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5138U -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5138U
CN219955138U CN202321708473.8U CN202321708473U CN219955138U CN 219955138 U CN219955138 U CN 219955138U CN 202321708473 U CN202321708473 U CN 202321708473U CN 219955138 U CN219955138 U CN 219955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optical film
light emit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84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84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5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5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5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发光装置包括光学膜片、发光件、光转换层和基板,发光件和光转换层均位于光学膜片和基板之间,发光件固定至基板,光转换层包覆发光件,光学膜片固定连接基板,光学膜片与光转换层之间设有空气间隙。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装置通过设置光学膜片与光转换层之间设有空气间隙,能够消除发光装置内结构件外观不良现象对发光装置的外观面的影响,确保了发光装置、配饰以及电子设备外观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光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智能眼镜和装饰灯等电子设备可以设有发光装置,用来增加电子设备的观赏性和质感。由于制造过程等因素,发光装置内的结构件如光转换层(比如荧光胶)或发光件(比如灯珠)等的表面可能会出现气泡、凹凸不平和颜色不均等现象,这些问题会体现在发光装置的表面,影响发光装置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光学膜片与光转换层之间存在空气间隙,能够消除发光装置内结构件的外观不良现象对发光装置的表面美观性的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光学膜片、发光件、光转换层和基板,发光件和光转换层位于光学膜片和基板之间,发光件固定至基板,光转换层包覆发光件,光学膜片固定连接基板,光学膜片与光转换层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膜片与光转换层之间空气间隙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5mm。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装置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固定连接于光学膜片和基板之间,支撑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支撑部位于光转换层相对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光学膜片、支撑部和基板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为支撑部与光转换层的叠层方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还包括透光部,透光部固定连接支撑部,且透光部固定连接光学膜片,空气间隙位于透光部与光转换层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朝向光学膜片的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光转换层朝向光学膜片的表面的粗糙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为玻纤板或塑胶板。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35mm。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装置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有腔体,光转换层位于腔体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转换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13mm且小于等于0.2mm。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装置包括粘合层,粘合层连接支撑部与基板,粘合层具有遮光区,或/和,支撑部具有遮光区,遮光区环绕至少部分光转换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装置包括均光层,均光层固定连接光转换层,空气间隙位于均光层与光学膜片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膜片为均光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饰。配饰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固定连接壳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源模块、壳体和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和电源模块均固定连接壳体,电源模块电连接发光装置。
本申请的发光装置通过在光学膜片与光转换层之间设置空气间隙,可以隔开光转换层与光学膜片,避免光转换层的外观面接触光学膜片,影响光学膜片的外观面的平整度,并且光线也能够在空气间隙内发生多次反射,能够消除发光装置内部结构件外观面不良等现象显示于发光装置的外观面时造成的影响,确保了本申请的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观赏性和美观性,提高用户观赏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配饰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发光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本体100和配饰(图1和图2中均未示出),配饰可以可拆卸连接于电子设备本体100,电子设备本体100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图1和图2中均未示出),电源模块可以用于维持电子设备1000的运作。电子设备本体100可以为手机、平板或智能眼镜等电子产品,或者,电子设备本体100也可以为由电池或感应线圈等构成的电源模块。配饰可以为手机壳、耳机套或表带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本体100但不包括配饰。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0包括电子设备本体100但不包括配饰,且电子设备本体100为手机为例进行介绍。
电子设备本体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为了与第二壳体区分,这里的壳体称为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盖板111和边框112,盖板111与边框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电子设备本体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2,显示屏12可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显示屏12和第一壳体11可以共同围设出内腔101,内腔101可以用来放置电子设备本体100的结构件,例如摄像头13或扬声器等。第一壳体11可以为电子设备本体100提供强度支撑,并且能够保护内腔101内的结构件,避免结构件受到例如灰尘或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3是电子设备1000移除盖板111之后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本体100可以包括发光装置200,发光装置200可以接触第一壳体11并且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表面,或者,发光装置200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如塑料支架或玻纤板等)固定于盖板111或边框112上,通过设置发光装置200使得第一壳体11上的对应区域能够呈现发光的效果,丰富了电子设备本体100的外观,提高了电子设备1000外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发光装置2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等,多个发光装置200可以排列出不同的图案例如圆形、方形或星形等,本申请对此均不作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2,盖板111可以设有透光区域113或边框112也可以设有透光区域,发光装置200可以位于内腔101内并且通过透光区域可视化于第一壳体11。本申请实施例以盖板111设有透光区域113为例进行介绍。透光区域113可以为盖板111的一部分区域或透光区域113可以为整个盖板111,透光区域113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或聚丙烯酸酯等,本申请实施例以整个盖板111为透光区域113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本体100可以包括遮挡层114,遮挡层114可以固定于边框112,遮挡层114可以位于内腔101内,用来遮蔽电子设备本体100内的结构件,确保电子设备本体100的美观性。遮挡层114可以为玻纤板或塑胶板等,发光装置200可以固定于遮挡层114朝向透光区域113的一侧或其它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装置200也可以固定于边框112的外表面,或,发光装置200也可以固定于盖板111的外表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电源模块可以包括电池(图1和图2中未示出),电池可以位于内腔101内且电池位于遮挡层114与显示屏12之间,电池可以电连接发光装置200,用以输出电能实现发光装置200的发光功能。
图1和图2中的第一壳体11、显示屏12、摄像头13、遮挡层114和发光装置200的位置和尺寸只是示意性的表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外,图1和图2只是示意性的表示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观赏透光区域113时,发光装置200朝向用户的表面记作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饰3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配饰30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图4和图5中均未示出)和配饰300,配饰30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14和发光装置200,发光装置200可以固定于第二壳体14。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本体为手机(图4和图5中均未示出),配饰300为手机壳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4可以包括底部141和侧部142,侧部142可以围设于底部141的外周形成一容纳腔140,底部141和侧部14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壳体14可以套设在电子设备本体上,电子设备本体可以位于容纳腔140内,以实现配饰300对电子设备本体的装饰和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14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内衬层143、中间层144及外衬层145,内衬层143可以用来接触电子设备本体,中间层144可以设有镂空腔146,发光装置200可以位于镂空腔146内,且外衬层145上可以设有透光区域113,发光装置200可以透过透光区域113可视化于第二壳体14,能够提高第二壳体14外观面的趣味性和丰富度,以提高配饰300的观赏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侧部142内也可以具有镂空腔,用来安装发光装置200,或,发光装置200也可以固定于外衬层145的外表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饰300中可以包括导电件,导电件可以电连接发光装置200,且导电件可以电连接电子设备本体的电源模块,以实现发光装置200与电子设备本体的电连接,实现发光装置200的发光功能。导电件可以为导线、电插头或连接端子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0与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至少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发光装置200与电源模块的相对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不包括配饰300,电子设备本体100设有发光装置200,发光装置200与电子设备本体100内的电源模块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0中电子设备本体不包括发光装置,配饰300可以包括发光装置200但不包括电源模块,配饰300内的发光装置200需要与外界电源(如电子设备本体的电源模块)电连接以实现发光功能,发光装置200与电子设备本体内的电源模块为分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本体100和配饰300,电子设备本体100和配饰300中可以均设有发光装置200,或,电子设备本体100中设有发光装置200,配饰300中不设置发光装置200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本体100为电池或感应线圈等构成的电源模块,配饰300为手机壳进行介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本体100和配饰300,电子设备本体100可以电连接发光装置200,且电子设备本体100也位于镂空腔146内。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本体100为电池147为例进行介绍,电池147能够释放电能以实现发光装置200的发光功能,电池147可以为太阳能电池或锂电池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本体100也可以为感应线圈,通过感应线圈间的电磁效应产生感应电流供发光装置200发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6所示电子设备1000与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至少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设备本体100与配饰300的相对位置不同。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电源模块位于电子设备本体100内,电子设备本体100与配饰300是分开设置的,没有连接为一体。图6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电池147可以位于配饰300内,电子设备本体100可以与配饰300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图4、图5和图6中所示的配饰300和发光装置200等的位置、形状或尺寸等只是示意性的表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发光装置200可以包括发光件31、光转换层32和基板40,发光件31可以固定至基板40,光转换层32可以包覆发光件31,基板40可以作为载体用来安装发光件31等结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40可以电连接发光件31,基板40可以起到承载作用的同时能够实现电能的传递以使发光件31发光,基板40可以为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等,或基板40可以为由铝或锌的合金等导电材料制成的板材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40也可以为塑料板等,发光件31可以通过导线或其他电连接方式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发光件31可以为发光芯片等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结构件。发光件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以发光件3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介绍。
光转换层32可以为荧光胶层或者量子点层等,光转换层32能够将发光件31发出的点光源传播扩散为面光源,提高发光装置200出光的均匀性,优化发光装置200的出光效果。此外,光转换层32可以将发光件31发出的三原色光(蓝光、红光或者绿光)转换为其他颜色的光线,通过合理配置发光件31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以及光转换层32的组成成分,使得发光装置200可以呈现期望的出光效果。示例性的,发光件31为可以发出蓝光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以及光转换层32为黄色荧光粉和红色荧光粉混合制成的荧光胶层时,发光件31发出的蓝光能够激发光转换层32发出黄光和红光,三种颜色光线发生中和显色成低色温的暖白光,满足用户的需求。本申请对发光件31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以及光转换层32的组成成分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以发光件31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和光转换层32为荧光胶层为例进行介绍。
发光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光学膜片21,光学膜片21固定连接基板40,发光件31和光转换层32位于光学膜片21和基板40之间,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之间可以设有空气间隙51。光学膜片21可以显示于第一壳体11,若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之间不设置空气间隙51,光转换层32会暴露于以及接触光学膜片21,光转换层32与发光件31外观的不良现象,例如光转换层32为荧光胶层时,荧光粉受热容易老化变色及挥发,发光件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造成光转换层32的外观面受热变形出现凹凸不平等问题,或,在光转换层32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偏差等因素光转换层32的外观面也会容易出现气泡、颜色不均或异物等问题会体现在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并且也会透过光学膜片21体现在可透光区域113,影响电子设备1000外观的观赏性。
发光件31和光转换层32的外观面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为经过发光件31和光转换层32后射出的光线的光照强度或色彩等光学特性会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的不同位置会出现暗区或色差等图像差异,影响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的观赏性。通过设置空气间隙51,能够避免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接触时,光转换层32的外观面的平整度对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的平整度的影响,并且光转换层32射出的光线能够在光转换层32与光学膜片21之间的空气间隙51内经过多次反射混合均匀后再射出。
多次反射可以为一次、两次或三次等。光线在空气间隙51内发生的多次反射也可以理解为光线在光转换层32朝向空气间隙51的表面以及光学膜片21朝向空气间隙51的表面之间进行的多次反射,从光转换层32射出的光线进入空气间隙51后,一部分光线可以在空气间隙51中进行全反射,直至光线的出射角度转化为小角度时,可出射至光学膜片21,还有一部分光线在光转换层32的外观面的缺陷处例如凹凸不平的区域进行了漫反射,再出射至光学膜片21。
通过光线在空气间隙51内进行的多次反射,能够将局部过强的光线分散到光线不足的区域,使得从空气间隙51的不同位置射出的光线尽可能有近似的光照强度,能够提高从空气间隙51射出的光线的均匀度和柔和性,使得光线更均匀,也可以弱化从外部向内看时的视觉效果,实现对气泡等轮廓线的弱化以及有效消除光线的色差等现象,提高发光装置200的出光均匀性,有利于增加发光装置200的观赏性。此外,空气间隙51能够实现均光效果,也有利于减少发光装置200内结构件的数量,降低发光装置200的制造成本。
如图7所示,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之间空气间隙51的距离L1可以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5mm。可以理解的,L1也可以略大于0.15mm,L1可以为0.12mm、0.135mm或0.165mm等。通过合理设置L1的值,以确保光线能够在空气间隙51内进行多次反射,保障从空气间隙51射出光线的均匀性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发光装置200整体的尺寸,实现了发光装置200的小型化,有利于实现发光装置200在狭小的空间的应用,增加了发光装置200的应用前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转换层32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L2可以大于等于0.13mm且小于等于0.2mm,第一方向A1可以为光学膜片21与基板40的排列方向。若不设置空气间隙51,在第一方向A1上,光转换层32的尺寸L2至少需要大于0.35mm,才能够使得光转换层32可以遮盖发光件31的轮廓线,避免发光件31的轮廓可视化于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影响发光装置200的观赏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空气间隙51与光转换层32配合能够共同优化发光装置200的光效,光转换层32能够实现对光线的传播、扩散以及改变光效等功能,空气间隙51能够保障发光装置200光线的均匀性,并且可以消除光转换层32尺寸小于0.35mm时发光件31的轮廓对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光转换层32尺寸的减少,从而降低发光装置200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设置光转换层32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L2大于等于0.13mm且小于等于0.2mm,可以在保障光转换层32对光线的传播、扩散和光效的改变的效果的同时减少发光装置200整体的尺寸,实现发光装置2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均光层(图6中未示出),均光层可以固定连接光转换层32,且空气间隙51可以位于均光层与光学膜片之间。通过设置均光层,从光转换层32出射的光线在均光层内也能够进行多次反射,均光层能够将光线柔散化,能够减小从光转换层32射出的光线的亮度或光强的差异,提高了射入空气间隙51的光线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发光装置200外观面的观赏性。均光层可以为棱镜片或扩散膜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7所示,发光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22,支撑件22可以包括支撑部221,支撑部221固定连接于光学膜片21和基板40之间,光学膜片21、支撑部221与基板40可以沿第一方向A1延伸,支撑部2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申请实施例以支撑部22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介绍,两个支撑部221可以分别记作第一支撑部2211和第二支撑部2212,第一支撑部2211和第二支撑部2212可以分别位于光转换层32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部2211与光转换层32的叠层方向可以记作第二方向A2,第二方向A2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A1。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2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支撑部2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其中的两个支撑部221可以位于光转换层32的同一侧,另一个支撑部221可以位于光转换层32相对的另一侧。支撑部221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四个支撑部221分布于光转换层32的四周。
通过设置支撑件22,可以对光学膜片21起到支撑作用,确保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的平整度,避免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存在部分区域下陷或褶皱,影响发光装置200外观面的美观性。此外,通过设置支撑件22也能够在保证发光装置200外观面的观赏性的同时实现发光装置200内发光件31数量的增加,发光件31的数量可以为两百个、三百个或更多,能够提高发光装置200的照射亮度,且多个发光件31可以排列成长条形、方形或圆形等,也能够增加发光装置200呈现的光效的多样性。可以理解的,若发光装置200内不设置支撑件22,发光装置200需要借助外界结构件如电子设备1000的盖板等来固定光学膜片21,以实现能够在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之间设置空气间隙51,但发光装置200的应用也会受到外界结构件周围环境的限制,当发光件31的数量较多时,发光件31的不良率会增加,而空气间隙51的距离L1又会由于空间的限制等因素,难以确保足以支持所有发光件31发出的光线均能够在其中进行多次反射实现均光过程,部分发光件31的外观不良现象仍能够呈现于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影响发光装置200外观面的观赏性。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件22,支撑件22能够对光学膜片21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光学膜片21不需要固定于外界结构件上,也可以在光转换层32与光学膜片21之间设置空气间隙51,且空气间隙51的距离L1也不用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拓宽了发光装置200的应用场景且也可以提高发光装置200外观面的观赏性。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件22还可以包括透光部222,透光部222固定连接支撑部221,且透光部222可以固定连接光学膜片21,空气间隙51可以位于透光部222与光转换层32之间。通过支撑部221与透光部222的配合,有利于增大支撑件22对光学膜片21的支撑强度,确保了光学膜片21外观面的平整度。此外,透光部222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例如透明塑料或透明的玻纤板等,以确保透光部222具有透光性,光线能够射入光学膜片21的同时透光部222也能够对光学膜片2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支撑部221与透光部222可以为一体成型式结构,能够增加支撑件22内部结构件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增强支撑件22的强度,降低支撑件22的制造难度。
如图2和图8所示,支撑件22可以为玻纤板或塑胶板等,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的结构件。支撑件22可以在对光学膜片21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实现对发光装置200整体的支撑,此外,支撑件22在第二方向A2上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大,示例性的,支撑件22在基板40上的投影可以覆盖基板40的边沿,甚至支撑件22投影的边缘可以接近于盖板111的边沿,支撑件22也可以对电子设备本体100内部其余结构件(如电池等)起到遮蔽和保护作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22可以起到遮挡层114的作用,电子设备本体100内可以不设置遮挡层114,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发光装置200的结构件固定于支撑件22的两侧,支撑件22固定于边框112,以实现发光装置200固定于第一壳体11上。相较于发光装置200内不设置支撑件22,而将基板40连接至电子设备本体100的其余结构件(如遮挡层114)的表面上,以实现电子设备本体100内结构件对发光装置200整体的支撑作用,本申请利用发光装置200的内部结构件支撑件22对发光装置200整体起到支撑作用,能简化发光装置200的安装工艺,节省电子设备本体100的制造成本,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本体100内部的结构件和空间,减少了发光装置200及其应用场所的整体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21与基板40可以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支撑件22与光学膜片21可以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有利于降低发光装置200内结构件的组装难度,并且能够增加支撑部221与基板40或支撑件22与光学膜片21连接的紧密程度,避免发光装置200内结构间的脱落或分离,有利于提高发光装置2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2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L3可以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35mm。支撑部221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透光部222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支撑件22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L3可以理解为支撑部221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或透光部222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中较大的一者。L3也可以略大于0.35mm,L3可以为0.25mm、0.3mm或0.38mm等,以确保支撑件22对光学膜片21的支撑力足以保障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的平整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发光装置200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实现发光装置200的小型化。
发光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粘合层70,粘合层70可以连接支撑部221与基板40,或,粘合层70可以位于支撑件22和光学膜片21之间。通过设置粘合层70,粘合层70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可以较大,在满足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之间能够设有空气间隙51的同时减少支撑部221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有利于降低发光装置200总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2朝向光学膜片21的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光转换层32朝向光学膜片21的表面的粗糙度,支撑件22与光学膜片21接触面的贴合质量相较于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接触时更好,有利于提高光学膜片21外观面的美观性。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撑件22,且支撑件22朝向光学膜片21的表面的粗糙度更小,当粘合层70位于支撑件22与光学膜片21之间连接光学膜片21与支撑件22时,粘合层70可以由液体光学胶等粘合剂制成,相较于利用液体光学胶等粘合剂连接光学膜片21与光转换层32,本申请实施的粘合成本和粘合难度更低。
当粘合层70连接支撑部221与基板40时,粘合层70与支撑部221或粘合层70与基板40的粘合面不会显示于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粘合层70可以为双面胶或白乳胶等粘合剂制成,以降低发光装置200的总制造成本。
如图7所示,粘合层70可以具有第一遮光区71(为了与第二遮光区72区分,这里的遮光区称为第一遮光区71),第一遮光区71可以环绕至少部分光转换层32,或/和,支撑部221可以具有第二遮光区72,第二遮光区72可以环绕至少部分光转换层32。第一遮光区71可以为粘合层70的部分区域,示例性的,第一遮光区71可以为粘合层70朝向光转换层32的表面,可以通过印刷黑色油墨等方式在粘合层70的表面形成,或者,第一遮光区71可以为整个粘合层70,粘合层70可以由不透光的胶水制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二遮光区72可以为支撑部221的部分区域,示例性的,第二遮光区72可以为支撑部221朝向光转换层32的表面,可以通过印刷黑色油墨等方式在支撑部221的表面形成,或,第二遮光区72可以为整个支撑部221,支撑部221可以为不透光的塑料板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设置第一遮光区71或/和第二遮光区72,能够阻挡和反射一部分从光转换层32和空气间隙51等射出至支撑部221或粘合层70的光线,有利于集中光线从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射出,避免了光线从发光装置200的侧面射出造成漏光,影响发光装置200的光效,提高对发光装置200内光线的利用率以及能够提高发光装置200的亮度。
如图7和图9所示,图9是图7所示的发光装置200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9是图7所示的发光装置200移除光学膜片21、支撑件22和粘合层70之后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发光装置200可以包括限位件60,限位件60可以设有腔体601,光转换层32可以位于腔体601内。限位件60可以为围坝胶、硅橡胶或玻璃胶等,通过设置限位件60,当向腔体601内灌注光转换层32时,荧光胶会贴合限位件60朝向发光件31的表面形成光转换层32,限位件60能够很好的阻挡荧光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1的方向上的流动,限位件60能够对光转换层32起到塑形作用。此外,限位件60还能够阻挡和反射一部分光线,避免光线从光转换层32的侧边射出,造成发光装置200内部的光散射范围大,光线分散等问题,有利于集中光线从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射出,提高对发光件31射出光线的利用率以及能够提高发光装置200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1可以为均光片。可以理解的,空气间隙51对应光学膜片21的区域可以记作光学膜片21的中间区域,支撑部221对应光学膜片21的区域可以记作光学膜片21的边缘区域,通过限位件60与第一遮光区71和第二遮光区72的配合,光线会集中射入光学膜片21的中间区域,光学膜片21的中间区域的光线的光强会高于光学膜片的边缘区域的光线,通过设置光学膜片21为均光片,光线能够在光学膜片21内进行多次反射,提高了光学膜片21射出光的均匀性,使得光学膜片21的边缘区域也能够发光,减少了光学膜片21的中间区域的光线与光学膜片21的边缘区域的光线的光强差异,有利于提高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的观赏性和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1还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基底层(图7和图9中均未示出)和油墨层(图7和图9中均未示出),油墨层可以位于基底层朝向光转换层32一侧。基底层可以为透光或半透光的材料制成,示例性的,基底层可以为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蓝色的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玻璃等。油墨层可以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于基底层上,油墨层可以为黑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等。通过配置基底层的颜色与油墨层的颜色,光线射入基底层后能够激发其他颜色的光线射出,有利于改变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射出光线的光效,丰富发光装置200的装饰效果。此外,基底层可以对发光装置200内的结构件起到保护作用。
通过合理配置基底层的透光率与油墨层的透光率,能够实现光学膜片21的半透性,光学膜片21的半透性可以用于在发光件31发光时实现对光线的透过,经过光转换层32射出的光线会照射光学膜片21,用户可以看到光学膜片21外观面出现清晰的发光图案和图案边界,使得光学膜片21的外观面能够呈现至少一种外观效果,外观效果包括但不限于炫光效果、哑光效果及变色效果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增加发光装置200的外观面的观赏性,以及当发光件31处于不发光状态时,光学膜片21也能够对发光装置200起到装饰作用,用户只能看到光学膜片21表面的基底层,无法看见基底层下的其他结构件等,从而保证了发光装置200以及电子设备本体100的外观美感和观赏性。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膜片21的透光率为70%,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1的透光率也可以为60%或80%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片、发光件、光转换层和基板,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光转换层均位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发光件固定至所述基板,所述光转换层包覆所述发光件,所述光学膜片固定连接所述基板,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所述空气间隙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支撑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光转换层相对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光学膜片、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转换层的叠层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且所述透光部固定连接所述光学膜片,所述空气间隙位于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的粗糙度小于所述光转换层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的粗糙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玻纤板或塑胶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3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腔体,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13mm且小于等于0.2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板,所述粘合层具有遮光区,或/和,所述支撑部具有遮光区,所述遮光区环绕至少部分所述光转换层。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均光层,所述均光层固定连接所述光转换层,所述空气间隙位于所述均光层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为均光片。
13.一种配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电源模块均固定连接所述壳体,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装置。
CN202321708473.8U 2023-06-30 2023-06-30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955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8473.8U CN219955138U (zh) 2023-06-30 2023-06-30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8473.8U CN219955138U (zh) 2023-06-30 2023-06-30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5138U true CN219955138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8473.8U Active CN219955138U (zh) 2023-06-30 2023-06-30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5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98370U (zh) 照明装置
CN100578079C (zh) 背光装置
CN103375772A (zh)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CN207117767U (zh) 摄像装置及具有所述摄像装置的终端
CN104023427B (zh) 照明装置
US7063429B2 (en)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257465A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2008287963A (ja) 操作パネル
CN10974342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2001222904A (ja) 光源、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9955138U (zh) 发光装置、配饰和电子设备
WO2024055625A1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09748960U (zh) 一种电子终端设备后盖变色装置
CN111464675A (zh)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186969U (zh) 摄像头装饰组件及终端
CN217544613U (zh) 一种led数码屏中贴片灯与pcb基板的装配结构
CN113791511B (zh) 电子设备
CN211956946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084108A (zh) 发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09748971U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0708411B (zh) 一种实现发光手机壳分区域显示的方法
CN110602285B (zh)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壳体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5431674B (zh)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JP2016213365A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70031814A (ko)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