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5144U -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5144U
CN219935144U CN202320218234.8U CN202320218234U CN219935144U CN 219935144 U CN219935144 U CN 219935144U CN 202320218234 U CN202320218234 U CN 202320218234U CN 219935144 U CN219935144 U CN 219935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lexible
conductive
conductive ink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82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梓淇
张军
李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reen Exhibi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reen Exhibi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reen Exhibi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reen Exhibi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82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5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5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5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具体公开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层,所述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所述柔性绝缘层设有表面粗糙面,所述表面粗糙面上设有柔性温感层及导电线路层,所述柔性温感层与所述导电线路层相连接,所述柔性温感层为导电油墨层,所述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所述柔性绝缘层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产品柔软性好,自适应性强,生产一致性佳,生产良品率高,且稳定性好,利于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市场通用的温度传感器均为器件类传感器,无柔软特性,温度传感器必须采用SMT工艺贴合于硬质材质的FPC或PCB上,工艺流程长、成本高、柔软性低且不适用于导电溶液环境,对于非平整、不规则或者会发生形变的测试面的温度检测效果不佳。
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导电油墨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然而,因导电油墨与基材之间的适配度不佳,常出现导电油墨附着力差、导电油墨外溢、固化后边缘不齐、实际面积与预设面积差别较大等问题,产品生产一致性及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产品生产一致性佳,生产良品率高,且稳定性好,利于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层,所述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所述柔性绝缘层设有表面粗糙面,所述表面粗糙面上设有柔性温感层及导电线路层,所述柔性温感层与所述导电线路层相连接,所述柔性温感层为导电油墨层,所述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所述柔性绝缘层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为30~38dyn/cm,所述柔性绝缘层的表面张力为32~40dyn/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5u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油墨层为由导电油墨固化成型,所述导电油墨的粘度为7000~20000mpa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路层的电阻≤所述导电油墨层的电阻×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路层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有电源,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导电油墨层相连接,所述导电线路层与所述导电油墨层形成的回路电阻为500~5000K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10~900kΩ/squ/mi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绝缘层为柔性薄膜层、织物层或皮革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柔性薄膜层为橡胶层、PU层、TPU层、PE层、PET层、PI层、COP层、COC层、PMMA层或PC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导电线路层为纯金属层、合金层、导电碳材层、金属基复合材料层、金属氧化物层或导电聚合物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纯金属层为Au纯金属层、Ag纯金属层、Cu纯金属层、Al纯金属层、Mo纯金属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导电碳材层为碳纤维层、石墨层、石墨烯层或碳纳米管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导电聚合物材料层为聚吡咯层、PEDOT-PSS层或聚苯胺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戴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感层为导电油墨层,可与导电线路层直接印制于柔性基层上,无需SMT贴装流程,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同时柔性温度传感器整体柔软性好,自适应性强,能够更好的贴合非平整、不规则或者会发生形变的测试面;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中,采用柔性绝缘层作为柔性温感层及导电线路层的承载基材,避免柔性基层对柔性温感层的温度感应产生干扰或测试误差,柔性绝缘层设置有表面粗糙面,通过带一定粗糙度的表面粗糙面,使导电油墨层能够更好地附着在柔性绝缘层上,提升导电油墨层与柔性绝缘层之间的适配度,并使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柔性绝缘层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使得柔性绝缘层赋予导电油墨层适当的“拉扯”力,导电油墨层能够在柔性绝缘层上更好的成型,并更好的附着在柔性绝缘层上,形成的导电油墨层实际面积与预设面积差距小,且边缘更规则整齐,进一步提升导电油墨层与柔性绝缘层之间的适配度,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短路问题,产品生产一致性佳,生产良品率高,且稳定性好,利于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产品的灵敏度及精度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不带绝缘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带绝缘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导电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导电线路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导电线路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含有多个柔性温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含有多个柔性温感层的导电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温敏特性曲线。
图11为实施例2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温敏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1,柔性绝缘层1设有表面粗糙面,表面粗糙面上设有柔性温感层2及导电线路层3,柔性温感层2与导电线路层3相连接,柔性温感层2为导电油墨层,其中,导电油墨层为热敏电阻式温感材料,可为市售产品或自制产品,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在使用时,随着温度的变化,柔性温感层2的电阻值随之发生变化,导电线路层3输出柔性温感层2的电阻变化值,从而实现温度检测,柔性温感层2为导电油墨层,可与导电线路层3直接印制于柔性基层上,无需SMT贴装流程,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同时柔性温度传感器整体柔软性好,自适应性强,能够更好的贴合非平整、不规则或者会发生形变的测试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中,采用柔性绝缘层1作为柔性温感层2及导电线路层3的承载基材,避免柔性基层对柔性温感层2的温度感应产生干扰或测试误差,提升灵敏度,柔性绝缘层1设置有表面粗糙面,通过带一定粗糙度的表面粗糙面,使导电油墨层能够更好地附着在柔性绝缘层1上,提升导电油墨层与柔性绝缘层1之间的适配度,并使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使得柔性绝缘层1赋予导电油墨层适当的“拉扯”力,导电油墨层能够在柔性绝缘层1上更好的成型,并更好的附着在柔性绝缘层1上,形成的导电油墨层实际面积与预设面积差距小,且边缘更规则整齐,进一步提升导电油墨层与柔性绝缘层1之间的适配度,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短路问题,产品生产一致性佳,生产良品率高,且稳定性好,利于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产品的灵敏度及精度得以提升。
其中,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会影响导电油墨层与柔性绝缘层1之间的附着力,继而影响导电油墨层的形成,当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与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差值大于2dyn/cm时,导电油墨层容易被柔性绝缘层1“拉扯”力过大而造成导电油墨的外溢,从而影响导电油墨层的面积,使导电油墨层的实际面积与预设面积差别较大,同时还会影响导电油墨层的边缘整齐度,容易与其他的导电线路连接造成短路,当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与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差值小于1dyn/cm时,因导电油墨层受到的来自于柔性绝缘层1的“拉扯”力过小,导电油墨层难以在柔性绝缘层1上流平,附着力差,同样会造成导电油墨层的实际面积与预设面积差别较大、导电油墨层的边缘不齐等问题。
其中,柔性基层可为单层材质或多层材质复合而成,当柔性基层为单层结构时,柔性基层为柔性绝缘层1,当柔性基层为多层复合结构时,柔性绝缘层1设置在柔性基层朝向柔性温感层2与导电线路层3的端面上。
其中,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为30~38dyn/cm,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为32~40dyn/cm,示例性的,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为30dyn/cm、32dyn/cm、35dyn/cm或38dyn/cm,但不限于此,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为32dyn/cm、34dyn/cm、36dyn/cm、38dyn/cm或40dyn/cm,但不限于此,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过小,导电油墨层难以在柔性绝缘层1上流平,附着力差,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过大,导电油墨外溢严重。
其中,表面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5um,示例性的,表面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um、2um、3um、4um或5um,但不限于此,在此范围内,导电油墨层的附着力较好,当表面粗糙度过小时,导电油墨层附着力差,但表面粗糙度过大时,导电油墨层的膜层厚度增加。
其中,导电油墨层为由导电油墨固化成型,导电油墨的粘度为7000~20000mpas,示例性的,导电油墨的粘度为7000mpas、9000mpas、10000mpas、13000mpas、15000mpas、18000mpas或20000mpas,但不限于此,更优选地,导电油墨的粘度为9000~15000mpas,导电油墨的粘度在此范围内,利于导电油墨层在柔性绝缘层1上成型,若导电油墨的粘度过低,容易发生导电油墨外溢、流动,使导电油墨层的实际面积与预设面积差别过大,容易与其他的导电线路连接造成短路,若导电油墨的粘度过高,难以直接印制在柔性绝缘层1上,流平性差。
其中,导电线路层3的电阻≤导电油墨层的电阻×10-6,导电线路层3的电阻远小于导电油墨层的电阻,有效避免导电线路层3的电阻对温度检测带来的干扰,提升温度检测的灵敏度,若导电线路层3的电阻高于导电油墨层的电阻×10-6,则导电油墨层的电阻变化率降低,影响温度检测的灵敏度。
柔性绝缘层1的方阻>50MΩ,避免柔性基层对柔性温感层2的温度感应产生干扰或测试误差,进一步提升灵敏度。
参见图1及图2所示,其中,导电线路层3包括第一连接端31及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1连接有电源,第一连接端31还连接有信号收集器,第二连接端32与导电油墨层相连接,导电线路层3与导电油墨层形成的回路电阻为2~15000KΩ,更优选地,导电线路层3与导电油墨层形成的回路电阻为500~5000KΩ,导电油墨层和导电线路层3之间形成的回路电阻的大小主要影响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导电油墨层和导电线路层3之间形成的回路电阻过小,则导电油墨层的电阻变化率降低,影响温度检测的灵敏度,导电油墨层和导电线路层3之间形成的回路电阻过大,则温度传感器的功耗损耗越大。
其中,导电线路层3包括第一导电线路33及第二导电线路34,第一导电线路33及第二导电线路34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端31及第二连接端32,第一导电线路33的第一连接端31与电源的正极连通,第二连接端32与导电油墨层导电连接,第二电线路的第一连接端31与电源的负极连通,第二连接端32与导电油墨层导电连接,由此形成回路。
示例性的,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端31及第二连接端32的形状可分别为圆形、矩形、网格状、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但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电线路层3的第一导电线路33及第二导电线路34设于同一柔性绝缘层1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导电线路层3的第一导电线路33及第二导电线路34分别设于两个柔性绝缘层1上,柔性温感层2设于第一导电线路33与第二导电线路34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8所示,柔性温感层2设有多个,第一导电线路33还设有多个分体导电线路,各分体导电线路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32,柔性温感层2分别与第一导电线路33及第二导电线路34上的第二连接端32连接,形成串联,通过设置多个柔性温感层2,可以实现多点温度检测,最后输出的电阻值是多个柔性温感层2的总电阻值,这样可以减少单点柔性温感层2检测的误差,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
其中,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10~900kΩ/squ/mil,示例性的,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10kΩ/squ/mil、200kΩ/squ/mil、500kΩ/squ/mil、700kΩ/squ/mil或900kΩ/squ/mil,但不限于此,更优选地,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20~600kΩ/squ/mil,导电油墨层的方阻对柔性温感层2的电阻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影响柔性温感层2和导电线路层3形成的回路电阻值。
其中,柔性绝缘层1的弹性模量为1~4000MPa,通过选用弹性模量小的材质,增加柔性绝缘层1的柔软度,提升柔性温度感应器的柔软性及自适应性。
如图1所示,柔性基层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11,提升穿戴的舒适度,透气孔11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孔状结构,透气孔可为单个或多个,其中,多个透气孔可为规则或不规则排列。
其中,柔性绝缘层1为柔性薄膜层、织物层或皮革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柔性薄膜层为橡胶、PU层(聚氨酯层)、TPU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PE层(聚乙烯层)、PET层(涤纶树脂层)、PI层(聚酰亚胺层)、COP层(环烯烃聚合物层)、COC层(环烯烃类共聚物层)、PMMA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或PC层(聚碳酸酯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导电线路层3为纯金属层、合金层、导电碳材层、金属基复合材料层、金属氧化物层或导电聚合物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纯金属层为Au纯金属层、Ag纯金属层、Cu纯金属层、Al纯金属层、Mo纯金属层中的任意一种,导电碳材层为碳纤维层、石墨层、石墨烯层或碳纳米管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导电聚合物材料层为聚吡咯层、PEDOT-PSS层或聚苯胺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其中,参见图2及图3所示,导电线路层3上还设有绝缘保护层4,用于保护导电线路层3,防止导电线路层3断裂、磨损、短路等。
其中,绝缘保护层4可以为绝缘油、橡胶、PU、TPU、PE、PET、PI、COP、COC、PMMA、PC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1,柔性绝缘层1设有表面粗糙面;
在表面粗糙面上印制导电线路层3,导电线路层3的印制方法为蒸镀、溅射、喷墨打印、3D打印、丝网印刷、移印、凹印或光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导电线路层3上印制绝缘保护层4,绝缘保护层4的印制方法为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移印或凹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表面粗糙面上印制柔性温感层2,柔性温感层2为导电油墨层,导电油墨层的印制方法为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移印或凹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穿戴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穿戴装置为纸尿裤,应用于儿童、老人、患者等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弱等人群上,柔性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纸尿裤的背面或吸水材料里面,当纸尿裤吸收到尿液或其他排泄物时,温度会升高,从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来识别到是否排尿或排便。
另外,电源和信号装置可以内置有蓝牙、wifi等与手机连接的装置,从而将信息传输给手机,以提醒看护人员更换纸尿裤。
在一种实施例中,穿戴装置为人体健康监测智能装置,例如,智能手环,贴合在人体的皮肤上,可以实时检测人体的体温,通过对应的电源和信号装置,将信息传输给手机或者直接通过智能手环,提醒用户当前的体温情况,以便于当体温超出正常阈值时进行及时的治疗,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由于厚度很薄且非常柔软,因此可以直接贴合在婴幼儿的皮肤上,异物感低,不仅可用于用户自身体温监控,还可用于儿童体温监控,避免儿童发烧未被察觉。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验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1,柔性绝缘层1设有表面粗糙面,表面粗糙面上设有柔性温感层2及导电线路层3,柔性温感层2与导电线路层3相连接,柔性温感层2为导电油墨层,其中,导电油墨层为热敏电阻式温感材料,可为市售产品或自制产品,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小1dyn/cm。
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为34dyn/cm,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为35dyn/cm。
表面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2um。
导电油墨层为由导电油墨固化成型,导电油墨的粘度为10000mpas。
导电线路层3的电阻≤导电油墨层的电阻×10-6
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300kΩ/squ/mil。
柔性绝缘层1为PET层;导电线路层3为Ag纯金属层。
上述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0.提供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1,柔性绝缘层1设有表面粗糙面;
S200.在表面粗糙面上印制导电线路层3,具体的:
采用丝网印刷方式丝印在透明PET上印刷出线宽约6um的银浆线路,线路上产生有多个电极(第一连接端31、第二连接端32),网板目数400目,烘烤固化条件:130℃*60mim;
S300.在导电线路层3上印制绝缘保护层4,具体的:
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印刷出覆盖在银浆线路的绝缘油保护层,对银浆线路进行保护,厚度15um以上,网板目数250目,烘烤固化条件:130℃*30min;
S400.在表面粗糙面上印制柔性温感层2,具体的:
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将导电油墨印刷形成导电油墨层,作为柔性温感层2,柔性温感层2尺寸为1.5mm、宽1.0mm、厚15um,柔性温感层2的两端与银浆线路的电极进行连接,网板目数250目,烘烤固化条件:130℃*30min。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1,柔性绝缘层1设有表面粗糙面,表面粗糙面上设有柔性温感层2及导电线路层3,柔性温感层2与导电线路层3相连接,柔性温感层2为导电油墨层,其中,导电油墨层为热敏电阻式温感材料,可为市售产品或自制产品,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小1dyn/cm。
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为35dyn/cm,柔性绝缘层1的表面张力为36dyn/cm。
表面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2um。
导电油墨层为由导电油墨固化成型,导电油墨的粘度为20000mpas。
导电线路层3的电阻≤导电油墨层的电阻×10-6
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100kΩ/squ/mil。
柔性绝缘层1为PET层;导电线路层3为Ag纯金属层。
上述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0.提供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1,柔性绝缘层1设有表面粗糙面;
S200.在表面粗糙面上印制导电线路层3,具体的:
采用丝网印刷方式丝印在透明PET上印刷出线宽约6um的银浆线路,线路上产生有多个电极(第一连接端31、第二连接端32),网板目数400目,烘烤固化条件:130℃*60mim;
S300.在导电线路层3上印制绝缘保护层4,具体的:
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印刷出覆盖在银浆线路的绝缘油保护层,对银浆线路进行保护,厚度15um以上,网板目数250目,烘烤固化条件:130℃*30min;
S400.在表面粗糙面上印制柔性温感层2,具体的:
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将导电油墨印刷形成导电油墨层,作为柔性温感层2,柔性温感层2尺寸为1.5mm、宽1.0mm、厚15um,柔性温感层2的两端与银浆线路的电极进行连接,网板目数250目,烘烤固化条件:110℃*30min。
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2制得的柔性温度感应器进行温敏特性测试:
测试方法:在柔性温感层2上覆加一层防水膜,然后将样品放在可控温的水浴锅进行测试,同时将正负电极(第一连接端31)分别接入万用表两端进行了温敏特性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10至图11所示,其中,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柔性温感层2和导电线路层3形成的回路电阻值(即温度传感器的电阻),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传感器的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可实现对温度检测。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热电阻(金属材料作为敏感层)相比具有柔性优势,同时基于该器件在35~40℃具有较好分辨率特性,更有利于应用于医疗领域人体体温实时在线监测。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层包括柔性绝缘层,所述柔性绝缘层设有表面粗糙面,所述表面粗糙面上设有柔性温感层及导电线路层,所述柔性温感层与所述导电线路层相连接,所述柔性温感层为导电油墨层,所述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比所述柔性绝缘层的表面张力小1~2dyn/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油墨层的表面张力为30~38dyn/cm,所述柔性绝缘层的表面张力为32~40dyn/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5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油墨层为由导电油墨固化成型,所述导电油墨的粘度为7000~20000mpa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层的电阻≤所述导电油墨层的电阻×10-6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层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有电源,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导电油墨层相连接,所述导电线路层与所述导电油墨层形成的回路电阻为500~5000 KΩ。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油墨层的方阻为10~900 kΩ/squ/mi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绝缘层为柔性薄膜层、织物层或皮革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柔性薄膜层为橡胶层、PU层、TPU层、PE层、PET层、PI层、COP层、COC层、PMMA层或PC层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层为纯金属层、合金层、导电碳材层、金属基复合材料层、金属氧化物层或导电聚合物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纯金属层为Au纯金属层、Ag纯金属层、Cu纯金属层、Al纯金属层、Mo纯金属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导电碳材层为碳纤维层、石墨层、石墨烯层或碳纳米管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导电聚合物材料层为聚吡咯层、PEDOT-PSS层或聚苯胺层中的任意一种。
10.一种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CN202320218234.8U 2023-02-13 2023-02-13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Active CN219935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8234.8U CN219935144U (zh) 2023-02-13 2023-02-13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8234.8U CN219935144U (zh) 2023-02-13 2023-02-13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5144U true CN21993514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8234.8U Active CN219935144U (zh) 2023-02-13 2023-02-13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5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e et al. A stretchable electronic fabric artificial skin with pressure‐, lateral strain‐, and flexion‐sensitive properties
JP5984645B2 (ja) 感圧センサー、及び感圧センサー装置
US10048141B2 (en) Pressure sensing element and pressure sensor
AU2012203498B2 (en) Wearable articles with wetness sensing
CN209841248U (zh) 一种柔性阵列压力传感器
CN106510960A (zh) 智能护理耗材及具有其的生理监控装置
JP5740038B2 (ja) 生体電極、及び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CN1394119A (zh) 用于牙刷的三点压力检测系统
CN105092117A (zh) 一种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233363A1 (en) Wetness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9935144U (zh)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穿戴装置
CN110946571A (zh) 一种穿戴式心电电极片及心电胸贴终端
CN116105884A (zh) 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穿戴装置
CN105509937B (zh) 一种压感传感器、压力检测方法及制造工艺
CN111048238A (zh) 一种双面导通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07262623A (ja) 接触センサ用電極
CN114305378A (zh) 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TWI639516B (zh) 電性連接結構
CN213188271U (zh) 体征监测围脖
US20190072508A1 (en) Wetting sensor and wetting sensing system
JP3334234B2 (ja) おむつの交換時期検知センサー
CN210871594U (zh) 用于竞技运动员运动探测的可贴式柔性检测贴
JP6010203B2 (ja) 導電体、生体電極、及び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CN109425449A (zh) 一种石墨烯传感器无应力柔性电极
JP6039724B2 (ja) 生体電極、及び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