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6327U -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6327U
CN219916327U CN202321084849.2U CN202321084849U CN219916327U CN 219916327 U CN219916327 U CN 219916327U CN 202321084849 U CN202321084849 U CN 202321084849U CN 219916327 U CN219916327 U CN 219916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shell
touch
conductive bottom
circuit board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48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p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p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48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6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6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6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针式触摸板,包括导电底壳和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导电底壳可活动连接,所述导电底壳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摸组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分别与所述触摸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弹性顶针沿所述触摸组件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导电底壳上与所述弹性顶针的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触点,所述弹性顶针能够与对应的所述触点相接。本申请具有按压力度轻,提升了静音效果,没有明显的按压顿挫感,有效提升按压的手感,同时提升了按键的有效触发面积,提升用户体验好感。

Description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摸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背景技术
触摸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输入设备。其利用感应用户手指的移动来控制指针的动作,可以将其视作是一种鼠标的替代物。
现有的触摸板,通常是在触摸板的居中位置放置一个轻触式按键,且现有的轻触式按键多为锅仔片按键结构,通过快速按压使锅仔片发生形变,从而达到按键触发的效果,现有这种触摸板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是锅仔片式的按键,导致按键按压时需要较大的力度,而且有明显的顿挫感,手感不理想;另外,在按压按键时会发出较大的声音,静音效果差。
2、由于按键放在居中位置,导致只有中间区域按键可以触发,而在靠近左右边缘的位置,无法正常按压触发按键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顶针式触摸板,包括导电底壳和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导电底壳可活动连接,所述导电底壳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摸组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分别与所述触摸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弹性顶针沿所述触摸组件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导电底壳上与所述弹性顶针的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触点,所述弹性顶针能够与对应的所述触点相接。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底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触摸组件相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弹性顶针与所述触点分离。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组件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和两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长度,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与所述导电底壳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能够与所述导电底壳抵接。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柱靠近所述导电底壳的一端设有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分别与所述触摸组件和导电底壳抵接。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触摸线路板,所述触摸板与所述触摸线路板贴合连接,所述弹性顶针与所述触摸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摸线路板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相连。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底壳上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导电底壳限位连接,所述振动器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底壳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导电底壳限位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导电底壳上与所述充电接头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接头限位在所述充电孔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启动开关,所述导电底壳上设有滑槽,所述启动开关的一端伸出所述滑槽,且所述启动开关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底壳的下端面上设有4个减震底座,4个所述减震底座呈矩形分布在所述导电底壳的下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弹性顶针与导电底壳配合从而实现按键的功能,相对于现有的锅仔片按键结构,本申请具有按压力度轻,提升了触摸板按键的静音效果;而且弹性顶针的按压过程顺畅,没有明显的顿挫感,能够有效提升按压的手感。另一方面,弹性顶针沿触摸组件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使得触摸组件的中间位置及左右边缘位置均可触发按键功能,提升了按键的有效触发面积,提升用户体验好感。
具体使用时,将该顶针式触摸板与设备相连,使得控制线路板与设备相连接,通过触摸触摸组件即可控制指针移动;通过按压触摸组件,使得弹性顶针与对应的触点相接,即可实现按键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顶针式触摸板,包括导电底壳1和触摸组件,导电底壳1采用硬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硬质材料能够提升该顶针式触摸板4的结构稳定性;导电底壳1内固定安装有控制线路板2和蓄电池3,控制线路板2上设置通讯模块,例如: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等,便于该顶针式触摸板4与终端设备连接,触摸组件和蓄电池3分别与控制线路板2电性连接,蓄电池3用于给该顶针式触摸板4供电。
触摸组件与导电底壳1可活动连接,从而便于按压触摸组件实现按键的功能。具体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4和触摸线路板5,触摸板4与触摸线路板5贴合连接,触摸线路板5与控制线路板2电性连接,触摸线路板5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弹性顶针6,两个弹性顶针6沿触摸线路板5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弹性顶针6分别与触摸线路板5电性连接;导电底壳1上与弹性顶针6的相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触点101,用户通过按压触摸板4能够使得弹性顶针6与对应的触点101相接,从而使得弹性顶针6与导电底壳1连通,实现按键的功能。
具体使用时,先通过通讯模块与终端设备相连,用户通过触摸触摸板4并在上面移动从而控制终端设备上的鼠标指针移动,通过按压触摸板4,使得触摸板4带动触摸线路板5和弹性顶针6下降,直至弹性顶针6与对应的触点101相接,从而实现按键的功能。该顶针式触摸板4通过弹性顶针6与导电底壳1配合从而实现按键的功能,相对于现有的锅仔片按键结构,具有按压力度轻,没有明显的顿挫感,能够有效提升按压手感的效果。另一方面,弹性顶针6沿触摸线路板5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使得触摸板4的中间位置及左右边缘位置均可触发按键功能,提升了按键的有效触发面积,提升用户体验好感。
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顶针6的数量也可以不止两个,只需确保触摸线路板5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顶针6即可。而且,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蓄电池3,该顶针式触摸板4可通过数据线与外部终端设备相连,通过终端设备给该顶针式触摸板4供电。
触摸板4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7和两个第二定位柱8,且两个第一定位柱7和两个第二定位柱8分别穿过触摸线路板5,两个第一定位柱7和两个第二定位柱8呈矩形分布在触摸板4的下端面上,其中,两个第一定位柱7分别靠近触摸线路板5的下侧边,两个第二定位柱8分别靠近触摸线路板5的上侧边,两个第一定位柱7通过螺丝与导电底壳1连接。为了使得触摸组件能够实现按压的功能,在第一定位柱7靠近导电底壳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缓冲垫片9,缓冲垫片9套设在第一定位柱7与导电底壳1的连接螺丝上,从而使得第一定位柱7与导电底壳1可活动连接,即缓冲垫片9在第一定位柱7与导电底壳1之间留有变形余量。用户按压触摸板4后,触摸板4带动触摸线路板5、第一定位柱7和第二定位柱8同步下降,第一定位柱7会压缩缓冲垫片9,使得缓冲垫片9发生一定量的弹性变形;当弹性顶针6与触点101相接后,此时第二定位柱8也正好与导电底壳1抵接,通过第二定位柱8能够对触摸板4下压的行程进行限位,提升结构传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7的长度小于第二定位柱8的长度,从而使得触摸板4相对于导电底壳1整体呈倾斜状设置,即美观也便于用户按压操作,提高实用性。
为了满足触摸板4下压后能够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在导电底壳1内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02,且两个限位槽102分别设置在导电底壳1上与两个第二定位柱8相对应的位置一侧,限位槽102内分别固定安装有弹性件10,且每个弹性件10远离限位槽102的一端分别与触摸线路板5相接,弹性件10用于推动弹性顶针6与所述触点101分离。具体地,在用户下压触摸板4的过程中,触摸线路板5会挤压弹性件10,当用户释放触摸板4后,在弹性件10的弹力作用下会推动触摸线路板5和触摸板4上升,从而使得弹性顶针6与触点101分离。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0为螺旋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10也可以是弹片等其它弹性结构,而且弹性件10的数量也可以是其它任意数量。
导电底壳1内设置有两个振动器11,振动器11分别固定安装在导电底壳1内,且两个振动器11分别与控制线路板2电性连接。当用户按压触摸板4,使得弹性顶针6与触点101相接后,控制线路板2会控制振动器11工作,使其发出振动;用户通过感知振动情况即可判断是否按压到位,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便于给蓄电池3充电,在控制线路板2上设置有充电接头12,充电接头12与控制线路板2电性连接,本例中,充电接头12为Type-c接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它任意可以实现充电的接头;导电底壳1上与充电接头12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充电孔103,充电接头12限位在充电孔103内。当需要充电时,使用外接电源线穿过充电孔103插入到充电接头12内即可给蓄电池3进行充电。
控制线路板2上焊接有启动开关13,启动开关13用于开启或关闭该顶针式触摸板4,导电底壳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滑槽104,启动开关13的一端伸出滑槽104,且启动开关13能够在滑槽104内滑动。使用时,用户通过拨动启动开关13在滑槽104内滑动即可开启或关闭该顶针式触摸板4。
为了防止使用时移位,在导电底壳1的下端面上呈矩形分布有4个减震底座14,且4个减震底座14分别设置在导电底壳1下端面的4个拐角处;本实施例中,减震底座14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减震底座14也可以采用其它弹性材料或弹性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顶针式触摸板4之前,先拨动启动开关13,使其在滑槽104内滑动到开启位置,再通过控制线路板2上的通讯模块与终端设备相连。
使用时,通过触摸触摸板4并在上面移动从而控制终端设备上的鼠标指针移动;当需要使用按键功能时,通过按压触摸板4,使得触摸板4分别带动触摸线路板5、弹性顶针6和第二定位柱8下压,直至第二定位柱8与导电底壳1抵接,此时,弹性顶针6也正好与对应的触点101相接,从而实现按键的功能。当弹性顶针6与触点101相接后,控制线路板2会控制振动器11工作,发出振动,用户通过感知振动即可判断按压是否到位。在按压触摸板4的过程中,触摸线路板5会压缩弹性件10;当用户释放触摸板4,按压力消失后,在弹性件10的弹力作用下会推动触摸板4、触摸线路板5、第二定位柱8和弹性顶针6上升,直至复位到初始位置,使得弹性顶针6与触点101分离。
上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范围,本申请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申请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底壳和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导电底壳可活动连接,所述导电底壳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触摸组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分别与所述触摸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弹性顶针沿所述触摸组件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导电底壳上与所述弹性顶针的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触点,所述弹性顶针能够与对应的所述触点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底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触摸组件相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弹性顶针与所述触点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组件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和两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长度,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与所述导电底壳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能够与所述导电底壳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靠近所述导电底壳的一端设有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分别与所述触摸组件和导电底壳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触摸线路板,所述触摸板与所述触摸线路板贴合连接,所述弹性顶针与所述触摸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摸线路板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底壳上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导电底壳限位连接,所述振动器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底壳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导电底壳限位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导电底壳上与所述充电接头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接头限位在所述充电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或6-8中任一项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启动开关,所述导电底壳上设有滑槽,所述启动开关的一端伸出所述滑槽,且所述启动开关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针式触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底壳的下端面上设有4个减震底座,4个所述减震底座呈矩形分布在所述导电底壳的下端面上。
CN202321084849.2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Active CN219916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4849.2U CN219916327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4849.2U CN219916327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6327U true CN21991632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7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4849.2U Active CN219916327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6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0950B2 (en)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CN204088129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102298451B (zh) 可改变按键触压力的鼠标装置
JP2000200141A (ja) スイッチ付タブレット
CN104767513B (zh) 多功能按键及移动终端
CN102221917A (zh)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3065842A (zh) 按键
CN204088135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203444420U (zh) 用于电脑键盘的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219916327U (zh) 一种顶针式触摸板
TWI653649B (zh) 鍵盤裝置
CN203774128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107887186B (zh) 按键
TWI606477B (zh) 具有按鍵收納功能的鍵盤
US11169622B2 (en) Mouse device with zero gapped switching for resistance
CN107358132B (zh) 防关机组件及具有该防关机组件的电子装置
CN207009336U (zh) 一种按键结构
TWI463356B (zh) 觸控板
WO2020238518A1 (zh) 移动终端
WO2018068538A1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CN208852391U (zh) 一种电子设备触屏控制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M595255U (zh) 滑鼠
JP3212436U (ja) キースイッチ、キー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キーボード
US20050248472A1 (en) Smart key exclusively for telephones calculator, remote controller and camera
CN212467095U (zh)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和操作配件的操作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