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9466U -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9466U
CN219959466U CN202321621170.2U CN202321621170U CN219959466U CN 219959466 U CN219959466 U CN 219959466U CN 202321621170 U CN202321621170 U CN 202321621170U CN 219959466 U CN219959466 U CN 219959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necting cavity
cable
quick connec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11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秀珍
张继翔
吕启胜
吴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luxing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nluxing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nluxing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nluxing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11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9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9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9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包括电缆部及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部包括导线及导线绝缘层,所述导线与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两端设置有橡胶闭合部,所述橡胶闭合部两端中间为连接部导体层,所述连接部导体层内部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部导体层外周为连接部绝缘层。通过设置橡胶闭合部,利用导线绝缘层压迫橡胶闭合部,使橡胶闭合部紧贴导线绝缘层,达成绝缘密闭效果;通过设置连接腔,且连接腔前端触点与导线接触面积大于导线横截面积,保证导线连接处可以通过足够的电流量;通过连接腔前端和连接腔后端错落设置,两端中轴线错开,延长了导线可连接长度,增加接触面积,降低了施工中对导线剥皮长度的难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现场要求的不断增加,传输信号的电缆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传统电缆连接方式需要用螺丝或卡子将电缆固定在插头上,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插拔操作,且易发生松动和接触不良问题,对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现有电缆中(公开号:CN204741232U)通过固定筒的作用,实现两根电缆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电缆连接的速度。但尚有以下不足之处:
1、导线与固定筒之间绝缘连接不紧密,实际施工中需要对连接处再进行绝缘处理,增加施工工序;
2、导线一般由断线钳截断,横截面一般呈坡面,只有坡面顶端与阻挡部接触,导电面积有限;
3、实际施工中,导线连接长度需要配合固定筒深度,对导线剥皮长度有严格要求,增加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包括电缆部及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部包括导线及导线绝缘层,所述导线与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两端设置有橡胶闭合部,所述橡胶闭合部两端中间为连接部导体层,所述连接部导体层内部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部导体层外周为连接部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橡胶闭合部使用阻燃绝缘橡胶构成,当导线插入连接腔后,导线绝缘层压迫橡胶闭合部,使橡胶闭合部紧贴导线绝缘层,达成绝缘密闭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导体层两端分别设置连接腔,且连接腔分为连接腔前端和连接腔后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腔前端设置连接腔前端触点,所述连接腔前端触点与导线接触面积应大于导线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连接腔后端设置有连接腔固定刺,所述连接腔固定刺朝导线插入方向倾斜布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腔前端和连接腔后端错落设置,两端中轴线错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橡胶闭合部,利用导线绝缘层压迫橡胶闭合部,使橡胶闭合部紧贴导线绝缘层,达成绝缘密闭效果。
2、通过设置连接腔,且连接腔前端触点与导线接触面积大于导线横截面积,保证导线连接处可以通过足够的电流量。
3、通过连接腔前端和连接腔后端错落设置,两端中轴线错开,延长了导线可连接长度,增加接触面积,降低了施工中对导线剥皮长度的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腔前端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腔后端局部放大图。
图中:1、电缆部;101、导线绝缘层;102、导线;2、连接部;201、橡胶闭合部;202、连接部绝缘层;203、连接部导体层;204、连接腔;205、连接腔后端;205a、连接腔固定刺;206、连接腔前端;206a、连接腔前端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包括电缆部1及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部1包括导线102及导线绝缘层101,所述导线102与连接部2连接,所述连接部2两端设置有橡胶闭合部201,所述橡胶闭合部201两端中间为连接部导体层203,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内部设置有连接腔204,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外周为连接部绝缘层202。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闭合部201使用阻燃绝缘橡胶构成,当导线102插入连接腔204后,导线绝缘层101压迫橡胶闭合部201,使橡胶闭合部201紧贴导线绝缘层101,达成绝缘密闭效果。阻燃绝缘橡胶是电线电缆行业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材料,主要用于导线绝缘和护套以及连接器的绝缘等方面。其具备较好的阻燃性能、耐热性能和绝缘性能。一项研究表明,采用阻燃绝缘橡胶制造的电线电缆着火时的平均燃烧速度为0.30m/s,远低于绝缘胶带材料的燃烧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两端分别设置连接腔204,且连接腔204分为连接腔前端206和连接腔后端205。将接触部分与固定部分进行分开设置,首先保证接触部分的接触面积,固定部分通过错开设置增加了连接强度,且固定部分也起到了导线连接的作用,增大了导线接触面积,减少因接触面过小引起的触点发热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前端206设置连接腔前端触点206a,所述连接腔前端触点206a与导线102接触面积应大于导线102横截面积。导体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会对通过电流的影响产生显著的影响。按照欧姆定律,电势差与电流成正比,而电势差与接触电阻和电流成正比。因此,随着接触面积的减小,接触电阻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电势差增大,电流不稳定、波动等问题。另外,由于接触电阻的增加,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加重线路发热,可能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火灾等安全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后端205设置有连接腔固定刺205a,所述连接腔固定刺205a朝导线102插入方向倾斜布置。倒刺固定方式可以提供非常牢固的连接,不易松动或脱落,从而保证连接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倒刺固定方式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并使其均匀受力,从而提高连接件的抗震能力和抗振动能力,特别适用于需要防止松动或脱落的场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一体成型,采用导体材料为金属铜。一体成型铜连接件可以实现高强度的一体化设计,与传统组装件相比,其组成部分更少,从而可以降低安装时的误差和变形,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假设两个铜连接件均需要承载5A的电流,其中一个使用一体成型铜连接件,另一个使用组装件。通过实验测得,使用一体成型铜连接件时,其电阻为0.001欧姆,而使用组装件时,其电阻为0.003欧姆。由此可见,使用一体成型铜连接件可以大幅度降低电阻,减少线路损耗,提高导电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加连接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前端206和连接腔后端205错落设置,两端中轴线错开。通过错开中心轴线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与直线连接相比,错开中轴线连接可以分散受力点,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在使用相同材质和尺寸的连接时,错开中轴线连接的强度可以明显优于直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闭合部,利用导线绝缘层压迫橡胶闭合部,使橡胶闭合部紧贴导线绝缘层,达成绝缘密闭效果;通过设置连接腔,且连接腔前端触点与导线接触面积大于导线横截面积,保证导线连接处可以通过足够的电流量;通过连接腔前端和连接腔后端错落设置,两端中轴线错开,延长了导线可连接长度,增加接触面积,降低了施工中对导线剥皮长度的难度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包括电缆部(1)及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部(1)包括导线(102)及导线绝缘层(101),所述导线(102)与连接部(2)连接,所述连接部(2)两端设置有橡胶闭合部(201),所述橡胶闭合部(201)两端中间为连接部导体层(203),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内部设置有连接腔(204),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外周为连接部绝缘层(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闭合部(201)使用阻燃绝缘橡胶构成,当导线(102)插入连接腔(204)后,导线绝缘层(101)压迫橡胶闭合部(201),使橡胶闭合部(201)紧贴导线绝缘层(101),达成绝缘密闭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两端分别设置连接腔(204),且连接腔(204)分为连接腔前端(206)和连接腔后端(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前端(206)设置连接腔前端触点(206a),所述连接腔前端触点(206a)与导线(102)接触面积应大于导线(102)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后端(205)设置有连接腔固定刺(205a),所述连接腔固定刺(205a)朝导线(102)插入方向倾斜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导体层(203)一体成型,采用导体材料为金属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前端(206)和连接腔后端(205)错落设置,两端中轴线错开。
CN202321621170.2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Active CN219959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1170.2U CN219959466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1170.2U CN219959466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9466U true CN219959466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1170.2U Active CN219959466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9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82486A1 (zh) 一种铝端子和铜铝过渡连接器
CN219959466U (zh)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电缆
CN205429234U (zh) 一种高性能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
CN102891417B (zh) 导线连接方法和接线端子
CN212136038U (zh) 一种通用型电线
CN214957664U (zh) 一种耐瞬时高压冲击的限流型高压连接器
CN211404879U (zh) 一种电子线束用连接器
CN109119780B (zh)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CN217387815U (zh) 一种接地连接线
CN215527980U (zh) 一种具备二道安全锁功能的排针连接器
CN214899219U (zh) 一种新型电源线接口
CN216563896U (zh) 激光器放电电缆连接器
CN218525775U (zh) 一种连接线束
CN216015755U (zh) 精密防锡渗入的连接器端子
CN206878196U (zh) 一种电缆接头
CN216015765U (zh) 一种宽频带电缆组件
CN220341040U (zh) 一种高压线和点火线圈的连接结构
CN216085345U (zh) 一种连接器破线连接片
CN213093465U (zh) 一种带保护装置的接地线
CN201600946U (zh) 柔性扁平线缆
CN216353404U (zh) 一种线束
CN219163720U (zh) 一种新型主线接电端子
TWI733369B (zh) 電源端子接線裝置及其方法
CN219892352U (zh) 一种高强度镍片
CN216598132U (zh) 一种螺纹连接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