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1518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1518U
CN219891518U CN202320511677.6U CN202320511677U CN219891518U CN 219891518 U CN219891518 U CN 219891518U CN 202320511677 U CN202320511677 U CN 202320511677U CN 219891518 U CN219891518 U CN 219891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ixing
pressing
substrate
elastic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16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维东
张宝亭
李甲骥
杨广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16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1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1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1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控制板,设置于背板的背侧,背侧为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显示面板连接,用于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固定架,用于固定控制板,包括基板、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均相对于基板靠近显示面板的前侧面凸起,第一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前侧面的方向弹性伸缩;其中,固定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上时,第一弹性部在背板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背板的背面。因此,在固定架固定在背板上时,第一弹性部会弹性抵靠在背板的背面,进而使得固定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不同的厚度的背板。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示装置被广泛地应用。对于液晶显示装置,常用于智能交互平板、电视等显示设备。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控制板,以实现对液晶面板的控制。
控制板一般通过固定架固定在背板上,但是,在不同厚度背板下使用同一款固定架的话,会导致固定架在较薄背板上晃动,严重时可能脱落无法发挥固定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固定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不同的厚度的背板。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控制板,设置于背板的背侧,背侧为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控制板与显示面板连接,控制板用于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固定架,用于固定控制板,固定架包括基板、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均相对于基板靠近显示面板的前侧面凸起,第一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前侧面的方向弹性伸缩;其中,固定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上时,第一弹性部在背板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背板的背面。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为卡合部,背板上设置有卡合槽,第一固定部卡合在卡合槽内时,固定架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一对第一固定部间隔设置,背板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对卡合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对第一固定部呈弹性设置,一对第一固定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对应的一对卡合槽之间的最大距离,一对第一固定部卡合在卡合槽内时,一对第一固定部发弹性形变并相互靠近。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卡合槽贯穿背板的两侧,第一固定部包括直部以及设置于直部一端的头部,头部的外径大于直部的外径,直部与基板固定,第一固定部卡合在卡合槽内时,头部位于背板的一侧并与背板相抵。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板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容置孔,第一弹性部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置孔内,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容置孔以相对于基板的前侧面凸起,控制板与基板的前侧面贴合时,第一弹性部容置于第一容置孔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抵压部以及第二弹性部,抵压部以及第二弹性部设置于基板且相对于基板侧背侧面凸起设置,抵压部用于将控制板抵压在第二安装面上,第二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基板的背侧面的方向弹性伸缩;其中,抵压部将控制板抵压在基板的背侧面上时,第二弹性部在控制板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控制板。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抵压部包括支撑架以及抵压凸起,支撑架垂直于基板的背侧面设置,抵压凸起相对于支撑架的一侧凸起设置于支撑架,抵压凸起用于将控制板抵压在基板的背侧面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对抵压部,一对抵压部相对间隔设置,一对抵压部的抵压凸起相对设置,控制板被固定在一对抵压部之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板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容置孔,第二弹性部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容置孔内,第二弹性部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容置孔以相对于基板的背侧面凸起,控制板与基板的背侧面贴合时,第二弹性部容置于第二容置孔内。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控制板,设置于背板的背侧,背侧为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显示面板连接,用于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固定架,用于固定控制板,包括基板、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均相对于基板靠近显示面板的前侧面凸起,第一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前侧面的方向弹性伸缩;其中,固定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上时,第一弹性部在背板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背板的背面。因此,在固定架固定在背板上时,第一弹性部会弹性抵靠在背板的背面,进而使得固定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不同的厚度的背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在后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背板在其后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区域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结构中的控制板固定在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区域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固定架固定在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固定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区域D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的区域E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显示装置10、背板11、安装槽111、灯条112、发光体113、卡合槽114、显示面板12、控制板13、连接线14、胶框15、固定架16、基板161、第一固定部162、直部1621、头部1622、第一弹性部163、前侧面164、第一容置孔165、抵压部166、支撑架1661、抵压凸起1662、第二弹性部167、第二容置孔168、背侧面16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10在后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结合图1-图5,显示装置10包括背板11以及显示面板12,背板11设置于显示面板12的非显示侧,即显示面板12设置于背板11的前侧。背板11与显示面板12之间设置有背光模组等组件,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2能够正常工作显示。在图1、图2中仅仅展示了显示装置10的部分结构,例如并展示显示装置10位于背板11背侧的保护壳体等。
图4是图3所示的背板11在其后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背板11凹陷形成安装槽111,安装槽111的开口朝向显示面板12,以使得显示面板12安装在安装槽111的开口位置处。显示装置10的背光模组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11内,进而位显示面板12的显示提供光源。背光模组可以包括灯条112以及发光体113,灯条112设置在安装槽111的底部,发光体113设置在灯条112上,发光体113在灯条112的驱动下朝向显示面板12发出光线以为显示面板12的显示提供光源。
图5是图1中的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区域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3、图5以及图6,显示装置10包括控制板13,控制板13设置于背板11的背侧,即设置在背板11远离显示面板12的一侧。控制板13与显示面板12连接,控制板13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2进行显示,控制板13上集成有控制电路,控制板13具体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显示面板12。
控制板13可以呈条形设置,并设置在背板11背侧的侧边区域,此时控制板1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背板11的长度方向一致。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控制板13可以是source板。当然,不作具体的限制。
显示面板12与控制板13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线14进行连接,连接线14在附图中展示为板状,此时连接线14可以由多根导线集成而呈现板状。在背板11的周侧可以设置有胶框15,显示面板12可以设置在胶框15上以实现固定。此时,连接线14可以包附在胶框15的侧壁上。
图7是图2所示结构中的控制板13固定在背板11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区域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8中所示固定架16固定在背板11上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图9,显示装置10包括固定架16,固定架16用于固定控制板13,具体将控制板13固定在背板11上。固定架16会与背板11的后侧固定,以使得固定在固定架16上的控制板13与背板11之间相对固定。
图10是图9中的固定架16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固定架16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0以及图11,固定架16可以包括基板161、第一固定部162以及第一弹性部163,第一固定部162与第一弹性部163均设置于基板161,第一固定部162与第二弹性部167可以间隔设置。基板161呈板状设置,基板161具有相背的前侧面164以及后侧面,第一固定部162与第二弹性部167可以均设置在基板161的前侧面164,且第一固定部162与第一弹性部163均相对于基板161的前侧面164凸起设置。
具体地,第一弹性部163能够沿垂直于前侧面164的方向弹性伸缩。其中,基板的前侧为基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该侧设置有前侧面,基板的后侧为基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该侧设置有后侧面。固定架16通过第一固定部162固定在背板11的背面上时,第一弹性部163在背板11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背板11的背面。其中,第一弹性部163可以是弹簧、弹片等能够进行弹性伸缩的结构。
应理解,背板11背侧的背面上可以对应设置有固定结构,第一固定部162通过与固定结构相配合而固定在背板11的背面上。此时,第一弹性部163通过其弹性收缩产生的弹力紧紧地抵靠在背板11的背面上,使得固定架16与背板11之间牢固地固定,不会产生晃动而导致固定架16上的控制板13晃动。
应理解,在固定架16固定在背板11上时,基板161的前侧面164与背板11之间相贴合时才能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但由于第一固定部162的设计尺寸一定,在背板11的尺寸不同、厚度不同时,可能导致基板161的前侧面164与背板11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距,进而使得固定架16固定不稳固而使得控制板13晃动。而本申请通过第一弹性部163的设置,即使基板161的前侧面164与背板1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由于第一弹性部163的弹性抵靠,也能够使得固定架16能够稳固地固定在背板11上。
图12是图10中的区域D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4中的区域E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12以及图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62为卡合部,背板11上设置有卡合槽114,第一固定部162卡合在卡合槽114内时,固定架16固定在背板11的背面上。
此时,第一固定部162的形状与尺寸可以与卡合槽114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第一固定部162能够良好地卡合到卡合槽114内。通过卡合的方式将固定架16固定在背板11上,便于固定架16的安装与拆卸。其中,卡合槽114可以是不贯通背板11两侧的槽,也可以是贯通背板11两侧的槽,在附图中将卡合槽114展示为贯通背板11两侧的槽。
结合图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板161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162,一对第一固定部162间隔设置,背板11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对卡合槽114。如附图展示,基板161设置有一对第一固定部162以及一对卡合槽114。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162以及多对卡合槽114,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具体地,一对第一固定部162呈弹性设置,此时第一固定部162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此时,一对第一固定部162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大于对应的一对卡合槽114之间的最大距离,一对第一固定部162卡合在卡合槽114内时,一对第一固定部162发弹性形变并相互靠近。此时,两个第一固定部162均会朝向靠近另一个第一固定部162的方向弯曲,两个第一固定部162在卡合到卡合槽114内时,均呈弯曲的状态。通过第一固定部162弯曲的状态,使得第一固定部162仅仅抵靠在卡合槽114的内壁,进而使得固定架16被稳固地固定。
继续结合图1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62包括直部1621以及设置于直部1621一端的头部1622,支部与头部1622一体成型以保证第一固定部162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头部1622的外径大于直部1621的外径,直部1621与基板161固定。
结合上述卡合槽114为贯通背板11两侧的卡合槽114的实施例,第一固定部162卡合在卡合槽114内时,头部1622位于背板11的一侧并与背板11相抵。此时,第一固定部162的头部1622会穿过卡合槽114,进而使得头部1622相对于背板11远离固定架16的侧面凸起并抵接。应理解,在第一固定部162弹性弯曲时,头部1622与背板11之间发生抵接,且由于头部1622大于直部1621的外径,此时头部1622起到限制直部162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效果。
结合图1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板161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容置孔165,第一弹性部16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置孔165内,第一弹性部163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容置孔165以相对于基板161的前侧面164凸起,控制板与基板161的前侧面164贴合时,第一弹性部163容置于第一容置孔165内。
具体地,第一容置孔165可以贯穿基板161的两侧面,也可以仅仅贯穿一个侧面,在附图中展示为第一容置孔165贯穿基板161的两个侧面。在固定架16固定在背板11上时,在背板11的抵压下,第一弹性部163可以被压缩而全部位于第一容置孔165内,进而使得背板11与基板161的前侧面164相互贴合。
结合图1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包括抵压部166以及第二弹性部167,抵压部166以及第二弹性部167设置于基板161且相对于基板161侧背侧面169凸起设置。第二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基板161的背侧面169的方向弹性伸缩,第二弹性部167可以与第一弹性部163的设置相似,抵压部166用于将控制板13抵压在基板161的背侧面169上。
其中,抵压部166将控制板13抵压在基板161的背侧面169上时,第二弹性部167在控制板13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控制板13。通过第二弹性部167被压缩对控制板13产生的弹力,第二弹性部167能够将控制板13牢牢地抵压在抵压部166上。
结合图1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抵压部166包括支撑架1661以及抵压凸起1662,支撑架1661垂直于基板161的背侧面169设置,抵压凸起1662相对于支撑架1661的一侧凸起设置于支撑架1661,抵压凸起1662用于将控制板13抵压在基板161的背侧面169上。
此时,支撑架1661的高度方向垂直于基板161的背侧面169,抵压凸起1662可以设置在支撑架1661的顶部。抵压凸起1662靠近背侧面169的一侧设置有抵压面,抵压凸起1662通过抵压面将控制板13抵压在基板161的背侧面169上。
结合图11,对于抵压部166的进一步设置,显示装置10包括至少一对抵压部166,一对抵压部相对间隔设置,一对抵压部166的抵压凸起1662相对设置,控制板13被固定在一对抵压部166之间。一对抵压部166的两个抵压凸起1662可以分别抵压控制板13相对的两个侧边区域,进而保证抵压部166能够将控制板13牢牢地抵压。
为了避让控制板13上的元器件等,可以将抵压凸起1662相对于支撑架1661的凸起高度较小,进而使得抵压凸起1662仅仅抵压控制板13边缘没有设置元器件的区域,进而可以使得控制板13的任何边缘区域均可以设置固定架16,提高固定架16的应用范围。
结合图11,基板161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容置孔168,第二弹性部16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容置孔168内,第二弹性部167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容置孔165以相对于基板161的背侧面169凸起,控制板13与基板161的背侧面169贴合时,第二弹性部167容置于第二容置孔168内。
对于第二容置孔168的设置,可以参照第一容置孔165的设置方式。此时,在控制板13与基板161的背侧面169贴合时,第二弹性部167可以全部容置于第二容置孔168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背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
控制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侧,所述背侧为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固定架,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板,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一弹性部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部均相对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面凸起,所述第一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前侧面的方向弹性伸缩;
其中,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背板的背面上时,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背板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所述背板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卡合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卡合槽,所述第一固定部卡合在所述卡合槽内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背板的背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间隔设置,所述背板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对所述卡合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呈弹性设置,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对应的所述一对所述卡合槽之间的最大距离,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卡合在所述卡合槽内时,一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发弹性形变并相互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槽贯穿所述背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直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直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直部的外径,所述直部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卡合在所述卡合槽内时,所述头部位于所述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容置孔以相对于所述基板的前侧面凸起,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基板的前侧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弹性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抵压部以及第二弹性部,所述抵压部以及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基板且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背侧面凸起设置,所述抵压部用于将所述控制板抵压在所述基板的背侧面上,所述第二弹性部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基板的背侧面的方向弹性伸缩;
其中,所述抵压部将所述控制板抵压在所述基板的背侧面上时,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控制板抵压下被压缩,并弹性地抵靠在所述控制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压部包括支撑架以及抵压凸起,所述支撑架垂直于所述基板的背侧面设置,所述抵压凸起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凸起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抵压凸起用于将所述控制板抵压在所述基板的背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对所述抵压部,一对所述抵压部相对间隔设置,一对所述抵压部的所述抵压凸起相对设置,所述控制板被固定在一对所述抵压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容置孔以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背侧面凸起,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基板的背侧面贴合时,所述第二弹性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CN202320511677.6U 2023-03-16 2023-03-16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891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1677.6U CN219891518U (zh) 2023-03-16 2023-03-1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1677.6U CN219891518U (zh) 2023-03-16 2023-03-16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1518U true CN219891518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11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1677.6U Active CN219891518U (zh) 2023-03-16 2023-03-1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1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294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정보 단말 기기
KR100487435B1 (ko) 마운팅 프레임 결합구조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JP2885693B2 (ja) 小型電子機器のlcd保持構造
US6342932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213186B2 (en) Retaining assembly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3221989B (zh)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US722141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perforated joint pieces attachable by screws
KR10054670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70463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2007021141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4034440A1 (ja) 取付部材、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KR2017006578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0258756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EP305133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9891518U (zh) 显示装置
US706479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curved thin film-type display member
CN108803106B (zh) 显示器
RU2460104C2 (ru) Подсветка для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дисплея
KR2000003853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6653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ixing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113031342A (zh) 一种支撑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769266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块
KR101565935B1 (ko) 기판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기판 고정구조
CN115334789B (zh)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0573498B1 (ko) 엘시디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