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5872U -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5872U
CN219875872U CN202321096513.8U CN202321096513U CN219875872U CN 219875872 U CN219875872 U CN 219875872U CN 202321096513 U CN202321096513 U CN 202321096513U CN 219875872 U CN219875872 U CN 219875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infrared
lens
short
eyepiece
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65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鹏
郭骞
陆庆华
张奇
王磊
何玉明
赵国栋
冉志强
艾德喜
彭廷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North Optical & Electr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North Optical & Electr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North Optical & Electr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North Optical & Electr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65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5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5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5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包括壳体组件、长波红外成像组件、激光测距组件、可见光成像组件、短波红外成像组件、微光成像组件、目镜组件、图像融合显示组件,长波红外成像组件、激光测距组件、可见光成像组件、短波红外成像组件、微光成像组件位于壳体组件内由左至右排列并连接在壳体组件的前盖板上,目镜组件连接在壳体组件的后盖板上,图像融合显示组件连接在壳体组件的后盖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可见光、微光、短波红外、长波红外成像组件分别对目标成像,后续进行图像融合处理,融合图像具备各个成像组件成像特点,从而具备反伪装侦察、昼/夜侦察、透烟雾侦察、透有色玻璃侦察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观察镜,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可用于边境防控任务及武警执行任务时,在环境复杂条件下(如烟雾、有色玻璃、伪装手段等)进行高清侦察和情报获取。
背景技术
目前,边防及武警多配备单一波段的观察镜,单一波段的观察镜无法在环境复杂条件下(如存在烟雾、有色玻璃、伪装手段等情况下),进行情报获取。
为此,亟需研制一种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以便能够大大提高边防及武警执行任务时的情报侦察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单一波段的观察镜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为执行任务人员提供充分、详细、实时的任务情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可见光、微光、短波红外、长波红外成像组件分别对目标成像,后续进行图像融合处理,融合图像具备各个成像组件成像特点,从而具备反伪装侦察、昼/夜侦察、透烟雾侦察、透有色玻璃侦察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组件、长波红外成像组件、激光测距组件、可见光成像组件、短波红外成像组件、微光成像组件、目镜组件、图像融合显示组件,长波红外成像组件、激光测距组件、可见光成像组件、短波红外成像组件、微光成像组件位于壳体组件内由左至右排列,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在壳体组件的前盖板上,目镜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组件的后盖板上,图像融合显示组件通过第二螺钉及第三螺钉连接在壳体组件的后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
a、壳体组件的结构,前盖板位于外壳的前端,后盖板位于外壳的后端,通过第四螺钉及密封胶连接为一个壳体,在壳体的中部通过电池盒安装一组电池;
b、长波红外成像组件的结构,在长波红外物镜筒内,通过长波红外第一压圈、长波红外第二压圈、长波红外第一隔圈、长波红外第二隔圈,安装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构成长波红外物镜组,长波红外第一压圈、长波红外第二压圈位于长波红外物镜筒两端,长波红外第一压圈右方依次为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长波红外第一隔圈、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长波红外第二隔圈,长波红外第二压圈左方为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长波红外探测器位于长波红外物镜筒的右方,通过第五螺钉连接,两者之间配有多厚度尺寸垫片备选件,确保长波红外物镜组成像焦平面与长波红外探测器接收平面重合,使长波红外成像组件清晰成像;
c、短波红外成像组件的结构,在短波红外物镜筒内,通过短波红外第一压圈、短波红外第一隔圈、短波红外第二隔圈、短波红外第三隔圈、短波红外第四隔圈,安装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和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构成短波红外物镜组,短波红外第一压圈位于短波红外物镜筒的左端,短波红外第一压圈的右方依次为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短波红外第一隔圈、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短波红外第二隔圈、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短波红外第三隔圈、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短波红外第四隔圈、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短波红外探测器位于短波红外物镜筒的右方,通过第五螺钉连接,两者之间配有多厚度尺寸垫片备选件,确保短波红外物镜组成像焦平面与短波红外探测器接收平面重合,使短波红外成像组件清晰成像;
d、微光成像组件的结构,在微光物镜筒内,通过微光第一压圈、微光第一隔圈、微光第二隔圈,安装微光物镜第一透镜、微光物镜第二透镜、微光物镜第三透镜和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构成微光物镜组,微光第一压圈位于微光物镜筒的左端,微光第一压圈的右方依次为微光物镜第一透镜、微光第一隔圈、微光物镜第二透镜、微光物镜第三透镜、微光第二隔圈、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微光探测器位于微光物镜筒的右方,通过第六螺钉连接,两者之间配有多厚度尺寸垫片备选件,确保微光物镜组成像焦平面与微光探测器接收平面重合,使微光成像组件清晰成像。
e、目镜组件的结构,在目镜筒内,通过目镜第一压圈、目镜第一隔圈、目镜第二隔圈,安装目镜第一透镜、目镜第二透镜、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构成目镜筒组件,目镜第一压圈位于目镜筒上端,目镜第一压圈的下方依次为目镜第一透镜、目镜第一隔圈、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目镜第二隔圈、目镜第二透镜,目镜筒组件位于目镜外壳内部,通过目镜外壳限位槽及导钉进行限位,目镜视度手轮压圈位于目镜外壳上端,两者通过螺纹连接,目镜视度手轮位于目镜视度手轮压圈下方,通过目镜视度手轮压圈压紧固定,目镜眼罩位于目镜视度手轮压圈上方,通过眼罩橡胶弹力特性套在目镜视度手轮压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长波红外成像组件、可见光成像组件、短波红外成像组件、微光成像组件分别对目标成像,后续经过图像融合显示组件的图像融合模块进行图像融合处理,融合图像输出到显示OLED通过目镜组件放大后供人眼观察,融合图像具备各个成像组件成像特点,从而具备反伪装侦察、昼/夜侦察、透烟雾侦察、透有色玻璃侦察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试用证明:完全达到研制目的,该观察镜能够昼/夜侦察、透烟雾侦察、透有色玻璃侦察及反伪装侦察,并且使用时操作简单,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提高了边防及武警的情报侦察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剖开外壳和后盖板后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盖板与光学成像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盖板与图像融合显示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接线示意图。
图中:
1-壳体组件,101-前盖板,102-外壳,103-后盖板;
2-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01-长波红外物镜筒,202-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3-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4-长波红外第一隔圈,205-长波红外第二隔圈,206-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207-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208-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209-长波红外探测器;
3-激光测距组件;
4-可见光成像组件;
5-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01-短波红外物镜筒,502-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3-短波红外第一隔圈,504-短波红外第二隔圈,505-短波红外第三隔圈,506-短波红外第四隔圈,507-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508-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509-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510-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511-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512-短波红外探测器;
6-微光成像组件,601-微光物镜筒,602-微光第一压圈,603-微光第一隔圈,604-微光第二隔圈,605-微光物镜第一透镜,606-微光物镜第二透镜,607-微光物镜第三透镜,608-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609-微光探测器;
7-目镜组件,701-目镜筒,702-目镜第一压圈,703-目镜第一隔圈,704-目镜第二隔圈,705-目镜第一透镜,706-目镜第二透镜,707-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708-目镜外壳,709-限位槽及导钉,710-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1-目镜视度手轮,712-目镜眼罩;
8-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01-图像融合模块,802-显示OLED,803-OLED载板;
9-电池盒;
10-第一螺钉,11-第二螺钉,12-第三螺钉,13-第四螺钉,14-第五螺钉,15-第六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含壳体组件1、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激光测距组件3、可见光成像组件4、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微光成像组件6、目镜组件7、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激光测距组件3、可见光成像组件4、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微光成像组件6位于壳体组件1内由左至右排列,通过第一螺钉10连接在壳体组件1的前盖板101上,目镜组件7位于壳体组件1的后方,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组件1的后盖板103上,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位于壳体组件1的内部,通过第二螺钉11及第三螺钉12连接在壳体组件1的后盖板103上,具体结构:
a、参见图1和图2,所述壳体组件1的结构为:
前盖板101位于外壳102的前端,后盖板103位于外壳102的后端,通过第四螺钉13及密封胶连接为一个壳体,在壳体的中部通过电池盒9安装一组电池;
b、参见图3和图4,所述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的结构为:
在长波红外物镜筒201内,通过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长波红外第一隔圈204、长波红外第二隔圈205,安装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206、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207、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208构成长波红外物镜组,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位于长波红外物镜筒201两端,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右方依次为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206、长波红外第一隔圈204、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207、长波红外第二隔圈205,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左方为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208,长波红外探测器209位于长波红外物镜筒201的右方,通过第五螺钉14连接,两者之间配有多厚度尺寸垫片备选件,确保长波红外物镜组成像焦平面与长波红外探测器接收平面重合,使长波红外成像组件清晰成像;
c、参见图3和图5,所述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的结构为:
在短波红外物镜筒501内,通过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短波红外第一隔圈503、短波红外第二隔圈504、短波红外第三隔圈505、短波红外第四隔圈506,安装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507、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508、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509、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510和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511构成短波红外物镜组,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位于短波红外物镜筒501的左端,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的右方依次为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507、短波红外第一隔圈503、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511、短波红外第二隔圈504、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508、短波红外第三隔圈505、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509、短波红外第四隔圈506、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510,短波红外探测器512位于短波红外物镜筒501的右方,通过第五螺钉14连接,两者之间配有多厚度尺寸垫片备选件,确保短波红外物镜组成像焦平面与短波红外探测器接收平面重合,使短波红外成像组件清晰成像;
d、参见图3和图6,所述微光成像组件6的结构为:
在微光物镜筒601内,通过微光第一压圈602、微光第一隔圈603、微光第二隔圈604,安装微光物镜第一透镜605、微光物镜第二透镜606、微光物镜第三透镜607和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608构成微光物镜组,微光第一压圈602位于微光物镜筒601的左端,微光第一压圈602的右方依次为微光物镜第一透镜605、微光第一隔圈603、微光物镜第二透镜606、微光物镜第三透镜607、微光第二隔圈604、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608,微光探测器609位于微光物镜筒601的右方,通过第六螺钉15连接,两者之间配有多厚度尺寸垫片备选件,确保微光物镜组成像焦平面与微光探测器接收平面重合,使微光成像组件清晰成像;
e、参见图7和图8,所述目镜组件7的结构为:
在目镜筒701内,通过目镜第一压圈702、目镜第一隔圈703、目镜第二隔圈704,安装目镜第一透镜705、目镜第二透镜706、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707构成目镜筒组件,目镜第一压圈702位于目镜筒701上端,目镜第一压圈702的下方依次为目镜第一透镜705、目镜第一隔圈703、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707、目镜第二隔圈704、目镜第二透镜706,目镜筒组件位于目镜外壳708内部,通过目镜外壳708限位槽及导钉709进行限位,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位于目镜外壳708上端,两者通过螺纹连接,目镜视度手轮711位于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下方,通过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压紧固定,目镜眼罩712位于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上方,通过眼罩橡胶弹力特性套在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上;
参照图1,作为实施例,以上所述的激光测距组件3,采用购置的小型激光测距机,工作波长1535nm,测距范围20m~7000m;可见光成像组件4,采用购置的自动变焦成像组件。
参照图4、5、6,作为实施例,以上所述的长波红外探测器209,采用购置的1280×1024非制冷红外机芯组件;短波红外探测器512,采用购置的640×512非制冷红外机芯组件;微光探测器609,采用购置的1280×1024低照度成像组件。
参照图7、8,作为实施例,以上所述的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采用购置的图像融合模块801及显示OLED802,两者使用软排线及OLED载板803进行连接,购置的图像融合模块801具备将各个成像组件输出图像进行融合输出的功能,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编程开发;购置的显示OLED802为0.49英寸彩色OLED微型显示器;目镜组件7,采用普通的一般目镜组,视度调节范围在-5~+5屈光度。
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接线情况:电池盒9连接图像融合模块801对其进行供电,图像融合模块801连接激光测距组件3、可见光成像组件4、长波红外探测器209、短波红外探测器512及微光探测器609对上述器件进行供电并接收器件所输出图像,并对接收的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融合模块801连接后续OLED载板803及显示OLED802,将融合图像输出。
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本申请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组件(1)、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激光测距组件(3)、可见光成像组件(4)、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微光成像组件(6)、目镜组件(7)及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所述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激光测距组件(3)、可见光成像组件(4)、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微光成像组件(6)位于壳体组件(1)内且由左至右依次排列,通过螺钉分别连接在壳体组件(1)的前盖板(101)上,所述目镜组件(7)位于壳体组件(1)的后方,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组件(1)的后盖板(103)上,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位于壳体组件(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在壳体组件(1)的后盖板(10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包括长波红外物镜筒(201)、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长波红外第一隔圈(204)、长波红外第二隔圈(205)、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206)、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207)、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208)及长波红外探测器(209);
在所述长波红外物镜筒(201)内,通过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长波红外第一隔圈(204)及长波红外第二隔圈(205),固定安装有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206)、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207)、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208)并共同构成长所述长波红外成像组件(2);所述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位于长波红外物镜筒(201)两端,所述长波红外第一压圈(202)右方依次为长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206)、长波红外第一隔圈(204)、长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207)和长波红外第二隔圈(205),所述长波红外第二压圈(203)左方为长波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208);所述长波红外探测器(209)位于长波红外物镜筒(201)的右方并通过螺钉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波红外成像组件(5)包括短波红外物镜筒(501)、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短波红外第一隔圈(503)、短波红外第二隔圈(504)、短波红外第三隔圈(505)、短波红外第四隔圈(506)、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507)、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508)、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509)、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510)、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511)及短波红外探测器(512);
在所述短波红外物镜筒(501)内,通过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短波红外第一隔圈(503)、短波红外第二隔圈(504)、短波红外第三隔圈(505)及短波红外第四隔圈(506),固定安装有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507)、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508)、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509)、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510)和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511)并共同构成所述波红外成像组件(5);所述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位于短波红外物镜筒(501)的左端,短波红外第一压圈(502)的右方依次为短波红外物镜第一透镜(507)、短波红外第一隔圈(503)、短波红外物镜第一三胶合透镜(511)、短波红外第二隔圈(504)、短波红外物镜第二透镜(508)、短波红外第三隔圈(505)、短波红外物镜第三透镜(509)、短波红外第四隔圈(506)和短波红外物镜第四透镜(510);所述短波红外探测器(512)位于短波红外物镜筒(501)的右方并通过螺钉实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光成像组件(6)包括微光物镜筒(601)、微光第一压圈(602)、微光第一隔圈(603)、微光第二隔圈(604)、微光物镜第一透镜(605)、微光物镜第二透镜(606)、微光物镜第三透镜(607)、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608)及微光探测器(609);
在所述微光物镜筒(601)内,通过微光第一压圈(602)、微光第一隔圈(603)及微光第二隔圈(604),固定安装有微光物镜第一透镜(605)、微光物镜第二透镜(606)、微光物镜第三透镜(607)和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608)并共同构成所述波红外成像组件(5);所述微光第一压圈(602)位于微光物镜筒(601)的左端,微光第一压圈(602)的右方依次为微光物镜第一透镜(605)、微光第一隔圈(603)、微光物镜第二透镜(606)、微光物镜第三透镜(607)、微光第二隔圈(604)和微光物镜第一双胶合透镜(608);所述微光探测器(609)位于微光物镜筒(601)的右方并通过螺钉实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镜组件(7)包括目镜筒(701)、目镜第一压圈(702)、目镜第一隔圈(703)、目镜第二隔圈(704)、目镜第一透镜(705)、目镜第二透镜(706)、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707)、目镜外壳(708)、限位槽及导钉(709)、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目镜视度手轮(711)及目镜眼罩(712);
在所述目镜筒(701)内,通过目镜第一压圈(702)、目镜第一隔圈(703)及目镜第二隔圈(704)固定安装目镜第一透镜(705)、目镜第二透镜(706)和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707)并共同构成目镜组件(7);所述目镜第一压圈(702)位于目镜筒(701)上端,目镜第一压圈(702)的下方依次为目镜第一透镜(705)、目镜第一隔圈(703)、目镜第一双胶合透镜(707)、目镜第二隔圈(704)和目镜第二透镜(706),所述目镜筒组件位于目镜外壳(708)内部并通过目镜外壳(708)限位槽及导钉(709)进行限位;所述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位于目镜外壳(708)上端,两者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目镜视度手轮(711)位于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下方,通过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压紧固定;所述目镜眼罩(712)位于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上方,通过眼罩橡胶弹力特性套在目镜视度手轮压圈(7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板(101)位于外壳(102)的前端、后盖板(103)位于外壳(102)的后端,它们之间通过螺钉及密封胶连接为一个壳体,在壳体的中部通过电池盒(9)安装有一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盒(9)连接图像融合模块(801)并对其进行供电,所述图像融合模块(801)分别连接激光测距组件(3)、可见光成像组件(4)、长波红外探测器(209)、短波红外探测器(512)及微光探测器(609)并对上述器件进行供电、接收器件所输出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激光测距组件(3)采用小型激光测距机,其工作波长1535nm,测距范围20m~7000m;
所述可见光成像组件(4)采用自动变焦成像组件;
所述的长波红外探测器(209)采用1280×1024非制冷红外机芯组件;
所述短波红外探测器(512)采用640×512非制冷红外机芯组件;
所述微光探测器(609)采用1280×1024低照度成像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图像融合显示组件(8)包括图像融合模块(801)、显示OLED(802)及OLED载板(803),所述图像融合模块(801)与显示OLED(802)之间通过软排线及OLED载板(803)进行连接;所述图像融合模块(801)具备将各个成像组件输出图像进行融合输出的功能,所述显示OLED(802)为0.49英寸彩色OLED微型显示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镜组件(7)采用一般目镜组,其视度调节范围在-5~+5屈光度。
CN202321096513.8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Active CN219875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6513.8U CN219875872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6513.8U CN219875872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5872U true CN219875872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4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6513.8U Active CN219875872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5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10077A (ja) フラットフィールドアイピース
CN201740465U (zh) 一种微光夜视枪用瞄准镜
US11032485B2 (en) Optical assembly for superimposing image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CN214010110U (zh) 用于全天候的通用瞄准镜装置
CN101943546A (zh) 一种微光夜视枪用瞄准镜
US65935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athering image data using multiple sensors
CN101881665A (zh) 刑侦或夜间搜救的侦察装置
CN219875872U (zh) 一种手持多波段反伪装高清观察镜
CN210427937U (zh) 分光式光电望远镜
CN111947515A (zh) 一种融合型共孔径昼夜通用瞄准镜
CN103389562A (zh) 500万像素大靶面微型摄像镜头
CN101552869A (zh) 一种手持式夜视仪
CN207132781U (zh) 可组合或拆分的电子瞄准器
CN204719317U (zh) 日夜高清鱼眼镜头
CN208984877U (zh) 一种轻便清晰立体成像微光夜视仪
CN205787348U (zh) 一种单目拼接成双目的夜视仪
CN204666937U (zh) 600万超清日夜型鱼眼镜头
CN203117530U (zh) 一种红外夜视目镜
RU2279110C1 (ru) Очки ночного вид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08398726U (zh) 一种瞄准镜
CN218446203U (zh) 一种迷你型手持式昼夜单筒望远镜
CN201945740U (zh) 手持式激光红外夜视仪
CN203550789U (zh) 一种透窗观瞄装置
CN217133467U (zh) 一种具有夜视功能的单目望远镜
CN220894653U (zh) 一种增强型双光双目融合夜视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