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8415U - 浪涌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浪涌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8415U
CN219918415U CN202223065995.9U CN202223065995U CN219918415U CN 219918415 U CN219918415 U CN 219918415U CN 202223065995 U CN202223065995 U CN 202223065995U CN 219918415 U CN219918415 U CN 219918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rge protector
spring
window structure
protec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59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巍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59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8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8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8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浪涌保护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本发明提供的浪涌保护器,包括浪涌保护器本体、分断器和分断电路;所述分断器包括加热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弹簧;所述浪涌保护器本体串联在保护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配合串联在所述保护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熔断部相连,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分断电路提供的电能发热,以使得所述熔断部熔化,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簧配合,所述弹簧能够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脱离,从而使得所述保护电路断开。

Description

浪涌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浪涌保护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的作用是保护其所接入的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用于电源回路或通信线路中,其原理是通过内部的压敏电阻,实现对冲击电流的导通分流,从而避免冲击电流对电源回路或通信线路上的设备造成损害。浪涌保护器在日常使用时,其内部的防雷元件会产生损耗,从而使得经过浪涌保护器的漏电流增大,当损耗导致的漏电流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后,浪涌保护器内的热脱扣机构动作,切断漏电流,而针对较大的工频电流,浪涌保护器本体通过与熔断器的串联实现对浪涌保护器本体的后备保护。现有的熔断器一般针对180A以上的电流,而热脱扣机构一般针对1A以下的电流,在这之间存在保护空挡,当漏电电流处于该保护空挡内时,熔断器由于其额定电流的原因无法做出反应,而热脱扣机构的熔断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漏电电流在极短时间内可能造成浪涌保护器燃烧,因此热脱扣机构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反应。
由于现有的熔断器需要具有抗浪涌电流冲击的能力,因此其熔断件的熔断额定电流需要达到较高的程度,无法与保护空挡之间的电流大小匹配,因此现有的熔断器无法通过降低熔断丝的额定电流来达到对较小的漏电电流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浪涌保护器,能够保证分断器耐冲击电流的前提下,增加分断器对较小漏电电流的反应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浪涌保护器,包括浪涌保护器本体、分断器和分断电路;
所述分断器包括加热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弹簧;
所述浪涌保护器本体串联在保护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配合串联在所述保护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熔断部相连,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分断电路提供的电能发热,以使得所述熔断部熔化,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簧配合,所述弹簧能够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脱离,从而使得所述保护电路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分断电路与所述保护电路或外部电源相连,所述分断电路上设有电磁脱扣器的开关侧,所述电磁脱扣器的控制侧与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套设在所述保护电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浪涌保护器本体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窗口结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通道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窗口结构内,所述窗口结构外设有所述加热件,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通道结构,与所述通道结构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通道结构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窗口结构处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保护电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窗口结构内设有低温焊接部,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熔断部,所述低温焊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加热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包括依次相连围合形成槽体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和第三壁板,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上电极和第一下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槽体内,且与所述槽体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沿所述第二电极的滑动方向上,所述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上电极与所述第一壁板靠近第一端处固定配合,所述第一下电极与所述第三壁板靠近第二端处固定配合,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板靠近第二端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上电极通过所述熔断部相连,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一下电极通过所述熔断部相连;所述第一上电极和所述第一下电极年分别与所述保护电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固定块和导电件,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板靠近第二端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所述固定块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对应所述第一上电极,所述第二侧壁面对应所述第一下电极,所述固定块内设有通道结构,所述通道结构具有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的两个开口,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通道结构固定配合,所述导电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开口穿出所述通道结构形成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电极具有朝向所述槽体的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下电极具有朝向所述槽体的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和所述第二滑动面分别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面相连,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面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陶瓷帽,所述陶瓷帽上开设所述窗口结构,所述窗口结构的边缘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窗口结构的部分伸入所述窗口结构内,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低温焊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封堵帽,所述封堵帽上开设所述窗口结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堵帽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具有前侧壁面,所述前侧壁面位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所述通道结构位于所述前侧壁面上设有槽口,所述导电件能够通过所述槽体放入所述通道结构内。
有益效果
相较于传统熔断器依靠熔芯的完全熔断,实现电路的断开,本方案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存在弹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连接处更容易断开,如采用能够承受电流大小为a的冲击电流的熔断部,该规格的熔断部应用于传统方案中的熔断器熔芯,则需要电流大小为b的漏电电流通过,持续产热c时间才能将其完全熔断;而本方案中的分断器由于具有弹簧提供的作用力,则需要小于b的电流持续产热c时间,或者小于c时间,就能够使得熔断部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连接力小于弹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断开。而本方案的热量来自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加热件具有外部的电源或者与保护电路相连,可以通过选择加热件的发热规格来实现热量的可控,进而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熔断部的断开条件可控,避免传统方案中依靠熔芯本身发热带来的熔芯的发热量、熔芯熔断的额定电流和其抗冲击电流之间的矛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分断器和分断电路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断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浪涌保护器本体;2-分断器;3-保护电路;4-分断电路;5-电磁脱扣器;6-电流互感器;7-管体;8-第二电极;9-弹簧;10-熔断部;11-加热件;12-第一下电极;13-第一上电极;14-槽体;15-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浪涌保护器本体1、分断器2和分断电路4;
分断器2包括加热件11、第一电极、第二电极8和弹簧9;
浪涌保护器本体1串联在保护电路3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配合串联在保护电路3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8之间通过熔断部10相连,加热件11通过分断电路4提供的电能发热,以使得熔断部10熔化,第二电极8和第一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弹簧9配合,弹簧9能够使得第二电极8与第一电极脱离,从而使得保护电路3断开。
分断器2的基本原理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串联在保护电路3上,利用热量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之间熔断,使得保护电路3断开。相较于传统方案中熔断器的熔断能量来自流过熔断器的电流,即电流流过熔芯使得熔芯生热熔断,本方案中的分断器2的熔断能量来自加热件11通电产生的热量,加热件1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熔断部10,加热件11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生热,使得熔断部10熔化,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配合串联在保护电路3上,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之间的相连,依靠熔断部10的连接实现,因此当熔断部10熔化时,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第二电极8和第一电极在弹簧9的作用下相互脱离,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保护电路3断开。
相较于传统熔断器依靠熔芯的完全熔断,实现电路的断开,本方案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8之间存在弹簧9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之间的连接处更容易断开,如采用能够承受电流大小为a的冲击电流的熔断部10,该规格的熔断部10应用于传统方案中的熔断器熔芯,则需要电流大小为b的漏电电流通过,持续产热c时间才能将其完全熔断;而本方案中的分断器2由于具有弹簧9提供的作用力,则需要小于b的电流持续产热c时间,或者小于c时间,就能够使得熔断部10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的连接力小于弹簧9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断开。而本方案的热量来自加热件11产生的热量,加热件11具有分断电路4提供的电能用于发热,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加热件11的发热规格来实现热量的可控,进而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之间的熔断部10的断开条件可控,避免传统方案中依靠熔芯本身发热带来的熔芯的发热量、熔芯熔断的额定电流和其抗冲击电流之间的矛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断电路4与保护电路3或外部电源相连,分断电路4上设有电磁脱扣器5的开关侧,电磁脱扣器5的控制侧与电流互感器6相连,电流互感器6套设在保护电路3上。
本方案中的分断器2串联设置在保护电路3上,保护电路3上还串联浪涌保护器本体1,具体的,保护电路3的一端与被保护的目标电路相连,另一端接地,浪涌保护器本体1位于分断器2靠近接地端的一侧,分断电路4与保护电路3或外部电源相连,分断电路4上设有电磁脱扣器5的开关侧,电磁脱扣器5的开关侧能够配合控制侧执行开关动作,从而根据保护电路3的电流电参数控制分断电路4的通电与否,进而控制加热件11的产热。当浪涌保护器本体1所在的保护电路3上出现工频电流时,电流互感器6在电磁脱扣器5的控制侧输入电流,使得电磁脱扣器5的动作侧执行将分断电路4闭合的动作,分断电路4通电后加热陶瓷产热,将熔断部10熔化至其连接作用力无法平衡弹簧9的弹力,弹簧9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8分离,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保护电路3断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浪涌保护器本体1还包括管体7,管体7的一端设有窗口结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通道结构,第一电极位于窗口结构内,窗口结构外设有加热件11,第二电极8穿过通道结构,与通道结构的内壁滑动配合,弹簧9一端与管体7靠近通道结构处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极8靠近窗口结构处相连;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8相连时,弹簧9处于拉伸状态。
第二电极8靠近第一电极的部分位于管体7内,在熔断部10的作用下与第一电极相连,此时弹簧9对第二电极8具有使其远离第一电极的作用力,随着熔断部10的熔化,当其连接力小于弹簧9的作用力时,弹簧9拉动第二电极8在管体7内滑动,使得第二电极8迅速与第一电极脱离。由于熔断器一般为管状结构,其沿轴向的尺寸大于径向尺寸,因此本方案中的第二电极8沿管体7的轴向滑动,使其具有较大的位移行程,避免其在断开的情况下,与第一电极触碰影响分断效果,同时由于其不存在径向的位移,因此可以将管体7的径向尺寸减小。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窗口结构内,所述窗口结构外设有加热件11,加热件11为加热陶瓷,加热陶瓷为管状,套设在窗口结构的边缘,加热陶瓷与第一电极之间导热,从而使得加热陶瓷通电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电极和熔断部10。管状的加热陶瓷存在管腔,保护电路3的线缆能够通过管腔和窗口结构伸入管体7内与第一电极相连,或者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窗口结构伸出管体7外,在管腔内与保护电路3的线缆相连,或者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窗口结构伸出管体7外,再伸出管腔,与保护电路3的线缆相连。弹簧9位于管体7内,其拉伸或压缩方向与第二电极8的位移方向平行,当第二电极8与第一电极接触时,弹簧9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对第二电极8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由熔断部10的连接力平衡。
优选地,第二电极8与保护电路3之间通过柔性线缆相连,保证第二电极8产生位移时,与外部保护电路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窗口结构内设有低温焊接部,以形成第一电极和熔断部10,低温焊接部分别与第二电极8和加热件11相连。
第一电极和熔断部10均由低温焊接部形成,即本方案中第二电极8靠近窗口结构的一端与加热件11之间低温焊接,外部的保护电路3线缆与低温焊接部相连,通过低温焊接部实现导电以及第二电极8的固定,当加热件1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低温焊接部,加热件11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生热,使得低温焊接部熔化,由于第二电极8当前位置的固定依靠低温焊接部的连接实现,因此当低温焊接部熔化时,窗口结构处的部线缆固定,而第二电极8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与窗口结构处的部线缆脱离,保护电路3断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体7的一端设有陶瓷帽,陶瓷帽上开设窗口结构,窗口结构的边缘形成环形凸起,第二电极8靠近窗口结构的部分伸入窗口结构内,第二电极8与环形凸起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低温焊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间隙内。
管体7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封堵的陶瓷帽和封堵帽,陶瓷帽上开设窗口结构,封堵帽上开设通道结构,陶瓷帽上绕窗口结构设置有环形的凸起,该环形凸起朝向管体7外凸出,以便于加热件11套设固定,管状的加热件11套设在环形凸起上,从而与管体7固定。封堵帽上的通道结构用于穿设第二电极8,第二电极8为杆状,第二电极8与通道结构内壁之间滑动配合,第二电极8靠近窗口结构的一端通过窗口结构伸入环形凸起内,与环形凸起的内壁面之间低温焊接形成低温焊接部,低温焊接部相对于管体7固定,与外部的保护电路3线缆相连,具体的,保护电路3的线缆通过加热件11的管腔和窗口结构与低温焊接部相连,从而形成窗口结构侧的线缆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电连接,通道结构侧的线缆与第二电极8之间通过柔性线缆相连,从而实现分断器2与保护电路3的串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体7的一端设有封堵帽,封堵帽上开设窗口结构,弹簧9的一端与封堵帽卡接。
实施例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件包括依次相连围合形成槽体14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和第三壁板,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上电极13和第一下电极12,第二电极8位于槽体14内,且与槽体14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沿第二电极8的滑动方向上,槽体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上电极13与第一壁板靠近第一端处固定配合,第一下电极12与第三壁板靠近第二端处固定配合,弹簧9的一端与第二壁板靠近第二端处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极8相连,第二电极8具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第一贴合部与第一上电极13通过熔断部10相连,第二贴合部与第一下电极12通过熔断部10相连。
本方案中的第二电极8受到弹簧9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二电极8与第一上电极13和第一下电极12之间的连接处更容易断开,本方案中的分断器2由于具有弹簧9提供的作用力,当熔断部10的连接力小于弹簧9的作用力,使得第二电极8移动与第一上电极13和第一下电极12中的至少一个断开。
第二电极8脱离第一上电极13或第一下电极12,或者与第一上电极13和第一下电极12同时脱离,由于第一上电极13布置在槽体14靠近第一端处,第一下电极12布置在槽体14靠近第二端处,因此随着第二电极8在弹簧9的作用下沿由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移动,第二电极8滑动至某一位置时,与第一上电极13和第一下电极12的至少一个脱离,从而实现第一上电极13与第一下电极12之间电连接的断开。
第一上电极13固定在第一壁板上,第一下电极12固定在第三壁板上,在熔断部10的作用下与第二电极8相连,此时弹簧9对第二电极8具有使其产生滑动位移的作用力,随着熔断部10的熔化,当其连接力小于弹簧9的作用力时,弹簧9拉动第二电极8使其相对槽体14滑动,使得第一电极迅速与第二电极8脱离,则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电连接断开。由于熔断器一般为管状结构,其沿轴向的尺寸大于径向尺寸,因此本方案中的第二电极8在弹簧9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滑动,使其具有较大的位移行程,达到了可靠的分断效果,同时由于其不存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位移,因此可以将分断器2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尺寸减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8包括固定块和导电件15,弹簧9的一端与第二壁板靠近第二端处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块相连,固定块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第一侧壁面对应第一上电极13,第二侧壁面对应第一下电极12,固定块内设有通道结构,通道结构具有分别开设在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的两个开口,导电件15与通道结构固定配合,导电件15的两端分别通过开口穿出通道结构形成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电极13具有朝向槽体14的第一滑动面,第一下电极12具有朝向槽体14的第二滑动面,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分别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贴合部与第一滑动面相连,第二贴合部与第二滑动面相连。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块具有前侧壁面,前侧壁面位于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之间,通道结构位于前侧壁面上设有槽口,导电件15能够通过槽体14放入通道结构内。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一级、二级、上一、以及下一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实施方式仅适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浪涌保护器本体(1)、分断器(2)和分断电路(4);
所述分断器(2)包括加热件(11)、第一电极、第二电极(8)和弹簧(9);
所述浪涌保护器本体(1)串联在保护电路(3)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8)配合串联在所述保护电路(3)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8)之间通过熔断部(10)相连,所述加热件(11)通过所述分断电路(4)提供的电能发热,以使得所述熔断部(10)熔化,所述第二电极(8)和所述第一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簧(9)配合,所述弹簧(9)能够使得所述第二电极(8)与所述第一电极脱离,从而使得所述保护电路(3)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断电路(4)与所述保护电路(3)或外部电源相连,所述分断电路(4)上设有电磁脱扣器(5)的开关侧,所述电磁脱扣器(5)的控制侧与电流互感器(6)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6)套设在所述保护电路(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保护器本体(1)还包括管体(7),所述管体(7)的一端设有窗口结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通道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窗口结构内,所述窗口结构外设有所述加热件(11),所述第二电极(8)穿过所述通道结构,与所述通道结构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弹簧(9)一端与所述管体(7)靠近所述通道结构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8)靠近所述窗口结构处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8)相连时,所述弹簧(9)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8)分别与所述保护电路(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结构内设有低温焊接部,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熔断部(10),所述低温焊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8)和所述加热件(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加热件包括依次相连围合形成槽体(14)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和第三壁板,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上电极(13)和第一下电极(12),所述第二电极(8)位于所述槽体(14)内,且与所述槽体(14)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沿所述第二电极(8)的滑动方向上,所述槽体(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上电极(13)与所述第一壁板靠近第一端处固定配合,所述第一下电极(12)与所述第三壁板靠近第二端处固定配合,所述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板靠近第二端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8)相连,所述第二电极(8)具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上电极(13)通过所述熔断部(10)相连,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一下电极(12)通过所述熔断部(10)相连;所述第一上电极(13)和所述第一下电极(12)年分别与所述保护电路(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8)包括固定块和导电件(15),所述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板靠近第二端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所述固定块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对应所述第一上电极(13),所述第二侧壁面对应所述第一下电极(12),所述固定块内设有通道结构,所述通道结构具有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的两个开口,所述导电件(15)与所述通道结构固定配合,所述导电件(15)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开口穿出所述通道结构形成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电极(13)具有朝向所述槽体(14)的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下电极(12)具有朝向所述槽体(14)的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和所述第二滑动面分别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面相连,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面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7)的一端设有陶瓷帽,所述陶瓷帽上开设所述窗口结构,所述窗口结构的边缘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电极(8)靠近所述窗口结构的部分伸入所述窗口结构内,所述第二电极(8)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低温焊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间隙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7)的一端设有封堵帽,所述封堵帽上开设所述窗口结构,所述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封堵帽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具有前侧壁面,所述前侧壁面位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所述通道结构位于所述前侧壁面上设有槽口,所述导电件(15)能够通过所述槽体(14)放入所述通道结构内。
CN202223065995.9U 2022-11-18 2022-11-18 浪涌保护器 Active CN219918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5995.9U CN219918415U (zh) 2022-11-18 2022-11-18 浪涌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5995.9U CN219918415U (zh) 2022-11-18 2022-11-18 浪涌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8415U true CN219918415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5995.9U Active CN219918415U (zh) 2022-11-18 2022-11-18 浪涌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8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8453U (zh) 电池保护装置和电池系统
CN109510181A (zh) 浪涌保护器件模块以及包括该浪涌保护器件模块的系统
CN101563819B (zh) 能插塞的过电压放电器
CN201126744Y (zh) 拔钉式过热脱离机构
US20130293343A1 (en) Device combining a thermal fuse and a resistor
CN110086144A (zh) 保护装置
JP2021508930A (ja) 熱保護付きサーモスタット
CN103262375A (zh) 包括至少一个变阻器放电元件的过压防护放电装置
CN219918415U (zh) 浪涌保护器
CN100593274C (zh) 一种中压断路器合闸线圈保护电路
CN108878086A (zh)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改进型电涌保护器
CN220065610U (zh) 分断器及浪涌保护器
CN203950625U (zh) 新型的热保护压敏电阻及浪涌保护器
CN207425786U (zh) 一种具有熔断报警功能的保险装置
CN103931064B (zh) 用于断开两个连接点之间的电连接的方法和电路装置
CN219513038U (zh) 分断器及浪涌保护器
CN102130439A (zh) 带防虚接功能的漏电保护开关
CN220652963U (zh) 分断器及防雷装置
CN219918413U (zh) 自调节熔断器及浪涌保护器
CN106655139A (zh) 一种新型浪涌保护器
CN220830309U (zh) 脱扣分断模块及浪涌保护器
CN219918414U (zh) 电弧熔断器及浪涌保护器
CN202019116U (zh) 漏电保护插头
CN108231498B (zh) 一种电涌保护器
CN219350132U (zh) 一种温度保险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