径为8mm。具体地,在所述绝缘基材1上沿周向印刷3段导磁体2以及沿周向印刷2段导电体3,导磁体2和导电体3交替印制,具体地,在绝缘基材1上首先印刷3段导磁体2,每段导磁体2的轴向长3mm,间隔2.5mm,两端分别距离基材1的两端0.5mm,高温烧结后的厚度为100μ,上述基础上在间隔2.5mm处印刷银浆作为导电体2,高温烧结后的厚度为100μ。
此外,所述感受器还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着所述绝缘基材的厚度方向交替设置,以形成环绕所述绝缘基材外周的闭环并联电路,这样,所述感受器中形成的闭环并联电路的综合电阻也可以大幅降低,感应产生的涡流电流大大提高,提高加热效率。
如图3所示,当绝缘基材1采用管状、片状或柱状等结构时,所述感受器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1上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厚度方向(相当于径向)设置,其中,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沿着所述绝缘基材1的厚度方向交替排列,从而形成围绕所述绝缘基材1外周的周向叠加并联而轴向连续的闭环电路。如图4所示,当然还可以形成围绕所述绝缘基材1外周的周向叠加并联而轴向非连续的闭环电路。所述感受器的上述两种设置结构在沿所述绝缘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形成闭环电路,在所述绝缘基材的长度方向上可以采用连续排列,也可以是非连续排列的布置方式。
具体地,例如可以采用的管状结构的绝缘基材1,其导热系数10w/(m·k),长度17mm,壁厚1mm,内径8mm,在上述绝缘基材上周向印刷导磁体2,所述导磁体2的长度15mm,高温烧结后的厚度50mm;在导磁体2上周向印刷导电体3,所述导电体3的长度15mm,高温烧结后的厚度50微米;再在导电体3上周向印刷导磁体2以形成交替设置,所述导磁体2的长度15mm,高温烧结后的厚度50mm。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绝缘基材为片状结构时,为了在所述绝缘基材上通过交替方式设置不同的感受体,所述感受体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为此,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通孔,这里的所述通孔中可以灌注银浆以用于导电,从而实现围绕通孔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闭环回路,例如可以先在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通孔,然后再通过印刷或镀层、沉积等方式设置所述感受器;也可以是先在所述绝缘基材上通过印刷、镀层或沉积等方式设置感受器,然后再打孔。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通孔4,所述绝缘基材1的一表面上设置导磁体2,所述绝缘基材1的另一表面上设置导电体3,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覆盖所述通孔4。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上表面上设置导磁体2,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下表面上设置导电体3,从而实现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的交替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上表面上交替设置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例如可以依次设置导磁体2、导电体3以及导磁体2,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下表面上同样交替设置所述导磁体2和所述导电体3。上述交替设置的方式也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在所述绝缘基材1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依次设置导电体3、导磁体2以及导电体3。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受器还可以包括第三感受体,所述第三感受体与上述作为第一感受体的所述导磁体和作为第二感受体的所述导电体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这样,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感受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着预定方向交替设置,从而形成具有闭环并联或闭环串联的电路的复合感受体,这里的具体设置方式参照上述针对导磁体和导电体的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导电线圈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复合感受体,所述导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复合感受体上,通过所述导电线圈以形成电磁效应,从而使得所述复合感受体中的感受器发热,从而实现对于烟支制品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烟器具,包括上述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绝缘基材上交替设置导磁体和导电体,利用具有高磁导率的导磁材料在交变电场中产生电流,利用具有低电阻率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充分发挥两种热效应,从而将导磁材料的磁滞效应与导电材料的涡流效应形成的加热作用实现最大化,大幅提升对于烟支制品的加热效率和升温速率。此外,绝缘基材、导磁体和导电体采用一体化的装配工艺,减少人工装配问题。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材,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层状的感受器,所述感受器包括至少一个导磁体和至少一个导电体,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预定方向交替设置以形成至少一个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采用铁磁或亚铁磁材料制成,所述铁磁或亚铁磁材料的磁导率范围为100-20000H/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具有抗磁性或顺磁性,所述导电体的电阻率小于1*10-6Ω·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为膜类结构,所述膜类结构的厚度设置为0.5-2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沿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周方向、长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或者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采用连续排列或者非连续排列的布置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材是管状结构、柱体、针状结构或者片状结构中的一种,所述复合感受体设置有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材为片状结构,所述绝缘基材上设置通孔,所述绝缘基材的一表面上设置所述导磁体,所述绝缘基材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所述导电体,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覆盖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材的任意表面上分别交替设置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导热系数基于所述绝缘基材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材为管状结构,所述感受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内壁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材料制成;或者所述感受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外壁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小于10w/(m·k)的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材为非管状结构,所述感受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上表面上,所述保护层采用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感受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感受体,所述第三感受体与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三感受体与所述导磁体和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绝缘基材上沿预定方向交替设置。
14.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线圈和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感受体,所述导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复合感受体上。
15.一种电子烟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02321163776.6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Active CN219982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3776.6U CN219982171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3776.6U CN219982171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2171U true CN219982171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3776.6U Active CN219982171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2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90886A (ko) 에어로졸화 가능한 재료에 적합한 관형 가열 요소
JP7240325B2 (ja) エアロゾル形成基体を誘導加熱するためのサセプタ組立品
WO2019127811A1 (zh) 一种发热体及制备方法
CN207784280U (zh) 一种发热体
JP2020503877A (ja) 喫煙材を加熱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9525580A (ja) 炭素ナノチューブを利用した発熱体
US10281521B2 (en) System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device under test (DUT)
CN113679114A (zh) 一种组合式电磁感应气溶胶加热装置
JP2020017519A (ja) バイメタル誘導加熱ブランケット
CN219982171U (zh) 一种复合感受体、电磁加热装置及电子烟器具
CN2101580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EP4342313A1 (en) Atomization assembly for use i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JP2012004028A (ja) 配管の加熱装置
WO2024027368A1 (zh)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185127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及电子烟
Avestruz et al. Single-sided AC magnetic fields for induction heating
WO2024060721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装置
CN217184856U (zh) 电磁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KR200439456Y1 (ko) 발열관
CN21777144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CN211146656U (zh) 一种陶瓷板基材石墨烯涂层发热器
KR102226912B1 (ko) 면상 발열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면상 발열체, 면상 발열체를 포함하는 히터
CN110578958A (zh) 一种陶瓷板基材石墨烯涂层发热器
WO2024012184A1 (zh) 导电线圈、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803356U (zh) 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