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3656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3656U
CN219933656U CN202321314750.7U CN202321314750U CN219933656U CN 219933656 U CN219933656 U CN 219933656U CN 202321314750 U CN202321314750 U CN 202321314750U CN 219933656 U CN219933656 U CN 219933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member
recess
engaging
portions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47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47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3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3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3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涉及工装技术领域。检测装置中的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连接,既能够通过第一主体上的第一吸合部与第二主体上的第二吸合部彼此吸合而连接,又能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连接构件将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连接,由于连接构件与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的连接均是可拆卸的,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在以上的两种连接方式之间切换,进而允许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在夹持在所要安装的部件的外侧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第一种连接方式提高连接速度,以及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以增加传感器安装的稳定性,有效提高检测装置的适用性和布置便利性。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问题,即噪声、振动和不舒适性,是研究车辆的噪声和振动对整车性能和舒适性的影响。顾客选择汽车时,往往会从品牌、动力、配置以及经济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汽车的普及,不同品牌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驾乘舒适性,如振动和噪声则越来越受到顾客的重视与关注。
汽车座椅作为整车内饰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座椅的舒适性在车辆的个性化设计中非常重要。座椅又是与乘客接触最为亲密的部件之一,顾客有更加直观敏锐的感受,座椅异响更容易被用户感知。因此汽车座椅是影响整车NVH的关键部件之一。问题一旦存在,会给客户带来更糟糕的体验。
另一方面,在工程开发阶段,需要对座椅模态(模态是结构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模态频率偏低,在实际工程中极易出现座椅不规则振动、异响等现象。
无论是模态测试,还是针对NVH问题分析的座椅振动特性、BSR(Buzz/Squeak/Rattle,即吱吱声、嗡嗡声和格格作响)源锁定测试常需要在座椅上布置传感器,例如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NVH性能测试,对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从而判断模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针对座椅NVH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措施并进行验证。
传统方法测试座椅模态时需要将加速度计粘贴在座椅骨架模态特征位置(一般为几何特征点或根据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果进行布置,避免节点),对于头枕支撑杆位置的振动传感器布置,常用专用胶带固定的方式,布置的稳定性较差,造成测试数据准确度降低,同时布置便利性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传感器;
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用于设置所述传感器;
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包括第二主体、第二吸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吸合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吸合部设置,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吸合部吸合;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并使得所述容纳腔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开口,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包括内圆柱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凹部的内表面包括所述内圆柱表面的另一部分。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防滑构件,所述多个防滑构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内表面中的一者,所述多个防滑构件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防滑构件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合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吸合部沿着所述第一侧部上的所述第一凹部的外缘设置,所述第二吸合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相同,所述第二吸合部沿着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凹部所在侧部上的所述第二凹部的外缘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吸合部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凹入的减重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减重部连通,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包括内圆柱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减重部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所述减重部贯穿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的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减重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间隙贯穿所述第一主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合部和所述第二吸合部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一吸合部和所述第二吸合部一一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吸合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相邻的第二吸合部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三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一主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构件用于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水平仪,所述水平仪与所述第三安装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水平仪所示出的状态随着所述第三安装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旋转而变化。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传感器可拆卸地连接,第三安装构件包括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包括与所述安装座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被配置为包括磁吸结构,所述安装座被配置为吸附于所述容纳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三安装构件包括第三主体,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三主体二者中的一者包括螺柱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三主体二者中的另一者包括螺纹孔部,所述螺柱部旋拧于所述螺纹孔部。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的线束安装构件,所述线束安装构件包括线束容纳凹部,所述线束容纳凹部用于容纳所述传感器的线束的部分,
其中,所述线束容纳凹部包括在所述线束容纳凹部的深度方向上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更大的宽度,
其中,所述线束安装构件包括多个防滑部,所述多个防滑部中的一部分防滑部沿着所述深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个内侧面,所述多个防滑部中的另一部分防滑部沿着所述深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个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合部和所述第二吸合部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磁性结构;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通孔,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螺栓;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并使得所述容纳腔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开口,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两个开口的相对方向上,所述第一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吸合部,所述第二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两个第一吸合部之间,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两个第二吸合部之间。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连接,既能够通过第一主体上的第一吸合部与第二主体上的第二吸合部彼此吸合而连接,又能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连接构件将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连接,由于连接构件与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的连接均是可拆卸的,根据所需要的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在以上的两种连接方式之间切换,进而允许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在夹持在所要安装的部件的外侧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第一种连接方式提高连接速度,以及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以增加传感器安装的稳定性,有效提高检测装置的适用性和布置便利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一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又一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又一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局部视图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检测装置;
110-第一安装构件;111-第一主体;112-第一侧部;113-第一凹部;114-第二侧部;115-第一吸合部;116-减重部;117-间隙;118-第一连接部;
120-第二安装构件;121-第二主体;122-第二吸合部;123-第二凹部;124-第二连接部;
130-连接构件;
140-防滑构件;
150-第三安装构件;151-第三主体;152-容纳部;153-螺柱部;154-水平仪;
160-线束安装构件;161-线束容纳凹部;162-第一部分;163-第二部分;170-防滑部;
180-安装座;181-安装螺柱;
200-传感器;2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100,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具体描述检测装置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包括传感器、第一安装构件110、第二安装构件120以及连接构件130。第一安装构件110包括第一主体111,第一主体111包括第一侧部112,第一安装构件1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部112的第一吸合部115,第一安装构件110用于设置传感器200。第二安装构件120包括第二主体121和第二吸合部122,第二吸合部122对应于第一吸合部115设置,以能够与第一吸合部115吸合。连接构件130与第一安装构件110可拆卸地连接,连接构件130与第二安装构件120可拆卸地连接,以连接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之间的连接,既能够通过第一主体111上的第一吸合部115与第二主体121上的第二吸合部122彼此吸合而连接,又能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连接构件130将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连接,由于连接构件130与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的连接均是可拆卸的,根据所需要的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在以上的两种连接方式之间切换,进而允许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在夹持在所要安装的部件的外侧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第一种连接方式提高连接速度,以及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以增加传感器200安装的稳定性,有效提高检测装置100的适用性和布置便利性。
这里布置的便利性尤其在于相对快速地拆装检测装置100,并且能够有效调整检测装置的设置高度。
在实施例中,传感器200可以为振动测试加速度计(即振动测试加速度传感器),振动测试加速度计可以应用在振动测试中,例如汽车座椅头枕的振动测试中。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设置有振动测试加速度计的检测装置100,将该检测装置100安装于头枕的支撑杆,即利用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夹持头枕的支撑杆,而将设置有振动测试加速度计的检测装置100安装于头枕。在实际的模态测试过程中,如果模态测试激励较小时采用吸合的方式将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连接,来实现振动测试加速度计固定,从而能够快速进行测试,并且有利于快速地完成拆卸;如果模态测试激励较大时,在吸合连接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采用连接构件130对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进行连接,在双重连接情况下,能够确保测试过程中检测装置100和振动测试加速度计与座椅头枕的支撑杆的稳定连接。
在实施例中,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二者的吸合应理解为包括将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彼此对接即可实现二者的吸合连接。在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可以是通过负压来实现吸合连接,例如第一吸合部115可以为吸盘,第二吸合部122也可以对应地形成为吸盘,或者第二吸合部122可以对应地形成为供作为吸盘的第一吸合部115吸合的光滑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磁性结构,例如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可以均为磁体,分别嵌入到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121内,或者设置在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121的外侧。作为备选,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中一者可以为磁体,另一者可以为具有铁磁性的可供磁体吸引的部件,例如由铁形成的部件。作为示例,优选地,在实施例中,第一吸合部115可以为磁性锁舌,第二吸合部122可以为用于与磁性锁舌接合的凹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第一安装构件1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主体111的第一侧部112的第一凹部113,第二安装构件1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主体121的第二凹部123,在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凹部113和第二凹部123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并使得容纳腔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开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利用第一主体111上的第一凹部113和第二主体121上的第二凹部123,使得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在连接后能够限定出用来容纳待夹持部件(即例如上述支撑杆)的部分容纳腔,容纳腔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开口允许待夹持部件的未被夹持的部分经过,从而使得检测装置100能够更为稳定地与待夹持部件连接。
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包括内圆柱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凹部123的内表面包括所述内圆柱表面的另一部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在第一凹部113和第二凹部123形成容纳腔后,容纳腔的内表面至少为所述内圆柱表面的部分,如此使得检测装置100能够与圆柱状的待夹持部,例如上述支撑杆更好地贴合,从而获得更为稳定的连接。
在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可以包括所述内圆柱表面的一半,第二凹部123的内表面可以包括所述内圆柱表面的另一半,如此,容纳腔的内表面为完整的内圆柱表面。作为备选,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包括的所述内圆柱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凹部123的内表面包括的内圆柱表面的部分也可以共同形成部分内圆柱表面。
在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多个防滑构件140,所述多个防滑构件140至少设置于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和第二凹部123的内表面中的一者。如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防滑构件140可以在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和第二凹部123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与待夹持部件接触时,借由防滑构件140能够降低检测装置100相对于待夹持部件发生相对运动例如旋转的风险,从而提高检测装置100设置于待夹持部件的稳定性。作为示例,在实施例中,防滑构件140可以由柔性材料形成,通过挤压形变提供高摩擦力,例如防滑构件140可以由橡胶形成。作为示例,所述多个防滑构件140可以全部设置于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多个防滑构件140中的一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一凹部113的内表面,另一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二凹部123的内表面。
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连接的状态下,多个防滑构件140可以沿着内圆柱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进一步有利于避免检测装置100相对于待夹持部件旋转。进一步地,每一防滑构件140可以沿着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如此,有利于降低防滑构件140的布置难度,简化检测装置100的加工流程。在实施例中,每一防滑构件140可以呈条状,即实质上形成为防滑胶条,其长度可以略小于第一凹部113的长度。
在实施例中,第一吸合部1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一吸合部115可以沿着第一侧部112上的第一凹部113的外缘设置,第二吸合部122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吸合部115相同,第二吸合部122可以沿着第二主体121的第二凹部123所在侧部(即第二主体121的面向第一主体111的侧部)上的第二凹部123的外缘设置,以与第一吸合部115一一对应。
如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利用多个彼此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有利于从不同的位置施加使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连接的力,并且第一吸合部115和第二吸合部122分别分布在各自对应的凹部的外缘,特别有利于维持第一凹部113和第二凹部123形成的容纳腔的稳定性,提高检测装置100夹持待夹持部件的稳定性。
在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3的第一侧部112上外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凹部113的两侧(即位于垂直于第一凹部113的轴向的方向上的两侧)的两个矩形端面,每个矩形端面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吸合部115,每个矩形端面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吸合部115,例如两个第一吸合部115。同理,第二凹部123的两侧也可以如此布置矩形端面和第二吸合部122。
在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构件110还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一主体111凹入的减重部116,第一安装构件1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主体111的第一侧部112的第一凹部113,第一凹部113可以与减重部116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检测装置100,利用减重部116对第一安装构件110进行减重,使得检测装置100的整体重量降低,从而能够避免检测装置100自身的重量对传感器200的测量过程造成干扰,有利于提高传感器200,尤其是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进一步地,第一凹部113可以与减重部116连通,从而实现对第一安装构件110的进一步减重。
在实施例中,减重部116可以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减重部116可以贯穿第一主体111,第一安装构件110还可以包括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的间隙117,间隙117可以连通减重部116与第一凹部113,间隙117可以贯穿第一主体1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构件110,减重部116和间隙117均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一主体111,有利于实现对第一安装构件110的进一步减重,从而进一步确保传感器200的测量精度。
作为示例,在实施例中,减重部116的两个开口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11的上端面和第一主体111的下端面,其中,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是与第一侧部112邻接的表面。在实施例中,减重部116的横截面可以为腰形孔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第一安装构件1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主体111的第一侧部112的第一连接部118,第二安装构件1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主体121的第二连接部124,连接构件130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18可拆卸地连接,连接构件130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24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18可以位于相邻的第一吸合部115之间,第二连接部124可以位于相邻的第二吸合部122之间。
如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通过以上设置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18和第一吸合部115,以及第二连接部124和第二吸合部122,使得第一连接部118和第一吸合部115的布置方式更为紧凑,同样使得第二连接部124和第二吸合部122的布置方式更为紧凑,有利于提高第一主体111和第二主体121的利用率。
具体来说,根据以上所提供的示例,每一矩形端面上的两个吸合部之间可以对应设置一个连接部。在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8可以为内螺纹孔,第二连接部124可以为通孔,连接构件130可以对应地设置为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可以从第二安装构件120所在侧穿过第二连接部124,然后旋拧于第一连接部118内,利用这种螺纹连接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连接第一安装构件110和第二安装构件120的连接和拆除的效率,并且有利于提高检测装置100设置于待夹持部件的稳定性。
在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安装构件150和水平仪154。第三安装构件150可以与第一主体111可旋转地连接,第三安装构件150可以用于与传感器200连接。水平仪154可以与第三安装构件150连接,以使得水平仪154所示出的状态随着第三安装构件150相对于第一主体111旋转而变化。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将传感器200设置于第三安装构件150后,可以通过旋转第三安装构件150,同时根据水平仪154示出的状态,来确定传感器200的安装角度状态,确保传感器200角度调整满足测试需求,从而提高测试的精度。在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构件150可以包括板状的第三主体151,水平仪154可以安装于第三主体151的上端面,如此有利于操作者观察水平仪154所示出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安装座180,安装座180可以与传感器2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三安装构件150可以包括第三主体151,第三主体151可以包括与安装座180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部152,容纳部152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磁吸结构,安装座180被配置为吸附于容纳部152内。
在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利用形状适配的容纳部152对安装座180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然后利用磁吸结构将安装座180吸附在容纳部152内,有利于提高安装座180安装的效率。在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磁吸结构可以为磁体,磁体可以嵌设在第三主体151的内部,安装座180可以由铁形状,以便被吸附。作为示例,安装座180可以为棱柱状,例如正棱柱形状,诸如正六棱柱形状,对应地,容纳部152可以为正六棱柱形状的凹槽。
在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1可以包括与第一侧部112相对的第二侧部114(即面向第三安装构件150的侧部),第三安装构件150可以包括第三主体151,第二侧部114与第三主体151二者中的一者可以包括螺柱部153,第二侧部114与第三主体151二者中的另一者可以包括螺纹孔部,螺柱部153可以旋拧于螺纹孔部。
在实施例中,利用螺柱部153和螺纹孔部的彼此旋拧配合,既实现了将第三安装构件150快速地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10,又能够实现第三安装构件150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10的旋转,以调整传感器200的角度。
在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主体111连接的线束安装构件160,线束安装构件160可以包括线束容纳凹部161,线束容纳凹部161可以用于容纳传感器200的线束的部分。在实施例中,线束安装构件160利用线束容纳凹部161对线束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避免线束与传感器200的连接部位受力过大而对传感器的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在实施例中,线束容纳凹部161可以包括在线束容纳凹部161的深度方向上连通的第一部分162和第二部分163,第一部分162可以位于第二部分163的外侧,第一部分162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163具有更大的宽度。如此,利用具有更大的宽度的第一部分162,可以首先将线束的部分引导到第一部分162当中,在压入到宽度更小的第二部分163中,从而有利于提高线束的安装的效率。在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62和第二部分163可以均具有矩形的横截面,二者形成为实质上的阶梯结构。
在实施例中,线束安装构件160可以包括多个防滑部170,所述多个防滑部170中的一部分防滑部170可以沿着深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部分162的一个内侧面,所述多个防滑部170中的另一部分防滑部170可以沿着深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部分162的另一个内侧面。在实施例中,如上所描述的,第一部分162和第二部分163实质上均形成为凹槽,所述多个防滑部170的一部分设置在的第二部分163的一个内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部分163的另一个内侧面(这两个内侧面彼此相对),如此有利于避免线束在测试过程中脱离第一部分162。在实施例中,作为示例,与上述防滑构件140的结构类似,这里的防滑部170也可以为防滑胶条,防滑胶条可以沿着垂直于线束容纳凹部161的深度方向延伸。
此外,在实施例中,传感器20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安装孔210,安装座180用于安装传感器200的侧部可以设置有与该安装孔210配合的安装螺柱181,传感器200可以旋拧于安装螺柱181,以能够实现传感器200的快速拆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座椅头枕振动测试加速度计的检测装置为双U形卡扣设计形式,保证加速度计固定装置(即检测装置)与头枕杆的紧固固定,以满足测试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头枕振动测试加速度计检测装置设计有两种固定方式,在模态测试等激励较小时采用磁吸方式固定,快速进行模态测试。在激励较大时采用螺栓固定与磁吸固定组合的形式保证测试过程中固定装置/加速度计与座椅头枕支撑杆的稳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头枕振动测试加速度计检测装置上设计一加速度计角度调整装置(即第三安装构件),方便测试时加速度计的角度调整。同时在角度调整装置上设计一水平仪,保证加速度计角度调整满足测试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座椅头枕振动测试加速度计检测装置在试验测试前能方便快捷进行加速度计在头枕支撑杆上的稳定布置,同时在试验结束后能进行快速的拆卸,试验过程中也可进行快速测试位置调整。加速度计角度调整装置与水平仪的设计形式能方便快捷的保证加速度测试需求。磁吸+螺栓固定的组合固定方式适应性强,满足了不同激励下传感器的布置需求,兼顾了布置便利性,极大提升了测试过程中的效率。
车辆座椅头枕振动测试加速度计检测装置的底座主要由检测装置的本体(即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磁性锁舌(即第一吸合部)、防滑胶条、线束卡(即线束安装构件)组成。
磁性锁舌用于检测装置本体固定连接,在模态测试时因激励振幅较小,磁性锁舌即可满足测试需求,方便快捷进行检测装置的安装与拆卸。防滑胶条保证夹紧后稳定连接。线束卡用于固定振动加速度计线束,避免线束与振动传感器连接部位受力过大对传感器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在进行激励较大的振动加速度测试时采用磁吸+螺栓的固定方式,保证测试过程中振动加速度计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测试数据的精确。
加速度计的安装座本体(即第三安装构件)上设计有强磁凹槽,强磁凹槽为非贯穿设计,用于吸附固定加速度计底座。同时加速度计安装座上方设计有水平仪,保证加速度计测试方向的精确。加速度计安装座本体结构底部设计有螺柱,用于与座椅头枕振动测试加速度计检测装置的底座(即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进行固定。
贯穿式减重孔(即减重部)在保证装置夹紧力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装置的质量,从而将振动加速度测试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附加质量对测试精度的影响。在测试时,首先将检测装置本体通过磁吸锁舌(模态测试工况)或者磁吸+螺栓连接(大激励工况)将本体固定在头枕支撑杆上,再将加速度计在其上面固定,最后将加速度计及其底座固定在磁性凹槽内并利用水平仪对测试方位进行调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
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用于设置所述传感器;
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包括第二主体、第二吸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吸合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吸合部设置,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吸合部吸合;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并使得所述容纳腔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开口,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包括内圆柱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凹部的内表面包括所述内圆柱表面的另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防滑构件,所述多个防滑构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内表面中的一者,所述多个防滑构件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防滑构件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吸合部沿着所述第一侧部上的所述第一凹部的外缘设置,所述第二吸合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相同,所述第二吸合部沿着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凹部所在侧部上的所述第二凹部的外缘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吸合部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凹入的减重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减重部连通,所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包括内圆柱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减重部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所述减重部贯穿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内圆柱表面的轴向延伸的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减重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间隙贯穿所述第一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合部和所述第二吸合部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一吸合部和所述第二吸合部一一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吸合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相邻的第二吸合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一主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构件用于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水平仪,所述水平仪与所述第三安装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水平仪所示出的状态随着所述第三安装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旋转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传感器可拆卸地连接,第三安装构件包括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包括与所述安装座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被配置为包括磁吸结构,所述安装座被配置为吸附于所述容纳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三安装构件包括第三主体,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三主体二者中的一者包括螺柱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三主体二者中的另一者包括螺纹孔部,所述螺柱部旋拧于所述螺纹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的线束安装构件,所述线束安装构件包括线束容纳凹部,所述线束容纳凹部用于容纳所述传感器的线束的部分,
其中,所述线束容纳凹部包括在所述线束容纳凹部的深度方向上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更大的宽度,
其中,所述线束安装构件包括多个防滑部,所述多个防滑部中的一部分防滑部沿着所述深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个内侧面,所述多个防滑部中的另一部分防滑部沿着所述深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个内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合部和所述第二吸合部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磁性结构;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通孔,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螺栓;
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侧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并使得所述容纳腔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开口,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两个开口的相对方向上,所述第一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吸合部,所述第二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两个第一吸合部之间,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两个第二吸合部之间。
CN202321314750.7U 2023-05-26 2023-05-26 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933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4750.7U CN219933656U (zh) 2023-05-26 2023-05-26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4750.7U CN219933656U (zh) 2023-05-26 2023-05-26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3656U true CN219933656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4750.7U Active CN219933656U (zh) 2023-05-26 2023-05-26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3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707B2 (en) System for mounting a display
EP1868861B1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supporting an in-vehicle mounted object
CN219933656U (zh) 检测装置
US11999229B2 (en) Electronic throttle control pedal assembly
US20130083929A1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sound transmission paths in a system
CN115853963A (zh) 运动传感器的安装结构、运动传感器模组及移动设备
CN214564333U (zh) 一种车辆用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48478U (zh) 一种车轮测试装置
US10013016B2 (en) Method and instruction for attachment of ETC pedal to bracket
CN111707429B (zh) 车身弯曲刚度试验用固定连接装置及设备
CN210802260U (zh) 一种检测工具
KR100849453B1 (ko) 차량용 하중 측정장치
CN215215541U (zh) 一种汽车制动盘端跳测量用柔性底座
JP2004045154A (ja) 座席用振動測定装置
CN220447786U (zh) 一种磁吸式行车记录仪
CN210108729U (zh) 测试装置
Kohli et al.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acoustic cavity resonances of vehicle sub-systems
CN211527844U (zh) 一种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
CN113848024B (zh) 电机试验工装
CN109443131A (zh) 发动机右悬置软垫组件检具
CN219625818U (zh) 一种汽车抬头显示器曲面镜固定结构
CN214067201U (zh) 一种电子产品环境可靠性检测箱隔离垫块
CN218847568U (zh) 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和传感器组件
EP4113126A1 (en) Navigation device and navigation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JPH012793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