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0701U -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0701U
CN219950701U CN202321354100.5U CN202321354100U CN219950701U CN 219950701 U CN219950701 U CN 219950701U CN 202321354100 U CN202321354100 U CN 202321354100U CN 219950701 U CN219950701 U CN 21995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anoxic
gas collecting
collecting hood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41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培
朱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41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包括沉砂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处理区;沉砂区用于接收污水,沉砂区的上层与缺氧区的上层连通,缺氧区的中层设置有缺氧生物填料,缺氧区的下层与好氧区的下层连通;好氧区的下层设置有第一曝气机构,中层由下至上顺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器和蜂窝斜管,上层设置有清液分离装置,且三相分离器、蜂窝斜管和清液分离装置顺次连接,清液分离装置的输出端与清水处理区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生活类有机污水、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等达标排放处理,且灵活采用气提原理,来实现污水的内循环,减少风机以及泵的使用,降低设备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一般采用AAO工艺或者AO工艺来处理,AAO工艺是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方法,通过连续的厌氧/缺氧/好氧反应环节,使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吸附、吞噬和分解,达到去除COD、BOD、NH3-N等污染物质的目的,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AO工艺则是在AAO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污泥降解硝化-反硝化工艺,同样能够去除COD、BOD、NH3-N等污染物质,且能耗较AAO低;
目前,在使用上述工艺来处理生活污水时,一般使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来处理生活污水以达到排放标准,该设备由进水泵、曝气风机、回流泵、污泥泵及仪器仪表组成,需要较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导致其总体能耗较高、运维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生活类有机污水、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等达标排放处理,且灵活采用气提原理,来实现污水(包括硝化液以及污泥)的内循环,减少风机以及泵的使用,降低设备能耗。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包括沉砂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处理区;
所述沉砂区用于接收污水,所述沉砂区的上层与缺氧区的上层连通,所述缺氧区的中层设置有缺氧生物填料,所述缺氧区的下层与好氧区的下层连通;
所述好氧区的下层设置有第一曝气机构,中层由下至上顺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器和蜂窝斜管,上层设置有清液分离装置,且三相分离器、蜂窝斜管和清液分离装置顺次连接,所述三相分离器的气相输出口与沉砂区和缺氧区的上层相连,所述清液分离装置的输出端与清水处理区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沉砂区的下层设置有第二曝气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主集气罩、副集气罩和排气罩,所述主集气罩设置于好氧区中层中部,所述副集气罩设置于主集气罩旁,且主集气罩和副集气罩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主集气罩和副集气罩均与排气罩连接;
所述排气罩的输出端与沉砂区和缺氧区的上层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副集气罩的上方设置有保安集气罩,所述保安集气罩与排气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罩的顶部通过排泥管和泥水回流管分别与沉砂区和缺氧区的上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的下层位于与好氧区的连接处设置有污泥回流斜板。
进一步的,所述清液分离装置包括多个排水锯齿堰,所有排水锯齿堰的输出端均与清水处理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处理区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清水处理区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上设置有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合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生活污水类)生物同步除磷脱氮处理,由于设备具备大流量内循环原理,还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业废水处理)、有毒有害废水(医疗化工、医疗废水处理),适应COD范围广,抗毒性强,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提原理来实现污水(包括硝化液和污泥)的内循环,且无需使用风机或泵等设备,以降低能耗、自控难度以及运维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污水的流向示意图(箭头方向即为污水流向)。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沉砂区;11、第二曝气机构;2、缺氧区;21、缺氧生物填料;22、污泥回流斜板;3、好氧区;31、第一曝气机构;32、排气管;4、清水处理区;41、出水口;42、折流板;5、三相分离器;51、主集气罩;52、副集气罩;53、排气罩;54、保安集气罩;6、蜂窝斜管;7、清液分离装置;81、排泥管;811、流量调节阀;82、泥水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和“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包括沉砂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清水处理区4;
所述沉砂区1用于接收污水,所述沉砂区1的上层与缺氧区2的上层连通,所述缺氧区2的中层设置有缺氧生物填料21,所述缺氧区2的下层与好氧区3的下层连通;
所述好氧区3的下层设置有第一曝气机构31,中层由下至上顺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器5和蜂窝斜管6,上层设置有清液分离装置7,且三相分离器5、蜂窝斜管6和清液分离装置7顺次连接,所述三相分离器5的气相输出口与沉砂区1和缺氧区2的上层相连,所述清液分离装置7的输出端与清水处理区4相连。
接下来,对各个区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沉砂区:如图1和图3所示,沉砂区1上设置有污水输入管,污水输入管用于将污水导入沉砂区1内,所述沉砂区1的下层设置有第二曝气机构11,沉砂区1的上层开设有与缺氧区2上层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内可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连通孔的阀门),通过连通孔能将沉砂区1上层的污水导入缺氧区2的上层,沉砂区1的顶部设置有人孔(人孔是指用于人员进出设备以便安装、检修和安全检查的开孔结构)和排气管(排气管内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管的阀门)。
缺氧区:如图2所示,缺氧区2的上层通过连通孔与沉砂区1的上层连通,缺氧区2的中部设置有缺氧生物填料21,缺氧区2的下层设置有污泥回流斜板22,污泥回流斜板22朝向好氧区3的一侧向下倾斜,缺氧区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内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管的阀门)。
好氧区: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好氧区3包括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的下层均铺设有第一曝气机构31,第二好氧区的中层由下至上顺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器5和蜂窝斜管6,第一好氧区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32,第二好氧区的上层设置有清液分离装置7(清液分离装置7包括多个排水锯齿堰,所有排水锯齿堰的输出端均与清水处理区4连接),且清液分离装置7与蜂窝斜管6的顶端连接,好氧区3的顶部设置有人孔;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三相分离器5包括主集气罩51、副集气罩52和排气罩53,所述主集气罩51设置于好氧区3中层中部,所述副集气罩52设置于主集气罩51旁,且主集气罩51和副集气罩5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副集气罩52的上方设置有保安集气罩54,所述主集气罩51、副集气罩52和保安集气罩54均与排气罩53连接,上升曝气污水分离的出气体主要集中在主集气罩51内,部分气体在副集气罩52内,部分从狭缝中逃逸的气体被上部的保安集气罩54收集,最终所有气体汇集于排气罩53,为气提回流提供动力;
所述排气罩53的顶部通过排泥管81和泥水回流管82分别与沉砂区1和缺氧区2的上层连接,所述排泥管81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811。
清水处理区:如图1和图2所示,清水处理区4的输入端与清液分离装置7的输出端连接,清水处理区4用于接收清液分离装置7分离出来的清水,所述清水处理区4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42,所述清水处理区4上设置有出水口41,清水处理区4的顶部设置有人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初步沉淀:将外部污水输入沉砂区1内,排泥管81会将好氧区3内一部分污水回流至沉砂区1内,污水在沉砂区1内进行初步沉淀,污水中大部分污泥会沉淀至沉砂区1的底部。
缺氧反应:如图6所示,污水在初步沉淀后,沉砂区1的上层污水输入缺氧区2内,并与泥水回流管82输送来的回流污水汇合,并自上而下穿过缺氧区2的缺氧生物填料21,进行缺氧反应,经缺氧处理后从缺氧区2的下层输入好氧区2的下层,缺氧区2脱落的生物膜以及活性污泥在污泥回流斜板22以及水流的作用下,流至好氧区3的下层。
好氧曝气:第一曝气机构31在好氧区3的下层进行曝气,好氧区3内的污水在曝气作用下向上流动;
上升污水(包括气体、污水和污泥)在穿过三相分离器5的过程中,气体被主集气罩51、副集气罩52和保安集气罩54拦截,并汇集至排气罩53内,排气罩53内大量气体形成剧烈气提作用,将好氧区3(具体为第二好氧区)内大部分污水(包括硝化液和污泥)通过泥水回流管82输入缺氧区2内,小部分污水通过排泥管81输入沉砂区1内(可通过流量调节阀811调节排泥管81的排泥量),实现污水的自动内循环;
穿过主集气罩51、副集气罩52和保安集气罩54的污水上升进入蜂窝斜管6内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泥(漂浮物),蜂窝斜管6顶部的上层清液从排水锯齿堰(清液分离装置7)顶部的锯齿槽溢出,并输入清水处理区4内;
污水中的一部分污泥在主集气罩51、副集气罩52和保安集气罩54的阻挡作用下下沉,另一部分污泥在蜂窝斜管6的作用下分离,并下沉穿过集气罩之间的缝隙回到好氧区3的下层。
清水处理:上层清液在清水处理区4内进行消毒处理(给上层清液消毒采用现有的消毒方法进行,在此不过多赘述),上层清液在清水处理区4内顺着折流板42上下翻动,最后从出水口41排出。
污泥处理:通过第二曝气机构11在沉砂区1的底部定期曝气,进行污泥硝化处理,减少沉砂区1底部污泥的体积,并定期将沉砂区1底部的污泥抽吸外排。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砂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清水处理区(4);
所述沉砂区(1)用于接收污水,所述沉砂区(1)的上层与缺氧区(2)的上层连通,所述缺氧区(2)的中层设置有缺氧生物填料(21),所述缺氧区(2)的下层与好氧区(3)的下层连通;
所述好氧区(3)的下层设置有第一曝气机构(31),中层由下至上顺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器(5)和蜂窝斜管(6),上层设置有清液分离装置(7),且三相分离器(5)、蜂窝斜管(6)和清液分离装置(7)顺次连接,所述三相分离器(5)的气相输出口与沉砂区(1)和缺氧区(2)的上层相连,所述清液分离装置(7)的输出端与清水处理区(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区(1)的下层设置有第二曝气机构(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5)包括主集气罩(51)、副集气罩(52)和排气罩(53),所述主集气罩(51)设置于好氧区(3)中层,所述副集气罩(52)设置于主集气罩(51)旁,且主集气罩(51)和副集气罩(5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主集气罩(51)和副集气罩(52)均与排气罩(53)连接;
所述排气罩(53)的输出端与沉砂区(1)和缺氧区(2)的上层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集气罩(52)的上方设置有保安集气罩(54),所述保安集气罩(54)与排气罩(5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53)的顶部通过排泥管(81)和泥水回流管(82)分别与沉砂区(1)和缺氧区(2)的上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81)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8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2)的下层设置有污泥回流斜板(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液分离装置(7)包括多个排水锯齿堰,所有排水锯齿堰的输出端均与清水处理区(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处理区(4)上设置有出水口(41),所述清水处理区(4)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4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3)上设置有排气管(32)。
CN202321354100.5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Active CN21995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4100.5U CN219950701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4100.5U CN219950701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0701U true CN21995070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4100.5U Active CN219950701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0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29895A1 (zh) 一种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05836970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35892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10577337A (zh)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RU2000123170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и с образованием биогаза
CN210150899U (zh) 一种医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9156733U (zh) 一种低能耗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9950701U (zh) 一种ao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装置
CN219058763U (zh) 一种多级结构污水净化槽
CN215627425U (zh)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521717U (zh) 一种具有曝气除铁功能的平流沉淀池
RU58117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08218511U (zh) 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CN112811717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CN104860469A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5799039U (zh) 一种中转站废水处理设备
CN110818060A (zh) 一种具有曝气除铁功能的平流沉淀池
CN215161952U (zh) 一种生物脱氮反应器
CN21329509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4607805U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
CN219239401U (zh) 一种集成式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219991337U (zh) 一种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CN217578618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污水净化设备
CN215627417U (zh) 一种多级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