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8317U - 一种叠合梁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梁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8317U
CN219968317U CN202321537838.5U CN202321537838U CN219968317U CN 219968317 U CN219968317 U CN 219968317U CN 202321537838 U CN202321537838 U CN 202321537838U CN 219968317 U CN219968317 U CN 219968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ide
die
fixedly connected
threaded rod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78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Yulin Templat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Yulin Templat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Yulin Templat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Yulin Templat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78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8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8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8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梁模板,涉及模板技术领域。所述叠合梁模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且底座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两个弯折侧模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与底模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梁模板具有减小侧模发生形变几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梁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梁模板。
背景技术
叠合梁是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的梁,第一次在预制场做成预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梁吊装安放完成后,再浇捣上部的混凝土使其连成整体。
参阅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733761U,公开了一种钢混叠合梁后浇带免支架模板,其在使用时,以箱型横梁为支承梁,采用悬吊的方式设置后浇筑底模,后浇带,进而由后浇带底模与两侧混凝土结构件共同形成无需底部支撑的钢混叠合梁后浇带模板,避免了在后浇带下方搭设支撑架体浇筑后浇带的繁琐方式,其支架结构制作方便、连接牢靠、可任意组合拆卸、并能多次周转使用,显著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成型质量;
但是其在使用时,由于侧面的模板为单一的平面结构,使得侧面模板的强度较小;且仅仅通过承力钢管和长螺栓杆对侧面模板的顶部进行约束,使得侧面的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影响浇带混凝土成型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叠合梁模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小侧模发生形变几率的叠合梁模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梁模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且底座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两个弯折侧模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与底模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螺纹杆、第二固定板和锁紧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与另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相对的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螺纹杆的一端,螺纹杆穿过第一固定板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设置,且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贯穿其设置的转轴,且螺纹杆通过转轴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折侧模的侧面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条形开口,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连接有用于对弯折侧模限位的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板、限位柱和细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细杆的下端,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限位柱,限位柱插设在弯折侧模开设的限位孔内,且限位柱上表面的边角处开设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底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底模通过橡胶垫与弯折侧模的底部侧面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梁模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对弯折侧模的底部侧面进行约束,通过顶部约束机构对弯折侧模的顶部侧面进行约束,使得弯折侧模与底模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减小弯折侧模发生形变的几率,同时弯折侧模为类Z字型,即非单一平面结构,增加弯折侧模的强度,进一步减小弯折侧模发生形变的几率,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柱插设在弯折侧模开设的限位孔内,实现对弯折侧模安装位置的限位,使得弯折侧模的安装更加精准,有利于装置的使用;且通过限位柱对弯折侧模限位时,弯折侧模可以稳定的放置到底模的一侧,进而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扶持弯折侧模来维持弯折侧模的平衡,有利于弯折侧模与底模的连接;由于限位柱通过细杆与连接板连接,当通过外部大力敲击时,细杆会发生断裂,使得限位柱与连接板分离,此时限位柱不再对弯折侧模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弯折侧模的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梁模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顶部约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叠合梁;2、限位机构;21、连接板;22、限位柱;23、细杆;3、底座;4、底模;5、顶部约束机构;51、第一固定板;52、螺纹杆;53、第二固定板;54、锁紧螺栓;55、转轴;6、弯折侧模;7、橡胶垫;8、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一种叠合梁模板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4,且底座3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4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6,两个弯折侧模6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与底模4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
需要说明:两个弯折侧模6的端部与外部模板拼接,且通过两个弯折侧模6、底模4、以及两端的两个外部模板形成封闭的空间,向该封闭空间内注浆,形成叠合梁1;
还需要说明: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对弯折侧模6的底部侧面进行约束,通过顶部约束机构5对弯折侧模6的顶部侧面进行约束,使得弯折侧模6与底模4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减小弯折侧模6发生形变的几率,同时弯折侧模6为类Z字型,即非单一平面结构,增加弯折侧模6的强度,进一步减小弯折侧模6发生形变的几率,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1、螺纹杆52、第二固定板53和锁紧螺栓54,所述第一固定板51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53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53与第一固定板51相对的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螺纹杆52的一端,螺纹杆52穿过第一固定板51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设置,且螺纹杆5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4。
需要说明:通过转动锁紧螺栓54,使得锁紧螺栓54与第一固定板51的外表面紧密接触,通过锁紧螺栓54锁紧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3,进而实现对弯折侧模6顶部侧面的稳定约束;
还需要说明:螺纹杆52可以相对于转动第一固定板51转动,使得装置在存放时,第一固定板51可以与螺纹杆52水平设置,或者根据存放空间调整螺纹杆52与第一固定板51之间的角度,有利于装置存放。
参考图3所示,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还包括转轴55,所述螺纹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贯穿其设置的转轴55,且螺纹杆52通过转轴55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转轴55实现螺纹杆52与安装槽的内壁的转动连接,且转轴55为高强度钢制成,减小转轴55发生形变的几率。
参考图1所示,所述弯折侧模6的侧面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条形开口,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连接有用于对弯折侧模6限位的限位机构2。
需要说明:通过限位机构2可以实现对弯折侧模6的限位,使得弯折侧模6的安装更加精准,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还需要说明:当通过限位机构2对弯折侧模6限位时,使得弯折侧模6可以稳定的放置到底模4的一侧,进而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扶持弯折侧模6来维持弯折侧模6的平衡,有利于弯折侧模6与底模4的连接。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连接板21、限位柱22和细杆2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细杆23的下端,细杆2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限位柱22,限位柱22插设在弯折侧模6开设的限位孔内,且限位柱22上表面的边角处开设有倒角。
需要说明:限位柱22插设在弯折侧模6开设的限位孔内,实现对弯折侧模6安装位置的限位,使得弯折侧模6的安装更加精准,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还需要说明:通过限位柱22对弯折侧模6限位时,弯折侧模6可以稳定的放置到底模4的一侧,进而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扶持弯折侧模6来维持弯折侧模6的平衡,有利于弯折侧模6与底模4的连接;由于限位柱22通过细杆23与连接板21连接,当通过外部大力敲击时,细杆23会发生断裂,使得限位柱22与连接板21分离,此时限位柱22不再对弯折侧模6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弯折侧模6的取下,减小操作人员的负担。
参考图1所示,所述底模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且底模4通过橡胶垫7与弯折侧模6的底部侧面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橡胶垫7可以更好的密封底模4与弯折侧模6之间的缝隙,减小漏浆的几率,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梁模板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对弯折侧模6的底部侧面进行约束,通过顶部约束机构5对弯折侧模6的顶部侧面进行约束,使得弯折侧模6与底模4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减小弯折侧模6发生形变的几率,同时弯折侧模6为类Z字型,即非单一平面结构,增加弯折侧模6的强度,进一步减小弯折侧模6发生形变的几率,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柱22插设在弯折侧模6开设的限位孔内,实现对弯折侧模6安装位置的限位,使得弯折侧模6的安装更加精准,有利于装置的使用;且通过限位柱22对弯折侧模6限位时,弯折侧模6可以稳定的放置到底模4的一侧,进而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扶持弯折侧模6来维持弯折侧模6的平衡,有利于弯折侧模6与底模4的连接;由于限位柱22通过细杆23与连接板21连接,当通过外部大力敲击时,细杆23会发生断裂,使得限位柱22与连接板21分离,此时限位柱22不再对弯折侧模6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弯折侧模6的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4),且底座(3)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4)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6),两个弯折侧模(6)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与底模(4)的侧面可拆卸连接;
顶部约束机构(5),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1)、螺纹杆(52)、第二固定板(53)和锁紧螺栓(54),所述第一固定板(51)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53)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53)与第一固定板(51)相对的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螺纹杆(52)的一端,螺纹杆(52)穿过第一固定板(51)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设置,且螺纹杆(5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还包括转轴(55),所述螺纹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贯穿其设置的转轴(55),且螺纹杆(52)通过转轴(55)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侧模(6)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连接有用于对弯折侧模(6)限位的限位机构(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连接板(21)、限位柱(22)和细杆(2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细杆(23)的下端,细杆(2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限位柱(22),限位柱(22)插设在弯折侧模(6)开设的限位孔内,且限位柱(22)上表面的边角处开设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且底模(4)通过橡胶垫(7)与弯折侧模(6)的底部侧面连接。
CN202321537838.5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叠合梁模板 Active CN219968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838.5U CN219968317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叠合梁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838.5U CN219968317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叠合梁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8317U true CN219968317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7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7838.5U Active CN219968317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叠合梁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8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5311A (zh) 可调式防水导墙模板支撑结构及其作业方法
CN219968317U (zh) 一种叠合梁模板
CN113338614B (zh) 一种无梁楼板柱帽可调式模板结构
CN115262966A (zh) 一种浇筑钢筋混凝土用建筑模板锁紧设备
CN216372683U (zh) 一种预制箱梁模板
CN217621220U (zh) 房建工程免支模框架柱u型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模具
CN220014431U (zh) 地下室剪力墙模板免开孔支模装置
CN218933863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加固型支撑模板
CN220978835U (zh) 一种边梁加固专用螺杆装置
CN218375393U (zh) 一种叠合板安装就位校核结构
CN213829511U (zh) 预制墙体模板
CN210164234U (zh) 一种剪力墙一次成型铝模结构
CN220414314U (zh) 用于混凝土挡墙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
CN211114808U (zh) 一种抗剪侧墙模板
CN219753995U (zh) 超限转换梁间狭小空间的模板加固装置
CN115126226B (zh) 大梁模具与立柱快速链接施工工艺
CN218990174U (zh) 一种适用于异型钢筋混凝土腰梁施工的模板
CN215471888U (zh) 一种基于预制t梁侧模的横隔板安装结构
CN211447350U (zh) 一种钢结构剪力墙结构
CN21720532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
CN220451424U (zh) 梁板与梁底l形挂板整体浇筑的模板支撑体系
CN218541680U (zh) 一种用于解决后浇带拆后回顶的工具
CN115198964B (zh) 一种立柱双挑梁支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075025U (zh) 一种立柱模板加工模具
CN213742321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