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3901U -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3901U
CN219953901U CN202321270759.2U CN202321270759U CN219953901U CN 219953901 U CN219953901 U CN 219953901U CN 202321270759 U CN202321270759 U CN 202321270759U CN 219953901 U CN219953901 U CN 219953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elf
nut
screw assembly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07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龙
李应
何嫣媛
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07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3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3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3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lts, Nuts, And Wash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本申请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采用双螺纹加双弹簧系统,使得螺钉组件实现原位自锁。而且,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且方便组装。在采用该螺钉组件的电子设备中,该螺钉组件可以与拉手条和机框面板配合实现止位固定连接。进而,螺钉组件在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下实现自锁,从而保证拉手条与机框面板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并且确保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之间的间隙且使得该间隙小于最大允许间隙。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带单元。

Description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自锁固定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包括该螺钉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基站朝向多天线、大带宽、新频段的趋势发展,基站中的基带单元的算力持续增加。针对5.5G和6G信号,基带单元中单板与背板的传输能力将需要提高到112Gbps,才能够满足基带单元的算力持续增加的要求,而相应地要求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最大允许间隙将非常小(针对5.5G信号上述最大允许间隙需要减小到0.8mm,针对6G信号上述最大允许间隙更小),这对控制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
在现有技术的一个典型的示例中,公开号为CN104717863 A,名称为扳手组件及通信产品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采用拉手条配合扳手组件对单板的位置进行锁定止位,从而能够限定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但是,这种扳手组件所占用的面板外侧的空间较大,而且扳手组件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组装困难,对机框内侧配合空间也有较高的要求。
另外,基带单元采用面板止位固定连接方案,由于安装到位之后拉手条与机框的面板之间不存在间隙,因而将导致影响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的公差链很长。最终,使得难以精确控制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因而无法满足高速传输信号对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具有相对简单的构造且方便组装。而且,在该螺钉组件与拉手条和机框面板配合实现止位固定连接方案的电子设备(例如基带单元)中,该螺钉组件能够在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下实现自锁,从而保证拉手条与机框面板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并且确保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之间的间隙且使得该间隙小于最大允许间隙。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电子设备。
为此,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包括:
螺杆,其形成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
螺帽,其与所述螺杆固定;
套筒,其套装于所述螺杆且用于与第一待连接件固定,使得所述螺杆插入所述套筒中且能够在所述套筒的轴向和周向上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
螺母,其收纳于所述套筒内且套装于所述螺杆,所述螺母与所述套筒在所述周向上相对固定且所述螺母在所述轴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筒在预定范围内运动;
第一弹簧,其从径向外侧套装于所述套筒;以及
第二弹簧,其收纳于所述套筒内且从径向外侧套装于所述螺杆,
在所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处于自锁状态下,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螺母螺纹接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伸出所述套筒以用于与第二待连接件螺纹接合,所述螺帽抵靠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所述螺帽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所述螺母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且方便组装。而且,在采用该螺钉组件的电子设备(例如基带单元)中,该螺钉组件能够在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下实现自锁,从而保证拉手条与机框面板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并且确保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之间的间隙且使得该间隙小于最大允许间隙。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还形成有非螺纹部,在所述轴向上所述非螺纹部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所述非螺纹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外径,在非自锁状态下所述螺母从径向外侧套装于所述非螺纹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螺杆与螺母之间的组装,由此在非自锁状态下能够灵活配置螺母与螺杆之间的相位轴向位置。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挡圈,所述挡圈固定于所述套筒的一端部,所述挡圈与所述套筒本体能够对所述螺母进行轴向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螺母与套筒的组装,而且以相对简单的构造实现套筒和螺母之间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止动平面,所述螺母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止动平面,所述第一止动平面和所述第二止动平面配合,使得所述螺母与所述套筒在所述周向上相对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相对简单的构造实现套筒和螺母之间在周向上相对固定,使得螺母不能相对于套筒转动,以便在套筒与第一待连接件固定的状态下螺杆的两个螺纹部能够同时与螺母和第二待连接件螺纹接合。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具有彼此固定的止动部和筒状部,所述第二止动平面形成于所述止动部,所述止动部相对于所述筒状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所述套筒形成有环状的凹陷部,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凹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相对简单且可靠的构造实现套筒和螺母在轴向上能够在预定范围内运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筒状部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套筒的一端的端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不会影响在自锁状态下螺帽与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部形成为涨铆部,用于与第一待连接件涨铆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大幅降低套筒在螺钉组件被操作的情况下相对第一待连接件出现松动或打转的概率。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涨铆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所述多个齿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地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套筒与第一待连接件之间的静态摩擦力,由此进一步降低套筒在螺钉组件被操作的情况下相对第一待连接件出现松动或打转的概率。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外凸缘部,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螺帽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的外凸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能够对螺帽施加轴向作用力,配合双螺纹结构实现螺钉组件原位自锁。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帽具有裙部和内弯折部,所述内弯折部相对于所述裙部朝向径向内侧弯折,使得所述内弯折部与所述外凸缘部能够彼此抵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螺帽从套筒不期望地脱离。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内凸缘部,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螺母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的内凸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能够对螺母施加轴向作用力,配合双螺纹结构实现螺钉组件原位自锁。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本申请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典型应用场景。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作为第一待连接件的拉手条、作为第二待连接件的面板、背板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拉手条固定在一起,在所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使所述拉手条和所述面板固定到位之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连接器与所述背板上的连接器插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可选结构方案,在采用该螺钉组件的电子设备中,该螺钉组件可以与拉手条和机框面板配合实现止位固定连接,使螺钉组件能够经由拉手条精确地限定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由此使得间隙小于最大允许间隙。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使所述拉手条与所述面板固定在一起之后,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拉手条与所述面板具有间隙且所述间隙保持不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实现止位的锁定组件到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的公差链,有利于精确地限定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为基带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典型示例。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基带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1B是示出了图1A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C是示出了图1A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图1A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包括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并且该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处于非自锁状态。
图2B是示出了图1A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包括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并且该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处于自锁状态。
图3A是示出了图2A和图2B中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套筒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示出了图2A和图2B中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螺母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B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P1拉手条(第一待连接件);P2面板(第二待连接件);
1螺杆;11第一螺纹部;12第二螺纹部;13非螺纹部;14被操作部;
2螺帽;21顶部;21s限位面;22裙部;23内弯折部;
3套筒;3s1限位端面;3s2第一止动平面;3c凹陷部;31套筒本体;311外凸缘部;312内凸缘部;313涨铆部;32挡圈;
4螺母;41止动部;41s第二止动平面;42筒状部;
5 第一弹簧;
6 第二弹簧;
A 轴向;R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在本申请中,如无其它说明,“轴向”、“径向”和“周向”分别是指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轴向、径向和周向。进一步地,“轴向一侧”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右侧,“轴向另一侧”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左侧,“径向外侧”是指在图2A和图2B中沿着径向远离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中心轴线的那侧,“径向内侧”是指图2A和图2B中沿着径向接近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的中心轴线的那侧。
首先概略阐述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在本申请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中,采用双螺纹加双弹簧系统,使得螺钉组件实现原位自锁。具体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包括螺杆、螺帽、套筒、螺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螺杆形成有两个螺纹部且与螺帽固定,套筒与第一待连接件固定的情况下与螺母在周向上相对固定,这样随着螺杆相对于套筒转动能够使得螺杆的两个螺纹部分别与螺母和第二待连接件固定,在螺杆转动到位之后螺钉组件实现原位自锁。在自锁状态下,第一螺纹部与螺母螺纹接合,第二螺纹部伸出套筒以用于与第二待连接件螺纹接合,螺帽抵靠套筒的一端,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螺帽且另一端抵靠套筒,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螺母且另一端抵靠套筒。这样,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且方便组装。而且,在采用该螺钉组件的电子设备(例如基带单元)中,该螺钉组件能够在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下实现自锁,从而保证拉手条与机框面板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并且确保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之间的间隙且使得该间隙小于最大允许间隙。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所采用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基带单元。如图1A至图1C所示,该基带单元包括机框,拉手条P1、单板(电路板组件)以及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机框可以是由面板P2、背板和侧板构成的支撑框架,其它部件均安装于机框。拉手条P1与单板安装在一起,单板上设置的连接器与背板上设置的连接器彼此插接在一起。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用于将拉手条P1安装固定于面板P2,从而使得单板的连接器与背板的连接器保持在插接状态,并且使得这两个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小于最大允许间隙。
如图2A和图2B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包括螺杆1、螺帽2、套筒3、螺母4、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6,这些部件以同轴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套筒3固定于拉手条P1,螺杆1穿过拉手条P1伸入面板P2中,螺杆1的两个间隔开的螺纹部11、12能够分别与螺母4和面板P2螺纹接合,从而使得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能够将拉手条P1固定安装于机框的面板P2。进而,经由第一弹簧5对螺母2和套筒3施加弹簧力,且经由第二弹簧6对套筒3和螺母4施加弹簧力,使得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能够实现原位自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螺杆1形成为沿着轴向A直线状延伸。具体地,螺杆1包括形成为一体的第一螺纹部11、第二螺纹部12、非螺纹部13和被操作部14。在轴向A上,第一螺纹部11位于非螺纹部13的轴向一侧,第二螺纹部12位于非螺纹部13的轴向另一侧,使得非螺纹部13位于第一螺纹部11和第二螺纹部12之间。进一步地,第一螺纹部11和第二螺纹部12的轴向长度不同,但是第一螺纹部11和第二螺纹部12两者可以形成其它螺纹参数相同的外螺纹。非螺纹部13的轴向长度被构造成足够长,使得第一螺纹部11与螺母4螺纹接合的同时第二螺纹部12与面板P2螺纹接合。非螺纹部13未形成外螺纹,非螺纹部13的外径小于第一螺纹部11和第二螺纹部12的外径,由此在非自锁状态下螺母4可以套装于非螺纹部13。此外,被操作部14位于第一螺纹部11的轴向一侧。被操作部14的轴向一侧端面形成有供例如螺丝刀的操作工具操作的十字槽,由此可以利用操作工具对被操作部14进行旋拧操作来使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在自锁状态和非自锁状态之间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螺帽2固定于被操作部14。具体地,螺帽2包括形成为一体的顶部21、裙部22和内弯折部23。顶部21形成有安装孔,使得螺杆1的被操作部14能够安装在顶部21的安装孔中以与顶部21固定安装在一起。顶部21的轴向一侧端面与被操作部14的轴向一侧端面平齐。顶部21的轴向另一侧端面与套筒3的轴向一侧端面配合,顶部21的轴向另一侧端面用作限位面21s,套筒3的轴向一侧端面用作限位端面3s1。这样,利用螺帽2的限位面21s和套筒3的限位端面3s1彼此配合,能够限定螺帽2和螺杆1两者相对于套筒3的第一轴向极限位置(与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的自锁状态对应)。进一步地,裙部22形成为圆筒形状,裙部22从顶部21朝向轴向另一侧延伸且裙部22套装于套筒3。内弯折部23位于裙部2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内弯折部23相对于裙部22朝向径向内侧弯折,使得内弯折部23位于套筒3的外凸缘部311的轴向另一侧。这样,内弯折部23不能越过外凸缘部311而达到外凸缘部311的轴向一侧,在内弯折部23从轴向另一侧与外凸缘部311抵靠的情况下能够限定螺帽2和螺杆1两者相对于套筒3的第二轴向极限位置(与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的非自锁状态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和图3A所示,套筒3从径向外侧套装于螺杆1,螺杆1插入套筒3中并且螺杆1能够在轴向A和周向两个方向上相对于套筒3运动。具体地,套筒3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套筒本体31和挡圈32,挡圈32固定于套筒3的轴向一侧端部。
套筒本体31的内周面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的台阶面与挡圈32在轴向A上相对,通过台阶部与挡圈32限定了凹陷部3c。螺母4的一部分位于该凹陷部3c,由此挡圈32与套筒本体31的上述台阶部能够对螺母4进行轴向限位,限定螺母4相对于套筒3在轴向A上的相对运动范围。此外在凹陷部3c处,套筒本体31的内周面形成有两个第一止动平面3s2,这两个第一止动平面3s2彼此平行且与套筒本体31的中心轴线平行,这两个第一止动平面3s2用于使螺母4在周向上与套筒3相对固定,也就是使得螺母4不能相对于套筒3转动。
套筒本体31的轴向另一侧端部形成为涨铆部313。涨铆部313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这些齿在周向上间隔开地均匀分布。这样,涨铆部313能够与拉手条P1涨铆配合,由此套筒3能够与拉手条P1牢固固定连接在一起,涨铆部313的外周面上的多个齿能够提高涨铆部313与拉手条P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操作螺帽2的过程中套筒3不会随着螺杆1松动或打转等。
套筒本体31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外凸缘部311,如上所述外凸缘部311与内弯折部23配合,使得螺帽2始终套装于套筒3而不会出现不期望的脱离。另外,外凸缘部311供第一弹簧5抵靠。套筒3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内凸缘部312,内凸缘部312供第二弹簧6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和图3B所示,螺母4收纳于套筒3内且从径向外侧套装于螺杆1。具体地,螺母4具有形成为一体的止动部41和筒状部42,止动部41相对于筒状部42朝向径向外侧凸出,止动部41位于套筒3的凹陷部3c,由此套筒3能够对止动部41进行轴向限位。此外,在止动部41处,螺母4的外周面形成有两个第二止动平面41s,这两个第二止动平面41s彼此平行且均与螺母4的中心轴线平行,由此使得在与轴向A垂直的横截面中螺母4的外轮廓形成为两条圆弧和两条直线首尾相接的形状。第二止动平面41s和套筒本体31的第一止动平面3s2配合,使得螺母4与套筒3在周向上相对固定。这样,螺母4与套筒3在周向上相对固定且螺母4在轴向A上能够相对于套筒3在预定范围内运动。在非自锁状态下螺母4套装于非螺纹部13。在自锁状态下,筒状部42的一端的端面与套筒3的一端的端面平齐,不仅不会影响套筒3的限位端面3s1对螺帽2的限位,还可以辅助这种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弹簧5为圆柱螺旋弹簧,第一弹簧5的线圈从径向外侧套装于套筒3。如图2A所示,在非自锁状态下,第一弹簧5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弹簧5不必抵靠套筒3和螺帽2,但是也不会从套筒3脱离;如图2B所示,在自锁状态下,第一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5的一端抵靠螺帽2且另一端抵靠套筒3的外凸缘部3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二弹簧6为圆柱螺旋弹簧,第二弹簧6收纳于套筒3内且从径向外侧套装于螺杆1。在非自锁状态和自锁状态下,第二弹簧6都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6的一端抵靠螺母4且另一端抵靠套筒3的内凸缘部312。
在套筒3的涨铆部313通过涨铆与拉手条P1固定组装的状态下,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可以处于非自锁状态和自锁状态。以下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的非自锁状态和自锁状态下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如图2A所示,在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处于非自锁状态下,第一螺纹部11与螺母4未螺纹接合且位于螺母4的轴向一侧,第二螺纹部12完全收纳于套筒3的内部,螺帽2套装于套筒3且处于松不脱状态,第一弹簧5套装于套筒3且处于自然状态,第二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螺母4且另一端抵靠套筒3。从非自锁状态,通过旋拧螺帽14,能够使得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从非自锁状态转换到自锁状态。
如图2B所示,在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处于自锁状态下,第一螺纹部11与螺母4螺纹接合,第二螺纹部12伸出套筒3以与面板P2螺纹接合,螺帽2抵靠套筒3的一端而被轴向限位,第一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螺帽2且另一端抵靠套筒3,第二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螺母4且另一端抵靠套筒3,由此使得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处于原位自锁状态。
以上内容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实施例及相关的变型例进行了阐述,以下进行补充说明。
i.可以理解,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基带单元,而可以是采用根据本申请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的其它电子设备,例如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大型系统的数据终端设备等。
ii.在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中说明了螺母4和套筒3通过限位平面实现在周向上的相对固定,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可以使得螺母4和套筒3两者形成其它的结构形状来实现同样的功能。
iii.在根据以上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不仅利用本申请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经由拉手条P1固定单板,而且在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处于自锁状态下,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B使拉手条P1与面板P2以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这样,能够避免机框内的滑轨等部件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对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间隙的影响,也就是缩短影响上述间隙大小的公差链,有利于保证单板和背板两者的连接器的间隙处于预定范围,以及小于最大允许间隙,而且这种方案的固定效果更稳定。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杆,其形成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
螺帽,其与所述螺杆固定;
套筒,其套装于所述螺杆且用于与第一待连接件固定,使得所述螺杆插入所述套筒中且能够在所述套筒的轴向和周向上相对于所述套筒运动;
螺母,其收纳于所述套筒内且套装于所述螺杆,所述螺母与所述套筒在所述周向上相对固定且所述螺母在所述轴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筒在预定范围内运动;
第一弹簧,其从径向外侧套装于所述套筒;以及
第二弹簧,其收纳于所述套筒内且从径向外侧套装于所述螺杆,
在所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处于自锁状态下,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螺母螺纹接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伸出所述套筒以用于与第二待连接件螺纹接合,所述螺帽抵靠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所述螺帽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一端抵靠所述螺母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还形成有非螺纹部,在所述轴向上所述非螺纹部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所述非螺纹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外径,在非自锁状态下所述螺母从径向外侧套装于所述非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挡圈,所述挡圈固定于所述套筒的一端部,所述挡圈与所述套筒本体能够对所述螺母进行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止动平面,所述螺母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止动平面,所述第一止动平面和所述第二止动平面配合,使得所述螺母与所述套筒在所述周向上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具有彼此固定的止动部和筒状部,所述第二止动平面形成于所述止动部,所述止动部相对于所述筒状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所述套筒形成有环状的凹陷部,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筒状部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套筒的一端的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部形成为涨铆部,用于与第一待连接件涨铆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涨铆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所述多个齿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地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外凸缘部,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螺帽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的外凸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具有裙部和内弯折部,所述内弯折部相对于所述裙部朝向径向内侧弯折,使得所述内弯折部与所述外凸缘部能够彼此抵靠。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内凸缘部,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螺母且另一端抵靠所述套筒的内凸缘部。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第一待连接件的拉手条、作为第二待连接件的面板、背板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拉手条固定在一起,在所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使所述拉手条和所述面板固定到位之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连接器与所述背板上的连接器插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使所述拉手条与所述面板固定在一起之后,在所述自锁状态下所述拉手条与所述面板具有间隙且所述间隙保持不变。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基带单元。
CN202321270759.2U 2023-05-23 2023-05-23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953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0759.2U CN219953901U (zh) 2023-05-23 2023-05-23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0759.2U CN219953901U (zh) 2023-05-23 2023-05-23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3901U true CN21995390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0759.2U Active CN219953901U (zh) 2023-05-23 2023-05-23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3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7671B2 (en) Coaxial plug-typ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US7806621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connector assembly
US10950969B2 (en)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lternative attachment structures
US9570849B2 (en) Float plate for blind matable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s
US6409550B1 (en) Planar blind-mate connectors
EP0428353A1 (en) Connectors and parts
CN219953901U (zh) 松不脱自锁螺钉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881661B2 (en)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connector-cable configuration
US20210045254A1 (en) Loading Assembly
US4502748A (en) Anti-decoupl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043081A1 (en) Bearing limiting system and limiting method
US5954448A (en) Apparatus for coupling video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of monitor
CN112943770A (zh) 包括在平移和旋转中固定的连接销的组件,包括该组件的发动机附件或飞机
US6945703B2 (en) Optical connector
US11223169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outer contact of the same
CN106997229B (zh) 一种固态硬盘转接卡
GB231654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retaining clip
JP6602338B2 (ja) アダプタ
US91795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466997B (zh) 扶梯驱动主轴安装装置和扶梯驱动主轴安装方法
CN212485726U (zh) 一种毫米波同轴转接器
CN216720438U (zh) 一种多定位集成化同轴混装插座
CN220873911U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2360427U (zh) 固定组件及用于设备固定的安装结构
EP012023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