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7079U - 一种孵育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孵育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7079U
CN219957079U CN202321611242.5U CN202321611242U CN219957079U CN 219957079 U CN219957079 U CN 219957079U CN 202321611242 U CN202321611242 U CN 202321611242U CN 219957079 U CN219957079 U CN 219957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cubation
rod motor
push ro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12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石生
柴松峰
周道吉
刘蒙
谢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12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7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7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7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孵育器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运载部分、环境稳定部分、消毒部分、显示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和孵育座;运载部分包括进料机构和辅助卸料机构;环境稳定部分包括孵育盒机构和控温机构;消毒部分包括臭氧发生器装置、微型进气扇和臭氧传感器模块;显示部分包括数码显示器、显示屏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可选择性地启动对应孵育区域的控温机构,大幅优化能耗比;可实现本装置的全区域无死角消毒,无需拆开装置,大幅简化了消毒流程,节约大量时间和人力;独立的计时设置,实现了实时无间断孵育,从而有效控制各个流程的耗时。

Description

一种孵育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孵育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标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仪器等对标本进行检测与校验,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预测和健康评价的学科。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对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的作用是提高诊断效率,加快检测速度,保证检验质量,扩大检测范围,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检测成本。检测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和耗材等组成了体外诊断系统,汇集了生物、医学、机械、光学、电子学、计算机、工程设计与制造等相关技术。
其中,体外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流程主要包括加样、孵育、分离、读取、数据处理五个步骤。现有孵育器存在以下缺陷:
其一,无法单一启动对应的孵育区域,造成能耗高。
其二,需要手动消毒,过程得拆开设备,导致流程繁琐,耗时长。
其三,无法单一计时,导致加样到分离时长不一致,会影响到最终数据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孵育器装置,解决了传统孵育器存在能耗高、消毒耗时长、数据误差大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孵育器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运载部分、环境稳定部分、消毒部分、显示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和孵育座。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其上底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一和条形凹槽一;圆形通孔一均位于条形凹槽一的槽底。孵育座包括五棱柱形中空容器,其由长方形薄板一、长方形薄板二、长方形薄板三、长方形薄板四、长方形薄板五和五边形薄板构成;长方形薄板一、长方形薄板二、长方形薄板三、长方形薄板四与长方形薄板五之间相互连接构成通管;长方形薄板一与长方形薄板二之间相互平行,且长方形薄板一设置于基座上;长方形薄板三与长方形薄板四之间相互平行,且长方形薄板三与长方形薄板四垂直于基座上;长方形薄板二与长方形薄板三通过长方形薄板五连接;长方形薄板一、长方形薄板二、长方形薄板三、长方形薄板四和长方形薄板五分别为孵育座的下底板、上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和斜面板;孵育座的左侧板上设置进气孔,前侧板上设置六个进料通孔,后侧板上设置四个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防护网。
所述运载部分包括进料机构和辅助卸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丝杆电机、滑轨一、活动载板一、隔热板和条形定位板;丝杆电机和滑轨一设置于孵育座下底板的内壁上;活动载板一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且其下底面与丝杆电机的动子连接;隔热板设置于活动载板一上;条形定位板对称设置于隔热板上,其上设置限位槽。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推杆电机一和条形卸料板;推杆电机一设置于基座内,其活动端滑动连接于圆形通孔一内;条形卸料板设置于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上,其两端设置限位板。
所述环境稳定部分包括孵育盒机构和控温机构。孵育盒机构包括盒体、单向阀、活动闸板和推杆电机二;盒体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其前侧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滑轨二,下底板上设置两个“U”形开口通槽一和长方形通孔二,上底板设置进气孔二;“U”形开口通槽一的开口前端与长方形通孔一的下底重合;“U”形开口通槽一与条形定位板相适配;单向阀设置于进气孔二上;活动闸板通过“L”形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推杆电机二通过安装架设置于孵育座内,且其活动端与活动闸板固连。控温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半导体制冷片模块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内壁;半导体制冷片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二内;散热风扇设置于孵育座的出风口上。
所述消毒部分包括臭氧发生器装置、微型进气扇和臭氧传感器模块。臭氧发生器装置设置于孵育座内;微型进气扇设置于单向阀上;臭氧传感器模块分别设置于孵育座和孵育盒机构内。
所述显示部分包括数码显示器、显示屏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器、显示屏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孵育座的斜面板上。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PLC控制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卸载开关、消毒开关和暂停开关。反馈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模块二。
进一步,增设导热铜管于臭氧发生器装置、微型进气扇、散热风扇之间。
作为优选,用步进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活动闸板和推杆电机二。
进一步,在孵育座内设置隔热板,位于臭氧发生器装置、孵育盒机构的盒体之间,隔热板设置供气通孔,供气通孔位于臭氧发生器装置的出气端一侧。
进一步,增设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模块于孵育座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运载部分、环境稳定部分、消毒部分、显示部分和控制部分的整体设置,实现以下功能:
其一,可选择性地启动对应孵育区域的控温机构(半导体制冷片模块),大幅优化能耗比。
其二,消毒部分的设计,实现了本装置的全区域无死角消毒,无需拆开装置,大幅简化了消毒流程,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其三,独立的计时(显示屏等)设置,实现了实时无间断孵育,从而有效控制各个流程的耗时,减少了外界部分因素(如耗时差异)对最终数据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接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 基座、102. 条形凹槽一、103. 孵育座、104. 防护网、201. 丝杆电机、202. 滑轨一、203. 条形定位板、204. 推杆电机一、205. 条形卸料板、301. 盒体、302.“U”形开口通槽一、303. 单向阀、304. 活动闸板、305. 推杆电机二、306. 半导体制冷片模块、307. 散热风扇、401. 臭氧发生器装置、402. 微型进气扇、501. 数码显示器、502. 显示屏、601.检测盒。
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6,一种孵育器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运载部分、环境稳定部分、消毒部分、显示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101和孵育座103。
所述基座101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一和条形凹槽一102。
所述圆形通孔一均位于条形凹槽一102的槽底。
所述孵育座103包括五棱柱形中空容器。
所述五棱柱形中空容器由长方形薄板一、长方形薄板二、长方形薄板三、长方形薄板四、长方形薄板五和五边形薄板构成。
所述长方形薄板一、长方形薄板二、长方形薄板三、长方形薄板四与长方形薄板五之间相互连接构成通管。
所述长方形薄板一与长方形薄板二之间相互平行;且长方形薄板一设置于基座101上。
所述长方形薄板三与长方形薄板四之间相互平行;且长方形薄板三与长方形薄板四垂直于基座101上。
所述长方形薄板二与长方形薄板三通过长方形薄板五连接。
所述长方形薄板一、长方形薄板二、长方形薄板三、长方形薄板四和长方形薄板五分别为孵育座103的下底板、上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和斜面板。
所述孵育座103的左侧板上设置进气孔。
所述孵育座103的前侧板上设置六个进料通孔。
所述孵育座103的后侧板上设置四个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防护网104。
所述运载部分包括进料机构和辅助卸料机构。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丝杆电机201、滑轨一202、活动载板一、隔热板和条形定位板203。
所述丝杆电机201和滑轨一202设置于孵育座103下底板的内壁上。
所述活动载板一滑动连接于滑轨一202上,且活动载板一的下底面与丝杆电机201的动子连接。
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活动载板一上。
所述条形定位板203对称设置于隔热板上;条形定位板203上设置限位槽。
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推杆电机一204和条形卸料板205。
所述推杆电机一204设置于基座101内;推杆电机一204的活动端滑动连接于圆形通孔一内。
所述条形卸料板205设置于推杆电机一204的活动端上;条形卸料板205两端设置限位板。
所述环境稳定部分包括孵育盒机构和控温机构。
所述孵育盒机构包括盒体301、单向阀303、活动闸板304和推杆电机二305。
所述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前侧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滑轨二。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下底板上设置两个“U”形开口通槽一302和长方形通孔二。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二上底板设置进气孔二。
所述“U”形开口通槽一302的开口前端与长方形通孔一的下底重合; “U”形开口通槽一302与条形定位板203相适配。
所述单向阀303设置于进气孔二上。
所述活动闸板304通过“L”形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所述推杆电机二305通过安装架设置于孵育座103内,且推杆电机二305的活动端与活动闸板304固连。
所述控温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半导体制冷片模块306和散热风扇307。
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内壁。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模块306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二内。
所述散热风扇307设置于孵育座103的出风口上。
所述消毒部分包括臭氧发生器装置401、微型进气扇402和臭氧传感器模块。
所述臭氧发生器装置401设置于孵育座103内。
所述微型进气扇402设置于单向阀303上。
所述臭氧传感器模块分别设置于孵育座103和孵育盒机构内;
所述显示部分包括数码显示器501、显示屏502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数码显示器501、显示屏502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孵育座103的斜面板上。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PLC控制器。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卸载开关、消毒开关和暂停开关。
所述启动开关、卸载开关、消毒开关和暂停开关设置于孵育座103的斜面板上。
所述反馈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模块二。
所述压力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条形定位板203上的限位槽内,用于反馈检测盒601的信息给PLC控制器。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条形卸料板205上。
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二设置于臭氧发生器装置401上。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步,预设置:
点按启动开关,对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供电调试。进行消毒流程(详细见第四步)。
根据具体情况,通过PLC控制程序,调整预设温度。PLC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模块306启动,对孵育盒机构中对应的盒体301进行预热,使其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半导体制冷片模块306工作时长由PLC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模块的反馈信号决定。
第二步,上料和孵育:
将检测盒601放置到条形定位板203的限位槽内;压力传感器模块输出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输出信号给丝杆电机201和推杆电机一204,推杆电机一204启动,打开活动闸,丝杆电机201带动检测盒601进入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内,推杆电机一204延时启动关闭活动闸。
PLC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模块306,使得检测盒601内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孵育,检测盒601在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内待到预设时长(10-30分钟,可调节)。数码显示器501同步显示时长。
第三步,卸料:
孵育结束时,PLC控制器输出信号给丝杆电机201、推杆电机一204和推杆电机二305。
推杆电机一204启动,打开活动闸,丝杆电机201带动检测盒601由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到达条形卸料板205上方,推杆电机一204延时启动,关闭活动闸。
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将采集到的信号输出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启动推杆电机二305,推杆电机二305带动条形卸料板205上移,将检测盒601向上推出条形定位板203,方便工作人员取出。PLC控制器控制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绿色。
第四步,消毒:
卸料结束后(或主动点按消毒开关时),PLC控制器输出信号给臭氧发生器装置401和微型进气扇402;臭氧发生器装置401启动,微型进气扇402延时启动,将臭氧发生器装置401产生臭氧吹入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内,实现无死角的消毒。持续30分钟后,臭氧发生器装置401和微型进气扇402关闭,该流程由臭氧传感器模块反馈信息给PLC控制器。
第五步,散热:
孵育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模块二将采集到的信号输出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判断温度超出预设温度时,输出信号给散热风扇307,散热风扇307启动辅助散热。以保障检测盒601在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内环境的稳定。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增设导热铜管(散热管)于臭氧发生器装置、微型进气扇402、散热风扇307之间,用于辅助散热。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用步进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活动闸板304和推杆电机二305。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孵育座103内设置隔热板,位于臭氧发生器装置401、孵育盒机构的盒体301之间,隔热板设置供气通孔,供气通孔位于臭氧发生器装置401的出气端一侧。
实施例5,在实施例1基础上,增设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模块于孵育座103内。

Claims (10)

1.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运载部分、环境稳定部分、消毒部分、显示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和孵育座;运载部分包括进料机构和辅助卸料机构;环境稳定部分包括孵育盒机构和控温机构;孵育盒机构包括盒体、单向阀、活动闸板和推杆电机二;盒体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其前侧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滑轨二,下底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和长方形通孔二;长方体中空容器二上底板设置进气孔二;“U”形开口通槽一的开口前端与长方形通孔一的下底重合;“U”形开口通槽一与条形定位板相适配;单向阀设置于进气孔二上;活动闸板通过“L”形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推杆电机二通过安装架设置于孵育座内,且其活动端与活动闸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半导体制冷片模块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内壁;半导体制冷片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二内;散热风扇设置于孵育座的出风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部分包括臭氧发生器装置、微型进气扇和臭氧传感器模块;臭氧发生器装置设置于孵育座内;微型进气扇设置于单向阀上;臭氧传感器模块分别设置于孵育座和孵育盒机构内;显示部分包括设置于孵育座的斜面板上的数码显示器、显示屏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丝杆电机、滑轨一、活动载板一、隔热板和条形定位板;丝杆电机和滑轨一设置于孵育座下底板的内壁上;活动载板一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且其下底面与丝杆电机的动子连接;隔热板设置于活动载板一上;条形定位板设置于隔热板上,其上设置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推杆电机一和条形卸料板;推杆电机一设置于基座内,其活动端滑动连接于圆形通孔一内;条形卸料板设置于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上,其两端设置限位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孵育座包括五棱柱形中空容器,其左侧板上设置进气孔,前侧板上设置进料通孔,后侧板上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防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步进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活动闸板和推杆电机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孵育座内设置隔热板,位于臭氧发生器装置、孵育盒机构的盒体之间,隔热板设置供气通孔,供气通孔位于臭氧发生器装置的出气端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模块于孵育座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孵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散热管于臭氧发生器装置、微型进气扇上。
CN202321611242.5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孵育器装置 Active CN219957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1242.5U CN219957079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孵育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1242.5U CN219957079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孵育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7079U true CN219957079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1242.5U Active CN219957079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孵育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7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7804B (zh) 一种用于监测生物材料发育的设备
CN206328400U (zh) 一种生物实验用生化培养箱
CN206452865U (zh) 一种旋转培养箱
CN110575559A (zh) 一种专用于icu病房的自动化消毒杀菌系统
CN111704996A (zh) 智能化全自动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研究系统
CN219957079U (zh) 一种孵育器装置
CN114134032A (zh) 基因测序前处理装置
CN110804542A (zh) 细胞复苏用恒温振荡设备及细胞完全复苏判断方法
CN110437994A (zh) 一种空气微生物在线检测设备
CN110669642A (zh) 一种无细胞蛋白合成用细胞提取液储存装置
KR20110118351A (ko) Co2 인큐베이터 시스템
CN211972347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的便携式菌落培养装置
CN206956051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检测装置
CN112284865A (zh) 一种玻片预处理系统
CN202206719U (zh) 可显示和调节温度的节能设备机柜
WO2021120238A1 (zh) 微生物自动检验设备
CN111040932A (zh) 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
CN108342315A (zh) 一种实验培养及检测用细菌培养装置
CN208200979U (zh) 一种实验培养及检测用细菌培养装置
CN215002614U (zh) 可控制湿度的生物实验室烘干器
CN211999729U (zh) 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实验室用生化培养箱
CN211227166U (zh) 一种批量冻存细胞样本复苏用恒温振荡设备
CN208283236U (zh) 一种紫外线老化装置
CN210994352U (zh) 一种物联网教学试验箱
CN220926753U (zh) 培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