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8559U -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8559U
CN219958559U CN202321647000.1U CN202321647000U CN219958559U CN 219958559 U CN219958559 U CN 219958559U CN 202321647000 U CN202321647000 U CN 202321647000U CN 219958559 U CN219958559 U CN 219958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nuclear power
air
fan
purif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70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志猛
王进
李新贤
谷战国
盘锋德
詹鹏举
邹扬
魏少翀
陆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Yangji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Yangji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Yangji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70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8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8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包括箱体、风管、滤芯与风机;箱体具有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上方,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气流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具有进气通道,风管设于第一腔体外侧,且风管的一端与进气通道连接并连通;滤芯设于第一腔体内,且滤芯覆盖气流通道;第二腔体具有出气通道;风机设于第二腔体内,且风机的抽气部与气流通道相对设置,风机的出气部与出气通道相对设置,风机使第一腔体内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核电站污物由风管吸入到第一腔体,并使核电站污物被吸附到滤芯上。可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放射性粉尘,可确保工作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可有效避免放射性粉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Description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放射性去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放射性照射量,回收利用旧设备和材料,减少需要送往领有许可证的埋藏设施内处置的设备和材料的体积,使场地和设施或其局部恢复到不受限制使用的状态。
传统去污方式包括去污液擦拭法、机械打磨法、化学去污等方式,但是传统去污方式存在各种各样弊端,以最常用机械打磨法为例,针对精密、复杂零件时,往往无能为力,常有许多死角无法清理,同时该方法还存在人员沾污、人身损害等风险,效率低下、去污效果不明显。同时传统去污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难以处理,去污液、化学试剂往往体积大,无法压缩,从一定程度上并未减少放射性废物量。核电站内近几年大量引进激光去污,激光去污效果优、效率高,能够大幅度减少放射性剂量。以往激光去污往往只是单独进行,并未对激光去污产生的粉尘进行考虑,但是由于核电站的特殊性,因此导致激光去污产生的粉尘往往具备放射性,该粉尘如附着在工作人员身上,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包括箱体、风管、滤芯与风机;所述箱体具有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上方,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通过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具有进气通道,所述风管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外侧,且所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连接并连通;所述滤芯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滤芯覆盖所述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腔体具有出气通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风机的抽气部与所述气流通道相对设置,所述风机的出气部与所述出气通道相对设置,所述风机使所述第一腔体内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核电站污物由所述风管吸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并使所述核电站污物被吸附到所述滤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所述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上设有调风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底部还设有移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万向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把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为一体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可以将核电站污物如放射性粉尘吸入第一腔体内,并被吸附在滤芯上,由此可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放射性粉尘,可确保工作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且可有效避免放射性粉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地,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包括箱体10、风管20、滤芯30与风机40;箱体10具有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位于第二腔体12上方,且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之间通过气流通道A连通;第一腔体11具有进气通道B,风管20设于第一腔体11外侧,且风管20的一端与进气通道B连接并连通;滤芯30设于第一腔体11内,且滤芯30覆盖气流通道A。
该第二腔体12具有出气通道C;风机40设于第二腔体12内,且风机40的抽气部41与气流通道A相对设置,风机40的出气部42与出气通道C相对设置,风机40使第一腔体11内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核电站污物由风管20吸入到第一腔体11,并使核电站污物被吸附到滤芯3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箱体10大致呈柱状,如可以是方形柱状结构,该箱体10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如可以是不锈钢材料制成,或者,可以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可以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简称UHMWPE,别名又叫做高强高模聚乙烯,是分子量150万以上的无支链的线性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优良的耐冲击性能、优良的耐磨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良好的耐光学性。优选地,该箱体10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该箱体10底部还设有移动组件60,以便于该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移动搬运,该移动组件60包括若干万向轮61,每个万向轮61可配置制动装置62,以便于稳定地停靠在合适的工作区域或者收纳区域。
优选地,该箱体10上还设有把手70,便于工作人员推动该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该把手70可以是大致呈U型结构,其可以是设置在箱体10的上部,或者可以是设置在箱体10背离进气通道B的一侧上。
优选地,该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之间设有隔板13,该隔板13设有气流通道A,该滤芯30可以是呈柱状结构,如可以是圆柱状或者方形柱状,该气流通道A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等。如该气流通道A可以是圆形,该滤芯30为圆柱状,该滤芯30的外径大于该气流通道A的直径。或者说,该滤芯30的投影完全覆盖该气流通道A。该滤芯30可选除尘滤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风管20的一端与进气通道B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优选地,该第一腔体11上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的周沿向外延伸形成连接管,该连接管的内腔与该进气孔连通形成进气通道B,该风管20的一端可与该连接管可拆卸连接,如该风管20套设在该连接管上并通过固定绳捆扎或者通过管箍固定在一起。或者,该风管20的一端与该连接管直接焊接或者熔接固定在一起。或者,该风管20的一端与该连接管或者进气通道B通过快速接头进行连接。当然,该风管2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采用螺纹连接等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管20上设有调风阀(未图示),该风管20吸力可通过该调风阀进行调节。
优选地,该风机40可以是通过法兰结构配合紧固件如紧固螺栓固定在该气流通道A处。
优选地,该箱体10的侧面偏下位置设有出气通道C,使得气流由箱体10偏下方位置排出,可避免气流向上排出,亦可保护到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腔体1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查第一腔体11内的压力状态,可理解地,也可以是设置压力表进行监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箱体10上还设有控制器50,控制器50与风机40和压力传感器连接。该控制器50该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型计算器、中央处理器、场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状态器、逻辑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任何基于操作指令操作信号(模拟和/或数字)的设备,其可以采用市面上成熟的主控MCU等控制方案,或根据需求进行改进或是创新设计,这里不再细述。本申请的相关数据处理主要由该控制器进行处理。优选地,该控制器50可以是PLC控制器。优选地,该箱体10上设有触摸屏,该触摸屏可以是与控制器50连接,或者,控制器50可以是设置在该触摸屏上,该触摸屏可显示相关参数,并可输入相关控制指令。
优选地,该箱体10上还可设有通讯模块,该通讯模块与控制器50连接,以传送相关参数信息如第一腔体11内的压力参数或者风机40的工作状态至DCS系统上、工作台或工作人员的终端上,并可接收来自DCS系统、工作台或工作人员的终端发来的相关参数,如风机40的工作状态调整参数。优选地,通讯模块不限于3G/4G/5G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LoRa、NB-IoT、蓝牙等。
优选地,该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风机40、控制器50等连接,以向用电部件提供工作电源。
优选地,该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声光预警器,该声光预警器可与控制器50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数据异常、风机40工作异常等情况发生时,可发出声光预警,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如图5所示,激光去污装置100对部件200如换热板进行激光去污,风机40启动,通过气流通道A进行抽气,使第一腔体11保持负压状态,并通过风管20,使风管20前端产生吸力,吸取核电站污物如放射性粉尘,使得放射性粉尘进入第一腔体11内,并通过滤芯30,得到净化,再从第二腔体12的出气通道C排入空气中。由此可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放射性粉尘,可确保工作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且可有效避免放射性粉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风管(20)、滤芯(30)与风机(40);所述箱体(10)具有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2)上方,且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之间通过气流通道(A)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具有进气通道(B),所述风管(20)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外侧,且所述风管(2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B)连接并连通;所述滤芯(30)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且所述滤芯(30)覆盖所述气流通道(A);
所述第二腔体(12)具有出气通道(C);所述风机(40)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2)内,且所述风机(40)的抽气部(41)与所述气流通道(A)相对设置,所述风机(40)的出气部(42)与所述出气通道(C)相对设置,所述风机(40)使所述第一腔体(11)内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核电站污物由所述风管(20)吸入到所述第一腔体(11),并使所述核电站污物被吸附到所述滤芯(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之间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有所述气流通道(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B)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0)上设有调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上还设有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与所述风机(40)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底部还设有移动组件(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60)包括若干万向轮(6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上还设有把手(7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为一体结构。
CN202321647000.1U 2023-06-26 2023-06-26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Active CN219958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7000.1U CN219958559U (zh) 2023-06-26 2023-06-26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7000.1U CN219958559U (zh) 2023-06-26 2023-06-26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8559U true CN219958559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1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7000.1U Active CN219958559U (zh) 2023-06-26 2023-06-26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8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7729A (en) Portable modular air cleaning system
CN102114375A (zh) 集尘器和去除空气中的尘粒的方法
CN210495892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净化塔
CN219958559U (zh) 核电站污物吸附净化装置
CN106422609B (zh)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全自动多用途节能环保设备
CN219958558U (zh) 核电站激光去污净化系统
CN211219898U (zh) 具有净化结构的高频焊管切割机用防护装置
CN212701201U (zh) 一种实验室用活性炭吸附箱
CA2843995A1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articulate from a filter
CN209596880U (zh) 一种电控废气净化装置
CN110689988A (zh) 放射性气体的净化装置
CN212262760U (zh)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用废气回收装置
CN205137715U (zh) 一种移动式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CN210635810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21569285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除尘净化装置
CN211098221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废气净化装置
CN214050959U (zh) 一种用于家具加工的空气过滤装置
CN218944710U (zh) 一种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9224096B (zh) 一种医疗用的消毒装置
CN210523344U (zh) 一种汽车部件加工吸尘排尘装置
CN209583878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12390534U (zh) 一种多级空气净化装置
CN216432036U (zh) 一种车间无尘净化系统
CN214310414U (zh) 一种用于污染防治焚烧炉的安全监测装置
CN211562387U (zh)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清洁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