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0835U - 隧道的排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的排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0835U
CN219910835U CN202321487310.1U CN202321487310U CN219910835U CN 219910835 U CN219910835 U CN 219910835U CN 202321487310 U CN202321487310 U CN 202321487310U CN 219910835 U CN219910835 U CN 219910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tunnel
flue
fa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73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隆海
宋艳德
张伟
蒋绪鹏
刘付仓
刘鹏
牛睿聪
匙珣
程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73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0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0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0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包括安装体、风机组件和排烟组件,所述安装体上设置推烟道和集烟道,所述推烟道的任一端设置有出烟口;所述安装体上设置间壁以分隔所述推烟道和所述集烟道,所述间壁上设置有通烟口;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出烟口;所述排烟组件设置于所述通烟口,当所述排烟组件处于排烟工况时,所述通烟口打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风机组件用于外部的隧道内部的通风,同时,风机组件可以将推烟道中的烟雾推到隧道外;当隧道内部烟雾过大时,排烟组件处于排烟工况,从而打开通烟口,使得位于集烟道的烟雾进入推烟道,再通过风机组件将烟雾推到隧道外。

Description

隧道的排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隧道在建成运营后,需要使用相关的设备向隧道内部供给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水蒸气、粉尘和炮烟等有害物质,使工程内部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达到规定标准,现有的通风方式,一般采用在隧道内壁的顶端加装通风机的方式,但是此种通风方式虽然能够对隧道进行通风,但是当隧道内部出现事故险情,特别是发生火灾后,烟雾容易在隧道内部扩散,导致驾驶员视线受到遮挡,同时烟雾还会对驾驶员的健康造成影响,现有的通风机运行之后使烟雾在隧道内部进行弥漫,无法将烟雾排出隧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隧道的烟雾难以排出的缺陷,实现烟雾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包括:
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上设置推烟道和集烟道,所述推烟道的任一端设置有出烟口;所述安装体上设置间壁以分隔所述推烟道和所述集烟道,所述间壁上设置有通烟口;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出烟口;
排烟组件,所述排烟组件设置于所述通烟口,当所述排烟组件处于排烟工况时,所述通烟口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通烟口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通烟口沿着集烟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烟组件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排烟组件包括感应器和开合器;所述开合器和所述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开合器适于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烟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开合器包括挡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挡件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部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开合器还包括基座和分流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通烟口,所述基座上内设空腔,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分别连通所述空腔;所述分流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分流口,所述分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口;当所述开合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挡件盖合于所述第二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分流件包括至少两个分流片,所述分流片于所述分流口一一对应;所述分流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分流片适用于打开或关闭与其对应的分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排烟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机和防护网,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通烟口,所述防护网用于保护所述第一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推烟道的两端均设置有出烟口,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烟口一一对应;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机和固定座,所述第二风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烟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集烟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烟道分别位于所述推烟道的两侧;所述推烟道至少设置有两个,各所述推烟道并列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所述安装体的顶部设置有避让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该隧道的排烟装置包括安装体、风机组件和排烟组件,安装体上设置推烟道和集烟道,推烟道的任一端设置有出烟口;安装体上设置间壁以分隔推烟道和集烟道,间壁上设置有通烟口;风机组件设置于出烟口;排烟组件设置于通烟口,当排烟组件处于排烟工况时,通烟口打开。
将安装体安装于外部的隧道内的顶部,风机组件用于外部的隧道内部的通风,同时,风机组件可以将推烟道中的烟雾推到隧道外;当隧道内部烟雾过大时,排烟组件处于排烟工况,从而打开通烟口,使得位于集烟道的烟雾进入推烟道,再通过风机组件将烟雾推到隧道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排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排烟装置的安装体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排烟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排烟装置的排烟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排烟装置的排烟组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安装体;110、推烟道;111、出烟口;120、集烟道;130、间壁;131、通烟口;141、避让倒角;
200、风机组件;210、第二风机;220、固定座;
300、排烟组件;310、感应器;320、开合器;321、挡件;322、驱动件;323、基座;3231、第一口;3232、第二口;3233、滑动槽;324、分流件;330、第一风机;340、防护网;
4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安装体100、风机组件200和排烟组件300,所述安装体100上设置推烟道110和集烟道120,所述推烟道110的任一端设置有出烟口111;所述安装体100上设置间壁130以分隔所述推烟道110和所述集烟道120,所述间壁130上设置有通烟口131;所述风机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出烟口111;所述排烟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通烟口131,当所述排烟组件300处于排烟工况时,所述通烟口131打开。
将安装体100安装于外部的隧道内的顶部,风机组件200用于外部的隧道内部的通风,同时,风机组件200可以将推烟道110中的烟雾推到隧道外;当隧道内部烟雾过大时,排烟组件300处于排烟工况,从而打开通烟口131,使得位于集烟道120的烟雾进入推烟道110,再通过风机组件200将烟雾推到隧道外。
一般的,外部的隧道长达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当隧道内部发生火灾等险情时,烟雾很难排出,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排烟组件300使集烟道120中的烟雾进入推烟道110,再通过风机组件200将烟雾推到隧道外;为了加快排烟的效率,隧道的排烟装置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安装时,推烟道110沿着外部的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方便加快排烟效率。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集烟道12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烟道120分别位于所述推烟道110的两侧,两个集烟道120的两端设置有进烟口,方便收集弥漫在隧道内部的烟雾;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集烟道120可以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集烟道120的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推烟道110至少设置有两个,各所述推烟道110并列设置,对应的,各推烟道110的出烟口111设置风机组件200,从而加大烟雾的推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100设置有三个推烟道110,各所述推烟道110并列设置,各所述推烟道110的两端均设置出烟口111,每个出烟口111上设置一个风机组件200,通过若干个风机组件200,以提高推动烟雾移动的效率;推烟道110的两侧设置有两个集烟道120,每个集烟道120均与每个推烟道110连通,以便集烟道120中的烟雾更快地进入推烟道110,再通过推烟道110排到隧道的外部,达到排烟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通烟口131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通烟口131沿着集烟道1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烟组件300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方便烟雾进入集烟道12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集烟道120对应设置三个通烟口131,三个通烟口131等距设置在集烟道120上。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排烟组件300包括感应器310和开合器320;所述开合器320和所述感应器310电性连接,所述开合器320适于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烟口131。
感应器310为烟雾感应器310,用以检测隧道内烟雾情况;当感应器310接收到烟雾信号时,对应的排烟组件300处于排烟工况,排烟组件300的开合器320打开,使得排烟组件300的通烟口131打开,烟雾从通烟口131进入推烟道110,进而通过风机组件200排到隧道外部;排烟组件300上安装有报警器,以提醒工作人员隧道内的具体位置的险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器400,控制器400分别与各排烟组件300的感应器310和开合器320电性连接,即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400分别与六个排烟组件300的感应器310和开合器320电性连接,当某个排烟组件300对应的位置出现烟雾时,该排烟组件300的感应器310发出信号,控制器400控制该排烟组件300的开合器320切换为开启状态,对应的通烟口131打开,烟雾进入推烟道110,风机组件200再将烟雾推出隧道外。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开合器320包括挡件321和驱动件322,所述驱动件322与所述感应器310电性连接;所述挡件321与所述驱动件322的驱动部分连接,具体的,驱动件322为电动推杆,驱动件322的驱动部分为电动推杆的输出轴;挡件321为挡板,驱动件322工作,挡件321移动以致开合器320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322也可以是电机,通过电机带动挡件321转动以实现开合器320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开合器320还包括基座323和分流件324,所述基座323设置于所述通烟口131,所述基座323上内设空腔,所述基座323上设置有第一口3231和第二口3232,所述第一口3231和所述第二口3232分别连通所述空腔;所述分流件324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分流口,所述分流件324设置于所述第一口3231;当所述开合器32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挡件321盖合于所述第二口3232,以闭合通烟口131;当所述开合器320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挡件321离开所述第二口3232,以打开通烟口131;具体的,所述驱动件322固定于所述基座323上,所述基座323的侧壁设置有滑动槽3233,所述挡板在所述驱动件322的带动下滑动于所述滑动槽3233,所述基座323的内壁设置有引导轨,所述引导轨用于挡板的导向;需要说明的是,挡件321也可以朝着远离基座323的方向移动,使得烟雾从挡件321和基座323之间的缝隙流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挡件321的移动方向。
基座323由方形框架和四块围板连接而成,方形框架用于固定在通烟口131,以保持基座323的稳定性;四块围板围成所述空腔,其一端为所述第一口3231,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口3232;所述滑动槽3233开设于其中一个围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323也可以和安装体100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对基座323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优选的,所述分流件324包括至少两个分流片,所述分流片于所述分流口一一对应,所述分流片适用于打开或关闭与其对应的分流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片设置有五个,五个所述分流片并列设置,具体的,分流片的两端设有转动轴,分流片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围板的内壁上,转动轴上设置有扭簧,便于分流片复位;在前四个分流片中,相邻的两个分流片之间形成分流口,最后一个分流片于围板的内壁形成分流口,方便加工;当隧道的内部出现烟雾时,对应位置的排烟组件300处于排烟工况,对应的感应器310发出信号,控制器400控制相应的驱动件322工作,挡板移动使得通烟口131打开,烟雾流动,同时气流带动多个分流片转动,多个分流口打开,分流口加快烟雾的流动速度,加快烟雾排出;当隧道内的烟雾排出后,对应位置的排烟组件300处于非排烟工况,对应的感应器310发出信号,控制器400控制相应的驱动件322工作,挡板移动使得通烟口131关闭,由于扭簧的作用,分流片复位,分流口关闭。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排烟组件300还包括第一风机330和防护网340,所述第一风机330安装于所述通烟口131,一般情况下,第一风机330仅包括风扇,在通烟口131打开时,第一风机330在风机组件200的风力作用下随之转动;所述防护网340用于保护所述第一风机330,防止鸟类进入。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200设置有两个,所述推烟道110的两端均设置有出烟口111,所述风机组件200与所述出烟口111一一对应;所述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二风机210和固定座220,所述第二风机210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20,所述固定座220设置在所述出烟口111,所述第二风机210用于提供风力,起到通风的作用,将推烟道110内部的烟雾排出,同时,由于第二风机210的工作,使得推烟道110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当排烟组件300处于排烟工况时,对应的通烟口131打开,负压的状态有利于将集烟道120的烟雾吸入推烟道110,有利于烟雾排出。
优选的,所述安装体100的顶部设置有避让倒角141,便于安装体100适配隧道的顶部的弧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体(100),所述安装体(100)上设置推烟道(110)和集烟道(120),所述推烟道(110)的任一端设置有出烟口(111);所述安装体(100)上设置间壁(130)以分隔所述推烟道(110)和所述集烟道(120),所述间壁(130)上设置有通烟口(131);
风机组件(200),所述风机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出烟口(111);
排烟组件(300),所述排烟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通烟口(131),当所述排烟组件(300)处于排烟工况时,所述通烟口(131)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烟口(131)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通烟口(131)沿着集烟道(1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烟组件(300)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组件(300)包括感应器(310)和开合器(320);所述开合器(320)和所述感应器(310)电性连接,所述开合器(320)适于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烟口(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器(320)包括挡件(321)和驱动件(322),所述驱动件(322)与所述感应器(310)电性连接;所述挡件(321)与所述驱动件(322)的驱动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器(320)还包括基座(323)和分流件(324),所述基座(323)设置于所述通烟口(131),所述基座(323)上内设空腔,所述基座(323)上设置有第一口(3231)和第二口(3232),所述第一口(3231)和所述第二口(3232)分别连通所述空腔;所述分流件(324)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分流口,所述分流件(324)设置于所述第一口(3231);当所述开合器(32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挡件(321)盖合于所述第二口(3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324)包括至少两个分流片,所述分流片于所述分流口一一对应;所述分流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323),所述分流片适用于打开或关闭与其对应的分流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组件(300)还包括第一风机和防护网,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通烟口(131),所述防护网用于保护所述第一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200)设置有两个,所述推烟道(110)的两端均设置有出烟口(111),所述风机组件(200)与所述出烟口(111)一一对应;所述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二风机(210)和固定座(220),所述第二风机(210)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20),所述固定座(220)设置在所述出烟口(1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道(12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烟道(120)分别位于所述推烟道(110)的两侧;所述推烟道(110)至少设置有两个,各所述推烟道(110)并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隧道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100)的顶部设置有避让倒角(141)。
CN202321487310.1U 2023-06-12 2023-06-12 隧道的排烟装置 Active CN219910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7310.1U CN219910835U (zh) 2023-06-12 2023-06-12 隧道的排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7310.1U CN219910835U (zh) 2023-06-12 2023-06-12 隧道的排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0835U true CN219910835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7310.1U Active CN219910835U (zh) 2023-06-12 2023-06-12 隧道的排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0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8341B1 (ko) 터널의 양방향 환기.배연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724062B1 (ko) 건축용 루버 자동 개폐장치
KR101244372B1 (ko) 자동 개폐 댐퍼를 이용한 종류식 환기 및 횡류식 제연 병용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운용방법
KR102075130B1 (ko) 신속 배연기능을 구비한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104030126B (zh) 电梯厅门的显示装置用通风装置
CN219910835U (zh) 隧道的排烟装置
CN111532946A (zh) 一种电梯送风系统及方法
CN210220162U (zh) 一种烟雾检测系统
KR102033420B1 (ko) 환기구 장치
CN206234995U (zh) 转板式自动内外通风转换装置
JP5741880B2 (ja) 窓戸用の換気装置
CN210530904U (zh) 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结构
CN105514841A (zh) 一种通风防尘配电箱
CN101862688A (zh) 三级生物安全柜
CN107387146B (zh) 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15959277A (zh) 一种船舶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82771B1 (ko) 다중 흄후드의 면풍속 제어방법
CN205355627U (zh) 一种通风防尘配电箱
KR101607390B1 (ko) 엘리베이터 홀도어의 디스플레이용 환기장치
KR200353393Y1 (ko) 다기능 댐퍼
CN110454903A (zh) 一种消防工程楼道排烟控制系统
CN113690755B (zh) 一种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用智能电力开关柜
GB2536428A (en) Building ventilator
CN219454172U (zh) 一种自动排烟装置
CN221036072U (zh) 一种消防疏散区排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