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325U -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5325U
CN219895325U CN202320857960.4U CN202320857960U CN219895325U CN 219895325 U CN219895325 U CN 219895325U CN 202320857960 U CN202320857960 U CN 202320857960U CN 219895325 U CN219895325 U CN 219895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in body
slot
plug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79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正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79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5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包括:基座,用于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基座上设有第一插接件;置物主体,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部件,其设有第二插接件,第二插接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与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限位防脱结构,用于限制置物主体沿着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基座。在安装该置物装置时先将基座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然后第二插接件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利用限位防脱结构能够限制置物主体沿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基座;在拆卸或者更换置物主体时,只需沿着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施力于置物主体以解除限位防脱结构的限位作用,第二插接件即可第一插接件相分离,从而达到安装稳固且拆装便捷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充分利用墙壁上的空间来吊挂物品,通常会使用安装在墙面上的挂钩装置或者置物装置。对于置物装置而言,由于置物装置的长度较长,通常会在墙面上钻孔然后放入塑料螺纹套,然后利用螺丝紧固在塑料螺纹套上。这种结构的置物装置虽然连接稳定,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但是安装和拆卸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固且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包括:基座,用于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插接件;置物主体,所述置物主体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部件,所述置物主体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限位防脱结构,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置物主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置物主体沿着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所述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安装该置物装置时先将基座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然后利用置物主体的第二插接件沿着第一方向与基座的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通过限位防脱结构能够限制置物主体沿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基座,从而达到安装稳固且便捷的效果;在拆卸或者更换置物主体时,只需沿着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施力于置物主体以解除限位防脱结构的限位作用,第二插接件能够与第一插接件相分离,从而便于置物主体的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为设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上的插槽,所述插槽具有向上的开口,所述第二插接件为设于所述置物主体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的插板部,所述插板部能够沿所述插槽的开口竖直向下插入所述插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防脱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置物主体的定位卡槽和设于所述基座并能够卡接于所述定位卡槽内的弹性卡扣部,所述弹性卡扣部位于所述定位卡槽之内时能够限制所述插板部向上脱离所述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置物主体设有可沿着所述基座的侧壁竖直向下滑动以使得所述插板部对准所述插槽的导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凸出设置有U型框板,所述U型框板的两侧均设有弯板部,两块所述弯板部相向设置,所述基座、所述U型框板和两块所述弯板部之间限定出所述插槽,所述插板部嵌插于所述弯板部与所述基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物主体设有抵顶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上的顶撑件,以使所述插板部朝向背离所述基座的方向抵顶于所述弯板部的内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撑件包括两块间隔地成型于所述置物主体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上的竖直筋板,两块所述竖直筋板与所述基座的两侧相对应,所述竖直筋板包括竖直段和与所述竖直段的下端相连的倾斜段,所述基座能够在所述倾斜段的引导下移动至所述竖直段以使得所述置物主体和/或所述基座弹性变形而将所述插板部抵顶于所述弯板部的内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凸出设置有竖向板,所述竖向板的下端设有托板部,所述竖向板靠近所述置物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缺口部,所述基座、所述竖向板、所述托板部和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所述插槽,所述插板部可沿所述缺口部进入所述插槽并抵靠在所述托板部和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物主体背离所述置物部件的一侧设有容置腔,所述置物主体于所述容置腔的下端设有让位缺口,当所述插板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基座可沿所述让位缺口进入所述容置腔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基座沿所述置物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关于所述置物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中心与所述置物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X,所述置物主体的端部与所述置物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Y,满足:0.5≤X/Y≤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朝向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上设有易拉胶,所述易拉胶的一部分伸出于所述基座的轮廓边沿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包括:基座100,用于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待安装面一般为墙面,基座100上设有第一插接件110;置物主体200,置物主体200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部件210,置物主体200设有第二插接件220,第二插接件22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与第一插接件110插接配合;限位防脱结构,设于基座100与置物主体200之间,用于限制置物主体200沿着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基座100。
在安装该置物装置时先将基座100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然后利用置物主体200的第二插接件220沿着第一方向与基座100的第一插接件110插接配合,通过限位防脱结构能够限制置物主体200沿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基座100,从而达到安装稳固且便捷的效果;在拆卸或者更换置物主体200时,只需沿着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施力于置物主体200以解除限位防脱结构的限位作用,第二插接件220能够与第一插接件110相分离,从而便于置物主体200的拆卸。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10为设于基座100背离待安装面的表面上的插槽,插槽具有向上的开口,参见图2,第二插接件220为设于置物主体200朝向基座100的表面的插板部,插板部能够沿插槽的开口竖直向下插入插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安装置物主体200时,只需将插板部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插入插槽内即可,置物主体200和置物部件210上的物体的重力驱使插板部保持插入插槽中,有效地限制置物主体200从基座100上脱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10可以设于基座100上的插件,相应地,第二插接件220为设于置物主体200并供插件向上穿过的插孔。
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防脱结构包括设于置物主体200的定位卡槽310和设于基座100并能够卡接于定位卡槽310内的弹性卡扣部320,弹性卡扣部320位于定位卡槽310之内时能够限制插板部向上脱离插槽。需要说明的是,插板部插入插槽的同时,弹性卡扣部320弹性卡合于定位卡槽310之内,从而使得置物主体200和基座100之间相对稳定,避免用户向上误触置物主体200时置物主体200容易脱离基座100。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更换置物主体200时,用力抬升置物主体200以使弹性卡扣部320发生弹性变形而离开定位卡槽310,从而从基座100上拆除置物主体200。
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置物主体200设有可沿着基座100的侧壁竖直向下滑动以使得插板部对准插槽的导向板230。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置物主体200时,将导向板230抵靠在基座100的侧壁上,此时插板部能够对准插槽,然后推动置物主体200向下滑动以使插拔部顺利插入插槽中,有助于降低该置物装置的组装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上设有竖直筋条,相应地,置物主体200上设有与竖直筋条导向配合的导向侧板,导向侧板和竖直筋条的组合的作用相当于导向板230和基座100的侧壁相配合的作用。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背离待安装面的表面凸出设置有U型框板120,U型框板120的两侧均设有弯板部130,两块弯板部130相向设置,基座100、U型框板120和两块弯板部130之间限定出插槽,插板部嵌插于弯板部130与基座1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U型框板120和弯板部130一体注塑成型,有利于简化基座100的制作流程。弯板部130与基座100之间的距离应与插板部的厚度尺寸相适配,从而降低置物主体200相对基座100沿垂直于待安装面的方向窜动的可能性。其中,U型框板120的上端开口即构成插槽的开口,优选地,插槽的开口呈喇叭状以便于插板部顺利插入。
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置物主体200和基座100之间的稳定性,置物主体200设有抵顶于基座100背离待安装面的表面上的顶撑件240,以使插板部朝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抵顶于弯板部130的内侧壁。当插板部插入插槽时,顶撑件240抵靠在基座100背离待安装面的表面上,从而使得插板部抵顶于弯板部130的内侧壁,进而阻止置物主体200沿垂直于待安装面的方向发生晃动。
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撑件240包括两块间隔地成型于置物主体200朝向基座100的表面上的竖直筋板,两块竖直筋板与基座100的两侧相对应,配置两块竖直筋板有利于防止置物主体200侧倾,竖直筋板包括竖直段241和与竖直段241的下端相连的倾斜段242,基座100能够在倾斜段242的引导下移动至竖直段241以使得置物主体200和/或基座100弹性变形而将插板部抵顶于弯板部130的内侧壁。需要说明的是,置物主体200和竖直筋板为一体塑料结构,将置物主体200和基座100组装在一起时,可将基座100的表面抵靠在倾斜段242上并沿着倾斜段242滑动至竖直段241,在此过程中,插板部逐步进入插槽中,当插板部插入到位时,置物主体200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量以使竖直段241抵顶于基座100背离待安装面的表面上,同时插板部也抵顶在弯板部130的内侧壁上。通过以上结构有利于提高组装该置物装置的便利度,也有利于提高该置物装置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背离待安装面的表面凸出设置有竖向板140,竖向板140的下端设有托板部150,竖向板140靠近置物主体200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160,限位板160沿其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缺口部161,基座100、竖向板140、托板部150和限位板160之间限定出插槽,插板部可沿缺口部161进入插槽并抵靠在托板部150和限位板160的内侧壁。参见图5和图6,当组装置物主体200时,插板部沿缺口部161进入插槽后向下移动以使插板部抵靠在托板部150上,从而将置物主体200挂装在基座100上,限位板160阻止插板部沿垂直于待安装面的方向离开插槽。当需要拆卸置物主体200时,只需抬升置物主体200以使插板部对准缺口,然后向远离待安装面的方向抽离置物主体200即可。
参见图2或者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置物主体200背离置物部件210的一侧设有容置腔,置物主体200于容置腔的下端设有让位缺口250,当插板部插入插槽时,基座100可沿让位缺口250进入容置腔之内。需要说明的是,让位缺口250让位于基座100向上移动以进入容置腔中,让位缺口250的形状大小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100、U型框板120和两块弯板部130之间限定出插槽,则让位缺口250需要预留出能够供U型框板120和弯板部130向上移动的空间。基座100收容在容置腔的内部既美观,又起到防尘效果。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长条状的置物主体200能够受力平衡,基座100用于安装在墙面等竖直的待安装面上,基座100设置有两个,两个基座100沿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关于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分布。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的中心与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X,置物主体200的端部与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Y,满足:0.5≤X/Y≤0.8。经过试验,在满足以上数据范围的情况下,置物主体200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也不容易变形或者侧倾。
参见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朝向待安装面的表面上设有易拉胶400,易拉胶400的一部分伸出于基座100的轮廓边沿之外。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置物装置采用螺丝固定,需要钻孔打螺丝破坏墙体,一些应用胶水固定的置物装置则没有二次拆装功能,在拆除置物主体200时容易损坏置物主体200,胶水也难以完全清除。采用易拉胶400来将基座100固定在待安装面上的方式非常简便,也方便通过更换易拉胶400来迁移基座100的位置,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的置物装置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当用户需要将置物装置迁移至其他安装位置时,先将置物主体200从基座100上拆下,此时易拉胶400的一部分露出于基座100,用户捏住易拉胶400拉扯至一定长度,易拉胶400既会失去粘性而从基座100上脱离,不会在基座100上残留痕迹,然后再更换上新的易拉胶400即可将置物装置安装在所需的位置。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0),用于粘接固定在待安装面上,所述基座(100)上设有第一插接件(110);
长条状的置物主体(200),所述置物主体(200)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部件(210),所述置物主体(200)设有第二插接件(220),所述第二插接件(22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一插接件(110)插接配合;
限位防脱结构,设于所述基座(100)与所述置物主体(200)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置物主体(200)沿着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脱离所述基座(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件(110)为设于所述基座(100)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上的插槽,所述插槽具有向上的开口,所述第二插接件(220)为设于所述置物主体(200)朝向所述基座(100)的表面的插板部,所述插板部能够沿所述插槽的开口竖直向下插入所述插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防脱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置物主体(200)的定位卡槽(310)和设于所述基座(100)并能够卡接于所述定位卡槽(310)内的弹性卡扣部(320),所述弹性卡扣部(320)位于所述定位卡槽(310)之内时能够限制所述插板部向上脱离所述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0)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置物主体(200)设有可沿着所述基座(100)的侧壁竖直向下滑动以使得所述插板部对准所述插槽的导向板(2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0)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凸出设置有U型框板(120),所述U型框板(120)的两侧均设有弯板部(130),两块所述弯板部(130)相向设置,所述基座(100)、所述U型框板(120)和两块所述弯板部(130)之间限定出所述插槽,所述插板部嵌插于所述弯板部(130)与所述基座(1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主体(200)设有抵顶于所述基座(100)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上的顶撑件(240),以使所述插板部朝向背离所述基座(100)的方向抵顶于所述弯板部(130)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撑件(240)包括两块间隔地成型于所述置物主体(200)朝向所述基座(100)的表面上的竖直筋板,两块所述竖直筋板与所述基座(100)的两侧相对应,所述竖直筋板包括竖直段(241)和与所述竖直段(241)的下端相连的倾斜段(242),所述基座(100)能够在所述倾斜段(242)的引导下移动至所述竖直段(241)以使得所述置物主体(200)和/或所述基座(100)弹性变形而将所述插板部抵顶于所述弯板部(130)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0)背离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凸出设置有竖向板(140),所述竖向板(140)的下端设有托板部(150),所述竖向板(140)靠近所述置物主体(200)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160),所述限位板(160)沿其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缺口部(161),所述基座(100)、所述竖向板(140)、所述托板部(150)和所述限位板(160)之间限定出所述插槽,所述插板部可沿所述缺口部(161)进入所述插槽并抵靠在所述托板部(150)和所述限位板(160)的内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主体(200)背离所述置物部件(210)的一侧设有容置腔,所述置物主体(200)于所述容置腔的下端设有让位缺口(250),当所述插板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基座(100)可沿所述让位缺口(250)进入所述容置腔之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基座(100)沿所述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关于所述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0)的中心与所述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X,所述置物主体(200)的端部与所述置物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Y,满足:0.5≤X/Y≤0.8。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0)朝向所述待安装面的表面上设有易拉胶(400),所述易拉胶(400)的一部分伸出于所述基座(100)的轮廓边沿之外。
CN202320857960.4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Active CN219895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7960.4U CN219895325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7960.4U CN219895325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5325U true CN219895325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7960.4U Active CN219895325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53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8362B2 (en) Stacked card-edge connector and card latching device
JPH04113693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プリント板ユニットの保持構造
TW201424546A (zh) 擴展卡模組及其擴展卡固定裝置
CN21989532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置物装置
CN113757582B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应用其的台灯
US200800843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uilt-in Antenna
US20210336383A1 (en) Mounting bra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515610U (zh) 拼接式桌子
CN211093074U (zh) 快速连接结构及展示装置
CN110326943B (zh) 快速连接结构及展示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7243254U (zh) 酒架组件和酒柜
CN220713392U (zh) 一种置物架
CN220342561U (zh) 一种便于拆装工具收纳的平板显示器
CN217546484U (zh) 机壳结构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20962296U (zh) 一种硬盘提手及硬盘托架
CN215795219U (zh) 分体式挂物装置
CN217009648U (zh) 一种立式Type-C母座
CN109090930B (zh) 一种展示设备和用于该展示设备的连接器
CN217539239U (zh) 一种家具组装连接结构
CN219916335U (zh) 显示设备
CN2379944Y (zh) 固持装置
CN216843870U (zh) 一种底座快插式液晶显示设备
CN216085195U (zh) 汇流排支架、汇流排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6750578U (zh) 一种具有拓展结构的电力导轨
CN217681161U (zh) 卡扣安装结构及其收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