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3457U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3457U
CN219933457U CN202320832736.XU CN202320832736U CN219933457U CN 219933457 U CN219933457 U CN 219933457U CN 202320832736 U CN202320832736 U CN 202320832736U CN 219933457 U CN219933457 U CN 219933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lamping
connecting ro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27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8327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3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3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3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沿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圆球件、夹持部及多块围绕块,多块围绕块的一端均设置在夹持部上,多块围绕块相互围绕形成转动槽,圆球件设置于转动槽,圆球件的一侧与安装架连接;稳固组件,稳固组件设置在安装架的第二端面上,用于夹持于被装体上。圆球件设置于转动槽,使得整个夹持部绕着圆球件的外侧旋转,若夹持部将电子设备进行夹持时,通过圆球件可调整夹持部的摆向角度。而且还能调整位置调整组件在调整行程的稳固位置,从而改变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其调整过程较为简易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部分电子设备支架在夹持住被装体时,若想改变手机的摆放角度时,只能将这类电子设备支架松开对被装体的夹持后,接着将这类电子设备支架稳固夹持住被装体的其它位置,才可改变位于电子设备支架的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其过程的操作比较繁琐,且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改变位于电子设备支架的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其过程的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夹持组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夹持组件可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端面抵接;
稳固组件,所述稳固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第二端面上,用于夹持于被装体上;
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抵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导向槽且能够在所述导向槽中移动,所述抵接块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段,所述夹持组件与第一端面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孔,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一螺孔连接以将所述夹持组件稳固在当前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段的螺纹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位置调整组件还包括第一扭动部,所述第一扭动部设置于接触轴上远离第二端面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稳固组件包括: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上设置有卡合槽;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卡合部上,所述锁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卡合部的一侧后并插设入所述卡合槽内与被装体抵接,以将所述卡合部稳固设置在被装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件包括抵接部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卡合部的一侧并插设入所述卡合槽;
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纹段,所述卡合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孔连接,以穿设入所述卡合部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扭动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块件、第二块件及第三块件呈U型围合设置,形成所述卡合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块、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及回弹组件;所述第一夹块固定设置在连接块的一端,所述回弹组件设置于连接块内,所述回弹组件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所述回弹组件可将第二夹块回弹,以将第二夹块与连接块的另外一端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弹组件包括弹性件和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第二夹块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伸缩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块靠向第一夹块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圆球件设置于转动槽,使得整个夹持部绕着圆球件的外侧旋转,若夹持部将电子设备进行夹持时,通过圆球件可调整夹持部的摆向角度。而且还能调整位置调整组件在调整行程的稳固位置,从而改变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其调整过程较为简易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稳固组件及安装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位置调整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杆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部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围绕块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
1、安装架;11、导向槽;
2、夹持组件;21、第一螺孔;22、连接块;23、第一夹块24、第二夹块;25、圆球件;26、夹持部;27、围绕块;271、转动槽;272、第四螺纹段;28、防脱套;281、第三螺纹段;
3、位置调整组件;31、第一连接杆;311、第一螺纹段;32、抵接块;33、第一扭动部;
4、稳固组件;41、卡合部;411、第一块件;412、第二块件;413、第三块件;414、卡合槽;42、锁紧件;421、抵接部;422、第二连接杆;4221、第二螺纹段;423、第二扭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有若想改变手机的摆放位置时,只能将这类电子设备支架松开对被装体的夹持后,接着将这类电子设备支架稳固夹持住被装体的其它位置时,才可改变放置在电子设备支架的手机的摆放位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实现了当稳固组件4设置在被装体时,在不用松开稳固组件4对被装体的夹持情况下,只需将位置调整组件3在调整行程的稳固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改变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其调整过程较为便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装体指的是桌子上的桌面板块、三脚支架的支撑杆或床上的板块。
下面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的具体结构,根据附图1-8中所示,该电子设备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
安装架1,该安装架1上设置有导向槽11,导向槽11的第一端朝向于安装架1的第一端延伸一部分,导向槽11的第二端朝向于安装架1的第二端延伸一部分,使得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位于导向槽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长度进行移动调整,导向槽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相距的距离形成了调整行程,使得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位于该调整行程的范围内进行移动调整,当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停在调整行程的其中一位置时,从而带动夹持组件2停止在当前位置。
夹持组件2,该夹持组件2抵接于安装架1的第一端面上,电子设备先放置在该夹持组件2上,通过夹持组件2将电子设备进行稳固夹持,若需要调整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时,则通过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位于该调整行程的范围内进行移动调整,由于电子设备此时被夹持组件2进行夹持,因此位置调整组件3在移动调整时,改变夹持组件2在安装架1的第一端面上的位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包括圆球件25、夹持部26及多块围绕块27,多块围绕块27的一端均设置在夹持部26上,多块围绕块27相互围绕形成转动槽271,圆球件25设置于转动槽271,使得整个夹持部26绕着圆球件25的外侧进行旋转,若夹持部26将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下,通过该圆球件25可调整夹持部26的摆向角度。多块围绕块27围绕形成的转动槽271的槽径小于圆球件25的直径,因此将圆球件25设置于转动槽271后,使得该圆球件25能够被多块围绕块27进行夹持。
圆球件25的一侧与安装架1连接,具体通过螺杆的方式连接于该安装架1。
夹持组件2还包括防脱套28,防脱套28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螺纹段,每块围绕块27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第四螺纹段272,防脱套28通过第三螺纹段281与第四螺纹段272连接,以套设在每块围绕块27的外侧,使得每块围绕块27无法变形,以将圆球件25稳固卡在转动槽271内,无法从转动槽271中脱离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指的是手机或平板电脑。
位置调整组件3,该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可在调整行程内进行移动,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通过导向槽11穿设出安装架1后与夹持组件2拆卸连接,以将夹持组件2稳固在当前位置。当需要将夹持组件2进行稳固时,则将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朝向导向槽11的方向穿设而入后,直到与夹持组件2进行连接后,使得此时的夹持组件2被稳固在当前位置;反之,若需要将调整夹持组件2的稳固位置时,则将位置调整组件3的一端从夹持组件2上脱离而出,然后即可调整位置调整组件3位于调整行程内的位置后,最后将调整行程内的一端插设于夹持组件2内即可将此时的夹持组件2被稳固在当前位置,从而改变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位置调整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杆31,该第一连接杆31的第一端通过导向槽11穿设出安装架1后并与夹持组件2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31具体为圆柱杆,第一连接杆31的截面外径与导向槽11的上下两端的外径相适配,因此第一连接杆31可伸入于导向槽11内并穿设而出,接着将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插接入夹持组件2内,因此当第一连接杆31位于导向槽11的调整行程内进行左右移动时,即可带动被第一连接杆31插接入的夹持组件2跟随第一连接杆31进行左右移动。
第一连接杆31上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段311,第一螺纹段311仅仅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1的外侧的一部分,由该部分位于导向槽11内进行左右移动,而第一连接杆31上的第一螺纹段311之外的部位位于导向槽11内,第一连接杆31上的第一螺纹段311则伸入导向槽11外。
夹持组件2与第一端面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孔21,第一螺孔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螺纹段311与第一螺孔21相适配,也即是第一螺纹段311与第一螺纹的螺纹径相适配,第一连接杆31通过第一螺纹段311与第一螺纹的连接以插设于夹持组件2,当扭动第一连接杆31时,通过第一螺纹段311与第一螺纹的作用下,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31进行旋转;例如,当第一连接杆31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时,以将第一连接杆31稳固插设于夹持组件2的第一螺孔21内,此时夹持组件2不可从第一连接杆31上脱离而出;反之,当第一连接杆31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时,以将第一连接杆31从夹持组件2的第一螺孔21中脱离而出,这时即可将第一连接杆31在导向槽11内的调整行程进行位置调整,直到将第一连接杆31在调整行程中移动至目标位置后,继续将第一连接杆31通过第一螺纹段311与第一螺纹的作用下,插接入夹持组件2的第一螺孔21内,使得改变位置后的夹持组件2稳固在当前位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位置调整组件3还包括抵接块32,抵接块32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也即是位于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上的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由于该抵接块32的外径比导向槽11的腔径要大,因此当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插设于夹持组件2时,抵接块32不会伸入导向槽11内,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一螺孔连接时,以将夹持组件与第一端面抵接及接触轴与第二端面抵接,而是抵接块32的一端紧贴合在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上,在抵接块32的一端紧紧贴合在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时,使得夹持组件2能够稳固在当前的位置;当第一连接杆31的第一端从夹持组件2上脱离而出后,这时的抵接块32即可从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上脱离贴合接触,然后可对第一连接杆31位于调整行程内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段311的螺纹直径大于第一连接杆31的外径,为了防止通过导向槽11穿设出安装架1的第一连接杆31脱离出该导向槽11,因此增大第一螺纹段311的螺纹直径,当第一连接杆31从导向槽11向外用力拔出时,通过第一螺纹段311的阻挡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杆31无法直接脱离出导向槽11,可防止整个第一连接杆31和抵接块32脱离出安装架1上。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位置调整组件3还包括第一扭动部33,第一扭动部33设置在抵接块32的一端,用户若想调整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时,则手动扭动该第一扭动部33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第一扭动部33在旋转时则带动第一连接杆31跟随旋转,直到第一连接杆31脱离出夹持组件2上的第一螺孔21,即可调整第一连接杆31位于调整行程内的位置;反之,用户若想稳固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时,则手动扭动该第一扭动部33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第一扭动部33在旋转时则带动第一连接杆31跟随旋转,直到第一连接杆31插设入夹持组件2上的第一螺孔21即可稳固第一连接杆31位于调整行程内的当前位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稳固组件4,稳固组件4设置在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上,用于设置在被装体上,也即是将稳固组件4将被装体进行夹持,使得整个电子设备支架稳固在当前位置,稳固组件4包括:
卡合部41,该卡合部41上设置有卡合槽414,卡合部41通过卡合槽414将在被装体进行夹持,用户在确定电子设备支架的夹持位置后,接着利用卡合部41设置在确定位置的被装体上。
锁紧件42,该锁紧件42设置在卡合部41上,锁紧件42的一端插接入卡合槽414,用于与被装体抵接,以将卡合部41稳固设置在被装体上,当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卡合部41设置在被装体上后,接着扭动锁紧件42的一定程度时,使得锁紧件42的一端朝向于卡合槽414的方向进行伸入,由于被装体位于该卡合槽414内,因此当锁紧件42的一端向卡合槽414伸入一定的距离时,则会与被装体紧紧抵接在一起,通过锁紧件42与卡合部41的作用下,将被装体进行夹持,使得整个电子设备支架稳固在被装体上的夹持位置中。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锁紧件42包括抵接部421和第二连接杆422,第二连接杆422的第一端穿设入卡合部41的一侧并插设于卡合槽414,卡合部4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让第二连接杆422插设于卡合槽414内的穿孔,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通过该穿孔伸入卡合槽414内,并与被装体进行抵接后,以将整个电子设备支架稳固在该被装体上。例如,在带动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朝向卡合槽414的方向进行伸入,直到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与被装体紧紧抵接,这时的电子设备支架则稳固在被装体上;反之,在带动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以远离卡合槽414的方向进行伸出,直到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与被装体脱离接触后,即可将电子设备支架从被装体上取出。
抵接部421设置在第二连接杆422的第一端,抵接部421位于卡合槽414内,由该抵接部421负责与被装体的表面层进行抵接贴合,使得被装体被稳固夹持住,也即是在带动第二连接杆422上设置抵接部421的一端朝向卡合槽414内进行移动时,接着通过抵接部421与被装体进行抵接贴合,使得电子设备支架则稳固在被装体上。
第二连接杆42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纹段4221,第二螺纹段4221仅仅设置在第二连接杆422的外侧的一部分,卡合部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段4221与第二螺纹相适配,第二连接杆422通过第二螺纹段4221与第二螺纹连接,以穿设入卡合部41的一侧,当扭动第二连接杆422时,通过第二螺纹段4221与第二螺纹的作用下,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422进行旋转。例如,当第一连接杆31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时,则带动第二连接杆422上的抵接部421朝向被装体的方向移动,并与被装体进行抵接;反之,当第二连接杆422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时,则带动抵接部421脱开对被装体的抵接。
第二连接杆42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扭动部423,第二扭动部423的外侧设置有纹理部,用户若想将整个电子设备支架夹持在被装体时,则手动扭动该第二扭动部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第二扭动部在旋转时则带动第二连接杆422跟随旋转,直到抵接部421朝向被装体的方向移动,并与被装体进行抵接;反之,用户若想松开对被装体的夹持时,则手动扭动该第二扭动部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至一定程度,第二扭动部在旋转时则带动第二连接杆422跟随旋转,直到抵接部421脱开对被装体的抵接。
卡合部41包括第一块件411、第二块件412及第三块件413,第一块件411设置在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一般设置在安装架1的第二端面上的中心部位,第一块件、第二块件及第三块件呈U型围合设置,具体是第二块件412的一端与第一块件4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块件413的一端与第一块件4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块件412和第三块件413与第一块件411呈垂直设置,第二块件412与第三块件413之间相距预设的距离,第一块件411、第二块件412及第三块件413之间相互围绕形成卡合槽414。在需要设置在被装体时,将第一块件411、第二块件412及第三块件413装在被装体上时,第二块件412上设置有穿口,由第二连接杆422通过穿口穿设于第二块件412并插设于卡合槽414内,通过抵接部421与第三块件413对被装体的稳固夹持下,使得整个电子设备支架稳固在被装体上。
在一具体的实施钟,夹持部26包括连接块22、第一夹块23、第二夹块24及回弹组件;第一夹块23固定设置在连接块22的一端,回弹组件设置于连接块22内,回弹组件与第二夹块24连接,回弹组件可将第二夹块24回弹,以将第二夹块24与连接块的另外一端抵接。
回弹组件包括弹性件和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第二夹块24连接,弹性件的一端与伸缩部的另一端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块22靠向第一夹块23的一端,第一夹块23向外拉伸一定距离后,接着将电子设备放置于第一夹块23与第二夹块24之间,通过弹性件拉动伸缩部,以带动第二夹块24朝向第一夹块23的方向回弹,使得放置在第一夹块23与第二夹块24之间的电子设备被稳固夹持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圆球件、夹持部及多块围绕块,多块所述围绕块的一端均设置在夹持部上,多块所述围绕块相互围绕形成转动槽,所述圆球件设置于转动槽,所述圆球件的一侧与安装架连接;
稳固组件,所述稳固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第二端面上,用于夹持于被装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抵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导向槽且能够在所述导向槽中移动,所述抵接块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段,所述夹持组件与第一端面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孔,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一螺孔连接以将所述夹持组件稳固在当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螺纹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组件包括: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上设置有卡合槽;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卡合部上,所述锁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卡合部的一侧后并插设入所述卡合槽内与被装体抵接,以将所述卡合部稳固设置在被装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抵接部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卡合部的一侧并插设入所述卡合槽;
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纹段,所述卡合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孔连接,以穿设入所述卡合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扭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第一块件、第二块件及第三块件,所述第一块件、第二块件及第三块件呈U型围合设置,形成所述卡合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防脱套,所述防脱套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螺纹段;
每块所述围绕块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第四螺纹段,所述防脱套通过第三螺纹段与第四螺纹段连接,以套设在每块围绕块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连接块、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及回弹组件;所述第一夹块固定设置在连接块的一端,所述回弹组件设置于连接块内,所述回弹组件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所述回弹组件可将第二夹块回弹,以将第二夹块与连接块的另外一端抵接。
CN202320832736.X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19933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2736.XU CN219933457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2736.XU CN219933457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3457U true CN21993345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2736.XU Active CN219933457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3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9253B2 (en) Channel for an arm apparatus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AU6133794A (en) Movable supporting arm
CN219933457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KR101591831B1 (ko) 차량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20190122600A (ko) 삼각대
CN208608655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连接线夹
CN210609291U (zh) 手机支架
CN210440928U (zh) 一种自拍杆支座及自拍杆
CN215070825U (zh) 一种圆形连接器加工用夹持装置
CN111431101A (zh) 一种剥线深度可调的电缆绝缘层剥线装置
CN210550590U (zh) 一种可调式组合圆形杆夹具
CN220957855U (zh) 一种摄影腕托支架装置
CN215773487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话筒支架
CN108540626B (zh) 一种一体式可横竖向放置手机的自拍杆
CN219938393U (zh) 一种可万向调节的手机支架
CN219960794U (zh) 一种话筒调节结构及录音结构
CN220373219U (zh) 一种表面处理用零件挂接装置
CN214037632U (zh) 背夹装置
CN220051433U (zh) 一种可快速松紧的桌虎钳
CN220711523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手机支架
CN218949075U (zh) 一种屏幕调节支架、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5111691U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组装的可调节定位装置
CN216598883U (zh) 一种电线检测固定夹
CN218947529U (zh) 一种微调式轴承装配夹具
CN219489185U (zh) 一种极细导体的主动放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