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8515U -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515U
CN219938515U CN202320800238.7U CN202320800238U CN219938515U CN 219938515 U CN219938515 U CN 219938515U CN 202320800238 U CN202320800238 U CN 202320800238U CN 219938515 U CN219938515 U CN 219938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ional
sound
assembly
binaural
transmiss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02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彦杰
汪培
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02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所述外壳一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一声道的声波,所述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二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二声道的声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可形成立体声,提高音频播放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发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定向扬声器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够将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内的声波很强,而出了这个区域,声波就会很弱,甚至没有。特别适合一些传统音响特定的公共场合,例如展览馆、博物馆、银行柜台、图书馆、会议室等,这些场景下若使用这种扬声器播放音频,就能小范围定向发声,独立的声源针对独立区域和目标人群,使使用者无需佩戴耳机即可拥有定向独立音源,互不干扰,拥有独立、隐秘的音频空间,有更好的隐私的保护。
立体声是指具有立体感的声音,由于自然界中的声源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声音有确定的方向来源,人们的听觉有辨别声源方位的能力,特别是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声时,人们可以凭听觉感知各个声源在空间的位置分布状况,当人们直接听到这些立体空间中的声音时,除了能感受到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外,还能感受到它们的方位和层次。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还原自然界中的立体声,使声音的临场感更逼真,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立体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单声道,到双声道立体声,再到环绕式立体声,3D环绕立体声等。
目前,现有的定向扬声器功能上比较单一,仅能输出混合单声道的声波,音频播放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可形成立体声,提高音频播放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所述外壳一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一声道的声波,所述第二定向发声组件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二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二声道的声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均包括用于定向发声的压电换能器阵列,所述压电换能器阵列包括多排压电换能器,每排压电换能器沿横向延伸排布,多排压电换能器沿纵向延伸排布,相邻两排压电换能器之间交错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之间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之间设置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朝向所述透光区域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功放主板,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分别与所述功放主板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功能接口组件,所述功能接口组件与所述功放主板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一端露于所述外壳外,另一端与所述功放主板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壳体、罩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和罩体之间的框体,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网罩、第二网罩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之间的导光罩,所述第一透声区域对应所述第一网罩设置,所述第二透声区域对应所述第二网罩设置,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导光罩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朝向。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座、固定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和固定座之间的调节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调节件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调节组件固定相连或转动连接的壁挂组件,所述壁挂组件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悬挂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通过间隔设置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分别朝向对应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从而分别输出第一声道的声波和第二声道的声波,两者结合形成立体声,提高了音频播放效果;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之间增加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可随第一定向发声组件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输出的声波情况变化,进一步增强了音频播放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外壳上增加了调节组件,使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朝向可调,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群体或使用场景调节最适合的收听角度,进一步的提高了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也拓宽了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使用群体。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向发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壁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功放主板4、功能接口组件5、光源组件、按键组件7以及调节组件8。
如图5所示,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间隔设置在外壳内,外壳一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的输出端朝向第一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一声道的声波,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的输出端朝向第二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二声道的声波,第一声道的声波与第二声道的声波结合实现立体声。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包括壳体11、罩体以及连接在壳体11和罩体之间的框体12。壳体11一端具有开口,框体12呈与壳体11的开口形状相适配的中空环状,罩体覆盖在框体12远离壳体11的开口的一端,从而使壳体11、罩体以及框体12之间形成容置腔,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设置于容置腔内。优选的,罩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网罩13和第二网罩14,第一透声区域对应第一网罩13设置,第二透声区域对应第二网罩14设置。
如图4所示,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均包括用于定向发声的压电换能器阵列9。其中,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包括第一电路基板21和设置在第一电路基板21上的压电换能器阵列9,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包括第二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第二电路基板上的压电换能器阵列9。第一电路基板21和第二电路基板间隔设置在壳体11,压电换能器阵列9包括多排压电换能器91,每排压电换能器91沿横向延伸排布,多排压电换能器91沿纵向延伸排布,相邻两排压电换能器之间交错排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排压电换能器中任意相邻的三个压电换能器之间构成等边三角形,使压电换能器阵列9获得最优的排列方式,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或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输出声波更为均匀。进一步的,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的输出端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的输出端并排设置,且两者的输出端的朝向相同,从而使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可均匀的向外输出声波。
光源组件设置在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之间,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之间设置有透光区域,光源组件朝向透光区域设置,在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使用时,光源组件会配合音频的播放发出相应的光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装置的音频播放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具体的,光源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LED灯板61,罩体还包括连接在第一网罩13和第二网罩14之间的导光罩16,透光区域对应导光罩16设置,LED灯板61朝向导光罩16设置。进一步的,框体12上设置有固定部17,优选的,固定部17位于框体12中部,对应设置在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之间,用于固定LED灯板61和导光罩16。其中,LED灯板61安装在固定部17靠近壳体11的一侧,导光罩16安装在固定部17远离壳体11的一侧。
功放主板4固定在壳体11内,并分别与第一电路基板21和第二电路基板电连接,音频信号经功放主板4处理后输出给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或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由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分别输出第一声道和第二声道的音频,形成立体声。
功能接口组件5设置在壳体11内,包括与功放主板4电连接的转接板和一个或多个设置在转接板上的功能接口,功能接口包括但不限于MIC接口、蓝牙接口、音频输入接口和type-c接口等,进一步拓展了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功能场景。
按键组件7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键,按键的一端露于外壳外,另一端与功放主板4相连,通过按键可控制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开启、暂停、音量调节等功能。
如图6和图7所示,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与外壳转动连接的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用于调节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朝向。具体的,调节组件8包括底座81、固定座82以及连接在底座81和固定座82之间的调节件,固定座82与外壳相连,调节件一端与底座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82转动连接,因此,外壳可相对底座81做上下转动,从而调节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朝向。在本实施例中,底座81水平设置在桌面上,底座81所在平面与罩体所在平面在为调整角度的情况下为相互垂直状态,通过转动调节件可以调整罩体所在平面和底座8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调整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朝向。其中,所提到的转动连接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座82为橡胶座821,调节件为至少一个调节球831,橡胶座821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调节球831想适配的调节孔822,调节孔822有供调节球831卡入的入口以及由入口向内延伸的配合孔,配合孔的形状与调节球831的形状相适配,优选的,调节球831和配合孔均呈球状,如此,调节球由入口卡入到配合孔后可以相对配合孔进行转动。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件为转轴832,转轴832的一端与底座81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另一端套设在固定座82外,实现与固定座82的转动连接,如此,可以由转轴832沿固定座82外周转动进行朝向调节。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用于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悬挂固定的壁挂组件,壁挂组件与调节组件8固定相连或转动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壁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841和第二固定件842,第一固定件841与固定座82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座82与第一固定件84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842可固定至墙面等位置,从而实现壁挂式固定使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壁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841和第二固定件842,第一固定件841与固定座8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842与第一固定件841转动连接,第一固定件841可相对第二固定件842做左右转动,因此可以调整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发声朝向,第二固定件842可固定至墙面等位置,从而实现壁挂式固定使用。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所述外壳一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一声道的声波,所述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二透声区域设置、并发出第二声道的声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均包括用于定向发声的压电换能器阵列(9),所述压电换能器阵列(9)包括多排压电换能器(91),每排压电换能器(91)沿横向延伸排布,多排压电换能器(91)沿纵向延伸排布,相邻两排压电换能器之间交错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区域和第二透声区域之间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之间设置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朝向所述透光区域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功放主板(4),所述第一定向发声组件(2)和第二定向发声组件(3)分别与所述功放主板(4)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功能接口组件(5),所述功能接口组件(5)与所述功放主板(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按键组件(7),所述按键组件(7)一端露于所述外壳外,另一端与所述功放主板(4)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11)、罩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11)和罩体之间的框体(12),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网罩(13)、第二网罩(14)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网罩(13)和第二网罩(14)之间的导光罩(16),所述第一透声区域对应所述第一网罩(13)设置,所述第二透声区域对应所述第二网罩(14)设置,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导光罩(16)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调节组件(8),所述调节组件(8)用于调节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发声朝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8)包括底座(81)、固定座(82)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81)和固定座(82)之间的调节件,所述固定座(82)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调节件一端与所述底座(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82)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调节组件(8)固定相连或转动连接的壁挂组件,所述壁挂组件用于所述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的悬挂固定。
CN202320800238.7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Active CN219938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238.7U CN21993851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238.7U CN21993851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515U true CN219938515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0238.7U Active CN21993851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6644B1 (en) Earphone (surround sound) speaker
CN111213387B (zh) 在空间中定位声音信号的扬声器系统和耳机
CN1183800C (zh) 多声道头戴耳机
CN101032186B (zh) 用录音来产生幻像三维声音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US5809150A (en) Surround sound loudspeaker system
US6075868A (en) Apparatus for the creation of a desirable acoustical virtual reality
US8638959B1 (en) Reduced acoustic signature loudspeaker (RSL)
KR100371969B1 (ko) 넥폰
JPH01192299A (ja) ステレオ音響の収音装置
EP0872154A1 (en) An acoustical audio system for producing three dimensional sound image
Zotter et al. A beamformer to play with wall reflections: The icosahedral loudspeaker
CN101878660A (zh) 包括窄指向性和宽指向性扬声器的音频重现系统
Gálvez et al. Personal audio loudspeaker array as a complementary TV sound system for the hard of hearing
US6990210B2 (en) System for headphone-like rear channel speaker and the method of the same
Cabrera et al. Vertical localization and image size effects in loudspeaker reproduction
WO2004040941A1 (en) Multichannel headphones
CN104363549A (zh) 导管真三维耳机
CN219938515U (zh) 一种双声道定向发声装置
US10171930B1 (en) Localized audibility sound system
JPH03169200A (ja) テレビ受信機
CN101304620A (zh) 声音方向或立体声效果可调耳机
US7050596B2 (en) System and headphone-like rear channel speaker and the method of the same
US6983054B2 (en) Means for compensating rear sound effect
TW519849B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ar channel speaker of quasi-head wearing type earphone
US20230362578A1 (en) System for reproducing sounds with virtualization of the reverberated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