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2679U -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12679U CN219912679U CN202321160184.9U CN202321160184U CN219912679U CN 219912679 U CN219912679 U CN 219912679U CN 202321160184 U CN202321160184 U CN 202321160184U CN 219912679 U CN219912679 U CN 2199126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relief
- pressure
- branch
- hydrogen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984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氢储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所述氢气泄压系统包括:储罐,其上连接有第一氢气管道;第一泄压单元,与第一氢气管道之间通过第一泄压主路相连接;第一泄压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低压泄压支路和第二低压泄压支路;第一压力调节阀,设置于第一低压泄压支路上;第二压力调节阀,设置于第二低压泄压支路上;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压力调节阀的释放压力为P1,储罐内的实时压力为Pt,当Pt≥P1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打开以对所述储罐内部进行泄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能够适应不同运输工况,同时避免了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氢储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背景技术
液氢是一种深低温、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随着从外界吸收热量,液氢汽化膨胀,体积逐渐增大,车载贮罐内压力逐渐升高,而且随时间推移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及时泄压,容易导致罐内液体急速膨胀,气相空间急剧缩小,罐内压力快速上升,液体充满整个罐体,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现有的氢气泄压系统,如公告号为CN102954346B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并将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并联,从而应用于道路运输工况。但是,对于道路运输工况而言,一方面安全阀的设定压力需要与工作压力相匹配,适应的运输工况单一,不能满足实际运输过程中由于工作压力、装载量不同带来的多种工况;另一方面安全阀起跳后不仅意味着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在对安全阀校验时必须将其拆卸下来送到专业机构重新校核。
因此,现有的氢气泄压系统通过设置安全阀泄压适应的运输工况单一,且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亟需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运输工况,同时避免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的氢气泄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氢气泄压系统通过设置安全阀泄压适应的运输工况单一,且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运输工况,同时避免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的氢气泄压系统及具有其的液氢运输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包括:
储罐,其上连接有第一氢气管道;
第一泄压单元,所述第一泄压单元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之间通过第一泄压主路相连接;所述第一泄压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低压泄压支路和第二低压泄压支路;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相连接,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均与第一阻火器相连接;
第一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上;
第二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上;
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释放压力为P1,所述储罐内的实时压力为Pt,当Pt≥P1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打开以对所述储罐内部进行泄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连接;
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泄压主路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相连接,所述第三截止阀的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氢气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泄压单元,所述第二泄压单元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之间通过第二泄压主路相连接;
所述第二泄压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高压泄压支路和第二高压泄压支路,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相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均与第二阻火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阀,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或所述第二安全阀的起跳压力为P2,P2>P1;当Pt≥P2时,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或所述第二安全阀打开以对所述储罐内部进行泄压。
可选的,所述第二泄压单元还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高压泄压支路和第四高压泄压支路,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的进气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相连接,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均与第三阻火器相连接;
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爆破片,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爆破片,所述第一爆破片和/或所述第二爆破片的爆破临界压力为P3,P3>P2;当Pt≥P3时,所述第一爆破片和/或所述第二爆破片爆破以对所述储罐内部进行泄压。
可选的,所述第二泄压主路上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和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储罐上还连接有第二氢气管道;所述氢气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三泄压单元,所述第三泄压单元包括:
安全排氢器;
回温器,所述回温器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三泄压主路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相连接,所述回温器的第二端口同时与所述安全排氢器和所述第二氢气管道相连接;
第四截止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泄压主路上,适于将所述第一氢气管道与所述回温器选择性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三泄压单元还包括:
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入口与所述回温器的第二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安全排氢器相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以及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的排气端同时与所述第一阻火器相连接;
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回温器之间;
第五截止阀,设置于所述回温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适于将所述回温器与所述安全排氢器选择性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和/或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上还设置有第六截止阀,所述第六截止阀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和/或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所述第七截止阀处于常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氢运输槽车,包括:槽罐车本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所述第一泄压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低压泄压支路和第二低压泄压支路,通过在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上设置第一压力调节阀以及在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上设置第二压力调节阀,并将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释放压力值设定为P1,当所述储罐内的实时压力Pt≥P1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自动打开,从而对所述储罐内部进行泄压,当Pt<P1,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自动关闭,从而停止排气;通过针对不同的运输工况对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释放压力进行设定,避免了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从而适应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排气过程中,倘若所述储罐内的压力和液面继续异常上升,当液面接近完全充满所述储罐内气体空间时,所述储罐内压力急速上升,当Pt≥P2时,触发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所述第二安全阀的起跳压力,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所述第二安全阀打开,所述储罐内的氢气同时经由所述第一泄压单元和所述第二泄压单元进行排气泄压,从而适应更加复杂的运输工况,满足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当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所述第二安全阀打开后,如果所述储罐内的压力继续异常上升,当Pt≥P3时,触发所述第一爆破片和所述第二爆破片的爆破临界压力值,所述第一爆破片和所述第二爆破片爆破,所述第一爆破片和所述第二爆破片与所述第一安全阀和所述第二安全阀以及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同时打开以进行排气泄压,从而适应更加复杂恶劣的运输工况,确保所述储罐的安全,进而满足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通过设置回温器,使得所述回温器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三泄压主路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相连接,使得所述回温器的第二端口同时与所述安全排氢器和所述第二氢气管道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储罐内的低温氢气经过所述回温器后能够与大气进行热交换升温为常温氢气,不仅避免了低温氢气排放时冷凝成冰,防止了排放口堵塞,而且通过升温使得氢气浓度降低,避免了短时氢浓度过高而带来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气泄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氢气泄压系统的第一泄压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氢气泄压系统的第二泄压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氢气泄压系统的第三泄压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氢气泄压系统的第一泄压单元的吹扫置换原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氢气泄压系统的第二泄压单元的吹扫置换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罐;11、第一氢气管道;12、第二氢气管道;
2、第一泄压单元;20、第一泄压主路;201、第三截止阀;202、第一阻火器;21、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1、第一压力调节阀;212、第一截止阀;22、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1、第二压力调节阀;222、第二截止阀;
3、第二泄压单元;30、第二泄压主路;301、第一三通阀;302、第二阻火器;303、第三阻火器;31、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1、第一安全阀;32、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1、第二安全阀;33、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1、第一爆破片;34、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1、第二爆破片;
4、第三泄压单元;40、第三泄压主路;401、第四截止阀;41、安全排氢器;42、回温器;43、第二三通阀;44、单向阀;45、第五截止阀;
51、第六截止阀;52、第七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氢气泄压系统,包括:
储罐1,其上连接有第一氢气管道11;
第一泄压单元2,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之间通过第一泄压主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的排气端均与第一阻火器202相连接;
第一压力调节阀211,设置于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上;
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设置于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
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的释放压力为P1,所述储罐1内的实时压力为Pt,当Pt≥P1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打开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安装完毕后设定好释放压力值即可投入自动运行,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的释放压力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工况进行设定,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的释放压力可以根据不同储罐的工作压力Pt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实际运输过程中由于工作压力、装载量不同带来的多种工况,而且在重新设定时无需重新校验,从而适应不同的运输工况,避免了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为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为低压泄压单元,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适于在正常运输工况下进行泄压;当液氢运输车满载液氢运输过程中,所述储罐1内的压力处于微压状态,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三截止阀20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均处于工作状态,在长途正常运输过程中,当所述储罐1内的压力因从外部吸热上升,导致所述储罐1内的液面上升至95%液位时,所述储罐1内的实时压力Pt≥P1,此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打开,使得氢气经由所述第一阻火器202排至外界,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泄压后所述储罐1内的压力下降,直至Pt<P1,此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自动关闭,停止排气,从而确保所述储罐1内的液面最多不超过98%。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通过在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上设置第一压力调节阀211以及在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设置第二压力调节阀221,并将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的释放压力值设定为P1,当所述储罐1内的实时压力Pt≥P1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自动打开,从而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当Pt<P1,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自动关闭,从而停止排气;通过针对不同的运输工况对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的释放压力进行设定,避免了安全阀一次起跳后必须重新校验,从而适应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具体地,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上还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12,所述第一截止阀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连接;
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还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22,所述第二截止阀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截止阀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截止阀212和第二截止阀222,当对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进行维护和/或更换时,可关闭所述第一截止阀212,当对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进行维护和/或更换时,可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222,从而避免维护和/或更换过程中氢气泄漏,保证维护和/或更换操作安全。
具体地,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201,所述第三截止阀201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三截止阀201的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并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液氢运输车满载液氢运输过程中,所述第三截止阀20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截止阀212和所述第二截止阀222均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地,所述氢气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泄压单元3,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之间通过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
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和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的排气端均与第二阻火器302相连接;
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311,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阀321,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或所述第二安全阀321的起跳压力为P2,P2>P1;当Pt≥P2时,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或所述第二安全阀321打开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为高压泄压单元,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适于在事故工况下进行泄压;请参见图1-图3所示,液氢运输车满载液氢运输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排气过程中,倘若所述储罐1内的压力和液面继续异常上升,当液面接近完全充满所述储罐1内气体空间时,所述储罐1内压力急速上升,当Pt≥P2时,触发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的起跳压力,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打开,所述储罐1内的氢气同时经由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和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进行排气泄压,从而适应更加复杂的运输工况,满足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具体地,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还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和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的进气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的排气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的排气端均与第三阻火器303相连接;
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上设置有第一爆破片331,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上设置有第二爆破片341,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或所述第二爆破片341的爆破临界压力为P3,P3>P2;当Pt≥P3时,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或所述第二爆破片341爆破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图3所示,液氢运输车满载液氢运输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打开后,如果所述储罐1内的压力继续异常上升,当Pt≥P3时,触发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的爆破临界压力值,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341爆破,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341与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以及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同时打开以进行排气泄压,从而适应更加复杂恶劣的运输工况,确保所述储罐1的安全,进而满足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槽车到达加氢站后关闭所述第三截止阀201,此时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的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第二压力调节阀221关闭,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停止工作,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述储罐1内开始增压至转注压力,完成部分液氢转注后,所述储罐1保持转注时的工作压力不变,不降压开始运输;如果运输过程中所述储罐1内压力异常升高触发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的起跳压力,则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打开,所述储罐1内的氢气通过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和所述第二阻火器302进行排气泄压;如果压力继续异常上升,触发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的爆破临界压力值,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341爆破,所述储罐1内的氢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以及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341进行泄压,从而确保所述储罐1安全,进而满足不同运输工况下的实际安全运输需求。
具体地,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上设置有第一三通阀301,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第一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和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第二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并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第一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和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并联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形成第一高压泄压分支单元;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第二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并联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安全阀32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341形成第二高压泄压分支单元,所述第一三通阀301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所述第二安全阀321均能够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通,以及使得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所述第二爆破片341均能够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通,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在维修更换时,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301切换,确保维修更换其中一个安全阀时,另一个安全阀可以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综上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301切换,使得所述第一高压泄压分支单元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分支单元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处于工作状态,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又方便维修更换。
具体地,所述储罐1上还连接有第二氢气管道12;所述氢气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三泄压单元4,所述第三泄压单元4包括:
安全排氢器41;
回温器42,所述回温器42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三泄压主路40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相连接,所述回温器42的第二端口同时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和所述第二氢气管道12相连接;
第四截止阀401,设置于所述第三泄压主路40上,适于将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与所述回温器42选择性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泄压单元4为手动排放泄压单元;液氢是一种深低温、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改进前的人工手动排放系统采取直接对空排放方式,一方面所述储罐1内的氢气温度低,排放时低温氢气容易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冷凝成冰,导致排放口堵塞,另一方面氢气集中排放,短时间内容易造成氢浓度过高,带来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回温器42,使得所述回温器42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三泄压主路40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相连接,使得所述回温器42的第二端口同时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和所述第二氢气管道12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储罐1内的低温氢气经过所述回温器42后能够与大气进行热交换升温为常温氢气,不仅避免了低温氢气排放时冷凝成冰,防止了排放口堵塞,而且通过升温使得氢气浓度降低,避免了氢浓度过高而带来安全隐患。
具体地,所述第三泄压单元4还包括:
第二三通阀43,所述第二三通阀43的入口与所述回温器42的第二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43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相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43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的排气端以及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的排气端同时与所述第一阻火器202相连接;
单向阀44,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阀43与所述回温器42之间;
第五截止阀45,设置于所述回温器42与所述单向阀44之间,适于将所述回温器42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选择性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和图4所示,运输过程中液氢槽车如果如需手动排放氢气时,可打开第四截止阀401,所述储罐1内的低温氢气经过所述回温器42后,所述低温氢气与大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大气热量升温为常温氢气,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五截止阀45、所述单向阀44和所述第二三通阀43进入所述安全排氢器41;通过设置回温器42将低温氢气回温至常温氢气后再进行排放,从而避免了低温氢气直接排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请参见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排氢器41包括两组分支排放管(图中未示出),每个所述分支排放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排放末支管(图中未示出),所述排放末支管的排放口朝下设置,氢气分别从两组所述分支排放管上设置的多个所述排放末支管排入空气,降低了氢气排放时空气中氢气的短时浓度,经所述回温器42升温和多个所述排放末支管的多点排放,避免了氢气直接排放时带来的冷凝成冰和短时浓度过高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氢气排放安全。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氢气泄压系统的氮气吹扫置换系统。
具体地,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或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还设置有第六截止阀51,所述第六截止阀51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和/或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上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52,所述第七截止阀52处于常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还设置有第六截止阀51,在运输工况下,所述第六截止阀51处于常闭状态;请参见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和/或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上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52,所述第七截止阀52处于常闭状态。当第一次注氢时,通过所述第六截止阀51和/或所述第七截止阀52向管路内进行氮气吹扫,从而确保注氢安全;在进行更换阀门前,通过所述第六截止阀51和/或所述第七截止阀52向管路内进行氮气吹扫,从而将管路内氢气吹出,确保操作安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氢运输槽车,包括:槽罐车本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罐(1),其上连接有第一氢气管道(11);
第一泄压单元(2),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之间通过第一泄压主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一泄压单元(2)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的排气端均与第一阻火器(202)相连接;
第一压力调节阀(211),设置于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上;
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设置于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
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的释放压力为P1,所述储罐(1)内的实时压力为Pt,当Pt≥P1时,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打开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上还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12),所述第一截止阀(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1)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连接;
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还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22),所述第二截止阀(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1)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201),所述第三截止阀(201)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泄压主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三截止阀(201)的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泄压单元(3),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之间通过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
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和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的排气端均与第二阻火器(302)相连接;
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311),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阀(321),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或所述第二安全阀(321)的起跳压力为P2,P2>P1;当Pt≥P2时,所述第一安全阀(311)和/或所述第二安全阀(321)打开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单元(3)还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和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的进气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的进气端均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的排气端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的排气端均与第三阻火器(303)相连接;
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上设置有第一爆破片(331),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上设置有第二爆破片(341),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或所述第二爆破片(341)的爆破临界压力为P3,P3>P2;当Pt≥P3时,所述第一爆破片(331)和/或所述第二爆破片(341)爆破以对所述储罐(1)内部进行泄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上设置有第一三通阀(301),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泄压主路(30)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第一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和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01)的第二出口同时将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和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1)上还连接有第二氢气管道(12);所述氢气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三泄压单元(4),所述第三泄压单元(4)包括:
安全排氢器(41);
回温器(42),所述回温器(42)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三泄压主路(40)与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相连接,所述回温器(42)的第二端口同时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和所述第二氢气管道(12)相连接;
第四截止阀(401),设置于所述第三泄压主路(40)上,适于将所述第一氢气管道(11)与所述回温器(42)选择性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泄压单元(4)还包括:
第二三通阀(43),所述第二三通阀(43)的入口与所述回温器(42)的第二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43)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相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43)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的排气端以及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的排气端同时与所述第一阻火器(202)相连接;
单向阀(44),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阀(43)与所述回温器(42)之间;
第五截止阀(45),设置于所述回温器(42)与所述单向阀(44)之间,适于将所述回温器(42)与所述安全排氢器(41)选择性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泄压支路(21)和/或所述第二低压泄压支路(22)上还设置有第六截止阀(51),所述第六截止阀(51)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第一高压泄压支路(31)、所述第二高压泄压支路(32)、所述第三高压泄压支路(33)和/或所述第四高压泄压支路(34)上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52),所述第七截止阀(52)处于常闭状态。
10.一种液氢运输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罐车本体,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氢气泄压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60184.9U CN219912679U (zh) | 2023-05-15 | 2023-05-15 |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60184.9U CN219912679U (zh) | 2023-05-15 | 2023-05-15 |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12679U true CN219912679U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2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60184.9U Active CN219912679U (zh) | 2023-05-15 | 2023-05-15 |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12679U (zh) |
-
2023
- 2023-05-15 CN CN202321160184.9U patent/CN2199126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00598B2 (ja) | 流体燃料を貯蔵及び供給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1609309B (zh) | 一种撬装式加氢站 | |
US5762119A (en) | Cryogenic gas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system | |
US9863583B2 (e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hydrogen dispensing unit | |
US10473267B2 (en) | Method for filling a fuel storage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 |
CN113124313B (zh) | 加氢站顺序控制盘组工艺 | |
US5685159A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ing cold liquid | |
KR101821036B1 (ko) | 수소 분배 유닛을 작동하는 방법 | |
JPH0749061A (ja) | 天然ガスを燃料とする自動車用の燃料供給システム | |
KR20220017840A (ko) | 액화 가스로 충전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EP4051946A1 (en) | A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refueling a hydrogen vehicle | |
EP3084286B1 (en) | Liquid natural gas transfer | |
CN111129544A (zh) | 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 |
CN219912679U (zh) |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 |
CN212456262U (zh) | 一种撬装式加氢站 | |
CN211530087U (zh) | 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 |
CN108700258B (zh) | 用于冷却第一低温压力容器的方法和具有压力容器系统的机动车 | |
CN110131073B (zh) | 一种适用于大容量贮箱加注的空间推进系统 | |
CN116697268A (zh) | 一种氢气泄压系统和液氢运输槽车 | |
CN112722151A (zh) | 一种船用氢气系统 | |
CN111609308A (zh) | 用于为储罐充填加压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6733709A (zh) | 用于低温泵冷却的设备和方法 | |
CN215982016U (zh) | 加氢站的氢气卸气柱 | |
CN215259191U (zh) | 一种70MPa撬装式加氢站 | |
CN210687760U (zh) | 一种煤矿液体二氧化碳直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