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7962U - 新能源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7962U
CN219937962U CN202321230962.7U CN202321230962U CN219937962U CN 219937962 U CN219937962 U CN 219937962U CN 202321230962 U CN202321230962 U CN 202321230962U CN 219937962 U CN219937962 U CN 219937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component
grid
powe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09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运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09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7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7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7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每一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均用于与电网连接,并获取电网运行参数;所述服务器与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控制对应的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离网。用于解决成本较高、无法结合电网环境控制并离网并调控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能源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风光储等新能源系统中,逆变器、变流器、PCS等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作为新能源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装置,都是通过装置内置的控制芯片控制并离网及自身功率变换的。一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常需要多个控制芯片,随着功能的复杂化和高级化,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对控制芯片的性能要求会不断提高,装置成本也会不断增加。
由于每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都有各自独立的控制系统,从而导致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状态参数等实时运行的数据是相互割裂独立的,在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实时运行数据相互独立的情况下,无法同时基于各运行数据对功率变换电源装置进行迭代升级。尤其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因电网的复杂多变及不稳定更加显著,对于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运行数据的挖掘就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并网数量的增加,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之间的交互、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对电网环境的感知等方面的通信变得越发频繁和重要。但现有的新能源系统大多还是由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各自独立控制的,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且无法结合电网环境及时控制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并离网,以应对变化脆弱的电网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控制系统,用于解决成本较高、无法结合电网环境及时控制并离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控制系统,包括:
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每一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均用于与电网连接,并获取电网运行参数;以及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控制对应的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离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包括:
功率组件;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检测端与所述功率组件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功率组件的状态参数,并在所述状态参数达到预设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以及
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组件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警信号后控制所述功率组件停止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用于在所述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输出离网信号,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功率组件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离网信号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关断,以使所述功率组件离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组件的受控端具有功率器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均通过所述功率器件与所述功率组件的受控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具有直流耦合电路,所述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具有交流耦合电路,所述交流耦合电路用于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功率组件的状态参数包括直流状态参数和交流状态参数,所述控制组件的检测端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
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直流耦合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直流耦合电路的直流状态信号,用以获取所述直流状态参数;
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交流耦合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交流耦合电路的交流状态信号,用以获取所述交流状态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状态信号包括驱动脉冲信号、驱动温度信号、直流侧电压信号、直流侧电流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交流状态信号包括交流侧电压信号、交流侧电流信号、开关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控制系统还包括变压组件,多个所述功率组件的交流耦合电路相互并联,并通过所述变压组件与所述电网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接口,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二连接接口,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二连接接口通信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包括第一通信组件,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二通信组件,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二通信组件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组件之间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第一中继器、路由器和第二中继器,所述路由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中继器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中继器相互并联并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中继器与所述路由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第一光纤收发器,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一对一地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中继器;
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通信处理模块、第二光纤收发器,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器,用以与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均用于与电网连接,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均用于获取电网运行参数,服务器与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在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控制对应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离网,服务器结合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反馈的电网运行参数对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并离网进行集成控制;将传统的通过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本地控制,转变为通过服务器在线上远程实时控制,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与服务器数据共享,通过服务器对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协同控制,实现新能源控制系统中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与电网环境的适应,以应对变化脆弱的电网环境;且有效降低成本,避免通过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独立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使新能源控制系统的控制精简化,避免因本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控制导致的控制不便及故障,更好地实现服务器与电网环境之间、服务器与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之间的数据共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实现实时保护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实现通信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A和/或B”的描述,则表示包含方案A或方案B,或者包含方案A和方案B。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风光储等新能源系统中,逆变器、变流器、PCS等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作为新能源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装置,都是通过装置内置的控制芯片控制并离网及自身功率变换的。一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常需要多个控制芯片,随着功能的复杂化和高级化,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对控制芯片的性能要求会不断提高,装置成本也会不断增加。
由于每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都有各自独立的控制系统,从而导致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状态参数等实时运行的数据是相互割裂独立的,在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实时运行数据相互独立的情况下,无法同时基于各运行数据对功率变换电源装置进行迭代升级。尤其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因电网的复杂多变及不稳定更加显著,对于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运行数据的挖掘就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并网数量的增加,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之间的交互、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对电网环境的感知等方面的通信变得越发频繁和重要。但现有的新能源系统大多还是由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各自独立控制的,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且无法结合电网环境及时控制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并离网,以应对变化脆弱的电网环境。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控制系统。
参照图1至5,新能源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200和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
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中的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均用于与电网400连接,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均用于获取电网运行参数;
服务器200与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通信连接,用于在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控制对应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离网。
于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均用于与电网400连接,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均用于获取电网运行参数,服务器200与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通信连接,用于在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控制对应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并离网,服务器200结合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反馈的电网运行参数对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进行集成控制。
将传统的通过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本地控制,转变为通过服务器200在线上远程实时控制,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与服务器200数据共享,通过服务器200对与其通信连接的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协同控制,实现新能源控制系统中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与电网的适应,以应对变化脆弱的电网。
可以理解的,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并网后构造成并网系统,用以与外部电网交互。为优化安全性及信号传送的可靠性,具体可设置并网系统通过缓冲器件等保护器件与外部电网400连接。
可选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包括控制组件120、监测器160等,并以控制组件120作为端级控制系统,监测器160用于检测电网运行参数,控制组件120与监测器160连接,用以实时获取电网运行参数。电网运行参数具体可以是通过监测器160检测到的电网电压、电网频率等电网运行数据或者其他电网运行信息。
于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并网,服务器200与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功率变换系统中,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逆变器、变流器、PCS,具体可根据实际设定,在此不加以限定。
所示的服务器200指的是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计算机设备,服务器200可以是单独配置的支持各种业务的服务器,也可以被配置一个服务器集群。作为一可选的示例,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服务器200可以是云端服务器,用以在广域网或者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统一起来,以实现数据的计算、存储、处理和共享。于本实用新型中,服务器200为集群服务器云端,具体表现为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组,服务器200具备高速计算、人工智能模型计算等高性能处理功能,同时具备服务器集群故障冗余功能,用以对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进行集成控制,并处理并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将传统的通过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本地控制转换为远程服务器200集成控制,可有效降低成本,避免通过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独立控制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使新能源控制系统的控制精简化,避免因本地控制导致的控制不便及故障,如此,还可更好地实现服务器200与电网400之间、服务器200与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之间的数据共享。
作为一可选的示例,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设置有端级控制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通信模块、实时保护系统、控制驱动系统、开关系统、并网系统等。其中,所示端级控制系统、功率变换系统等具体可通过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控制组件120等实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本地通信模块可用于与服务器200实现通信连接,具体可用于与服务器200的通信模块连接;实时保护系统、控制驱动系统、开关系统等可通过包含在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驱动控制电路130、控制开关140等实现,具体为,用于在接收到服务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或者达到预设报警阈值等安全阈值时执行系统开关动作或者器件保护动作,用以实现并离网、调控功率变换或者对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进行实时保护。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端级控制系统通过通信网络等与远程服务器200交互,具体为,用于传送包含本身状态参数的状态信号以及包含电网运行参数的电网状态信号;还用于接收服务器200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等,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以实现功率变换、并离网等功能。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包括功率组件110、控制组件120和驱动控制电路130。
控制组件120具有检测端,控制组件120的检测端与功率组件110连接,用于检测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并在状态参数达到预设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驱动控制电路130的输入端与控制组件120连接,驱动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与功率组件110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控制功率组件110停止工作。
其中,控制组件120作为对应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端级控制系统,具体可用于接收服务器200传送的控制信号等指令信息,并将接收到的指令信息转换为各类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其他组成器件、电路等执行相应的指令。驱动控制电路130为用于控制功率组件110通断的控制电路。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30的设置,由本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自行实现实时保护,避免因无法及时保护导致的器件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实时保护是以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参数或者可能出现运行异常的临界值等作为报警阈值,通过端级控制系统实时检测包含驱动脉冲信息、温度信息、直流交流信息、开关信息等状态参数的状态信号,并将获取的这些突变变化的状态信号与正常情况下状态信号进行对比,判断当前的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报警阈值,在达到或者超过预设报警阈值的时候识别为异常,用以生成并输出报警信号。
可选地,此处可根据实际预设一个或者多个报警阈值,预设报警阈值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临界值,也可以是数值区间,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功率组件11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可选地,可以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及连接在输入端的器件、电路等作为功率组件110的直流侧,并以功率组件110的输出端及连接在输出端的器件、电路等作为功率组件110的交流侧。
作为一可选的示例,控制组件120具有检测端,通过检测端检测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也可以是,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还包括检测组件,控制组件120与检测组件集成设置,并作为控制组件120的检测端,用以检测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或者,另外增设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控制组件120与检测组件连接,以实时获取检测组件反馈的本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状态参数等数据信息。
作为一具体的示例,控制组件120可根据获取的状态参数分析识别出功率组件110的异常类型,异常类型具体可包括直流侧异常、交流侧异常、信号传送异常、因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本身的设备故障导致的异常(短时超标不影响设备运行)、可恢复类异常(异常可以再恢复、异常不会导致硬件故障)、不可恢复类异常(异常可能导致硬件故障)等。另外,控制组件120还可根据识别的异常类型进行相应的异常等级处理。于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组件120具体可通过检测到的直流状态参数、交流状态参数等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在出现异常的时候生成报警信号,进行故障告警,并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30控制功率组件110工作;另外,还可根据获取的远程服务器200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开关140启闭功率组件,或者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30、控制开关140控制功率组件110的工作,以实现差异增量补偿等。例如:可通过发出封脉冲信号、限流降压信号等至控制驱动电路,以控制功率组件110停止工作;通过发出限流降压信号、开关强断信号等至控制开关140,以通过控制开关140启闭功率组件110等。控制组件120根据获取的状态参数进行的异常处理,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作为一可选的示例,所示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包括功率组件110的直流侧的直流状态参数和交流侧的交流状态参数。其中,直流状态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可在功率组件110的直流侧检测到的驱动脉冲信号、驱动温度信号、直流侧电压信号、直流侧电流信号,交流状态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可在功率组件110的交流侧检测到的交流侧电压信号、交流侧电流信号、开关信号。
参照图4,于本实用新型中,直流状态信号包括驱动脉冲信号、驱动温度信号、直流侧电压信号、直流侧电流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交流状态信号包括交流侧电压信号、交流侧电流信号、开关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以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及连接在输入端的器件、电路等作为功率组件110的直流侧,并以功率组件110的输出端及连接在输出端的器件、电路等作为功率组件110的交流侧,控制组件120可选地获取并判断可通过直流侧、交流侧检测到的其中一项或者多项状态参数的组合是否达到预设报警阈值,以实现实时保护。具体可根据实际预设报警阈值及需要检测的状态信号,在此不加以限定。
参照图3、图4,在一实施例中,功率组件110的输入端具有直流耦合电路,功率组件110的输出端具有交流耦合电路,交流耦合电路用于与电网400连接,功率组件110的状态参数包括直流状态参数和交流状态参数,控制组件120的检测端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
第一检测端与直流耦合电路连接,用于检测直流耦合电路的直流状态信号,用以获取直流状态参数;
第二检测端与交流耦合电路连接,用于检测交流耦合电路的交流状态信号,用以获取交流状态参数。
控制组件120将获取的直流状态信号、交流状态信号与预设报警阈值对比,在达到预设报警阈值后判断出现异常,并启动实时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200用于在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输出离网信号,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开关140,功率组件110通过控制开关140与电网400连接,控制组件120与控制开关140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离网信号后控制控制开关140关断,以使功率组件110离网。
其中,控制开关140可以是用于控制启停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开关,服务器200根据接收到的电网运行参数获取电网环境状态,结合电网环境,通过输出离网信号,使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控制开关140关断,以使功率组件110离网。结合电网环境,通过远程控制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启闭实现并离网,用以适应变化脆弱的电网,避免由处于并网状态的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相互独立地控制并离网导致的对控制组件120要求较高、控制复杂,甚至易出现故障等问题,通过远程服务器200集成控制,可有效提高控制效率,还可降低新能源控制系统的成本。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功率组件110具有受控端,功率组件110的受控端具有功率器件111,驱动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控制开关140均通过功率器件111与功率组件110的受控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驱动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控制开关140均通过功率器件111与功率组件110的受控端连接,具体地,可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30控制功率器件111的通断,通过控制开关140启闭功率组件110。
作为一具体的示例,功率组件110还包括功率变换组件112,功率变换组件112具有受控端,功率变换组件112的受控端与功率器件111连接。功率器件111可以是IGBT、IGCT、MOSFET等功率开关管,功率器件111具备良好的特性,且效应速度快,用以在实现快速响应需求的同时,降低使用的器件数量及器件成本,如此,还可进一步优化并离网控制及实时保护的可靠性。
其中,功率变换组件112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储能电池、风机及其他新能源设备,也可以是逆变器、变流器、PCS等具备功率变换装置中主要执行功率变换功能的器件、电路组件或者装置等。
作为一可选的示例,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服务器200包括控制模块210和通信模块,控制模块210与通信模块连接,并通过通信模块与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通信连接,用以实时接收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传送的信号。
服务器200接收控制组件120传送的状态信号,并结合传送的电网运行参数,根据预设算法模型等预设条件对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进行进一步调控,以实现差异增量补偿。
其中,状态信号可以是包含有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的运行参数的任意一种信号,具体可以是直流状态信号、交流状态信号等,此处可根据实际设置检测及传送的状态信号,在此不加以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200的控制模块210用于在接收到状态参数和电网运行参数后,根据预设条件计算目标值,并输出包含目标值的控制信号;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控制组件120用于响应控制信号,并控制功率组件110对其状态参数进行补偿,直至状态参数达到目标值。
作为一具体的示例,控制模块210预设算法模型,用于为本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策略升级和状态预测提供算法模型数据,用以在接收到对应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状态参数和电网运行参数后,根据预设算法模型生成包含目标值的控制信号,以使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进行差异增量补偿,直至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状态参数达到目标值.,结合电网及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自身状态信息控制差异增量补偿,可有效提高补偿速度,并确保维持电网400稳定。
将对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本地并离网控制及功率控制策略算法布置在远程服务器200,可有效降低控制成本,减少因在每一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设置多个控制芯片导致的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还可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降低并网时对电网环境及自身运行状态的要求。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控制模块210可同时执行对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并离网控制及差异增量补偿控制。也可以是,控制模块210包括群控策略控制模块、电网交互控制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群控策略控制模块、电网交互控制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均通过通信模块与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连接,具体为,结合电网运行参数,通过电网交互控制模块控制并离网;根据接收到的状态参数,通过群控策略控制模块、功率控制模块控制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进行差异增量补偿。
参照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控制系统还包括变压组件500,多个功率组件110的交流耦合电路相互并联,并通过变压组件500与电网400连接。
多个功率组件110的交流侧相互并联,用以构建成上述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的并网系统。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控制组件120与并网系统连接,用以实现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之间的交互。
变压组件500具体可以是变压器。另外,外部电网与电网用电负载之间也可设置变压器等作为变压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200与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之间可选地通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中的任一种或者二者的组合实现通信。
参照图1至3,在一实施例中,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接口,服务器200包括第二连接接口,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通过第一连接接口与服务器200的第二连接接口通信连接。通过连接接口进行有线连接通信,于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可采用有线光纤等实现高速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示例中,所示第一连接接口与控制组件120可集成在一起,也可分开设置;所示第二连接接口与控制模块210亦然。
参照图1至3,在另一实施例中,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包括第一通信组件150,服务器200包括第二通信组件220,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通过第一通信组件150与服务器200的第二通信组件220无线通信连接。可选地,可通过通信组件实现无线通信连接,具体可采用5G网络、6G网络等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高速通信;或者,通过通信组件使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示例中,所示第一通信组件150与控制组件120可集成在一起,也可分开设置;所示第二通信组件220与控制模块210亦然。
进一步地,参照图5,第一通信组件150与第二通信组件220之间设置有通信模块300,通信模块300包括第一中继器310、路由器320和第二中继器330,路由器320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中继器310有多个,多个第一中继器310相互并联并接入路由器320的第一连接端,第二中继器330与路由器320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第一通信组件1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第一光纤收发器151,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通过第一光纤收发器151一对一地连接多个第一中继器310;
第二通信组件2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通信处理模块、第二光纤收发器221,服务器200通过第二光纤收发器221连接第二中继器330,用以与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无线通信连接。
通信模块300具体可以是5G、6G网络系统。第一通信组件150、通信模块300、第二通信组件220、第一连接接口、第二连接接口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通信连接结构及其电路等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新能源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用以在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与服务器20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中继器310、第二中继器330具体可以是光纤中继器。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具体可包括高速通信处理单元、通信容错处理单元等,第二通信处理模块参照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对应设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可将第一通信组件150替换为第一连接接口,将第二通信组件220替换成第二连接接口,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之间设置有通信模块300,用以在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与服务器20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具体实施示例参照上述的在第一通信组件150与第二通信组件220之间设置通信模块300,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新能源控制系统的实现通信连接的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用新型,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与服务器200通信连接,通信方式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者有线与无线的接合,用以实现高速通信。实现高速通信的通信系统需要延时满足实时要求值如us级别,且需要具备故障冗余功能。通过通信系统将相关的业务信息打包为网络协议收发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了容错处理机制和信息,以保证信息收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本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根据本身的状态参数进行实时保护控制,通过通信连接实现信号收发,由本地各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将本身的状态参数及获取的电网运行参数通过高速通信系统传送至远程服务器200,由服务器200进行集成控制,远程控制本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100执行相应的开关动作,兼具群控策略处理和电网交互控制处理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每一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均用于与电网连接,并获取电网运行参数;以及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控制对应的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离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包括:
功率组件;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检测端与所述功率组件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功率组件的状态参数,并在所述状态参数达到预设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以及
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组件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警信号后控制所述功率组件停止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用于在所述电网运行参数达到预设弱网阈值时输出离网信号,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功率组件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离网信号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关断,以使所述功率组件离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组件的受控端具有功率器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均通过所述功率器件与所述功率组件的受控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具有直流耦合电路,所述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具有交流耦合电路,所述交流耦合电路用于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功率组件的状态参数包括直流状态参数和交流状态参数,所述控制组件的检测端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
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直流耦合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直流耦合电路的直流状态信号,用以获取所述直流状态参数;
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交流耦合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交流耦合电路的交流状态信号,用以获取所述交流状态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状态信号包括驱动脉冲信号、驱动温度信号、直流侧电压信号、直流侧电流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交流状态信号包括交流侧电压信号、交流侧电流信号、开关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控制系统还包括变压组件,多个所述功率组件的交流耦合电路相互并联,并通过所述变压组件与所述电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接口,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二连接接口,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二连接接口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包括第一通信组件,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二通信组件,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二通信组件无线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组件之间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第一中继器、路由器和第二中继器,所述路由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中继器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中继器相互并联并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中继器与所述路由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第一光纤收发器,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一对一地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中继器;
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通信处理模块、第二光纤收发器,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器,用以与多个所述功率变换电源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CN202321230962.7U 2023-05-17 2023-05-17 新能源控制系统 Active CN219937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0962.7U CN219937962U (zh) 2023-05-17 2023-05-17 新能源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0962.7U CN219937962U (zh) 2023-05-17 2023-05-17 新能源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7962U true CN219937962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8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0962.7U Active CN219937962U (zh) 2023-05-17 2023-05-17 新能源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7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06042U (zh) 一种工业用4g边缘计算网关
US10122291B2 (en) Redundant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HVDC system
CN102097818A (zh) 光伏逆功率控制保护系统
CN109269033A (zh) 一种集中控制转换器及空调系统
AU2020325245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ed i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7919809B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90572A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法
WO2022217457A1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拓扑检测方法
EP3561987A1 (en) Solar module junction box, sola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olar module
CN219937962U (zh) 新能源控制系统
CN110784015B (zh) 一种带极性转换的三端输电系统站间通讯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9149777A (zh) 一种关断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097817A (zh) 光伏逆功率控制器
WO2014024731A1 (ja) 連系系統切替装置及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203025639U (zh) 微服务器及其供电系统
EP4035930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20110104174A (ko) Can 통신을 이용한 병렬 구성된 dc/dc 컨버터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어 방법
KR20240038038A (ko) 태양광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EP4152550A1 (en) Non-current-sharing ups apparatus, shunting method, and ups parallel connection system
CN112713659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用电设备监测方法
CN104242421A (zh) 轨道车辆充电机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3064495B (zh) 一种微服务器及其供电系统
CN205078486U (zh) 高压变频器散热风机节能及延长使用寿命控制拓扑结构
CN116566925B (zh) 一种无人机供电交换机
CN114697323B (zh) 智能管理系统、光伏数字能源系统及通讯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