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4340U -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4340U
CN219914340U CN202223338734.XU CN202223338734U CN219914340U CN 219914340 U CN219914340 U CN 219914340U CN 202223338734 U CN202223338734 U CN 202223338734U CN 219914340 U CN219914340 U CN 219914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upright ro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87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达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Yanghao
He Gaowei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aijia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aijia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aijia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87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4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4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4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包括:立杆一和横板,所述立杆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板,立杆一的上端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二,且立杆一和立杆二的下端均开设收纳槽一,收纳槽一的下端开设凹槽一,调节轮一活动连接在凹槽一内,同时收纳槽一的下端连通固定板一,防护板的表面开设齿槽,齿槽啮合调节轮一表面的凸齿,所述横板内开设移动槽一,传动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移动槽一内,且传动杆表面开设滑槽一,套筒一滑动连接在传动杆表面,套筒内侧固定连接滑块一,滑块一滑动连接在滑槽一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零件孔中心点确定的效率,从而便于提高孔间距的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背景技术
零件是构成各类机械装置的主要结构,传统的零件主要通过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三大部分,分别为: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形状精度: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精度差别;结合上述三个部分,需要严格控制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例如零件孔间距,孔间距是孔与两侧相邻孔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但是在测量孔间距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准确确定零件孔的中心点,那么零件孔间距的最终测量结果便会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人工确定零件孔的中心点的话,又会耗费相应的时间,继而降低检测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包括:立杆一和横板,立杆一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横板,移动块一滑动连接在横板的表面,且移动块一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杆二,同时立杆一和立杆二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板一,固定板一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柱,所述立杆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板,立杆一的上端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二,且立杆一和立杆二的下端均开设收纳槽一,收纳槽一的下端开设凹槽一,调节轮一活动连接在凹槽一内,同时收纳槽一的下端连通固定板一,防护板的表面开设齿槽,齿槽啮合调节轮一表面的凸齿,并且防护板通过齿槽滑动连接在收纳槽一内,定位柱的表面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一,所述横板内开设移动槽一,传动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移动槽一内,且传动杆表面开设滑槽一,套筒一滑动连接在传动杆表面,套筒内侧固定连接滑块一,滑块一滑动连接在滑槽一内,同时移动块一内固定连接移动板一,移动板一通过螺接槽螺接套筒一,传动杆远离立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手轮一。
优选的,所述立杆一和立杆二均呈长方体结构,立杆一下端开设的收纳槽一截面呈扇环形结构,收纳槽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摩擦层,且收纳槽一开设的凹槽一连通立杆一的表面,同时立杆二下端的结构和立杆一下端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一呈圆形结构,固定板一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定位柱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定位柱的下端呈球面线结构,同时两组定位柱固定连接的红外测距组件一构成的直线和横板平行。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截面呈扇环形结构,防护板和收纳槽一的尺寸相适配,且防护板凸面的中部平行等间距的开设多组齿槽,齿槽呈弧形结构,防护板的凹面贴合定位柱的表面,同时调节轮的圆弧面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多组凸齿,凸齿呈弧形结构,凸齿和齿槽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板呈长方形结构,横板内开设的移动槽一贯穿横板的上、下表面,且横板、移动槽一和传动杆组合在一起构成日字形结构,同时红外测距组件二位于横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圆弧面环绕等间距的开设四组滑槽一,四组滑槽一的截面均呈方形结构,且滑槽一内固定连接摩擦层,摩擦层的截面呈凵形结构,同时滑槽一的长度小于传动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套筒一呈圆筒形结构,套筒一的内直径等于传动杆的外直径,且套筒一内圆弧面相对滑槽一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滑块一,套筒一的外圆弧面开设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和移动板一开设的螺接槽螺接,同时移动块一和移动板一组合在一起构成日字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传动杆、套筒一、滑块一、移动板一和移动块一的配合,能够便捷的调节立杆一和立杆二的间距,继而能够确保两组定位柱能够快速的嵌入对应的零件孔内,之后在通过传动杆、套筒一和移动板一的配合,能够微调立杆一和立杆二的间距,使得定位柱和两组零件孔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内,再通过红外测距组件一、红外测距组件二和控制板的配合,即能够快速测量出两组零件孔的孔间距,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的A-A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控制板;2、立杆一;3、横板;4、移动块一;5、立杆二;6、调节轮一;7、固定板一;8、防护板;9、定位柱;10、红外测距组件一;11、收纳槽一;12、红外测距组件二;13、传动杆;14、滑块一;15、套筒一;16、移动板一;17、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包括:立杆一2和横板3,立杆一2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横板3,移动块一4滑动连接在横板3的表面,且移动块一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杆二5,同时立杆一2和立杆二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板一7,固定板一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柱9,所述立杆一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板1,立杆一2的上端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二12,且立杆一2和立杆二5的下端均开设收纳槽一11,收纳槽一11的下端开设凹槽一,调节轮一6活动连接在凹槽一内,同时收纳槽一11的下端连通固定板一7,防护板8的表面开设齿槽17,齿槽17啮合调节轮一6表面的凸齿,并且防护板8通过齿槽17滑动连接在收纳槽一11内,定位柱9的表面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一10,所述横板3内开设移动槽一,传动杆13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移动槽一内,且传动杆13表面开设滑槽一,套筒一15滑动连接在传动杆13表面,套筒内侧固定连接滑块一14,滑块一14滑动连接在滑槽一内,同时移动块一4内固定连接移动板一16,移动板一16通过螺接槽螺接套筒一15,传动杆13远离立杆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手轮一。
在本实施例中,先确定需要检测零件孔的位置,再通过移动块一4、移动板一16和套筒一15的配合,使得套筒一15能够在传动杆13表面滑动,继而使得立杆二5能够进行快速的位置调节,进而便于将两组定位柱9快速嵌入对应零件孔内,之后通过手轮一转动传动杆13,传动杆13通过滑块一14带动套筒一15同步转动,继而套筒一15通过螺纹结构推动移动板一16移动,使得移动板一16带动固定连接的移动块一4和立杆二5进行同步移动,而在两组定位柱9相对移动时,定位柱9的弧面会在零件孔的弧面滑动,继而在两组定位柱9无法在相对移动时,两组定位柱9和两组零件孔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内,然后通过控制板1先启动红外测距组件一10,红外测距组件一10发出并接收红外线后,即可获得对应零件孔过中心点的长度,将所测的数据一传递给控制板1内的控制器后,控制器将定位柱9的预设数据一和数据一相加即可得出对应零件孔的直径,再通过控制板1启动红外测距组件二12,红外测距组件二12发出并接收红外线后,控制器获得立杆一2和立杆二5的间距数据二,控制器将定位柱9的预设数据二和数据二相加,即可获得两组零件孔边缘处的最短距离数据三,之后两组零件孔对应的直径数据分别减半后再加上数据三,即可获得孔间距数据,并且控制器将数据输出至控制板1的显示屏上,便于使用者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调节轮一6的转动,能够调节防护板8的移动,使得防护板8能够遮挡红外测距组件一10的表面,避免红外测距组件一10沾染灰尘,而红外测距组件二12表面的封盖具备同样的效果,并且红外测距组件一10和红外测距组件二12分别与控制板1电性连接,控制板1内置蓄电池,控制板1内的控制器型号为STM32F103VBT6,同时涉及到电路、电子元器件和模块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立杆一2和立杆二5均呈长方体结构,立杆一2下端开设的收纳槽一11截面呈扇环形结构,收纳槽一11的底部固定连接摩擦层,且收纳槽一11开设的凹槽一连通立杆一2的表面,同时立杆二5下端的结构和立杆一2下端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收纳槽一11内固定连接的摩擦层,能够增大防护板8移动时的摩擦阻力,继而能够避免防护板8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滑动,确保防护板8能够被收纳进收纳槽一11内。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固定板一7呈圆形结构,固定板一7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定位柱9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定位柱9的下端呈球面线结构,同时两组定位柱9固定连接的红外测距组件一10构成的直线和横板3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定位柱9的弧面便于在零件孔的弧面内滑动,继而能够快速确定两组零件孔之间边缘处的最短距离,使得红外测距组件一10和零件孔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内,便于后续测量。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防护板8的截面呈扇环形结构,防护板8和收纳槽一11的尺寸相适配,且防护板8凸面的中部平行等间距的开设多组齿槽17,齿槽17呈弧形结构,防护板8的凹面贴合定位柱9的表面,同时调节轮的圆弧面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多组凸齿,凸齿呈弧形结构,凸齿和齿槽17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防护板8能够在定位柱9表面滑动连接,继而能够遮挡红外测距组件一10,避免红外测距组件一10在不使用时沾染灰尘,确保红外测距组件一10测量的精确性,而在调节轮一6的凸齿,也便于辅助调节轮一6的转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横板3呈长方形结构,横板3内开设的移动槽一贯穿横板3的上、下表面,且横板3、移动槽一和传动杆13组合在一起构成日字形结构,同时红外测距组件二12位于横板3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立杆二5相对红外测距组件二12的位置进行打磨处理,提高立杆二5的反射效果,从而辅助红外测距组件二12的测量,而且横板3表面开设有刻度线,能够通过移动块一4的刻度槽读取立杆一2和立杆二5之间的间距数据,从而起到辅助测量的效果。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传动杆13的圆弧面环绕等间距的开设四组滑槽一,四组滑槽一的截面均呈方形结构,且滑槽一内固定连接摩擦层,摩擦层的截面呈凵形结构,同时滑槽一的长度小于传动杆13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滑槽一设置的摩擦层,能够增大滑块一14移动时的摩擦阻力,继而确保移动块一4、移动板一16和套筒一15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能够自由滑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套筒一15呈圆筒形结构,套筒一15的内直径等于传动杆13的外直径,且套筒一15内圆弧面相对滑槽一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滑块一14,套筒一15的外圆弧面开设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和移动板一16开设的螺接槽螺接,同时移动块一4和移动板一16组合在一起构成日字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套筒一15的螺纹结构,使得套筒一15能够推动螺接的移动板一16进行精确的移动,继而便于立杆一2和立杆二5之间的微调,确保两组定位柱9和零件孔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内。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通过立杆一2、立杆二5和红外测距结构的配合,能够提高零件孔中心点确定的效率,从而便于提高孔间距的检测效率。

Claims (7)

1.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包括:立杆一(2)和横板(3),立杆一(2)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横板(3),移动块一(4)滑动连接在横板(3)的表面,且移动块一(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杆二(5),同时立杆一(2)和立杆二(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板一(7),固定板一(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柱(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一(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板(1),立杆一(2)的上端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二(12),且立杆一(2)和立杆二(5)的下端均开设收纳槽一(11),收纳槽一(11)的下端开设凹槽一,调节轮一(6)活动连接在凹槽一内,同时收纳槽一(11)的下端连通固定板一(7),防护板(8)的表面开设齿槽(17),齿槽(17)啮合调节轮一(6)表面的凸齿,并且防护板(8)通过齿槽(17)滑动连接在收纳槽一(11)内,定位柱(9)的表面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红外测距组件一(10),所述横板(3)内开设移动槽一,传动杆(13)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移动槽一内,且传动杆(13)表面开设滑槽一,套筒一(15)滑动连接在传动杆(13)表面,套筒内侧固定连接滑块一(14),滑块一(14)滑动连接在滑槽一内,同时移动块一(4)内固定连接移动板一(16),移动板一(16)通过螺接槽螺接套筒一(15),传动杆(13)远离立杆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手轮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一(2)和立杆二(5)均呈长方体结构,立杆一(2)下端开设的收纳槽一(11)截面呈扇环形结构,收纳槽一(11)的底部固定连接摩擦层,且收纳槽一(11)开设的凹槽一连通立杆一(2)的表面,同时立杆二(5)下端的结构和立杆一(2)下端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7)呈圆形结构,固定板一(7)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定位柱(9)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定位柱(9)的下端呈球面线结构,同时两组定位柱(9)固定连接的红外测距组件一(10)构成的直线和横板(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8)的截面呈扇环形结构,防护板(8)和收纳槽一(11)的尺寸相适配,且防护板(8)凸面的中部平行等间距的开设多组齿槽(17),齿槽(17)呈弧形结构,防护板(8)的凹面贴合定位柱(9)的表面,同时调节轮的圆弧面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多组凸齿,凸齿呈弧形结构,凸齿和齿槽(17)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3)呈长方形结构,横板(3)内开设的移动槽一贯穿横板(3)的上、下表面,且横板(3)、移动槽一和传动杆(13)组合在一起构成日字形结构,同时红外测距组件二(12)位于横板(3)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3)的圆弧面环绕等间距的开设四组滑槽一,四组滑槽一的截面均呈方形结构,且滑槽一内固定连接摩擦层,摩擦层的截面呈凵形结构,同时滑槽一的长度小于传动杆(13)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15)呈圆筒形结构,套筒一(15)的内直径等于传动杆(13)的外直径,且套筒一(15)内圆弧面相对滑槽一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滑块一(14),套筒一(15)的外圆弧面开设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和移动板一(16)开设的螺接槽螺接,同时移动块一(4)和移动板一(16)组合在一起构成日字形结构。
CN202223338734.X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Active CN219914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8734.XU CN2199143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8734.XU CN2199143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4340U true CN21991434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8734.XU Active CN2199143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4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041B (zh) 一种螺旋桨型面轮廓误差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101886921B (zh) 一种齿轮测量中心零点标定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用附件
CN107167078A (zh) 一种多自由度激光位移传感器系统及弧齿锥齿轮测量方法
CN201795778U (zh) 一种深孔类零件影像测量装置
CN102927872B (zh) 内径千分尺
CN105290968A (zh) 一种卧式精密磨抛机床工件主轴与工具系统的对心方法
CN102937409A (zh) 一种极坐标齿轮测量中心及其零点标定方法
US4208796A (en) Gage for direct internal measurement
CN202188801U (zh) 内螺纹千分尺
CN103837123B (zh) 一种光学元件偏心测量装置
CN111336941A (zh) 一种引伸计自动标定器
CN201093994Y (zh) 触针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的三维工作台
CN207577946U (zh) 一种离轴量可调的多个抛物面反射镜同时加工夹具
CN205861028U (zh) 新型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校准装置
CN102322819B (zh) 齿轮倒角激光测量仪
CN219914340U (zh) 一种高速检测机械零件孔间距的装置
CN202614120U (zh) 一种蜗杆连续径跳及导程测量仪
CN102175119B (zh) 一种用于光学元件检测的三轴旋转工作平台
CN111175674B (zh) 一种高精度磁场测量设备
CN111331427B (zh) 机床主轴头姿态角单值测量量具及测量方法
CN107088789B (zh) 基于光纤激光测振仪的数控机床主轴轴心轨迹测量装置
CN216348292U (zh) 缝隙测量工具
TWI345625B (en) A portable automatic calibrating equipment for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patial coordinates
CN112621675A (zh) 一种调平调心工作台
CN109282745B (zh) 一种半接触式弧面三维尺寸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0

Address after: No. 12 Zhangjiachong, Maojiachong Village, Fenghuang Town,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1400

Patentee after: Cheng Yangha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He Gaowei

Address before: No. 888 Xingrui Road, Jiangling Street, Jiangli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aijia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