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0221U -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0221U
CN219960221U CN202320749087.7U CN202320749087U CN219960221U CN 219960221 U CN219960221 U CN 219960221U CN 202320749087 U CN202320749087 U CN 202320749087U CN 219960221 U CN219960221 U CN 219960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wireless charger
output
fram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90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扬礼
宋维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lion Opt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90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0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0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0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包括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所述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初级线圈和充电输入板,所述初级线圈和充电输入板连接;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上的充电接收机构和支撑组件,所述充电接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次级线圈和充电输出板,所述次级线圈设于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和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支撑组件带动与初级线圈贴近,以实现无线充电。采用本实用新型,无需拆卸设备也能对设备进行充电,同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在手机数码产品上的应用。无线充电可解决因需连接电源线充电而带来一系列使用不便的问题,因而,无线充电器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申请号为201720657072.2专利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器”。
此外,现有通过太阳能来驱动电动卷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解决了现有能源不足、污染环境等问题。申请号为202123302657.8专利公开的“一种太阳能板可调的电动卷帘”,包括:卷帘本体,所述卷帘本体的顶部设有横向的滑动槽;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卷帘本体内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的背面设有一个或多个调节固定件,所述调节固定件的上端套在所述滑动槽内,并沿着所述滑动槽横向滑动。其通过太阳能板接受太阳光能并转化为电力,电力输送到控制系统,再由控制系统向驱动卷帘的驱动机构提供电力。
然而,总会存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例如阴天、雨天。太阳能板无法向控制系统提供足够的电力,从而造成电动卷帘无法正常工作。控制系统一般是指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来控制电动卷帘升降的接收器,其安装在门窗上。接收器内部设有充电电池,平时太阳能板的电量可储存在该充电电池内。如果太阳能板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给接收器,现有的就只能将其从门窗上拆卸下来,对其充电,待充好电后再将其安装到门窗上。但是,这接收器一般安装在门窗的顶部,用户可能需要借助椅子等物件才能接触到接收器,这样会对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无需拆卸设备也能对设备进行充电,同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无线充电器的遮阳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所述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初级线圈和充电输入板,所述初级线圈和充电输入板连接;
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上的充电接收机构和支撑组件,所述充电接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次级线圈和充电输出板,所述次级线圈设于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和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支撑组件带动与初级线圈贴近,以实现无线充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充电接收机构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所述次级线圈、电源管理芯片和充电输出板依次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座设有相连通的接收腔和输出腔,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接收腔内,所述充电输出板设于输出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接收腔内且能伸出固定座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设有贯通其两端面的容纳腔,所述次级线圈和电源管理芯片均设于容纳腔内;
所述固定座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固定座和支撑架之间围成接收腔,所述封盖和固定座之间围成输出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架外端面设有输入口,内端面设有连接口;所述输入口、容纳腔、连接口和接收腔依次连通;所述输入口设有输入触板,所述次级线圈设于输入触板背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收腔内侧壁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支撑架的侧壁设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卡设于限位卡槽内,以防支撑架脱离固定座;
所述封盖设有与接收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支撑架侧壁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所述输出腔内侧壁设有卡扣块,所述封盖内侧壁设有卡钩,所述卡钩卡设于卡扣块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设有输出触板,所述初级线圈设于输出触板背面;
所述输出触板内侧壁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封盖内侧壁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支撑架内侧壁设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吸力大于第二磁性件的吸力,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吸力大于第三磁性件的吸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封盖内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封盖设有与封盖固定连接的盖封件,所述盖封件覆盖第一安装槽的开口,以将第二磁性件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架内侧壁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磁性件设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架封件,所述架封件覆盖第二安装槽的开口,以将第三磁性件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遮阳设备,包括框体、活动扇体、待充电机构和上述的无线充电器,所述充电发射装置设于框体上,所述活动扇体和框体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和待充电机构均设于活动扇体上,且所述充电输出板和待充电机构电连接;
所述充电接收装置通过活动扇体带动与充电发射装置贴近,以对待充电机构充电。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可通过两装置的贴近来实现对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发射装置与电源连接,电流输送到充电输入板,由初级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能量耦合传递,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靠近时,能量传递到次级线圈,最后输送到充电输出板,充电输出板与设备连接,从而将电能输送给设备,实现无线充电。其中,充电接收装置起到电能传递的作用,只要充电接收装置和设备连接并与充电发射装置贴近,就能实现对设备充电,无需电源线,无需要将设备拆下来充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因无电源线的牵引,也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可以应用于遮阳设备上,例如:太阳能驱动的电动卷帘。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下,待充电机构例如接收器可与充电接收装置连接来实现无线充电。其中,充电发射装置可安装在框体上,与市电连接,充电接收装置和活动扇体均安装在活动扇体上,活动扇体可在框体上滑动。当需要充电时,只要移动活动扇体,使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贴近便能对待充电机构进行充电,无需将待充电机构拆下来,充电简单、方便。无需充电时,只要移动活动扇体使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分离即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充电接收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图1充电接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充电发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发射装置100和充电接收装置200,所述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外壳10以及设于外壳10内的初级线圈11和充电输入板12,所述初级线圈11和充电输入板12连接。
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固定座1以及设于固定座1上的充电接收机构和支撑组件,所述充电接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次级线圈2和充电输出板3,所述次级线圈2设于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和固定座1活动连接,所述次级线圈2通过支撑组件带动与初级线圈10贴近,以实现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输入板12和充电输出板3均为PCB板。
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可通过两装置的贴近来实现对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发射装置与电源连接,电流输送到充电输入板,由初级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能量耦合传递,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靠近时,能量传递到次级线圈,最后输送到充电输出板,充电输出板与设备连接,从而将电能输送给设备,实现无线充电。其中,充电接收装置起到电能传递的作用,只要充电接收装置和设备连接并与充电发射装置贴近,就能实现对设备充电,无需电源线,无需要将设备拆下来充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因无电源线的牵引,也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如图2-3所示,所述充电接收机构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4,所述次级线圈2、电源管理芯片4和充电输出板3依次连接。电源管理芯片是用于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的芯片,其采用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详细介绍。
具体的,如图3-4所示,所述固定座1设有相连通的接收腔1a和输出腔1b,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接收腔1a内,即所述次级线圈2和电源管理芯片4均设于接收腔1a内,所述充电输出板3设于输出腔1b内。
优选地,如图2-3、5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接收腔1a内且能伸出固定座1外的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内设有贯通其两端面的容纳腔61,所述次级线圈2和电源管理芯片4均设于容纳腔61内。也就是说,所述支撑架6和固定座1活动连接,而且支撑架6可伸出固定座1外。通过支撑架的移动,可带动次级线圈和电源管理芯片一起移动,使得充电接收装置在靠近充电发射装置时,次级线圈在支撑架的带动下与充电发射装置靠近,即向初级线圈靠近,从而保证充电效率。通过支撑架与固定座之间的伸缩结构,可以避免充电接收装置向充电发射装置横向移动时,发生较大的摩擦和碰撞,从而造成充电接收装置和充电发射装置不能完全的贴合,无法实现充电或者充电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例如,充电发射装置安装在窗户的框体上,充电接收装置安装在窗扇上,窗扇沿框体左右推动时,充电接收装置是从充电发射装置的侧面移动到正面,如果支撑架不能活动,其会与充电发射装置碰撞,会造成无线充电器的损坏,还会阻碍窗扇的推拉,损坏窗户。因而,活动的支撑架可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其中,如图2、5所示,所述支撑架6外端面设有输入口62,内端面设有连接口63;所述输入口62、容纳腔61、连接口63和接收腔1a依次连通。电源管理芯片的连接线从容纳腔穿过连接口,再从接收腔延伸至输出腔与充电输出板连接。所述输入口设有输入触板,所述次级线圈设于输入触板背面。优选地,所述输入触板68由玻璃制成。更佳地,所述玻璃为有机玻璃,保证能量的有效传输。输入触板设于支撑架的位置即为次级线圈的位置,输入触板需与充电发射装置相应位置贴合才能保证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贴近,才能有效地保证有效充电。
优选地,如图2-4、6所示,所述固定座1设有封盖5,所述封盖5、固定座1和支撑架6之间围成接收腔1a,所述封盖5和固定座1之间围成输出腔1b。封盖的设置可对固定座的内部起到封闭的作用,达到防尘、防水和防异物的目的。更佳地,所述输出腔1b内侧壁设有卡扣块1d,所述封盖5内侧壁设有卡钩55,所述卡钩55卡设于卡扣块1d上。通过卡扣块和卡钩的配合,使封盖可容易地安装、固定在固定座上,结构简单,安装简单、方便。
优选地,如图4-5所示,所述接收腔1a内侧壁设有限位卡槽1c,所述支撑架6的侧壁设有限位钩65,所述限位钩65卡设于限位卡槽1c内,以防支撑架6脱离固定座1。限位卡槽和限位钩的配合,对支撑架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支撑架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固定座。
优选地,如图5-6所示,所述封盖5设有与接收腔1a连通的第一通气孔53,所述支撑架6侧壁设有与容纳腔61连通的第二通气孔64。第一通气孔和支撑架相对设置。在支撑架移动的过程中,外面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进入固定座内,固定座内的气体也能通过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出去,使得固定座内外气压平衡,保证支撑架正常移动。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封盖5上设有灯孔56,用户可透过灯孔看到充电输出板上灯的闪亮情况,从而知道无线充电器的工作情况。
此外,如图7所示,所述外壳10设有输出触板13,所述初级线圈11设于输出触板13背面。在充电时,尽量保证输出触板和输入触板贴近,缩短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距离,保证能实现无线充电。
进一步,如图2-3、7所示,所述输出触板13内侧壁设有第一磁性件7,所述封盖5内侧壁设有第二磁性件8,所述支撑架6内侧壁设有第三磁性件9,所述第一磁性件7的吸力大于第二磁性件8的吸力,所述第二磁性件8的吸力大于第三磁性件9的吸力。所述第一磁性件7、第二磁性件8和第三磁性件9均为磁铁。第一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的设置是利用磁铁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靠近充电发射装置的支撑架向输出触板贴近,即使输出触板和输入触板始终保持贴合状态,保证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不分离且能完全贴合,使得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无线充电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磁性件7通过固定套14固定安装在输出触板13内侧壁,且第一磁性件7沿输出触板13的周向排布设置,即第一磁性件与第三磁性件相对应设置,保证输入触板和输出触板被有效的吸引并贴合,进一步保证无线充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更佳地,所述初级线圈11设于固定套14上。
当不需要充电时,用户会通过移动活动扇体使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分离,支撑架可能仍处于与输出触板贴合的位置,甚至因吸力惯性而向固定座外移动,这样在活动扇体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使支撑架与框体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损坏支撑架和输入触板。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设于封盖上且与第三磁性件相对设置。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分离后,第三磁性件不再受到第一磁性件的吸力作用,而受到第二磁性件的吸力作用而使支撑架向接收腔内移动,使支撑架整体缩回固定座内并保持该状态。这样,充电接收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支撑架不会随意移动,也不会与框体碰撞摩擦,更不会影响活动扇体的正常移动。
优选地,如图2-3、6所示,所述封盖5内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51,所述第二磁性件8设于第一安装槽51内;所述封盖5设有与封盖5固定连接的盖封件52,所述盖封件52覆盖第一安装槽51的开口,以将第二磁性件8固定于第一安装槽51内。封盖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磁性件的第一安装槽,再用盖封件将第二磁性件封闭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保证第二磁性件固定在封盖上。封盖和盖封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更佳地,所述封盖5上还设有限位柱54,所述限位柱54穿设于盖封件52上,便于盖封件在封盖上定位,从而便于安装。
更佳地,所述第一通气孔53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安装槽51沿第一通气孔53的周向排布,所述盖封件52设有盖通孔521,所述第一通气孔53通过盖通孔521与接收腔1a连通,避免盖封件遮挡第一通气孔,保证气体流畅。
优选地,如图2-3、5所示,所述支撑架6内侧壁设有第二安装槽66,所述第三磁性件9设于第二安装槽66内;所述支撑架6设有与支撑架6固定连接的架封件67,所述架封件67覆盖第二安装槽66的开口,以将第三磁性件9固定于第二安装槽66内。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三磁性件的第二安装槽,再用架封件将第三磁性件封闭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保证第三磁性件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和架封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更佳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槽66沿容纳腔61的周向排布,所述架封件67设有架通孔671,所述容纳腔61通过架通孔671与接收腔1a连通。因此,第一通孔孔、盖通孔、接收腔、架通孔、容纳腔和第二通气孔依次连通,使得支撑架在移动的过程中,气体可顺畅地流通,从而保证支撑架正常移动。
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充电发射装置100和市电连接,即充电输入板12和市电连接,适配器将220V交流电降压整流成5V直流电输送到充电输入板12,初级线圈11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能量耦合传递。充电发射装置100和充电接收装置200靠近,输出触板13和输入触板68贴合。初级线圈11把电能转换成磁能传输到次级线圈2,次级线圈2再把接收到的磁能转换成电能,实现能量的传输。传输后的电能经过电源管理芯片4处理变成12V直流输出至充电输出板3,给待充电机构500的充电电池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未示适配器,市电经过降压后输送到充电输入板。适配器采用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详细介绍。
相应地,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遮阳设备,包括框体300、活动扇体400、待充电机构500和上述的无线充电器,所述充电发射装置100设于框体300上,所述活动扇体400和框体300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00和待充电机构500均设于活动扇体400上,且所述充电输出板3和待充电机构500电连接;所述充电接收装置200通过活动扇体400带动与充电发射装置100贴近,以对待充电机构500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具体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详细介绍。这里所述待充电机构一般为接收器,用于驱动电动卷帘升降,待充电机构内设有充电电池。
优选地,所述遮阳设备还包括太阳能板(图中未示)。太阳能板设于活动扇体的背面,以吸收太阳光能。一般情况下,太阳能板和待充电机构连接。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以向待充电机构提供电力。当光能不足时例如阴天、雨天,将待充电机构与充电接收装置连接。然后,移动活动扇体,使活动扇体上的充电接收装置和充电发射装置接近,使输出触板和输入触板贴合,便能实现对待充电机构充电。充电完毕后,移动活动扇体,使活动扇体上的充电接收装置和充电发射装置分离即可。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可以应用于太阳能驱动的电动卷帘。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下,待充电机构例如接收器可与充电接收装置连接来实现无线充电。其中,充电发射装置可安装在框体上,与市电连接,充电接收装置和活动扇体均安装在活动扇体上,活动扇体可在框体上滑动。当需要充电时,只要移动活动扇体,使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贴近便能对待充电机构进行充电,无需将待充电机构拆下来,充电简单、方便。无需充电时,只要移动活动扇体使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分离即可,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除了可以用于太阳能驱动的电动卷帘,还可用于其他的需要充电且不便于拆卸的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无需拆卸设备也能对设备进行充电,同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发射装置和充电接收装置,所述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初级线圈和充电输入板,所述初级线圈和充电输入板连接;
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上的充电接收机构和支撑组件,所述充电接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次级线圈和充电输出板,所述次级线圈设于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和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支撑组件带动与初级线圈贴近,以实现无线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收机构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所述次级线圈、电源管理芯片和充电输出板依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相连通的接收腔和输出腔,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接收腔内,所述充电输出板设于输出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接收腔内且能伸出固定座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设有贯通其两端面的容纳腔,所述次级线圈和电源管理芯片均设于容纳腔内;
所述固定座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固定座和支撑架之间围成接收腔,所述封盖和固定座之间围成输出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外端面设有输入口,内端面设有连接口;所述输入口、容纳腔、连接口和接收腔依次连通;所述输入口设有输入触板,所述次级线圈设于输入触板背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腔内侧壁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支撑架的侧壁设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卡设于限位卡槽内,以防支撑架脱离固定座;
所述封盖设有与接收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支撑架侧壁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所述输出腔内侧壁设有卡扣块,所述封盖内侧壁设有卡钩,所述卡钩卡设于卡扣块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输出触板,所述初级线圈设于输出触板背面;
所述输出触板内侧壁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封盖内侧壁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支撑架内侧壁设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吸力大于第二磁性件的吸力,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吸力大于第三磁性件的吸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内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封盖设有与封盖固定连接的盖封件,所述盖封件覆盖第一安装槽的开口,以将第二磁性件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内侧壁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磁性件设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架封件,所述架封件覆盖第二安装槽的开口,以将第三磁性件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
10.一种遮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活动扇体、待充电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器,所述充电发射装置设于框体上,所述活动扇体和框体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收装置和待充电机构均设于活动扇体上,且所述充电输出板和待充电机构电连接;
所述充电接收装置通过活动扇体带动与充电发射装置贴近,以对待充电机构充电。
CN202320749087.7U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Active CN219960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087.7U CN219960221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087.7U CN219960221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0221U true CN21996022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8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9087.7U Active CN219960221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0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7849B2 (en) Charging dock, electronic product,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method
CN207705524U (zh) 一种应用导电滑轨的移动门
KR20220048039A (ko) 커튼 개폐 장치 및 커튼 개폐 시스템
CN219960221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CN116404761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遮阳设备
CN22034210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中空遮阳设备
CN211422477U (zh) 电动防晒装置的驱动控制部件
CN210485579U (zh) 一种车用遥控风力发电警示灯
CN210350453U (zh) 一种户外防水开关柜
CN210852094U (zh) 一种智能换电柜
CN113437771A (zh) 充电座及其应用
CN221306064U (zh) 一种太阳能耳机充电仓及耳机组件
CN219961090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智能拉珠窗帘控制器
CN217300412U (zh)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充电式电动驱动装置
CN216644020U (zh) 一种可实现多面无线供电的led灯具
CN21529461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长寿命led触摸灯
US11598147B2 (en) Roller blind shaft
CN218216298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柜
CN217300413U (zh)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光伏充电电动驱动装置
CN214674558U (zh) 一种安装于门窗上的无线供电系统
CN209982143U (zh) 一种支持磁吸在墙面的智能无线充电装置
CN213118857U (zh) 一种应急太阳能线条灯
CN219436670U (zh) 一种电动窗帘的供电系统
CN217400671U (zh) 一种可自动关闭的智能入户门
CN217159345U (zh) 一种高散热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