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1908U - 一种微泡吸附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泡吸附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71908U CN219971908U CN202321336162.3U CN202321336162U CN219971908U CN 219971908 U CN219971908 U CN 219971908U CN 202321336162 U CN202321336162 U CN 202321336162U CN 219971908 U CN219971908 U CN 2199719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
- water
- micro
- barrel
- thick bambo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ATUOYWHBWRKTHZ-UHFFFAOYSA-N Prop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 ATUOYWHBWRK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94 prop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泡吸附网,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滤网对水中微泡吸附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微泡吸附网,包括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外网筒,还包括由无孔板或者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中心筒以及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中间网筒,中心筒插设在外网筒中且在中心筒和外网筒之间形成中间通道,中间网筒插设在中间通道中,且中间网筒有数个并沿中心筒的外周依次排列,外网筒的底部覆盖有控水封板,控水封板上开设有通水孔,通水孔与中间通道底部的一侧相对或者与中心筒的内孔相对。本微泡吸附网提高微泡吸附效果,使水在经过排气阀时水中的气体尽可能多的被吸附收集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泡吸附网。
背景技术
排气阀应用于独立采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采暖锅炉、中央空调、地板采暖及太阳能采暖系统等管道排气。因为水中通常都溶有一定的空气,而且空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水在循环的过程中气体逐渐从水中分离出来,并逐渐聚在一起形成大的气泡甚至气柱,因为有水的补充,所以经常有气体产生。
排气阀包括具有进水部、出水部和排气部的阀体,一般为了更好的排出水中的气泡,会在阀体内安装滤网,当水经过滤网时,水中的气泡会吸附在滤网上并不断聚集变大,最后形成大气泡脱离滤网,再通过排气阀的排气部排出。现有的滤网一般是一个由孔网围成的呈圆筒状的网筒,进水部和出水部分别位于网筒的两侧,水经过滤网时仅仅通过该单个网筒吸附气泡,水与网筒的接触面积有限,微泡吸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微泡吸附网,解决了现有滤网对水中微泡吸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泡吸附网,包括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外网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无孔板或者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中心筒以及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中间网筒,所述中心筒插设在外网筒中且在中心筒和外网筒之间形成中间通道,所述中间网筒插设在中间通道中,且中间网筒有数个并沿中心筒的外周依次排列,所述外网筒的底部覆盖有控水封板,所述控水封板上开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中间通道底部的一侧相对或者与中心筒的内孔相对。
微泡吸附网安装在阀体中,阀体的进水部位于外网筒的外周侧,阀体的出水部位于外网筒的下方。当通水孔与中间通道底部的一侧相对时,进水部位于远离通水孔的一侧。水经过微泡吸附网时,先通过外网筒进入到中间通道中,再经过中间网筒和中心筒或者经过中间网筒和绕过中心筒后从通水孔流出。相比于只设置一个网筒的现有滤网,可以增加水与微泡吸附网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气泡更充分得被微泡吸附网吸附,提高微泡吸附效果,使水在经过排气阀时水中的气体尽可能多的被吸附收集排出。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所述中间网筒的底端贴靠在控水封板上,相邻两个中间网筒的侧壁相互贴靠,且中间网筒的侧壁还分别贴靠在中心筒和外网筒上。
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微泡吸附网结构更稳定,从而保证微泡排气阀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为气体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置,提高微泡的吸附效果,将水中的气体更充分地吸附收集并排出。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微泡吸附网还包括由孔网螺旋绕制而成的螺旋网筒,每个中间网筒中均插设有所述螺旋网筒。
螺旋网筒的设置不仅可以为气泡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置,而且水在通过螺旋网筒时还能够产生更多的扰动和涡流,使小气泡更快的撞击形成大气泡脱离水面,从而更充分得将水中的气体吸附收集并排出。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每个螺旋网筒的筒壁之间均形成螺旋通道,且螺旋网筒的中心处具有中心通道。螺旋通道和中心通道为大气泡上升提供了空间,避免螺旋网筒的筒壁之间过于密集导致大气泡又被切割为小气泡,保证微泡吸附网对气泡的吸附效果,有利于气体的收集和排出。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所述螺旋网筒的底端贴靠在控水封板上。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微泡吸附网结构更稳定,从而保证微泡排气阀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为气体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置,提高微泡的吸附效果,将水中的气体更充分的吸附收集并排出。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所述控水封板的外沿向外网筒的顶部凸出形成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外网筒的外侧并与外网筒贴靠固定。固定环的设置使外网筒与控水封板固定稳定,保证微泡吸附网长期使用的有效性。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由孔网制成的中心筒的底端与控水封板贴靠。这样可以保证微泡吸附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中心筒对水中气泡的吸附作用。
在上述的微泡吸附网中,由无孔板制成的中心筒的底面与控水封板之间具有过水间隙。
水进入到中间通道后,大部分水绕着中心筒流动,小部分水通过过水间隙从中心筒的底部进入到中心筒中,还有一部分水从中心筒的顶部流入中心筒,这样从中心筒底部和顶部流入的水流在中心筒中形成对流,有利于水中气泡的撞击合并,从而也有利于排出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微泡吸附网中设置外网筒、中间网筒和中心筒,并在外网筒的底部设置控水封板,控水封板上的通水孔与中间通道底部的一侧相对或者与中心筒的内孔相对,提高了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使水中的气体能够更充分的吸附收集和排出。
2、螺旋网筒的设置增加了气泡的吸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微泡吸附网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简化表示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微泡吸附网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微泡吸附网的仰视图。
图5是图1微泡吸附网隐藏中间网筒和螺旋网筒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1微泡吸附网中中间网筒和螺旋网筒的拆分立体图。
图7是本安全装置实施例二中微泡吸附网的俯视图。
图8是图7微泡吸附网中外网筒的立体图。
图9是图7微泡吸附网中中间网筒和中心筒的拆分立体图。
图中,1、中心筒;2、外网筒;3、中间网筒;4、螺旋网筒;4a、螺旋通道;4b、中心通道;5、控水封板;5a、通水孔;5b、固定环;6、中间通道;7、过水间隙;8、定位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微泡吸附网包括由无孔板制成的呈圆筒状的中心筒1以及均由孔网制成的呈圆筒状的外网筒2和中间网筒3,中心筒1插设在外网筒2中并同轴设置,在中心筒1和外网筒2之间形成中间通道6。中间网筒3插设在中间通道6中,中间网筒3有数个并沿中心筒1的外周依次排列。图中设置有6个中间网筒3,也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中间网筒3的数量。外网筒2的底部覆盖有控水封板5,控水封板5上开设有通水孔5a,通水孔5a与中间通道6底部的一侧相对。
微泡吸附网还包括由孔网螺旋绕制而成的螺旋网筒4,每个中间网筒3中均插设有螺旋网筒4。每个螺旋网筒4的筒壁之间均形成螺旋通道4a,且螺旋网筒4的中心处具有中心通道4b。中心筒1的底面与控水封板5之间具有过水间隙7,中间网筒3的底端和螺旋网筒4的底端均贴靠在控水封板5上,相邻两个中间网筒3的侧壁相互贴靠,且中间网筒3的侧壁还分别贴靠在中心筒1和外网筒2上,中心筒1的侧壁与中间网筒3的侧壁固定。控水封板5的外沿向外网筒2的顶部凸出形成固定环5b,固定环5b位于外网筒2的外侧并与外网筒2贴靠固定。控水封板5的底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凸柱8,定位凸柱8位于与通水孔5a相对的一侧。
排气阀包括阀体,阀体具有进水部、出水部和排气部,微泡吸附网插设在阀体中,进水部位于外网筒2的外周侧,且进水部位于远离通水孔5a的一侧,出水部位于控水封板5的下方,排气部位于微泡吸附网的上方。阀体内设置有与定位凸柱8对应的定位槽,定位凸柱8插入到定位槽中使微泡吸附网在阀体内周向定位。
水通过进水部进入阀体内并接触到微泡吸附网时,一部分水通过外网筒2进入到中间通道6中,由于中间通道6底部靠近进水部的一侧被控水封板5阻挡,同时中心筒1由无孔板制成对水流也具有阻挡作用,水在中间通道6中会绕着中心筒1流动,然后再从远离进水部的通水孔5a流出,另一部分水流先在外网筒2的外侧流动,最后还是通过外网筒2进入到中间通道6,再从通水孔5a流出,水从通水孔5a离开微泡吸附网后再从出水部流出。这样水中的气体能够接触更多的中间网筒3、螺旋网筒4以及外网筒2,从而能够使气体更充分的吸附在微泡吸附网中聚集并排出,提高了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外网筒2、中间网筒3和螺旋网筒4的网孔大小以及网孔的结构尺寸均不相同。其中外网筒2的网孔为棱形且接近正方形,网孔尺寸最大,组成网孔的边条最细;螺旋网筒4的网孔也是棱形且接近正方形,螺旋网筒4的网孔尺寸比外网筒2略小,组成网孔的边条最粗;中间网筒3的网孔呈棱形,网孔的锐角大致为45°,组成网孔的边条粗细介于螺旋网筒4与外网筒2之间。这样设置可以使水中的气体更充分的吸附在微泡吸附网上,有利于更好得收集水中的丙烷气体并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7-图9所示,微泡吸附网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微泡吸附网包括均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外网筒2、中心筒1和中间网筒3。中心筒1插设在外网筒2中且在中心筒1和外网筒2之间形成中间通道6,中心筒1与外网筒2同轴设置。中间网筒3插设在中间通道6中,且中间网筒3有数个并沿中心筒1的外周依次排列。图中所示中间网筒3有六个并沿周向均匀排列,也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中间网筒3的数量。外网筒2的底部覆盖有控水封板5,控水封板5将中间通道6的底部封闭,控水封板5上开设有的通水孔5a,通水孔5a与中心筒1的内孔相正对。中间网筒3的底端和中心筒1的底端均贴靠在控水封板5上,相邻两个中间网筒3的侧壁相互贴靠,且中间网筒3的侧壁还分别贴靠在中心筒1和外网筒2上,中心筒1的侧壁与中间网筒3的侧壁固定,外网筒2与中间网筒3的侧壁固定。控水封板5的外沿向外网筒2的顶部凸出形成固定环5b,固定环5b位于外网筒2的外侧并与外网筒2贴靠固定。另外,如图7和图9所示,中心筒1与中间网筒3的结构相同。
排气阀包括阀体,阀体具有进水部、出水部和排气部,微泡吸附网插设在阀体中,进水部位于外网筒2的外周侧,出水部位于控水封板5的下方,排气部位于微泡吸附网的上方。
水通过进水部进入阀体内并接触到微泡吸附网时,水通过外网筒2进入到中间通道6中,由于中间通道6底部被控水封板5阻挡,水只能通过中间通道6后进入到中心筒1的内孔中,然后再从通水孔5a流出,水从通水孔5a离开微泡吸附网后再从出水部流出。这样水中的气体能够充分接触外网筒2、中间网筒3和中心筒1,从而能够使气体更充分的吸附在微泡吸附网中聚集并排出,提高了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每个中间网筒3中均插设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螺旋网筒4。水在通过中间通道6时水中的微泡还能够通过螺旋网筒4吸附,从而提高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用实施例一由无孔板制成的中心筒1替换由孔网制成的中心筒1。水通过进水部进入阀体内并接触到微泡吸附网时,水通过外网筒2进入到中间通道6中,由于中间通道6底部被控水封板5阻挡,同时中心筒1由无孔板制成对水流也具有阻挡作用,水在中间通道6中会绕着中心筒1流动,再从中心筒1的上端口流入到中心筒1的内孔中,再从通水孔5a流出。这样水中的气体能够接触更多的中间网筒3、螺旋网筒4以及外网筒2,从而能够使气体更充分的吸附在微泡吸附网中聚集并排出,提高了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用实施例二由孔网制成的中心筒1替换由无孔板制成的中心筒1。水通过进水部进入阀体内并接触到微泡吸附网时,水通过外网筒2进入到中间通道6中,由于中间通道6底部靠近进水部的一侧被控水封板5阻挡,水通过中间网筒3、螺旋网筒4和中心筒1后,再从远离进水部的通水孔5a流出。这样水中的气体能够接触更多的中间网筒3、螺旋网筒4以及中心筒1,从而能够使气体更充分的吸附在微泡吸附网中聚集并排出,提高了微泡吸附网的微泡吸附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水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微泡吸附网,包括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外网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无孔板或者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中心筒(1)以及由孔网制成的呈筒状的中间网筒(3),所述中心筒(1)插设在外网筒(2)中且在中心筒(1)和外网筒(2)之间形成中间通道(6),所述中间网筒(3)插设在中间通道(6)中,且中间网筒(3)有数个并沿中心筒(1)的外周依次排列,所述外网筒(2)的底部覆盖有控水封板(5),所述控水封板(5)上开设有通水孔(5a),所述通水孔(5a)与中间通道(6)底部的一侧相对或者与中心筒(1)的内孔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网筒(3)的底端贴靠在控水封板(5)上,相邻两个中间网筒(3)的侧壁相互贴靠,且中间网筒(3)的侧壁还分别贴靠在中心筒(1)和外网筒(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微泡吸附网还包括由孔网螺旋绕制而成的螺旋网筒(4),每个中间网筒(3)中均插设有所述螺旋网筒(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每个螺旋网筒(4)的筒壁之间均形成螺旋通道(4a),且螺旋网筒(4)的中心处具有中心通道(4b)。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网筒(4)的底端贴靠在控水封板(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封板(5)的外沿向外网筒(2)的顶部凸出形成固定环(5b),所述固定环(5b)位于外网筒(2)的外侧并与外网筒(2)贴靠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由孔网制成的中心筒(1)的底端与控水封板(5)贴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泡吸附网,其特征在于,由无孔板制成的中心筒(1)的底面与控水封板(5)之间具有过水间隙(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36162.3U CN219971908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微泡吸附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36162.3U CN219971908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微泡吸附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71908U true CN219971908U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8590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36162.3U Active CN219971908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微泡吸附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71908U (zh) |
-
2023
- 2023-05-27 CN CN202321336162.3U patent/CN2199719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971908U (zh) | 一种微泡吸附网 | |
CN107789972B (zh) | 一种两段式烟气脱硫塔及其梯阶均流集液装置 | |
CN214701135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105944628A (zh) | 一种百叶窗式反应器内构件 | |
CN208177177U (zh) | 一种组合式吸附罐 | |
CN209612566U (zh) | 水循环式填料喷淋塔 | |
CN205710056U (zh) | 一种叠片式微孔曝气器 | |
CN215136897U (zh) | 一种用于co2解吸的降膜再沸器 | |
CN211411520U (zh) | 一种环保新型活性炭吸附床 | |
CN218421883U (zh) | 一种具有导流均风的吸附装置 | |
CN212050578U (zh) | 一种滤芯装置和过滤设备 | |
CN208567064U (zh) | 一种中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 |
RU2017108195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лективного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 |
CN219815862U (zh) | 一种大面积折叠膜过滤器 | |
CN106621722B (zh) |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塔内的浆液隔离装置及脱硫塔 | |
JP2001157809A (ja) | オゾン吸脱着筒 | |
CN105546674B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静音装置 | |
CN211098106U (zh) | 一种水滤空气净化器 | |
CN218046726U (zh) | 防堵塞装置 | |
CN212594075U (zh) | 一种浮阀塔盘 | |
CN210920531U (zh) |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设备的消音器 | |
US20240181389A1 (en) | Hydrolysis reaction device for dechlorination and decyanation of blast furnace gas | |
CN221753337U (zh) | 双再生罐盐箱及软水机 | |
CN215724144U (zh) | 一种空气纯化用电加热器 | |
CN219571895U (zh) | 一种蒸汽回水泄压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