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424U - 鞋底及运动鞋 - Google Patents

鞋底及运动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0424U
CN219920424U CN202320326908.6U CN202320326908U CN219920424U CN 219920424 U CN219920424 U CN 219920424U CN 202320326908 U CN202320326908 U CN 202320326908U CN 219920424 U CN219920424 U CN 219920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buffer
main body
along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6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毅
孙文懿心
徐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o Win Sports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o Win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o Win Sports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o Win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6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0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0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0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鞋底及运动鞋,其中鞋底包括第一缓冲块、两块支撑片和两块第二缓冲块。其中,第一缓冲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设置于前掌部,延伸部的一端与主体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后掌部;两块支撑片设置于足弓部,且分别设置于延伸部的左右两侧;两块第二缓冲块沿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后掌部的两侧,且第二缓冲块和与其位于左右方向同侧的支撑片连接。如此,穿戴者在运动时,重心自后掌部向前掌部移动时,各阶段均有支撑,使得鞋底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且能够承担较大冲击。

Description

鞋底及运动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鞋底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的跑步都会对膝盖造成冲击。而冲击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到5倍。跑步的时候,我们整个人腾空而起,接着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这些动作反复进行。跑步时产生的这些冲量则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膝盖伤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所以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力,保护骨头。因此,运动爱好者对于跑步鞋的需求日益强烈,且对于跑步鞋的质量要求也越加提高。
跑步鞋主要依靠鞋底承担缓冲冲击的功能,一般的鞋底沿长度方向分为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在跑步时,一般是由后掌部先行着地,然后重心逐步向前掌部转移。由于人的足部通常有一个正常弯曲的弓形结构,鞋底在设计时通常将足弓部提高,以贴合足底。导致鞋底一般只有前掌部与后掌部能够和地面接触提供支撑,而足弓部处于悬空状态,这也导致了在运动过程中,穿戴者常会感觉到鞋底的前掌部和后掌部割裂感较强且稳定性底。
再者,为了提高鞋底吸收冲击的缓冲能力,厂家常会将鞋底的缓冲块的厚度逐渐提高,这也使得上述的割裂感越加明显,且由于鞋底的厚度增加,导致穿戴者的重心上升,稳定性进一步降低。
因此,亟需一种鞋底及运动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鞋底及运动鞋,能够提高鞋底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鞋底,沿水平方向,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上述鞋底包括:
第一缓冲块,上述第一缓冲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上述主体部设置于上述前掌部,上述延伸部的一端与上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上述后掌部;
两块支撑片,两块上述支撑片设置于上述足弓部,且分别设置于上述延伸部的左右两侧;
两块第二缓冲块,两块上述第二缓冲块沿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上述后掌部的两侧,且上述第二缓冲块和与其位于左右方向同侧的上述支撑片连接。
作为上述鞋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缓冲块与上述第二缓冲块于上述足弓部形成凹槽,上述支撑片设置于上述凹槽内。
作为上述鞋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缓冲块与上述第二缓冲块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上述鞋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支撑片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橡胶。
作为上述鞋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缓冲块和上述第二缓冲块的材料为耐磨橡胶。
作为上述鞋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鞋底还包括后跟部,上述后跟部位于上述后掌部背对上述足弓部一侧,上述后跟部设置有反光条。
还提供了运动鞋,包括鞋面及上述的鞋底,上述鞋面沿上述鞋底的周向与上述鞋底固定。
作为上述运动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鞋底沿其厚度方向包括大底和中底,上述大底包括上述第一缓冲块、上述第二缓冲块和上述支撑片,上述中底与上述鞋面固定,上述中底的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作为上述运动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鞋面的材料为三明治纱网。
作为上述运动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运动鞋还包括鞋带,上述鞋带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上述鞋带与上述鞋面穿设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底,沿水平方向,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鞋底包括第一缓冲块、两块支撑片和两块第二缓冲块。其中,第一缓冲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设置于前掌部,延伸部的一端与主体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后掌部;两块支撑片设置于足弓部,且分别设置于延伸部的左右两侧;两块第二缓冲块沿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后掌部的两侧,且第二缓冲块和与其位于左右方向同侧的支撑片连接。
当鞋底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时,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均会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部分冲击,减少冲击力的传递。具体的,当后掌部受到较小的冲击时,第二缓冲块自身发生弹性形变,足以吸收冲击,以达到缓冲的效果,当受到较大的冲击时,两块第二缓冲块分别向各自所在侧弯曲以进一步吸收冲击,第二缓冲块通过支撑片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缓冲块一同分担。当后掌部着地后,受力点逐渐自后掌部向前掌部移动,在经过足弓部时,由第一缓冲块的延伸部提供缓冲及支撑,到达前掌部时由第一缓冲块的主体部提供缓冲及支撑。
如此,穿戴者在运动时,重心自后掌部向前掌部移动时,各阶段均有支撑,使得鞋底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且能够承担较大冲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缓冲块;11、主体部;12、延伸部;13、缓冲槽;
20、支撑片;
30、第二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底,沿水平方向,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鞋底包括第一缓冲块10、两块支撑片20和两块第二缓冲块30。其中,第一缓冲块10包括主体部11和延伸部12,主体部11设置于前掌部,延伸部12的一端与主体部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后掌部;两块支撑片20设置于足弓部,且分别设置于延伸部12的左右两侧;两块第二缓冲块30沿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后掌部的两侧,且第二缓冲块30和与其位于左右方向同侧的支撑片20连接。
当鞋底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时,第一缓冲块10和第二缓冲块30均会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部分冲击,减少冲击力的传递。具体的,当后掌部受到较小的冲击时,第二缓冲块30自身发生弹性形变,足以吸收冲击,以达到缓冲的效果,当受到较大的冲击时,两块第二缓冲块30分别向各自所在侧弯曲以进一步吸收冲击,第二缓冲块30通过支撑片20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缓冲块10一同分担。当后掌部着地后,受力点逐渐自后掌部向前掌部移动,在经过足弓部时,由第一缓冲块10的延伸部12提供缓冲及支撑,到达前掌部时由第一缓冲块10的主体部11提供缓冲及支撑。
如此,穿戴者在运动时,重心自后掌部向前掌部移动时,各阶段均有支撑,使得鞋底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且能够承担较大冲击。
具体的,第一缓冲块10沿左右方向开设有若干条缓冲槽13,缓冲槽13沿前后方向延伸。如此设计,当前掌部受力,需要第一缓冲块10发生弹性形变进行缓冲时,第一缓冲块10能够向两侧的缓冲槽13延伸,以适应冲击发生形变。
可选的,第一缓冲块10与第二缓冲块30于足弓部形成凹槽,支撑片20设置于凹槽内。由于第一缓冲块10与第二缓冲块30具备一定的厚度,因此在足弓部形成凹槽,将支撑片20安装于凹槽中,且第一缓冲块10与第二缓冲块30的厚度均大于支撑片20,支撑片20不会暴露于凹槽外。如此设置,使得鞋底与地面接触时,一直由第一缓冲块10和第二缓冲块30交替或同时与地面接触,而支撑片20由于被设置于凹槽中,无法与地面接触,避免支撑片20与地面发生摩擦,发生断裂等损坏情况。
可选的,第一缓冲块10与第二缓冲块30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如此设置,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减少鞋底与地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降低穿戴者滑倒的风险。
可选的,支撑片20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橡胶。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具备优良的弹性及耐磨性,使得支撑片20能够稳定的连接位于前掌部的第一缓冲块10和位于后掌部的第二缓冲块30,且面临凹凸不平的路况时,由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制成的支撑板也能够具备一定耐磨性,以适应伸入凹槽内的碎石子等坚硬的杂质。
可选的,第一缓冲块10和第二缓冲块30的材料为耐磨橡胶。如此设置,借助耐磨橡胶制作出的第一缓冲块10和第二缓冲块30的耐磨性更高,且抓地能力更强。
可选的,鞋底还包括后跟部,后跟部位于后掌部背对足弓部一侧,后跟部设置有反光条。如此设施,当穿戴者夜间在户外运动时,后方来车的灯光能够通过反光条反射至来车方向,以提醒司机,前方有人,提高了穿戴者夜间活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动鞋,包括鞋面及上述的鞋底,鞋面沿鞋底的周向与鞋底固定。
可选的,鞋底沿其厚度方向包括大底和中底,大底包括第一缓冲块10、第二缓冲块30和支撑片20,中底与鞋面固定,中底的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一般的,鞋底的大底是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中底则用于连接大底和鞋面,中底也是直接与穿戴者的脚掌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中底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作,由于该材质具备良好的柔软性,在0°下仍能够具有较好的可挠性,且化学稳定性好,使得鞋底具备了较好的防震及缓冲性能,可耐严寒,防潮等特性。
优选的,中底的回弹系数在60%,兼具回弹和缓震性能。
可选的,鞋面的材料为三明治纱网。三明治纱网由网孔表面、连接单丝和平布地面组成。这种三明治纱网结构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回弹性及耐磨性。使得鞋面能够具备了适度的调节能力、缓冲保护能力。且在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起球的情况。
可选的,运动鞋还包括鞋带,鞋带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鞋带与鞋面穿设连接。如此设置,增加鞋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在穿戴者进行运动时,已经系好的鞋带不易松脱,防止穿戴者绊倒。
可选的,运动鞋采用单鞋舌,加上打孔,更加轻薄透气。
可选的,运动鞋的后跟至足弓部向前贯穿式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增强了足弓部的包裹性与后跟的包裹性。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鞋底,沿水平方向,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
第一缓冲块(10),所述第一缓冲块(10)包括主体部(11)和延伸部(12),所述主体部(11)设置于所述前掌部,所述延伸部(12)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后掌部;
两块支撑片(20),两块所述支撑片(20)设置于所述足弓部,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延伸部(12)的左右两侧;
两块第二缓冲块(30),两块所述第二缓冲块(30)沿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掌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缓冲块(30)和与其位于左右方向同侧的所述支撑片(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10)与所述第二缓冲块(30)于所述足弓部形成凹槽,所述支撑片(20)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10)与所述第二缓冲块(30)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20)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10)和所述第二缓冲块(30)的材料为耐磨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跟部,所述后跟部位于所述后掌部背对所述足弓部一侧,所述后跟部设置有反光条。
7.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所述鞋面沿所述鞋底的周向与所述鞋底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沿其厚度方向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包括所述第一缓冲块(10)、所述第二缓冲块(30)和所述支撑片(20),所述中底与所述鞋面固定,所述中底的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材料为三明治纱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鞋带,所述鞋带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鞋带与所述鞋面穿设连接。
CN202320326908.6U 2023-02-27 2023-02-27 鞋底及运动鞋 Active CN219920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6908.6U CN219920424U (zh) 2023-02-27 2023-02-27 鞋底及运动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6908.6U CN219920424U (zh) 2023-02-27 2023-02-27 鞋底及运动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0424U true CN21992042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6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6908.6U Active CN219920424U (zh) 2023-02-27 2023-02-27 鞋底及运动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0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6361B1 (en) High foot mobility shoe
US7401421B2 (en) Sole construction
AU2010352681A1 (en) High foot mobility shoe
WO2014201184A1 (en) Flexible footwear with puncture resistant sole and reinforced strap mounting
CN214207383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9920424U (zh) 鞋底及运动鞋
CN201798096U (zh) 高足部灵活性的鞋
CN217609773U (zh) 一种双密度缓震鞋底
CN209463364U (zh) 一种具有强抓着力性能的耐磨鞋
CN216453614U (zh) 一种高弹性防震豆豆鞋
CN216875245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645144U (zh) 一种综合性能高的跑鞋
CN220109245U (zh) 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
CN219460466U (zh) 一种耐褶皱运动鞋
CN219537597U (zh) 鞋底及休闲鞋
CN218682368U (zh) 一种易弯折回弹的运动鞋底
CN218164401U (zh) 一种运动鞋鞋底
CN215775915U (zh) 一种牵引矫正的鞋底
US20080168686A1 (en) Progressive Compression Attachment for Shoes
CN212545835U (zh) 一种运动鞋
CN214103437U (zh) 一种透气运动鞋
CN218008437U (zh) 一种防滑柔软的保健皮鞋
CN216123907U (zh) 一种具有支撑性的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682356U (zh) 减震耐磨鞋底
CN213029941U (zh) 一种减震耐磨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