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0587U -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0587U
CN219980587U CN202321284232.5U CN202321284232U CN219980587U CN 219980587 U CN219980587 U CN 219980587U CN 202321284232 U CN202321284232 U CN 202321284232U CN 219980587 U CN219980587 U CN 219980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screw rod
rotating shaft
hole
ro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42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东弼
孙汉明
许爽
卢海涛
孙汉霞
朱久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ongke Yao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engkexin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hongke Yao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engkexin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hongke Yao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engkexin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hongke Yao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42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0587U/zh
Priority to JP2023002090U priority patent/JP3243248U/ja
Priority to TW112206499U priority patent/TWM650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0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0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结构,其中驱动电机的转轴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所形成的开口置于转轴的端面上,连接孔的内端壁还开设有螺纹孔;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端面直径小于丝杆结构的端面直径,连接柱远离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与螺纹孔相适配,并使得转轴的端面与丝杆结构的端面相贴合;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进行配合,实现丝杆结构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初步连接,再通过位于连接柱端部的螺纹柱与螺纹孔相配合,实现对丝杆结构与驱动电机的稳定装配,随着螺纹柱逐渐拧入至螺纹孔中,丝杆结构的端部与转轴的端部相贴合,以加强转轴与丝杆结构的同心度,避免了工作中晃动的情形。

Description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杆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机的研究、应用都进一步提升,丝杆电机具有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特性,且能够在制作机床中得到良好的开发应用;丝杆电机主要包括电机主体、丝杆结构以及套设在丝杆结构上的丝杆螺母,丝杆结构与电机主体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实现连接,电机主体进行工作转动,并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螺母得以外部滑槽中进行直线往复滑动,实现由旋转运动至直线运动的转化;
但是,上述结构中,联轴器连接方案则使得投入成本增加;为了优化成本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7166290U中,公开了一种丝杆电机,在电机主体的转轴和丝杆结构上对应开设有连接孔和连接凸起,通过嵌合模式实现电机主体与丝杆结构的连接,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在使用后发现,上述结构中,丝杆结构与电机主体的转轴容易发生相对松动,连接不够稳定,且同心度难得到保证,使得在高速旋转阶段丝杆结构的晃动较大;因此,亟需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丝杆电机,以解决上述出现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丝杆电机中,转轴与丝杆之间连接,容易产生转动不稳定,同心度难以维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所需形成的开口置于所述转轴的端面上,所述连接孔的内端壁还开设有螺纹孔;
丝杆结构,所述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丝杆结构的端面直径,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并使得所述转轴的端面与所述丝杆结构的端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螺纹柱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柱的端面直径;所述连接孔的孔内壁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柱面环绕贴合的第一内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装配时,所述螺纹柱的第一部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第二部分容置在所述连接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螺纹柱之间还设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的端面直径介于所述连接柱的端面直径和所述螺纹柱的端面直径之间;所述第一内壁部和所述螺纹孔之间还设有第二内壁部;装配时,所述衔接柱与所述螺纹柱的第二部分共同容置在所述第二内壁部围合形成的腔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内壁部所形成的腔体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壁部所形成的腔体截面直径,所述第二内壁部与所述衔接柱之间预留有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装配时,所述衔接柱的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内壁部所形成的空腔内,另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内壁部所形成的空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转轴设有所述开口的一端还设有至少一组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分别位于所述转轴两个相对外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帽套设在所述丝杆结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丝杆螺母为滚珠丝杆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结构,其中,驱动电机的转轴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所形成的开口置于转轴的端面上,连接孔的内端壁还开设螺纹孔;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端面直径小于丝杆结构的端面直径,连接柱远离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与螺纹孔相适配,并使得转轴的端面与丝杆结构的端面相贴合;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进行配合,实现丝杆结构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初步连接,在进一步的通过位于连接柱端部的螺纹柱与螺纹孔相配合,实现对丝杆结构与驱动电机的稳定装配,随着螺纹柱逐渐拧入至螺纹孔中,丝杆结构的端部与转轴的端部相贴合,以对加强了转轴与丝杆结构的同心度,不会出现丝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晃动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丝杆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丝杆结构与转轴配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驱动电机;11、转轴;12、连接孔;121、第一内壁部;
122、第二内壁部;13、螺纹孔;14、卡接面;
2、丝杆结构;21、连接柱;22、螺纹柱;23、衔接柱;
3、丝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在下文描述中,给出了普选实例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7166290U中,公开了一种丝杆电机,在电机主体的转轴和丝杆结构上对应开设有连接孔和连接凸起,通过嵌合模式实现电机主体与丝杆结构的连接,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在使用后发现,上述结构中,丝杆结构与电机主体的转轴容易发生相对松动,连接不够稳定,且同心度难得到保证,使得在高速旋转阶段丝杆结构的晃动较大;因此,亟需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丝杆电机,以解决上述出现的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6,包括驱动电机1和丝杆结构2,其中驱动电机1的转轴11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所需形成的开口置于转轴11的端面上,连接孔12的内端壁还开设螺纹孔13;丝杆结构2的一端设有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端面直径小于丝杆结构2的端面直径,连接柱21远离丝杆结构2的一端设有螺纹柱22,螺纹柱22与螺纹孔13相适配,并使得转轴11的端面与丝杆结构2的端面相贴合;
通过连接柱21与连接孔12进行配合,实现丝杆结构2与驱动电机1之间的初步连接;在进一步的通过位于连接柱21端部的螺纹柱22与螺纹孔13相配合,实现对丝杆结构2与驱动电机1的稳定装配,随着螺纹柱21逐渐拧入至螺纹孔13中,丝杆结构2的端部与转轴11的端部相贴合,以对加强了转轴11与丝杆结构2的同心度,不会出现丝杆结构2在工作过程中晃动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若将丝牙直接在连接柱的柱面开设以形螺纹,且对应在连接孔的表面设有连接螺纹,由于螺纹处于倾斜设置,所以仅能保证连接柱与转轴的初步连接,并不能保证同心度。
为了优化丝杆结构2与转轴11之间的配合合理性,本实施例中,螺纹柱22的端面直径小于连接柱21的端面直径;连接孔12的孔内壁设有与连接柱21的柱面环绕贴合的第一内壁部121;不难理解的,第一内壁部121形成一圆筒空腔,该圆筒空腔套合至连接柱21的柱面,在安装的过程中,第一内壁部121能够承托连接柱21,辅助螺纹柱22的安装;为了保证同心度不受影响,将负责加紧配合的螺纹柱22置于连接柱21的一端,螺纹柱22的端面直径小于连接柱21的端面直径,使得螺纹柱22能够轻松装配至螺纹孔13中。
在装配的过程中,丝杆结构2的端面与转轴11的端面相贴合以形成外接触面,即可判断为安装完成,而如果连接柱21的端面又与螺纹孔的端面相贴合以形成内接触面,在都采用刚性结构材料下,任一接触面无法对齐,都会导致另一接触面也无对齐,进而对同心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2的长度大于连接柱21的长度;通过增加连接孔的长度,装配时,螺纹柱22的第一部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3内,第二部分容置在连接孔12内;进而能够仅以丝杆结构2的端面与转轴11的端面相贴合作为完成安装的判断标准,便于安装,且能够进一步保证丝杆结构2与转轴11之间同心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丝杆结构2转动性能,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1和螺纹柱22之间还设有衔接柱23,衔接柱23的端面直径介于连接柱21的端面直径和螺纹柱22的端面直径之间;不难理解的,连接柱21、衔接柱23和螺纹柱22的端面直径依次递减,驱动电机1转动的过程中,丝杆结构2转动性能更为稳定。
由于第一内壁部121与连接柱21保持贴合,由于衔接柱23和螺纹柱22的端面直径经过了两级的缩减,衔接柱23与螺纹柱22能够在相对较大的空间中更易于产生抖动,为了进一步优化衔接柱23与转轴11之间的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壁部121和螺纹孔13之间还设有第二内壁部122;第二内壁部122所形成的腔体截面直径小于第一内壁部121所形成的腔体截面直径,第二内壁部122与衔接柱之间23预留有空隙;不难理解的,装配时,衔接柱23与螺纹柱22的第二部分共同容置在第二内壁部围122合形成的腔体中,缩减了一定的内部空间,但是却通过预留有空隙以保证转动的流畅性,衔接柱23与螺纹柱22的第二部分即使发生一定的抖动,亦可通过第一内壁部121和第二内壁部122快速纠正,且能够进一步保证丝杆结构2与转轴11之间整体同心度和工作稳定性。
更优的,衔接柱23的一部分容置在第二内壁部122所形成的空腔内,另一部分容置在第一内壁部121所形成的空腔内;不难理解的,上述设置能够使得连接柱21的端面不会与第二内壁122的外端面相贴合,不会破坏丝杆结构2的端面与转轴11的端面相贴合作为完成安装的判断标准;而连接柱21的端面与第二内壁部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空隙,也进一步降低了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通过对衔接柱23和转轴11之间形成良配的配合形态,实现了驱动电机1与丝杆结构2的之间连接,在高速状态下,如3000RPM,能够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转轴11设有开口的一端还设有至少一组卡接面14;卡接面14分别位于转轴11两个相对外侧面上;不拿理解的,卡接面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卡接扳手进行调节,检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丝杆螺母3,丝杆螺母套3设在丝杆结构上;驱动电机1进行驱动,丝杆螺母3得以进行往复滑动,在丝杆螺母3上对功能组件进行装配应用;
更优的,丝杆螺母3的样式为滚珠丝杆螺母,能够使得丝杆螺母的滑动更为流畅。
更优的,驱动电机1的探出转轴11的内壁与转轴11之间还设有平垫结构,平垫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轴向运动的影响,进而能够使得丝杆螺母3的移动精准,具有更高的复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进行配合,实现丝杆结构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初步连接;在进一步的通过位于连接柱端部螺纹柱与螺纹孔相配合,实现对丝杆结构与驱动电机的稳定装配,随着螺纹柱逐渐拧入至螺纹孔中,丝杆结构的端部与转轴的端部相贴合,以对加强了转轴与丝杆结构的同心度,不会出现丝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晃动的情形。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所形成的开口置于所述转轴的端面上,所述连接孔的内端壁还开设有螺纹孔;
丝杆结构,所述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丝杆结构的端面直径,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丝杆结构的一端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并使得所述转轴的端面与所述丝杆结构的端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柱的端面直径;所述连接孔的孔内壁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柱面环绕贴合的第一内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装配时,所述螺纹柱的第一部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第二部分容置在所述连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螺纹柱之间还设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的端面直径介于所述连接柱的端面直径和所述螺纹柱的端面直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部和所述螺纹孔之间还设有第二内壁部;所述第二内壁部所形成的腔体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壁部所形成的腔体截面直径,所述第二内壁部与所述衔接柱之间预留有空隙;装配时,所述衔接柱与所述螺纹柱的第二部分共同容置在所述第二内壁部围合形成的腔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装配时,所述衔接柱的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内壁部所形成的空腔内,另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内壁部所形成的空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有所述开口的一端还设有至少一组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分别位于所述转轴两个相对外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帽套设在所述丝杆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螺母样式为滚珠丝杆螺母。
CN202321284232.5U 2023-05-25 2023-05-25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Active CN219980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4232.5U CN219980587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JP2023002090U JP3243248U (ja) 2023-05-25 2023-06-15 リードスクリュー構造及び回転軸直結型リードスクリューモーター
TW112206499U TWM650351U (zh) 2023-05-25 2023-06-26 絲杆結構與轉軸直連式絲杆電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4232.5U CN219980587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0587U true CN219980587U (zh) 2023-11-07

Family

ID=8756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4232.5U Active CN219980587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3248U (zh)
CN (1) CN219980587U (zh)
TW (1) TWM65035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0351U (zh) 2024-01-11
JP3243248U (ja) 202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80587U (zh) 丝杆结构与转轴直连式丝杆电机
CN107336088A (zh) 一种高精度的夹头机构
CN100487263C (zh) 精密高速主轴动力传动连接装置
CN201922264U (zh) 连轴锥齿轮轴向定位夹具
CN209793457U (zh) 一种空心轴零件磨用夹具
CN215344256U (zh) 一种高精度微型防转推杆电缸
CN211429095U (zh) 一种多功能电机转轴
CN213145078U (zh) 分体式出力轴
JP3243292U (ja) 後退が安定する電動リードスクリュー構造
CN220463611U (zh) 一种轴套加工的夹持装置
CN211614319U (zh) 一种改进型车床
CN111487742A (zh) 一种差动重载微调机构
CN220340469U (zh) 旋转副夹持机构及双臂式俯仰调节装置
CN209385593U (zh) 一种丝杠
JP3243291U (ja) 構造が改良された電動リードスクリュー構造
CN220496634U (zh) 一种离心机驱动主轴及离心机
CN220107723U (zh) 一种具有两种直径的转轴的外转子电机
CN214756024U (zh) 一种后固定轴式直线步进电机
CN220007345U (zh) 一种磨床用砂轮接长轴
CN218992261U (zh) 一种丝杠锁紧块锁紧结构
CN217115837U (zh) 一种带直线传动功能的电机
CN210701940U (zh) 一种改进的内螺纹旋压模具
CN209462184U (zh) 电动雨伞专用减速电机结构
CN113231868B (zh) 一种机床加工定位机构
CN216279252U (zh) 一种丝杆尾部固定端安装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