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7609U -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7609U
CN219917609U CN202321002989.0U CN202321002989U CN219917609U CN 219917609 U CN219917609 U CN 219917609U CN 202321002989 U CN202321002989 U CN 202321002989U CN 219917609 U CN219917609 U CN 21991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pin
pin
feed probe
antenna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29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29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7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基板、天线模组、开关模组和馈电模组,基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天线地,天线模组包括介质谐振器,开关模组包括第一选择开关和第二选择开关,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入端用于与信号源连接,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设有输出引脚,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入端设有输入引脚,馈电模组包括埋设于基板并偏离基板中点的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选择开关和第二选择开关传递不同的馈电信号,并且控制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导通,进而改变天线地的电流方向,使得介质谐振器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实现天线极化方向的改变,提高天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用于接收和传输无线电波的装置,它可以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天线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雷达、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领域。
传统天线一般只有固定的极化方向,包括单极化天线和双极化天线两种类型。单极化天线通常只有一种极化方向,例如线极化天线、圆极化天线等,其极化方向是固定的,无法改变。双极化天线通常具有两种正交的极化方向,例如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等,其极化方向也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由于传统天线的极化方向是固定的,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用需求,降低灵活性和适应性。
因此,急需一种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应用需求,实现极化方向的改变的天线,进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用需求,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能够改变极化方向,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线,包括基板、天线模组、开关模组和馈电模组,基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天线地,天线模组包括介质谐振器,介质谐振器设置于天线地的端面,开关模组包括第一选择开关和第二选择开关,第一选择开关和第二选择开关均设置于第二表面,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入端用于与信号源连接,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设有输出引脚,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入端设有输入引脚,输出引脚与输入引脚连接并共同形成若干工作线路,馈电模组包括埋设于基板的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偏离基板的中点,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一端均贯穿天线地与介质谐振器连接,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另一端均与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输出引脚包括第一输出引脚,输入引脚包括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第一输入引脚的一端与第一输出引脚连接,第一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第一馈电探针连接,第二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第二馈电探针连接,第一输出引脚、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天线地定义有第一方向,当第一输出引脚、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一馈电探针之间导通时,介质谐振器辐射沿第一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
可选的,输出引脚还包括第二输出引脚,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三输入引脚和第四输入引脚,第四输入引脚的一端与第二输出引脚连接,第四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第二馈电探针连接,第三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第一馈电探针连接,第二输出引脚、第三输入引脚和第四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天线地还定义有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当第二输出引脚、第四输入引脚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时,介质谐振器沿第二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
可选的,输出引脚还包括第三输出引脚,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的一端均与第三输出引脚连接,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连接,第三输出引脚、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第三输出引脚、第五输入引脚、第六输入引脚、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馈电信号相位相同时,介质谐振器辐射垂直线极化波束。
可选的,输出引脚还包括第四输出引脚,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的一端均与第四输出引脚连接,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连接,第四输出引脚、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第四输出引脚、第七输入引脚、第八输入引脚、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比第二馈电探针的馈电信号相位大90度时,介质谐振器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
可选的,输出引脚还包括第五输出引脚,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的一端均与第五输出引脚连接,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连接,第五输出引脚、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第五输出引脚、第九输入引脚、第十输入引脚、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比第二馈电探针的馈电信号相位小90度时,介质谐振器辐射左旋圆极化波束。
可选的,天线地的形状为对角对称的树叶形。
可选的,天线地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可选的,介质谐振器的形状为倒圆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出引脚和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入引脚连接并共同形成若干工作线路,若干工作线路之间传递不同的馈电信号,并且控制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导通,进而改变天线地的电流方向,使得介质谐振器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实现天线极化方向的改变,提高天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第一选择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第二选择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谐振器辐射沿第一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的天线地的电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谐振器辐射沿第二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的天线地的电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谐振器辐射垂直线极化波束的天线地的电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谐振器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的天线地的电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谐振器辐射左旋圆极化波束的天线地的电流示意图。
图中:1基板、10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天线地、2天线模组、20介质谐振器、3开关模组、30第一选择开关、300输出引脚、3000第一输出引脚、3001第二输出引脚、3002第三输出引脚、3003第四输出引脚、3004第五输出引脚、31第二选择开关、310输入引脚、3100第一输入引脚、3101第二输入引脚、3102第三输入引脚、3103第四输入引脚、3104第五输入引脚、3105第六输入引脚、3106第七输入引脚、3107第八输入引脚、3108第九输入引脚、3109第十输入引脚、4馈电模组、40第一馈电探针、41第二馈电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天线,包括基板1、天线模组2、开关模组3和馈电模组4,基板1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11,第一表面10具有天线地12,天线模组2包括介质谐振器20,介质谐振器20设置于天线地12的端面,开关模组3包括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均设置于第二表面11,第一选择开关30的输入端用于与信号源连接,第一选择开关30的输出端设有输出引脚300,第二选择开关31的输入端设有输入引脚310,输出引脚300与输入引脚310连接并共同形成若干工作线路,馈电模组4包括埋设于基板1的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偏离基板1的中点,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的一端均贯穿天线地12与介质谐振器20连接,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的另一端均与第二选择开关31的输出端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对于上述天线的整体结构,具体如下:基板1为矩形介质基板1,第一表面10位于基板1的顶部,第二表面11位于基板1的底部,天线地12覆盖于第一表面10,介质谐振器20覆盖于天线地12的表面,并且介质谐振器20位于基板1的中点,第一选择开关30为矩形的五选一开关,第二选择开关31为矩形的十选一开关,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覆盖于第二表面11,第一选择开关30与第二选择开关31导通,其中,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之间通过若干键合线和若干形状不同的导电金属连接件实现连接导通,并共同形成若干工作线路,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导通第二选择开关31和介质谐振器20,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偏离基板1的中点埋设,即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偏离基板1的正中心,进而使得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即介质谐振器20的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正中心,有利于改变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
对于上述天线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信号源与第一选择开关30的输入端连接,并向第一选择开关30输入馈电信号,第一选择开关30接收馈电信号后,通过第一选择开关30的输出端将馈电信号传递至第二选择开关31的输入端,进而通过第二选择开关31的输出端将馈电信号传递至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从而将馈电信号传递至天线地12并导通介质谐振器20即可。其中,信号源可输入不同相位的馈电信号,进而使得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通过不同的工作线路传递不同的馈电信号,从而使得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实现不同的导通和馈电,并最终使得天线地12形成不同方向的电流,以使介质谐振器20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实现改变天线的极化方向。
另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基板1,基板1的形状可为平行四边形、多边形或圆形等规则图形,当基板1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多边形或圆形等时,对于基板1的中点的定义,可根据不同规则图中的中点定义进行界定。
另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介质谐振器20,介质谐振器20覆盖于天线地12的表面,并且介质谐振器20不位于基板1的中点,当介质谐振器20不位于基板1的中点时,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即可,即使得介质谐振器20的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正中心,有利介质谐振器20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请参阅图3至图6,输出引脚300包括第一输出引脚3000,输入引脚310包括第一输入引脚3100和第二输入引脚3101,第一输入引脚3100的一端与第一输出引脚3000连接,第一输入引脚3100的另一端与第一馈电探针40连接,第二输入引脚3101的另一端与第二馈电探针41连接,第一输出引脚3000、第一输入引脚3100和第二输入引脚3101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天线地12定义有第一方向,当第一输出引脚3000、第一输入引脚3100和第一馈电探针40之间导通时,介质谐振器20辐射沿第一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示为第一馈电探针40导通,第二馈电探针41不导通时,天线地12形成的电流分布图,由图中可知,由于第一馈电探针40导通,并且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因此,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为正45度的线极化电流,即此时第一方向为正45度,进而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正45度水平线极化波束。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请参阅图3至图7,输出引脚300还包括第二输出引脚3001,输入引脚310还包括第三输入引脚3102和第四输入引脚3103,第四输入引脚3103的一端与第二输出引脚3001连接,第四输入引脚3103的另一端与第二馈电探针41连接,第三输入引脚3102的另一端与第一馈电探针40连接,第二输出引脚3001、第三输入引脚3102和第四输入引脚3103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天线地12还定义有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当第二输出引脚3001、第四输入引脚3103和第二馈电探针41之间导通时,介质谐振器20沿第二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示为第一馈电探针40不导通,第二馈电探针41导通时,天线地12形成的电流分布图,由图中可知,由于第二馈电探针41导通,并且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因此,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为负45度的线极化电流,即此时第二方向为负45度,进而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负45度水平线极化波束。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请参阅图3至图8,输出引脚300还包括第三输出引脚3002,输入引脚310还包括第五输入引脚3104和第六输入引脚3105,第五输入引脚3104和第六输入引脚3105的一端均与第三输出引脚3002连接,第五输入引脚3104和第六输入引脚310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连接,第三输出引脚3002、第五输入引脚3104和第六输入引脚3105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第三输出引脚3002、第五输入引脚3104、第六输入引脚3105、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的馈电信号相位相同时,介质谐振器20辐射垂直线极化波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示为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的馈电信号相位相同时,天线地12形成的电流分布图,由图中可知,由于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导通,并且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因此,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为垂直线极化电流,进而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垂直线极化波束。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请参阅图3至图9,输出引脚300还包括第四输出引脚3003,输入引脚310还包括第七输入引脚3106和第八输入引脚3107,第七输入引脚3106和第八输入引脚3107的一端均与第四输出引脚3003连接,第七输入引脚3106和第八输入引脚310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连接,第四输出引脚3003、第七输入引脚3106和第八输入引脚3107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第四输出引脚3003、第七输入引脚3106、第八输入引脚3107、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40比第二馈电探针41的馈电信号相位大90度时,介质谐振器20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示为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40的馈电信号相位比第二馈电探针41的馈电信号相位大90度时,天线地12形成的电流分布图,由图中可知,由于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导通,并且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因此,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形成右旋圆极化电流,进而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一选择开关30和第二选择开关31,请参阅图3至图10,输出引脚300还包括第五输出引脚3004,输入引脚310还包括第九输入引脚3108和第十输入引脚3109,第九输入引脚3108和第十输入引脚3109的一端均与第五输出引脚3004连接,第九输入引脚3108和第十输入引脚310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连接,第五输出引脚3004、第九输入引脚3108和第十输入引脚3109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第五输出引脚3004、第九输入引脚3108、第十输入引脚3109、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40比第二馈电探针41的馈电信号相位小90度时,介质谐振器20辐射左旋圆极化波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示为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40的馈电信号相位比第二馈电探针41的馈电信号相位小90度时,天线地12形成的电流分布图,由图中可知,由于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均导通,并且馈电位置偏离介质谐振器20的中点,因此,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形成左旋圆极化电流,进而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左旋圆极化波束。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天线地12,请参阅图1和图2,天线地12的形状为对角对称的树叶形。通过天线地12的形状设置为对角对称的树叶形,当介质谐振器20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或左旋圆极化波束时,有利于增加介质谐振器20的轴比带宽,即增加右旋圆极化天线或左旋圆极化天线的轴比带宽。
另一实施例中,天线地12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通过天线地12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或圆形,当介质谐振器20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或左旋圆极化波束时,也有利于增加介质谐振器20的轴比带宽,即增加右旋圆极化天线或左旋圆极化天线的轴比带宽。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介质谐振器20,请参阅图1和图2,介质谐振器20的形状为倒圆台。通过介质谐振器20的形状设置为倒圆台,相比于传统的方形介质谐振器20,有利于减少体积和重量,并且有利于介质谐振器20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此外,还可以提高天线的带宽和频率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选择开关30的输出引脚300和第二选择开关31的输入引脚310连接并共同形成若干工作线路,若干工作线路之间传递不同的馈电信号,并且控制第一馈电探针40和第二馈电探针41的导通,进而改变天线地12的电流方向,使得介质谐振器20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波束,实现天线极化方向的改变,提高天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通信设备实施例,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天线,对于天线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天线地;
天线模组,包括介质谐振器,所述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天线地的端面;
开关模组,包括第一选择开关和第二选择开关,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和第二选择开关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入端用于与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设有输出引脚,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入端设有输入引脚,所述输出引脚与输入引脚连接并共同形成若干工作线路;
馈电模组,包括埋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所述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偏离所述基板的中点,所述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天线地与所述介质谐振器连接,所述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引脚包括第一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包括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
所述第一输入引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探针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探针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所述天线地定义有第一方向,当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一馈电探针之间导通时,所述介质谐振器辐射沿第一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引脚还包括第二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三输入引脚和第四输入引脚;
所述第四输入引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四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探针连接,所述第三输入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探针连接;
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第三输入引脚和第四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所述天线地还定义有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当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第四输入引脚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时,所述介质谐振器沿第二方向辐射水平线极化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引脚还包括第三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
所述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连接;
所述第三输出引脚、第五输入引脚和第六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所述第三输出引脚、第五输入引脚、第六输入引脚、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的馈电信号相位相同时,所述介质谐振器辐射垂直线极化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引脚还包括第四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
所述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第四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连接;
所述第四输出引脚、第七输入引脚和第八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所述第四输出引脚、第七输入引脚、第八输入引脚、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比第二馈电探针的馈电信号相位大90度时,所述介质谐振器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引脚还包括第五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还包括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
所述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五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连接;
所述第五输出引脚、第九输入引脚和第十输入引脚共同形成一工作线路,当所述第五输出引脚、第九输入引脚、第十输入引脚、第一馈电探针和第二馈电探针之间导通,并且第一馈电探针比第二馈电探针的馈电信号相位小90度时,所述介质谐振器辐射左旋圆极化波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地的形状为对角对称的树叶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地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谐振器的形状为倒圆台。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
CN202321002989.0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21991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989.0U CN219917609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989.0U CN219917609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7609U true CN219917609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6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2989.0U Active CN219917609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7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110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US8537063B2 (en) Antenna for reception of satellite radio signals emitted circularly, in a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US6211840B1 (en) Crossed-drooping bent dipole antenna
CN107895846B (zh) 一种具有宽频带的圆极化贴片天线
CN109273838A (zh) 一种圆极化相控阵天线阵元
CN108767437A (zh)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差分双极化天线
CN112117532B (zh) 基于微带天线的紧凑型低耦合三极化回溯阵及三极化mimo天线单元
JPH03166803A (ja) 二周波分離給電円偏波用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CN114976665B (zh) 一种加载频率选择表面辐射稳定的宽带双极化偶极子天线
CN109560379A (zh) 天线系统及通讯终端
CN111478055A (zh) 单频圆极化定位天线和可穿戴设备
CN208240873U (zh) 一种工作于bds-1 s的紧凑型全向圆极化可重构天线
CN107017460A (zh) 智慧设备的天线组系统
US9013360B1 (en) Continuous band antenna (CBA) with switchable quadrant beams and selectable polarization
CN106486753B (zh) 一种支持多系统低剖面高增益的导航天线
JP2001168637A (ja) クロス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
CN215342996U (zh) 圆极化天线
CN211743422U (zh) 单频圆极化定位天线和可穿戴设备
US5264861A (en) Circular polarization antenna
CN219917609U (zh)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08299012U (zh)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差分双极化天线
JP6516939B1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CN116315743A (zh)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0690559B (zh) 星载共形测控天线
CN211957920U (zh) 一种收发一体双频双圆极化单馈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