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704U -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0704U
CN219920704U CN202321133843.XU CN202321133843U CN219920704U CN 219920704 U CN219920704 U CN 219920704U CN 202321133843 U CN202321133843 U CN 202321133843U CN 219920704 U CN219920704 U CN 219920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air
mounting
top sea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38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应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ime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ime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ime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ime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338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0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0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0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沿一预设方向排列设置;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其中,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设于第一支撑组件偏离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并可相对第一支撑组件伸缩运动;各支撑单元顶部共同构成物体支撑部;多对收放连接单元;每对收放连接单元立设并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其中,收放连接单元在张开状态下受到限位以形成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支撑;多个伸缩单元;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可沿预设方向伸缩地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支架配件数量少,并实现在两个方向可伸缩和折叠结构,适用强且节约空间,适用场景广。

Description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便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背景技术
充气床具有易折叠收纳的优点,可适用于多种休闲场所,便于人们外出携带以及日常收纳。
目前的一些充气床产品,会采用可折叠的床架配合充气床体的结构。但是目前的可折叠的充气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床架的管件和铰接卡装配件数量较多,装配复杂,组装后的产品体积较大,重量大。而且,也不适合用户便携,适用范围受限。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沿一预设方向排列设置;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偏离所述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伸缩运动;各所述支撑单元顶部共同构成物体支撑部;多对收放连接单元;每对所述收放连接单元立设并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收放连接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收起或张开地设置;多个伸缩单元;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伸缩地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立设件、第二立设件、第一上横设件、第一下横设件、第一安装顶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其中,所述第一立设件的上端、及第一上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顶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设件的上端及第一上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顶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设件的下端、及第一下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设件的下端、及第一下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立设件、第二上横设件、第二下横设件、第三安装顶座、及第三安装底座;在第二支撑组件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三立设件的上端、及第二上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三安装顶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设件的下端、及第二下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横设件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一安装顶座或第二安装顶座;所述第二下横设件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或第二安装底座;或者,在第二支撑组件数量为一对时,其中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二上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顶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且第二下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底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其中另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二上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顶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且第二下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底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各所述第一安装顶座、第二安装顶座及第三安装顶座的上端形成所述物体支撑部。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横设件和第二上横设件分别为可相互套合的管体和杆体中的一者及另一者;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顶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供第二上横设件可相对滑动地穿设的通孔,以使穿设所述通孔的第二上横设件运动至套合于所述第一上横设件;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顶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固定孔,供穿设固定所述第二上横设件的第一固定销件;和/或,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供第二下横设件可相对滑动地穿设的通孔,以使穿设所述通孔的第二下横设件与所述第一下横设件在预设方向上重叠;和/或,所述每个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一对第一连接座及一对第二连接座;其中,所述一对第一连接座设于一支撑单元的第一下横设件,所述一对第二连接座设于相邻的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一下横设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一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一个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另一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另一个第二连接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交叉设置,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交叉部分穿设第三轴销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在的第一下横设件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在的第一下横设件滑动地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二下横设件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沿第二支撑组件的伸缩方向运动;所述第三安装底座固定设置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横设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向第一支撑组件收缩运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随第二下横设件运动以远离第三安装底座,所述第二限位块随第二下横设件运动以向第一安装底座或第二安装底座接近至被挡止。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块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供卡合至形成挡止的第一安装底座或第二安装底座。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立设件设有位于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一连接安装座、以及第二立设件设有位于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二连接安装座;每个收放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和第二板体一端之间铰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形成一对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形成一对第二铰接部;每对收放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收放连接单元和第二收放连接单元;所述第一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一板体的一对第一铰接部分别铰接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连接安装座;所述第一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二板体另一端的一对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连接安装座;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与第一支撑单元相邻;所述第二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一板体的一对第一铰接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连接安装座;所述第二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二板体另一端的一对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连接安装座。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一凸部、及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之间的第一凹部,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相互位置对应的第一轴孔,且两个所述第一轴孔之间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安装底座分别设有一第二凸部,分别与一第一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凸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孔,以在第二凸部结合于第一凹部时令第二轴孔与两个所述第一轴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供穿设第一轴销件以形成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铰接;和/或,每个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三凸部、及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三凸部之间的第二凹部,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轴孔,且两个所述第三轴孔之间位置对应;与第二板体铰接的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安装底座分别设有一第四凸部,分别与一第二凹部配合;所述第四凸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轴孔,以在第四凸部结合于第二凹部时令第三轴孔与两个所述第四轴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三轴孔及第四轴孔供穿设第二轴销件以形成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之间的铰接。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结构:1)所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同各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顶座之间保持相互顶面齐平,以共同构成所述物体支撑部;2)所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凹薄结构。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气床,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充气床体,可拆卸地固定设于所述物体支撑部。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床体与物体支撑部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形成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多个卡扣座,分别固定设于各第一安装顶座、第二安装顶座及第三安装顶座中的至少部分的顶端;每个卡扣座顶面形成凹口;所述凹口内设置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一对相背设置的可相对弹性运动的卡勾;多个卡装配件,固定设于所述充气床体朝向可折叠支架的一面;每个卡装配件位置对应于一个卡扣座;所述卡装配件为一中部具有贯穿孔的环形体,所述贯穿孔周缘沿轴向延伸柱面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凹口配合;所述贯穿孔的周缘向内延伸形成凸缘;在卡接部卡合于所述凹口的过程中,所述凸缘挤压所述一对卡勾相互靠近地可弹性恢复地运动,直至一对卡勾穿过所述贯穿孔以被弹力相互远离,而卡抵于所述凸缘上表面,以定位卡扣座和卡装配件;一对拆卸操作件;每个拆卸操作件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卡勾,能接受操作以推动所连接的卡勾向另一卡勾靠近地运动。
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沿一预设方向排列设置;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偏离所述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伸缩运动;各所述支撑单元顶部共同构成物体支撑部;多对收放连接单元;每对所述收放连接单元立设并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收放连接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收起或张开地设置;多个伸缩单元;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伸缩地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所述可折叠支架配件数量少,并实现在两个方向可伸缩和折叠结构,适用强且节约空间,适用场景广。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支架的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展示图1中A部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支架的一个收放连接单元连接在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支架的各伸缩单元伸开、各第二支撑组件收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5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支架的收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和对应卡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示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公开所揭露的消息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公开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根据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表示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表示意指连接该实施例或示例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一组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连接。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公开中表示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连接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表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表示中,“一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明确说明本公开,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虽然在一些示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表示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表示。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模块、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一组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模块、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言及特定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定本公开。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未明确表示出与之相反的意义,那么还包括复数形态。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把特定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具体化,并非排除其它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的存在或附加。
虽然未不同地定义,但包括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普通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当前提示的消息相符的意义,只要未进行定义,不得过度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公式性的意义。
目前,采用可折叠支架的充气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已有的可折叠支架,有采用可相对转动连接的构件,通过相对转动来进行收拢或展开,需要很多管件和铰接卡装配件,而且在改变整体尺寸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时,只能替换不同尺寸的管件。由此,会造成大量的卡装配件存在,成本高且安装繁琐,而且还需要存放替换管件,不利于产品的用户体验。
另外,基于不同的用户需求,充气床更需要有能在大、小床尺寸之间切换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充气床的可折叠支架要实现这一功能,在结构上体积会更大,不利于用户便携,而且结构强度有限不能承载多人。
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可折叠支架,解决以上问题。
如图1所示,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支架的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所述可折叠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多对收放连接单元30、及多个伸缩单元40。
所述多个支撑单元,沿一预设方向排列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方向可以是一水平方向。所述多个支撑单元之间可以平行设置。作为示例的,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20。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20可以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偏离所述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伸缩运动。在图1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有一对,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的相对两端。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沿偏离预设方向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延伸方向可以是与预设方向相交(例如垂直)的方向,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组件20可以分别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各所述支撑单元顶部共同构成物体支撑部,可供安装充气床体。
详细介绍图1中第一支撑组件10和第二支撑组件20的结构。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和第二支撑组件20可以呈现为框体结构,可以是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框体。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可以是立设的矩形框的结构。
作为示例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立设件102、第二立设件102b、第一上横设件101、第一下横设件103、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一安装底座105、第二安装顶座104b和第二安装底座105b。所述第一立设件102的上端、及第一上横设件10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顶座1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设件102b的上端及第一上横设件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顶座104b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设件102的下端、及第一下横设件10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底座10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设件102b的下端、及第一下横设件103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底座105b固定连接。
作为示例的,每个第二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三立设件202、第二上横设件201、第二下横设件203、第三安装顶座204、及第三安装底座205。
以左侧的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为例,左侧的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的第三立设件202的上端、及第二上横设件201的一端与第三安装顶座2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设件202的下端、及第二下横设件203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底座205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的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第二上横设件201一端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所述第二下横设件203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或第二安装底座105b。同理,右侧的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的第三立设件202的上端、及第二上横设件201的一端与第三安装顶座2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设件202的下端、及第二下横设件203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底座205固定连接。所述右侧的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的第二上横设件201一端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二安装顶座104b。所述第二下横设件203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二安装底座105b。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二安装顶座104b、各第三安装顶座204的顶部之间可以保持表面齐平,以形成一个平面内的床体支撑部。故示例性地,所述床体支撑部可以是图中所展示的点阵形式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并非以此为限。
在图1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有一对,其中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的第二上横设件201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顶座104可相对伸缩地结合、且第二下横设件203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底座105可相对伸缩地结合;其中另一个第二支撑组件20的第二上横设件201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顶座104b可相对伸缩地结合、且第二下横设件203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底座105b可相对伸缩地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一安装底座105、第二安装顶座104b和第二安装底座105b可以设计成一种通用卡装配件。详细而言,可以参考图2所示,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在图2中,示例性地展示了第二安装顶座104b的结构,此结构可以为一种通用安装顶座的结构。例如,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三安装顶座204等都可以采用这种通用安装顶座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场景需求而有所不同,并非以图示为限。比如,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二安装顶座104b都需要连接收放连接单元30,则需要设置对应收放连接单元30的连接部位;然而,第三安装顶座204不需要连接伸缩单元,故可以省略对应的连接部位。
在图示中各支撑单元之间矩形框连接的结构限制下,第二安装顶座104b(也可以是第一安装顶座104)可以在四个方位分别设置嵌合槽,以供各方位的部件定位地连接。比如,图2中的第二安装顶座104b的左右两侧的嵌合槽,在安装组合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上横设件101和第二上横设件201时,可以分别与第一上横设件101和第二上横设件201的一端嵌合。进一步示例地,所述第一上横设件101和第二上横设件201分别为可相互套合的管体和杆体中的一者及另一者,在图1和图2中所述第一上横设件101可以为管体而具有贯穿孔,所述第二上横设件201为进入所述管体贯穿孔以与所述管体重叠套合的杆体。在图1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相对第一支撑组件10伸出运动时,所述杆体从管体内移出;反之,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相对第一支撑组件10收缩运动时,所述杆体套入所述管体。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横设件101和第二上横设件201的杆体和管体的身份可以交换。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二安装顶座104b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供第二上横设件201可相对滑动地穿设的通孔(未图示),所述通孔连通于例如图2中左右两侧的嵌合槽。所述通孔的尺寸可与所述杆体的断面尺寸匹配,而小于管体的断面尺寸,使得杆体可以穿设通孔并运动至套入或脱出于所述管体,而该管体则可被通孔侧缘挡止以得到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定位相互套合的第一上横设件101和第二上横设件201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二安装顶座104b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固定孔,供穿设固定所述第二上横设件201的固销件206。相应地,所述第二上横设件201上可设有至少一销孔(可以设置沿延伸方向的一对),其伸缩运动到预设位置(比如伸出第一上横设件101)到受限位置后,每个销孔与一固定孔对应,固销件206可穿过固定孔及销孔以形成固定。作为示例的,所述固销件206可以是螺丝,所述销孔可以是配合的螺孔,相互螺合以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可选的,类似原理的,由于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二安装顶座104b、第三安装顶座204可以是相同的通用安装顶座的结构,则每个第三安装顶座204也可设置固定孔,与第二上横设件201另一端设置的销孔对应以形成固定连接。
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一上横设件101和第二上横设件201之间的管体和杆体配合的结构只是一种示例,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上横设件101并列设有容纳位,所述第二上横设件201移动行程中包含所述容纳位,并可以随第二支撑组件20的伸缩进出所述容纳位。
在图1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横设件103和第二下横设件203之间为并列放置的结构。示例性地,所述第一下横设件103和第二下横设件203可以呈现为平行地并列设置的杆体。可选的,所述并列可以是上下并列。
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和第二安装底座105b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供第二下横设件203可相对滑动地穿设的通孔(未图示),以使穿设所述通孔的第二下横设件203与所述第一下横设件103在预设方向上重叠,即例如如图1中状态变化到图4中状态所示意,第二下横设件203位于第一下横设件103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的第二下横设件2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207,故所述第一限位块207随第二下横设件203一并运动,即可沿第二支撑组件20的伸缩方向运动。图1中展示第二支撑组件20拉伸的状态。图1中左侧的第一限位块207随左侧的第二支撑组件20向左拉伸到最大而到达极限位置,被第一安装底座105所挡止;右侧的第一限位块207随右侧第二支撑组件20向右拉伸到最大而到达极限位置,被第二安装底座105b所挡止。所述第三安装底座205固定设置第二限位块208,所述第二限位块20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横设件203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可以是如之前所示例的孔销配合的固定方式。
可利用所述第一限位块207和第二限位块208与第一安装底座105(第二安装底座105b也可为相同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二支撑组件20的限位。作为示例,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向第一支撑组件收缩运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207随第二下横设件203运动以远离第三安装底座205,所述第二限位块208随第三安装底座205、第二下横设件203运动以向第一安装底座105接近至被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挡止。
可选的,可进一步利用所述第一限位块207和第二限位块208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第二安装底座105b也可为相同结构)的卡合,来形成第二支撑组件20在不同位置的定位。作为示例,可以参考图1和图5,如图5中所展示,所述第一限位块207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的第一卡口271,以及如图1和图5中所展示,所述第二限位块208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的第二卡口281,所述第一卡口271和第二卡口281供卡合至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05以形成定位,第二安装底座105可设置与第一卡口271、第二卡口281卡合的卡柱。图5为第二支撑组件20处于收缩状态下,可与图1进行对比,图1中展示了当第二支撑组件20处于伸出状态下时第一限位块207和第二限位块208所在的位置,即第一限位块207还位于第一安装底座105,第二限位块208位于第三安装底座205。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图4实施例中第一下横设件103和第二下横设件203之间为并列设置的结构,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下横设件103和第二下横设件203之间采用管体和杆体配合结构,并非以图示为限。
通过第二支撑组件20可相对第一支撑组件10伸缩的结构,第一安装顶座104、第二安装顶座104b、第三安装顶座204顶面之间可保持齐平以构成床体支撑部,达到灵活增大和缩小床架面积的目的,适用人群及场景更广泛。
如图1和图3所示,再介绍收放连接单元30的结构。
每对所述收放连接单元30立设并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收放连接单元30可沿所述预设方向收起或张开地设置。比如,可以是相互铰接并相对转动至折叠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相对直线运动(如伸缩套合、伸缩重叠)的结构。所述收放连接单元30在张开状态下形成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支撑。
设每对收放连接单元30包括第一收放连接单元30和第二收放连接单元30b,在图1中分左、右两侧对称地连接相邻的支撑单元。为安装每对收放连接单元30至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立设件102设有位于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安装底座105之间的第一连接安装座106、以及第二立设件102b设有位于第二安装顶座104b和第二安装底座105b之间的第二连接安装座106b。
图3示例展示为一个收放连接单元30连接在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收放连接单元30可以包括一端铰接的第一板体301和第二板体302,一个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连接安装座106铰接一个收放连接单元30的第一板体301的另一端,另一个相邻的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连接安装座106铰接连接所述收放连接单元30的第二板体302的另一端。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收放连接单元30的第一板体301的一对第一铰接部分别铰接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连接安装座106;所述第一收放连接单元30的第二板体302另一端的一对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连接安装座106。
举例说明铰接结构。作为示例,在图3中,所述第一板体301的另一端形成一对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板体302的另一端形成一对第二铰接部。每个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一凸部311、及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311之间的第一凹部312,所述一对第一凸部311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相互位置对应的第一轴孔,且两个所述第一轴孔之间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安装底座105分别设有一第二凸部107,分别与一第一凹部312配合;所述第二凸部107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孔,以在第二凸部107结合于第一凹部312时令第二轴孔与两个所述第一轴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供穿设第一轴销件108以形成第一凸部311和第二凸部107之间的铰接。
结构相似的,每个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三凸部321、及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三凸部321之间的第二凹部,所述一对第三凸部321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轴孔,且两个所述第三轴孔之间位置对应。与第二板体302另一端铰接的另一支撑单元中,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一安装底座105分别设有一第四凸部107a,供与分别与一第二凹部配合。所述第四凸部107a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轴孔,以在第四凸部107a结合于第二凹部时令第三轴孔与两个所述第四轴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三轴孔及第四轴孔供穿设第二轴销件109以形成第三凸部321和第四凸部107b之间的铰接。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轴销件108、第二轴销件109可以是圆柱形的轴体,与圆柱形的轴孔相配合。
作为示例,在图3中,所述第一板体301和第二板体302之间也可以采用相同的铰接结构,即一第一板体301的侧向一端的凸部之间的凹部同第二板体302相应一端的另一凸部之间的配合,并通过对应轴孔穿设轴销形成铰接。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301和第二板体302液可以采用其他的铰接结构,比如合页结构等,并非以图示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301和/或第二板体302同各所述第一安装顶座104和第二安装顶座104b(还可以有第三安装顶座204)之间保持相互顶端齐平,以共同构成所述物体支撑部。从而,可提供更大面积的物体支撑部,以更好地全面支撑床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板体301和第二板体302的表面形成凹薄结构303。示例性地,所述凹薄结构303可以是蜂巢状结构,只保留对应“蜂巢”的六边形的边缘的凸筋,而挖去边缘内区域,形成“凹薄”区域,以此可以在保持第一板体301和第二板体302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降低用料成本。或者,所述凹薄结构还可以实现为例如网格状结构,网格包括但不限于五边形、四边形、或三角形等。
图1中右侧的第二个收放连接单元30b,与左侧的第一个收放连接单元30的结构相同。第二个收放连接单元30b的第一板体的一对第一铰接部分别铰接第个一支撑单元的第二安装顶座104b和第二连接安装座106b;所述第二收放连接单元30b的第二板体另一端的一对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于支撑单元的第二安装顶座104b和第二连接安装座106b。
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伸缩单元40可沿所述预设方向伸缩地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每个伸缩单元40沿所述预设方向伸缩以调节各支撑单元的间距。图4中展示了各伸缩单元40伸开的状态,而各第二支撑组件20未相对第一支撑组件10伸出,此时可支持较小尺寸的床体。图5中展示了图4中各伸缩单元40处于收缩状态,使各支撑单元并拢以达到可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与图1的可折叠支架张开状态相对应。
作为示例,可以参考图4,所述每个所述伸缩单元40包括第一连接件401、第二连接件402、一对第一连接座403及一对第二连接座404。其中,所述一对第一连接座403设于一支撑单元的第一下横设件103,所述一对第二连接座404设于相邻的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一下横设件103。所述第一连接件401的一端铰接一个第一连接座403,所述第一连接件401的另一端铰接一个第二连接座404。所述第二连接件402的一端铰接另一个第一连接座403,所述第二连接件402的另一端铰接另一个第二连接座404。示例性地,所述铰接可以是通过轴销穿设轴孔形成。
所述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之间交叉设置,形成“X”形结构;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的交叉部分穿设第三轴销件405,使得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可绕所述第三轴销件405转动,表现为随机交叉形成的“X”形结构的高度变化。所述第一连接件401两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座403和第二连接座404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在的第一下横设件103滑动地设置,如图中箭头B所示。在具体实现示例中,所述滑动的结构可以通过套合在第一下横设件103的连接座上的滑孔实现。所述第二连接件402两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座403和第二连接座404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在的第一下横设件103滑动地设置。比如,图示中每个“X”形结构的左下角的第一连接座403可相对第一下横设件103滑动,左上角的第二连接座404可相对第一上横设件101滑动。另外两个第一连接座403和第二连接座404可以通过固销件(比如螺锁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下横设件103和第一上横设件101。可以理解的是,图示中展示的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连接有一个伸缩单元40,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有多个,比如一对等。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充气床,包括:如之前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充气床体,可拆卸地固定设于所述物体支撑部。作为示例,所述充气床体可以通过卡固结构固定到所述物体支撑部。进一步示例地,第一安装顶座、第二安装顶座、第三安装顶座上端面承接充气床体的一面,可固定安装有卡扣件。充气床体与第一安装顶座、第二安装顶座、第三安装顶座上端面对应的一面对应可设置有与所述卡扣件卡接的卡装配件,二者通过卡接固定。
如图6所示,展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和对应卡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6中,仍以第二安装顶座104b为例,所述第二安装顶座104b的顶端固定设有卡扣座501,其固定方式可以例如为螺锁固定。所述卡扣座501内设置卡扣件511,所述卡扣件511示例性地展示为包括一对相背设置的可相对弹性运动的卡勾。所述一对卡勾之间可以设置例如弹簧等弹性件。所述卡装配件502为一环形体,其中部具有圆形贯穿孔,所述圆孔周缘沿轴向延伸柱面形成圆柱形的卡接部521,所述卡接部521贯穿孔的周缘向内延伸形成凸缘522。所述卡扣座501设有配合所述卡接部521的圆柱形的凹口512,所述凹口512内向外凸伸出所述卡扣件511。所述卡装配件502固定在充气床体,其固定方式可以例如为热熔。
在将充气床体固定到所述床体支撑部时,用户只需要下压充气床体,以使卡装配件502的卡接部521对应结合至所述卡扣座501的凹口512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凸缘会沿所述卡扣件511即一对卡勾的外勾面运动,挤压所述一对卡勾相互靠近地运动,则所述一对卡勾之间的弹性件被压缩形变,直至一对卡勾穿过所述贯穿孔而不会被所述凸缘522挤压,则一对卡勾被弹性件恢复时的弹力相互远离,以至于卡抵在所述凸缘522上表面,从而完成卡扣件511与卡装配件502间的固定。
所述卡扣座501还设有可以设有一对拆卸操作件513,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卡勾,每个拆卸操作件513可接受用户操作以推动所连接的卡勾向另一卡勾靠近地运动。示例性地,所述拆卸操作件可以是按键,当按下所述一对拆卸操作件513,一对拆卸操作件513推动两个卡勾相互靠近,直至脱离凸缘522的阻碍而可穿过所述贯穿孔。此时,可以将卡装配件502同卡扣件511分离,拆下所述充气床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拆卸操作件513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比如推杆、拨钮、旋钮等等,可以根据实际场景中的安装空间加以选择。
采用图6中所示例的充气床体卡合固定结构,用户操作方便,利于充气床体的快速拆装。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沿一预设方向排列设置;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偏离所述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伸缩运动;各所述支撑单元顶部共同构成物体支撑部;多对收放连接单元;每对所述收放连接单元立设并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收放连接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收起或张开地设置;多个伸缩单元;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伸缩地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所述可折叠支架配件数量少,并实现在两个方向可伸缩和折叠结构,减少了卡装配件,装配简单,降低成本;利用第一支撑组件配合可相对伸缩的第二支撑组件,可灵活配合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多种尺寸切换,适用人群广泛,适用场景广。且配合收放连接单元、伸缩单元的伸缩收放能力实现可折叠支架在两个方向的折叠,节约空间。其中,收放连接单元可采用支撑板的折叠方式,缩小了支撑单元之间的间隙,且折叠后体积更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公开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公开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撑单元,沿一预设方向排列设置;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偏离所述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伸缩运动;各所述支撑单元顶部共同构成物体支撑部;
多对收放连接单元;每对所述收放连接单元立设并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
每个所述收放连接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收起或张开地设置;
多个伸缩单元;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可沿所述预设方向伸缩地连接相邻的每两个支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立设件、第二立设件、第一上横设件、第一下横设件、第一安装顶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其中,所述第一立设件的上端、及第一上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顶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设件的上端及第一上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顶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设件的下端、及第一下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设件的下端、及第一下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底座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立设件、第二上横设件、第二下横设件、第三安装顶座、及第三安装底座;
在第二支撑组件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三立设件的上端、及第二上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三安装顶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设件的下端、及第二下横设件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横设件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一安装顶座或第二安装顶座;所述第二下横设件可相对伸缩地结合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或第二安装底座;或者,在第二支撑组件数量为一对时,其中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二上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顶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且第二下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底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其中另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二上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顶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且第二下横设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底座可相对伸缩地结合;
各所述第一安装顶座、第二安装顶座及第三安装顶座的上端形成所述物体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横设件和第二上横设件分别为可相互套合的管体和杆体中的一者及另一者;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顶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供第二上横设件可相对滑动地穿设的通孔,以使穿设所述通孔的第二上横设件运动至套合于所述第一上横设件;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顶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固定孔,供穿设固定所述第二上横设件的第一固定销件;
和/或,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供第二下横设件可相对滑动地穿设的通孔,以使穿设所述通孔的第二下横设件与所述第一下横设件在预设方向上重叠;
和/或,所述每个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一对第一连接座及一对第二连接座;其中,所述一对第一连接座设于一支撑单元的第一下横设件,所述一对第二连接座设于相邻的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一下横设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一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一个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另一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另一个第二连接座;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交叉设置,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交叉部分穿设第三轴销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在的第一下横设件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在的第一下横设件滑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第二下横设件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沿第二支撑组件的伸缩方向运动;所述第三安装底座固定设置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横设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向第一支撑组件收缩运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随第二下横设件运动以远离第三安装底座,所述第二限位块随第二下横设件运动以向第一安装底座或第二安装底座接近至被挡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块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供卡合至形成挡止的第一安装底座或第二安装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立设件设有位于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一连接安装座、以及第二立设件设有位于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二连接安装座;
每个收放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和第二板体一端之间铰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形成一对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形成一对第二铰接部;
每对收放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收放连接单元和第二收放连接单元;
所述第一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一板体的一对第一铰接部分别铰接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连接安装座;所述第一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二板体另一端的一对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连接安装座;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与第一支撑单元相邻;
所述第二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一板体的一对第一铰接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连接安装座;所述第二收放连接单元的第二板体另一端的一对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安装顶座和第二连接安装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一凸部、及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之间的第一凹部,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相互位置对应的第一轴孔,且两个所述第一轴孔之间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安装底座分别设有一第二凸部,分别与一第一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凸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孔,以在第二凸部结合于第一凹部时令第二轴孔与两个所述第一轴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供穿设第一轴销件以形成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铰接;
和/或,每个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第三凸部、及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三凸部之间的第二凹部,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轴孔,且两个所述第三轴孔之间位置对应;与第二板体铰接的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一安装底座分别设有一第四凸部,分别与一第二凹部配合;所述第四凸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轴孔,以在第四凸部结合于第二凹部时令第三轴孔与两个所述第四轴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三轴孔及第四轴孔供穿设第二轴销件以形成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之间的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结构:
1)所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同各所述第一安装顶座和第二安装顶座之间保持相互顶面齐平,以共同构成所述物体支撑部;
2)所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凹薄结构。
9.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架;
充气床体,可拆卸地固定设于所述物体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体与物体支撑部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形成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多个卡扣座,分别固定设于各第一安装顶座、第二安装顶座及第三安装顶座中的至少部分的顶端;每个卡扣座顶面形成凹口;所述凹口内设置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一对相背设置的可相对弹性运动的卡勾;
多个卡装配件,固定设于所述充气床体朝向可折叠支架的一面;每个卡装配件位置对应于一个卡扣座;所述卡装配件为一中部具有贯穿孔的环形体,所述贯穿孔周缘沿轴向延伸柱面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凹口配合;所述贯穿孔的周缘向内延伸形成凸缘;
在卡接部卡合于所述凹口的过程中,所述凸缘挤压所述一对卡勾相互靠近地可弹性恢复地运动,直至一对卡勾穿过所述贯穿孔以被弹力相互远离,而卡抵于所述凸缘上表面,以定位卡扣座和卡装配件;
一对拆卸操作件;每个拆卸操作件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卡勾,能接受操作以推动所连接的卡勾向另一卡勾靠近地运动。
CN202321133843.XU 2023-05-11 2023-05-11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Active CN219920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3843.XU CN219920704U (zh) 2023-05-11 2023-05-11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3843.XU CN219920704U (zh) 2023-05-11 2023-05-11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0704U true CN21992070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6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3843.XU Active CN219920704U (zh) 2023-05-11 2023-05-11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0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6020B1 (en) Collapsible canopy framework and structure with articulating scissor assemblies
JP2625255B2 (ja) 非圧縮性ピボットを備えたシザー端部が捕獲された折畳み可能なキャノピー骨組構造体
US20210274930A1 (en) Linking assembly, foldable frame and picnic table having same
US9809993B2 (en) Rail skirt system
US20040084074A1 (en) Canopy support
US5421273A (en) Collapsible table
US6158361A (en) Foldable table frame
KR20180117663A (ko) 테이블 및 좌석 장치
US20020017766A1 (en) Trolley with fold-out legs
CN219920704U (zh) 可折叠支架及充气床
US20030024043A1 (en) Collapsible and portable work station
KR200451929Y1 (ko) 텐트 혹은 파라솔의 상단지지부 구조
CN114763871A (zh) 一种便携三脚架
CN215494816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585167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幕布
CN219845796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折叠床
CN211632517U (zh) 一种折叠床架及拼接式床架
CN214711150U (zh) 一种折叠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折叠桌
CN217510153U (zh) 一种靠背可调节的折叠床架
US11953806B2 (en) Adjustable backdrop support system kit
JP3042113U (ja) テント
CN218605917U (zh) 可折式游戏床
CN219042610U (zh) 可拼接桌体及组合露营桌
WO2024050974A1 (zh) 摄影支架
KR20180017960A (ko) 접이식 테이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