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7218U -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7218U
CN219907218U CN202320282275.3U CN202320282275U CN219907218U CN 219907218 U CN219907218 U CN 219907218U CN 202320282275 U CN202320282275 U CN 202320282275U CN 219907218 U CN219907218 U CN 219907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rotating
pipe
assembl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22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丰庆
尹文选
帅仁昱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22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7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7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7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包括集水组件、出水管、转动组件,集水组件漂浮在处理水池的液体中,集水组件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穿孔集水管;出水管与集水组件连通;集水组件与出水管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连通,以使集水组件漂浮在不同的液面高度上。本实用新型中,集水组件漂浮在处理水池的液体中,集水组件吸附并汲取上清液,避免泥沙等处于液面下方的悬浮物排出,提升泥水分离效果,无需电器控制系统,降低成本;同时,集水组件整体的面积较大,且集水组件包括多个穿孔集水管,使有效工作的穿孔集水管长度较大,降低单个穿孔集水管的集水负荷,进一步提升泥水分离效率与效果,适应于大规模水处理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水厂排泥水处理浓缩上清液一般采用集水槽固定堰连续溢流出水,污水处理的SBR池待静置沉淀后,采用旋转滗水器集水出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过程中,由于是溢流出水,泥颗粒下沉速度如果小于水上升流速,则细小悬浮颗粒随溢流出水带走,还需限定较小的液面负荷和固体通量,结构复杂,且泥水分离效果差。
中国专利文件CN210193500U涉及一种漂浮式滗水器装置,在浮球的作用下,滗水器漂浮在上清液的部分,从而持续排出上清液,但滗水器单位长度的集水负荷较大,导致泥水分离效果较差,不适用于水厂等水处理量较大的使用场景。
中国专利文件CN208327514U涉及一种自浮式滗水器,在浮筒的作用下,滗水收集器漂浮在上清液的部分,由于滗水收集器的表面积有限,滗水收集器上的进水孔数量以及总面积有限,使滗水收集器每个进水孔的集水负荷较大,导致泥水分离效果较差,不适用于水厂等水处理量较大的使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包括集水组件、出水管、转动组件,所述集水组件能够漂浮在处理水池的液体中,所述集水组件的长度比处理水池的宽度小1米,所述集水组件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穿孔集水管,各所述穿孔集水管相互连通,液体能够从处理水池进入各所述穿孔集水管内;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组件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排水泵;所述集水组件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连通,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集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出水管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集水组件漂浮在不同的液面高度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集水组件漂浮在处理水池的液体中,在处理水池中上清液处于液面高度附近,集水组件能够吸附并汲取上清液,避免泥沙等处于液面下方的悬浮物排出,提升泥水分离效果,随着液面高度的变化,转动组件产生相应的运动,使集水组件动态保持于液面高度附近,无需电器控制系统,降低成本;同时,集水组件整体的面积较大,与处理水池的面积相对应,且集水组件包括多个穿孔集水管,使有效工作的穿孔集水管长度较大,降低单个穿孔集水管的集水负荷,进一步提升泥水分离效率与效果,适应于大规模水处理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组件上设置有浮筒,所述浮筒中空,所述浮筒能够为所述集水组件提供浮力。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浮筒表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集水组件能够嵌入所述连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孔集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过孔与若干第二过孔,各所述第一过孔与各所述第二过孔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双承三通部件、转动管,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的两个输入端设置于一根所述穿孔集水管上,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转动管,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能够在所述穿孔集水管上转动,以使所述转动管相对于所述穿孔集水管转动,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出水管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靠近所述输入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第三直线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直接部件,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转动直接部件连接,以使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入口,两个所述入口处对称设置所述转动组件,所述入口连接所述转动直接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弯头管,所述弯头管连接所述转动直接部件,所述弯头管与所述转动管连通,所述弯头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动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异径管,所述异径管的小端连接所述转动管,所述异径管的大端连接所述弯头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动集水出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浮动集水出水装置中穿孔集水管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浮动集水出水装置中穿孔集水管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浮动集水出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浮动集水出水装置中转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浮动集水出水装置中双承三通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1.穿孔集水管;102.浮筒;103.第一过孔;104.第二过孔;105.出水管;
201.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2.转动管;203.第一直线部;204.第二直线部;205.第三直线部;
301.转动直接部件;302.弯头管;303.异径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包括集水组件、出水管105、转动组件。
如图1所示,集水组件处于处理水池内部,集水组件用于汲取处理水池内的上清液,即液体能够从处理水池进入集水组件中,进而排出处理水池。可以理解的是,处理水池内的上清液靠近液面,而液体中的悬浮物受重力影响逐渐远离液面。为避免集水组件汲取的液体中存在大量悬浮物,集水组件需要持续地处于液面高度附近,因此集水组件设置为漂浮在处理水池的液体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液面高度。
进一步地,为保证上清液能够进入集水组件内部,集水组件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穿孔集水管101,且各穿孔集水管101相互连通并组成排架形状。当穿孔集水管101内的压强降低时,处理水池内的上清液便会沿着穿孔集水管101上的孔洞不断地进入,进而排出。
其中,为减轻每根穿孔集水管101的集水载荷,集水组件的工作面积设置较大,即间接地增大穿孔集水管101的总体长度,使处理水池内的上清液能够从多个位置进入集水组件内部,提升集水效率。同时,上清液均匀地分布在液面附近处,工作面积较大的集水组件能够从液面的各个位置汲取上清液,避免某一处的上清液急速汲取,导致此处的悬浮物大量进入穿孔集水管101中,从而提升泥水分离效果。具体地,集水组件的长度根据处理水池的宽度设置,集水组件的长度比处理水池的宽度小1米。
在一些示例中,为保证集水组件始终漂浮在液面处,集水组件上设置有浮筒102,浮筒102中空,并为集水组件提供浮力,以克服集水组件的重力。
进一步地,浮筒102设置四个,浮筒102设置为高分子聚乙烯塑料制成的密闭立方浮筒102,单个浮筒102重7kg,提供浮力900N。组成排架的PVC材料密度约1430kg/m3,排架需要浮筒102提供的浮力约为1100N,因此采用四个浮筒102能提供足够浮力。为使穿孔集水管101的孔洞恰好淹没于液位下50mm,浮筒102设置进水孔和放水孔,注水或放水以调节浮力大小。
其中,为便于将浮筒102设置于集水组件上,浮筒102表面设置有连接槽,集水组件需设置浮筒102的位置能够嵌入连接槽内,以提升浮筒102与集水组件的接触面积。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穿孔集水管101的两侧分别设置若干第一过孔103、若干第二过孔104,从而使上清液能够流入穿孔集水管101内。且第一过孔103与第二过孔104交错设置,尽可能多地在液面的不同水平位置汲取上清液,保证泥水分离效果。
出水管105与集水组件连通,集水组件汲取的上清液最终导入出水管105,从而排出处理水池,可以理解的是,出水管105设置于处理水池的侧壁上,且穿过处理水池,并保证出水管105的外壁与处理水池的侧壁连接处密封良好。进一步地,出水管105上连接有排水泵,排水泵为上清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如图4所示,集水组件与出水管105通过转动组件连通,转动组件在保证集水组件与出水管105连通的前提下,能够做出适应液面高度的转动,保证集水组件始终处于液面处。进一步地,转动组件与集水组件转动连接,转动组件与出水管105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1、转动管202,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1一方面连接穿孔集水管101,另一方面连接转动管202,而转动管202与出水管105连通,即进入穿孔集水管101的上清液沿着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1与转动管202输送至出水管105,最终排出。为使转动组件能够与穿孔集水管101发生相对转动,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1能够在穿孔集水管101上转动。具体地,双承三通部件设置于一根穿孔集水管101上,且双承三通部件的两个输入端与穿孔集水管101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双承三通部件的输出端与转动管202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1靠近输入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内设置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提升转动双承三通部件201与穿孔集水管101之间的密封性,以提升排水泵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连通,且第一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第一直线部203、第二直线部204,第一直线部203与第二直线部204成角度。同时,第二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第三直线部205。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直接部件301,通过转动直接部件301实现转动管202与出水管105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转动直接部件301连接转动管202与出水管105。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组件设置两个,两个转动组件以出水管105为轴对称设置,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因此,出水管10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入口,两个入口分别连接转动直接部件301。
在一些示例中,为使转动管202与转动直接部件301连接,转动组件还包括弯头管302,当出水管105与转动管202近似平行时,弯头管302设置为90°弯转结构,弯头管302连接转动直接部件301与转动管202。
具体地,弯头管302的内径大于转动管202的内径,为保证弯头管302与转动管202的有效连接,转动组件还包括异径管303,可以理解的是,异径管303的小端连接转动管202,异径管303的大端连接弯头管302,以适应内径的变化。
使用过程中,首先按处理水池的尺寸设置集水组件的尺寸,集水组件的长度须小于池内宽度约1m,宽度须小于池内长度约2m,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在浮动过程中存在一定位移,留出约2m空间使其能够自由移动。穿孔集水管101的总长度按线负荷不大于3m3/m·h确定。
处理水池内注水至最低液位以上,放入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加上浮筒102,并与出水管105连接。向穿孔集水管101内注水,再分别向浮筒102内注水,调节各穿孔集水管101水平且第一过孔103与第二过孔104中心淹没约50mm,封闭浮筒102进水口和放水口。再向处理水池内注水,观察各转动关节是否灵活,以适应液位浮动。
处理水池工作结束时,计时静置约1小时后启动排水泵,排出上清液,保证池内液位下降速度不大于1m/h。当液位下降至设定的最低液位时停泵,排水时间约2至3小时,完成一个序批调节周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能够漂浮在处理水池的液体中,所述集水组件的长度比处理水池的宽度小1米,所述集水组件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穿孔集水管,各所述穿孔集水管相互连通,液体能够从处理水池进入各所述穿孔集水管内;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组件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排水泵;
转动组件,所述集水组件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连通,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集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出水管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集水组件漂浮在不同的液面高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组件上设置有浮筒,所述浮筒中空,所述浮筒能够为所述集水组件提供浮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表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集水组件能够嵌入所述连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集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过孔与若干第二过孔,各所述第一过孔与各所述第二过孔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双承三通部件、转动管,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的两个输入端设置于一根所述穿孔集水管上,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转动管,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能够在所述穿孔集水管上转动,以使所述转动管相对于所述穿孔集水管转动,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出水管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双承三通部件靠近所述输入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第三直线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直接部件,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转动直接部件连接,以使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入口,两个所述入口处对称设置所述转动组件,所述入口连接所述转动直接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弯头管,所述弯头管连接所述转动直接部件,所述弯头管与所述转动管连通,所述弯头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动管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集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异径管,所述异径管的小端连接所述转动管,所述异径管的大端连接所述弯头管。
CN202320282275.3U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Active CN219907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2275.3U CN219907218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2275.3U CN219907218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7218U true CN219907218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2275.3U Active CN219907218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7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2084B (zh)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KR101202889B1 (ko) 오일스키머
CN108002570A (zh) 一种环保餐饮废水处理用油水分离池
CN203358829U (zh) 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CN110055942B (zh)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仿水母海上清油装置及系统
CN219907218U (zh) 一种浮动集水出水装置
CN107098434B (zh)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
CN212896273U (zh)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CN212102176U (zh) 一种曝气池泡沫收集器
CN205710030U (zh) 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
CN111039389A (zh) 一种旋转式滗水器
CN202139129U (zh) 一种环氧树脂废水预处理装置
KR0140143Y1 (ko) 무동력 저수지 수질개선 장치
CN102249463A (zh) 一种环氧树脂废水预处理装置
CN212506614U (zh) 一种新型排水装置
CN210457827U (zh) 一种面粉制品废水零排处理机构
CN211056796U (zh) 一种自浮式滗水器
CN116119748A (zh) 一种序批式排泥水调节浓缩系统
CN21078651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分离装置
CN210857156U (zh) 一种能浮于水面上浮油浮渣的清理装置
CN207567008U (zh) 一种环保餐饮废水处理用油水分离池
CN210945021U (zh) 一种fbr生物浮床
CN210085340U (zh) 一种肝素钠沉淀液排液装置及肝素钠沉淀装置
CN113250165A (zh) 一种箱式水利拦截装置
CN215798591U (zh) 一种水处理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涡凹气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