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5058U - 转接箱箱体 - Google Patents

转接箱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5058U
CN219875058U CN202320915225.4U CN202320915225U CN219875058U CN 219875058 U CN219875058 U CN 219875058U CN 202320915225 U CN202320915225 U CN 202320915225U CN 219875058 U CN219875058 U CN 219875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cover plate
adapter
box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52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靓
雷鸣
郝志杰
镇威
林家成
刘有强
荣军
刘森
刘相枪
秦先坤
张科峰
冯鸫
夏谷林
胡荣
高锡明
丁晓兵
宁淼福
何学敏
陈朝晖
钱海
罗炜
林康照
黄志雄
孙阔腾
廖德辉
李凌
彭业
刘斌
郑茂然
田得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23209152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5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5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5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箱箱体。包括:箱体及盖设于箱体的盖板,箱体用于容纳若干转接头单元;盖板朝向箱体内部的一侧固定有若干隔板,用于承载对应的转接头单元;盖板上开设若干第一让位孔,箱体与盖板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让位孔,以供转接头单元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与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箱箱体作为转接头单元的承载装置,保护连接线路,提高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从而减少停电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转接箱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改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接箱箱体。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等。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如继电器、熔断器等。二次设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存在老化严重、可靠性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在二次设备使用一定年限后,需要对其进行改造。
传统技术中,二次设备改造采用二次设备、屏柜、外部电缆等全部更换的方法。该方法会导致电力系统内的设备停电时间较长(约8至12天),停电时间长会直接影响电力输送,进而造成财产损失。此外,该改造方法涉及的设备多,需要外部施工方参与,导致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较高,且改造时涉及外部回路,导致作业风险较高。基于传统技术,目前的改进方案是不换屏柜、只换二次装置的改造方法,该方法需现场在原屏与新的二次设备间进行配线。
然而,在配线完成后,线缆裸露在外,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二次设备改造技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一种转接箱箱体。
一种转接箱箱体,包括:箱体及盖设于箱体的盖板,箱体用于容纳若干转接头单元;盖板朝向箱体内部的一侧固定有若干隔板,用于承载对应的转接头单元;盖板上开设若干第一让位孔,箱体与盖板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让位孔,以供转接头单元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与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
转接头单元为预先配线完成的端子排,通过插接方式与外部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设备改造前,根据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功能将对应转接头单元固定在对应隔板上,然后通过与隔板相连的盖板将隔板插入箱体内,将盖板与箱体相连,完成转接箱箱体组装。在进行二次设备改造的施工现场,将组装完成的转接箱箱体置于两个待转接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将转接头单元的两端分别与对应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由于两个待转接设备之间的接线关系在改造前可以获知,因此转接头单元的接线可以在改造施工前完成,从而减少施工所需时间。转接箱箱体作为转接头单元的承载装置,一方面可以将转接头单元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转接头单元的固定和封装,令多个转接头单元按照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关系排布,进一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的内侧壁上沿垂直于盖板的方向设置有滑轨,滑轨设有多个并分别与对应隔板滑动配合。
滑轨可以起到位置限定作用,令隔板可以快速沿指定方向移动,引导每个隔板上的转接头单元与对应第二让位孔对应,提高了转接箱箱体的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靠近盖板的一端为开口,箱体边缘向开口中部形成有与盖板抵接的限位件;在盖板与限位件相抵时,隔板沿滑轨移动到位。
通过手持盖板将隔板插入对应滑轨内并继续向箱体内部推进,直至盖板与限位件相抵。此时,隔板达到指定位置,即转接头单元抵达第二让位孔处,从而提高转接箱箱体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设置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相对的两个侧壁相抵。
横杆与箱体的相对面相抵,提高箱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杆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轨垂直于横杆;滑轨与横杆交接处固定连接。
纵横交错分布的横杆与滑轨可以通过力的传导进一步提高箱体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隔板沿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隔板与转接头单元可拆卸连接。
隔板将箱体内的空间隔成一个个容纳转接头单元的小空间,隔板均匀分布可以将箱体分为若干大小相等的小空间,从而给出了一种兼容性更强的方案,令转接头单元可以在隔板间按需自由配置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包括多个与转接头单元一一对应的板体单元,相邻板体单元随对应转接头单元的阵列排布而相互紧密贴合。
通过板体单元将隔板及隔板上的转接头单元插入箱体内,直至转接头单元远离板体单元的一端抵达对应的第二让位孔处,将该板体单元与箱体固定,完成该板体单元的安装。同样的方法安装其他板体单元,相邻的板体单元相互贴合,所有板体单元组合成为盖合在箱体上的盖板。将盖板分割为一个个单元,在后续维护时,可以选择性打开其中部分的板体单元并对对应的转接头单元进行操作,同时无需改变其他板体单元及转接头单元的状态,从而减小了检修和维护的工作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板上开设有操作孔,用于提供对转接头单元进行接线的操作空间。
在检修和维护转接箱箱体时,无需再将转接头单元从隔板上拆除,只要通过操作孔操作即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检修和维护的工作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远离盖板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支架,以供箱体固定于待转接设备。
为避免由于箱体相对于待转接设备移动而导致的转接头单元与电连接器的连接脱落,通过安装支架将箱体固定在待转接设备上,保障转接头单元与电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远离盖板的一侧连接有后箱盖,后箱盖一侧开口且开口侧朝向箱体,安装支架位于后箱盖远离开口的一侧;后箱盖上开设有走线槽。
当箱体通过安装支架与待转接设备固定后,两者之间的空间范围有限,会导致线缆纠缠错杂,不利于后续的检修和维护。通过后箱盖容纳线缆,并通过走线槽梳理线缆,从而既避免了转接头单元与电连接器连接位置暴露,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又可以实现高效的线缆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转接箱箱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一种转接箱箱体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一种转接箱箱体的俯视图。
图中,1、箱体;101、第二让位孔;102、滑轨;103、限位件;104、横杆;2、盖板;201、第一让位孔;3、隔板;301、操作孔;4、安装支架;5、后箱盖;501、走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转接箱箱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转接箱箱体包括箱体1及盖设于箱体1的盖板2。箱体1用于容纳若干转接头单元。
如图2和3所示,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接箱箱体的前视图和剖视图。盖板2朝向箱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有若干隔板3,用于承载对应的转接头单元;盖板2上开设若干第一让位孔201,箱体1与盖板2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让位孔101,以供转接头单元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让位孔201和第二让位孔101与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
其中,待转接设备可以为二次设备和屏柜,通过转接头单元的配置实现改造后的二次设备与屏柜的连接。
箱体1包括有上下两个相对板面、左右两个相对板面以及后方板面,箱体1前方为敞口设计,敞口处盖合盖板2,盖板2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箱设计为4U机箱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头单元包括两个接口,一个接口通过第一让位孔201与靠近第一让位孔201的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另一个接口通过第二让位孔101与靠近第二孔的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两个接口之间通过线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头单元包括两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电连接器连接的一端为插接面,与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插接,另一端为接线面,接线端子的接线面与对方接线端子的接线面通过线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头单元包括两个端子排,两个端子排之间在二次设备改造施工前完成配线,并通过插接方式与外部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设备改造前,根据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功能将对应转接头单元固定在对应隔板3上,然后通过与隔板3相连的盖板2将隔板3插入箱体1内,再将盖板2与箱体1相连,完成转接箱箱体组装。在进行二次设备改造的施工现场,将组装完成的转接箱箱体置于两个待转接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让位孔201和第二让位孔101将转接头单元的两端分别与对应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由于两个待转接设备之间的接线关系在改造前可以获知,因此两个转接头单元的端口排布、接线端子排布或端子排接线,可以在改造施工前完成,从而减少施工所需时间。
转接箱箱体作为转接头单元的承载装置,一方面将转接头单元与外界环境隔开,降低工作人员误触接线处的风险,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转接箱箱体可以实现多个转接头单元的固定和封装,令多个转接头单元按照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关系排布,该转接箱箱体在施工改造前即可完成装配,从而减少施工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垂直于盖板2的方向设置有滑轨102,滑轨102设有多个并分别与对应隔板3滑动配合。
滑轨102可以起到位置限定作用,令隔板3可以快速沿指定方向移动,引导每个隔板3上的转接头单元移动至对应第二让位孔101处,提高了转接箱箱体的装配效率。
单个转接头单元对应隔板3为竖向设置,竖向设置的隔板3通过滑轨102从转接箱箱体前方滑动进入转接头单元对应安装位置,实现转接头单元安装的快速、精准定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滑轨102数量可以与转接头单元数量相同,也可以为转接头单元数量的两倍。当滑轨102数量为转接头单元数量的两倍时,在转接头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轨102,上下滑轨102对称设置,令隔板3同时与两端对应滑轨102滑动配合,使得滑动过程更平稳,进而提高安装效率,同时给转接头单元的维护提供了便利。在其他实施例中,滑轨10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体1靠近盖板2的一端为开口,箱体1边缘向开口中部形成有与盖板2抵接的限位件103;在盖板2与限位件103相抵时,隔板3沿滑轨102移动到位。
通过手持盖板2将隔板3插入对应滑轨102内并继续向箱体1内部推进,直至盖板2与限位件103相抵。此时,隔板3到达指定位置,即转接头单元抵达对应第二让位孔101处,从而提高转接箱箱体装配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置有横杆104,横杆104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相抵。
横杆104与箱体1的相对面相抵,提高箱体1的结构稳定性。
横杆104设有多个,并分散分布于转接箱箱体内的上、下两个侧壁上,横杆104的两端分别与转接箱箱体结构的左、右两个侧壁相抵接,从而保证转接箱箱体整体机械结构强度。横杆104数量按转接箱箱体大小自由设置,如数量设为4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杆104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轨102垂直于横杆104;滑轨102与横杆104交接处固定连接。
其中滑轨102与可以与横杆104螺栓连接,在横杆104和滑轨102的交接处设置螺孔,与螺孔螺纹配合的螺杆同时旋入螺孔,实现横杆104与滑轨102的连接。此时,横杆104除了承担加强转接箱箱体结构稳定性的任务外,还充当滑轨102的承载物。
纵横交错分布的横杆104与滑轨102可以通过力的传导进一步提高箱体1结构稳定性。为保持滑轨102平稳性,支撑滑轨102的横杆104应该至少为2个,每个滑轨102跨接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横杆10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隔板3沿盖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隔板3与转接头单元可拆卸连接。
隔板3将箱体1内的空间隔成一个个容纳转接头单元的小空间,均匀分布的隔板3可以将箱体1分为若干大小相等的小空间,从而给出了一种兼容性更强的方案,令转接头单元可以在隔板3间按需自由配置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盖板2包括多个与转接头单元一一对应的板体单元,相邻板体单元随对应转接头单元的阵列排布而相互紧密贴合。
盖板210可以减少灰尘等杂物进入转接箱箱体内,且降低线路裸露程度,降低安全风险。通过板体单元将隔板3及隔板3上的转接头单元插入箱体1内,直至转接头单元远离板体单元的一端抵达对应的第二让位孔101处,将该板体单元与箱体1固定,完成该板体单元的安装。同样的方法安装其他板体单元,相邻的板体单元相互贴合,所有板体单元组合成为盖合在箱体1上的盖板2。将盖板2分割为一个个单元,在后续维护时,可以选择性打开其中部分的板体单元并对对应的转接头单元进行操作,同时不破坏其他板体单元及转接头单元,从而减小了检修和维护的工作量。
板体单元与各个转接头单元一一对应,转接头单元其中一端与对应板体单元通过螺栓连接,或两者一体成型。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将板体单元与转接头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装配转接箱箱体。将转接头单元通过隔板3与滑轨102的滑动配合插入转接箱箱体内,当板体单元与限位件103相抵时,板体单元即到达指定安装位置,同时转接头单元到达对应第二让位孔101处。因此,可以一次性完成板体单元和转接头单元的安装,从而提高转接箱箱体的装配效率。
独立的板体单元通过螺栓与限位件103连接,以保障板体单元与箱体1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板体单元上的第一让位孔201可以根据转接头单元上接口或插接面或端子排大小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隔板3上开设有操作孔301,用于提供对转接头单元进行接线的操作空间。
在检修和维护转接箱箱体时,无需再将转接头单元从隔板3上拆除,只要通过操作孔301操作即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检修和维护的工作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远离盖板2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支架4,以供箱体1固定于待转接设备。
为避免由于箱体1相对于待转接设备移动而导致的转接头单元与电连接器的连接脱落,通过安装支架4将箱体1固定在待转接设备上,保障转接头单元与电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2上也设置有若干螺孔,以便待转接设备通过螺孔和螺杆的配合与转接箱箱体固定。此时,箱体1通过安装支架4固定在一个待转接设备上,另一个转接设备通过螺孔和螺杆固定在箱体1上,从而实现三者位置相对固定,从而提高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远离盖板2的一侧连接有后箱盖5,后箱盖5一侧开口且开口侧朝向箱体1,安装支架4位于后箱盖5远离开口的一侧;后箱盖5上开设有走线槽501。
当箱体1通过安装支架4与待转接设备固定后,两者之间的空间范围有限,会导致线缆纠缠错杂,不利于后续的检修和维护。通过后箱盖5容纳线缆,并通过走线槽501梳理线缆,从而既避免了转接头单元与电连接器连接位置暴露,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又可以实现高效的线缆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箱箱体为绝缘树脂材质,保障回路的独立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了一种易于组装的转接箱箱体,充当转接头单元的承载装置,既可以防止转接头单元直接裸露在外,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同时通过优化转接箱箱体的结构,使其便于组装,从而减少施工现场的组装时间,提高二次设备的改造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包括:
箱体及盖设于所述箱体的盖板,所述箱体用于容纳若干转接头单元;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箱体内部的一侧固定有若干隔板,用于承载对应的所述转接头单元;所述盖板上开设若干第一让位孔,所述箱体与所述盖板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让位孔,以供所述转接头单元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让位孔和所述第二让位孔与两个待转接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设有多个并分别与对应所述隔板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为开口,所述箱体边缘向所述开口中部形成有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限位件;在所述盖板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时,所述隔板沿所述滑轨移动到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侧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轨垂直于所述横杆;所述滑轨与所述横杆交接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隔板沿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隔板与所述转接头单元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包括多个与所述转接头单元一一对应的板体单元,相邻所述板体单元随对应所述转接头单元的阵列排布而相互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操作孔,用于提供对所述转接头单元进行接线操作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远离盖板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支架,以供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待转接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箱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远离盖板的一侧连接有后箱盖,所述后箱盖一侧开口且开口侧朝向所述箱体,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后箱盖远离开口的一侧;所述后箱盖上开设有走线槽。
CN202320915225.4U 2023-04-21 2023-04-21 转接箱箱体 Active CN219875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5225.4U CN219875058U (zh) 2023-04-21 2023-04-21 转接箱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5225.4U CN219875058U (zh) 2023-04-21 2023-04-21 转接箱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5058U true CN21987505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8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5225.4U Active CN219875058U (zh) 2023-04-21 2023-04-21 转接箱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5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96293C2 (ru) Модульн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телеуправления
RU2680591C2 (ru) Модуль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для модульн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теле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его содержащее
CN102593724B (zh) 积木式快装配电装置
DE102013112101B4 (de) Komponentenaufbausystem
CN21035040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开关柜
CN219875058U (zh) 转接箱箱体
CN105932550A (zh) 一种配电柜或配电箱的多断路器排布方法
CN219477265U (zh) 配电柜和储能系统
CN213718413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控制箱体
CN109787176B (zh) 一种新型的简易母线槽系统
CN211377569U (zh) 一种户外安装全电压等级一体化变压器保护装置
CN211351677U (zh) 基于标准接口板的即插即用装置
CN219393965U (zh) 基于原屏的二次设备转接箱
CN218161300U (zh) 一种集控式配电自动化dtu柜
CN211829762U (zh) 一种箱式馈线终端
KR100965561B1 (ko) 공동주택의 전기공급제어를 위한 제어박스
CN217010237U (zh) 综合保护模组及具有其的开关电柜
CN213906280U (zh) 一种用于400v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重合闸装置
CN116565656A (zh) 基于原屏的二次设备转接箱及改造方法
CN219917930U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用母线槽
CN220874051U (zh) 一种插入分隔式配电柜
CN114268036B (zh) 柜体结构
CN221042228U (zh) 一种光伏电缆安装线槽
CN210224856U (zh) 多井场综合控制器
CN214125174U (zh) 一种逆变器组件及其安装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HENGDU RELIANCE ELECTRIC Co.,Ltd.

Assignor: LIUZHOU BUREAU OF EHV POWER TRANSMISSION Co.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652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ansfer box bod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0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