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2380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2380U
CN219872380U CN202320390531.0U CN202320390531U CN219872380U CN 219872380 U CN219872380 U CN 219872380U CN 202320390531 U CN202320390531 U CN 202320390531U CN 219872380 U CN219872380 U CN 219872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ingerprint module
key
fingerprin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05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金宝
薛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qiu Titanium Biome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qiu Titanium Biome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qiu Titanium Biome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qiu Titanium Biome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05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2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2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2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指纹模组、按键模组及支撑组件,壳体具有安装腔及与安装腔连通的连通口;指纹模组设于安装腔内,并靠近连通口设置;按键模组安装在安装腔内,与指纹模组相对设置,按键模组设于指纹模组的下方;支撑组件与指纹模组靠近按键模组的一侧连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及按压部,在指纹模组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支撑部支撑指纹模组,按压部按压按键模组。指纹模组向靠近按键模组的方向运动,支撑部对指纹模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按键模组损坏,减少按键模组损坏的风险。由于增加了支撑部,用户按压指纹模组时,在支撑部提供的支撑力的作用下,提高用户的按压手感。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追求轻薄化和集成化,越来越多电子产品把指纹模组放到侧板,和开关按键配合,实现指纹解锁和电源开关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和安装空间,实现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及轻薄化。
在相关技术中,常规指纹模组上设置按键部,按键部对应设于开关按键的上方,开关按键设置在电路板上,在指纹模组上施力时,按键部会按压在其下方的开关按键,通过按键部按压开关按键,触发开关按键上所连接的电路板,以实现指纹模组的通电连接,然而,这种指纹模组仅通过按键部进行中心点支撑,指纹模组的两侧位置无支撑、缓和,当指纹模组受到外力,按键部会抵接到下方的按键开关,由于常规指纹模组仅通过按键部进行中心点支撑,两侧位置无支撑、缓和,所以,指纹模组会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会向内凹陷,将力传递到与之配合的开关按键上,会导致开关按键有损坏的风险,使指纹模组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在按压指纹模组的外侧位置时,两侧位置无支撑、缓和,手感较弱,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纹模组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开关按键损坏、指纹模组的使用寿命降低以及按压指纹模组的手感较弱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连通口;
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连通口设置;
按键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指纹模组相对设置,所述按键模组设置于所述指纹模组的下方;
支撑组件,与所述指纹模组靠近所述按键模组的一侧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及按压部,在所述指纹模组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指纹模组,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按键模组。
支撑组件不仅包括按压按键模组的按压部,还包括支撑指纹模组的支撑部,在指纹模组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指纹模组向靠近按键模组的方向运动,支撑部能够对指纹模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施加在指纹模组上的外力全部转移到按键模组上,导致按键模组损坏,能够减少按键模组损坏的风险。同时,由于增加了支撑部,用户按压指纹模组时,在支撑部提供的支撑力的作用下,能够提高用户的按压手感。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指纹模组的相对高度大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指纹模组的相对高度。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指纹模组或所述安装腔接触,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按键模组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模组包括按键部及电路板,所述按键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按键部设有开关,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连通口相对的底壁上,在所述指纹模组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或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接触。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指纹模组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按压部。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所述按压部及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中空结构。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按压部分体成型,所述支撑部及所述按压部均与所述指纹模组靠近所述按键模组的一侧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指纹模组远离所述按键模组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指纹模组从所述连通口伸出至所述安装腔外。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芯片及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一侧与所述指纹芯片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指纹芯片于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的方向上从所述连通口伸出至所述安装腔外。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支撑组件上的按压部和支撑部,解决指纹模组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开关按键损坏、指纹模组的使用寿命降低以及按压指纹模组的手感较弱的技术问题。在指纹模组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先与电路板接触,支撑部产生局部形变,提供弹性作用,以托住指纹模组,其次,指纹模组在外力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使按压部触碰到按键部,其中,支撑部还提供了按压部向下按压按键部的缓冲作用,避免施加在指纹模组上的外力全部转移到按键模组上,导致按键模组损坏,减少按键模组损坏的风险,然后,按压部按压触发按键部对应的指令。由于增加了支撑部,用户按压指纹模组时,在支撑部提供的支撑力的作用下,能够提高用户的按压手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局部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支撑组件的支撑部为实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支撑组件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支撑组件的支撑部和按压部分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电子设备,110-壳体,112-安装腔,114-连通口,120-指纹模组,122-指纹芯片,124-线路板,130-按键模组,132-按键部,134-电路板,140-支撑组件,142-支撑部,144-按压部,146-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追求轻薄化和集成化,越来越多电子产品把指纹模组放到侧板,和开关按键配合,实现指纹解锁和电源开关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和安装空间,实现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及轻薄化。
在相关技术中,常规指纹模组上设置按键部,按键部对应设于开关按键的上方,开关按键设置在电路板上,在指纹模组上施力时,按键部会按压在其下方的开关按键,通过按键部按压开关按键,触发开关按键上连接的电路板,以实现指纹模组的通电连接,然而,这种指纹模组仅通过按键部进行中心点支撑,指纹模组的两侧位置无支撑、缓和,当指纹模组受到外力,按键部会抵接到下方的按键开关,由于指纹模组仅通过按键部进行中心点支撑,两侧位置无支撑、缓和,所以,指纹模组会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将力传递到与之配合的开关按键上,会导致开关按键有损坏的风险,使指纹模组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在按压指纹模组的外侧位置时,两侧位置无支撑、缓冲,手感较弱,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避免按压指纹模组时指纹模组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减少开关按键损坏的风险,保证指纹模组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用户使用、按压指纹模组时的手感。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能够避免按压指纹模组120时其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减少按键模组130的损坏的风险,保证指纹模组12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用户使用、按压指纹模组120时的手感。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笔电、平板电脑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指纹模组120、按键模组130及支撑组件140,壳体110的内部具有安装腔112及与安装腔112连通的连通口114;指纹模组120设置在安装腔112内,并靠近连通口114设置;按键模组130安装在安装腔112内,按键模组130与指纹模组120相对设置,按键模组130设置于指纹模组的下方;支撑组件140设置在按键模组130和指纹模组120之间,支撑组件140与指纹模组120靠近按键模组130的一侧连接;支撑组件140包括支撑部142及按压部144,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支撑部142支撑指纹模组120,按压部144按压按键模组130。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40不仅包括按压按键模组130的按压部144,还包括支撑指纹模组120的支撑部142,该支撑部142不仅支撑指纹模组120,还对按键模组130具有缓冲作用,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指纹模组120向靠近按键模组130的方向运动,支撑部142先对指纹模组12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及对按键模组130起一定的缓冲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指纹模组仅通过按键部进行中心点支撑,指纹模组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导致开关按键损坏,本实施例通过支撑部142有效避免施加在指纹模组120上的外力全部转移到按键模组130上,防止指纹模组120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减少按键模组130损坏的风险,保证指纹模组120和按键模组130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增加了支撑部142,用户按压指纹模组120时,在支撑部142提供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及支撑部142对按键模组130的缓冲作用,能够提高用户的按压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定义连通口114的方向为上方,安装腔112远离连通口114的一侧为下方,其余方向为侧。也就是说,指纹模组120设置在按键模组130的上方,支撑组件140设置在指纹模组120的下方,支撑组件140设置在指纹模组120和按键模组130之间。
容易理解的是,支撑组件140与指纹模组120连接,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支撑组件140会跟随指纹模组120向靠近按键模组130的方向运动,直至支撑部142与安装腔112的底壁接触,继续按压指纹模组120,支撑组件140会继续向靠近按键模组130的方向运动,使按压部144与按键模组130接触,从而触发按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42与按压部144均设置指纹模组120靠近按键模组130的一侧,可以是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直接与指纹模组120连接,还可以是支撑组件140包括一个连接结构,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通过该连接结构与指纹模组120连接。
其中,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之间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是相邻设置。支撑部142与按压部144之间间隔设置,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对指纹模组120进行支撑,以及从不同的位置对按键模组130进行缓冲,能够减小按压部144对按键模组130的局部压力,以减小按键模组130的受力,提高按键模组130的使用寿命。
当然,若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之间相邻设置,则可以设置多个支撑部142,多个支撑部142依次排列在指纹模组120上,同样也能够减少按压部144对按键模组130的局部压力,使施加在指纹模组120上的外力能够通过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尽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按键模组130上,提高按键模组130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支撑部142与指纹模组120连接接触,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142能够对指纹模组120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托住指纹模组120,避免指纹模组120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提高了用户按压手感,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支撑部142与指纹模组120的相对高度大于按压部144与指纹模组120的相对高度。
也就是说,竖直方向,支撑部142的长度大于按压部144的长度,在按压指纹模组120的过程中,支撑部142先与下方的按键模组130或者是下方的容置腔的底壁接触,接着,按压部144再与按键模组130接触,这样不仅能够给指纹模组120提供反作用力,能够托住指纹模组120,防止指纹模组120从中心点位置到两侧位置向内凹陷,还能够给按压部144按压按键模组130提供缓冲作用,在用户继续按压指纹模组120时能够感受到按压手感,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42的延伸方向和按压部144的延伸方向相同,均由指纹模组120的方向延伸至按键模组130的方向,可以认为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均为向下延伸。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142先与下方的按键模组130接触,能够先给指纹模组120提供向上的反作用力,提高按压手感,缓冲按压部144向下按压按键模组130的压力,避免按键模组130损坏。
其中,支撑部142可以是弹性件或者是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142先与下方的按键模组130或者是下方的容置腔的底壁接触,接着,在指纹模组120继续按压时,支撑部142会提供弹力托住指纹模组120,提高按压手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以及通过支撑部142提供的弹力作用,来缓冲按压部144向下按压的压力。
具体地,支撑组件140的材料为硅胶材料(如图5及图6所示)、TPU、塑胶、泡棉中的任意一种。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模组130包括按键部132及电路板134,按键部132安装在电路板134上,按键部132设有开关,其与电路板134电性连接,以实现通过按压部144向下按按键部132,按键部132触发开关上电性连接的电路板134,以实现指纹模组120的通电连接,电路板134设置于安装腔112与连通口114相对的底壁上,在指纹模组120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支撑部142与电路板134接触,或者支撑部142与安装腔112的底壁接触。
其中,电路板134设置在安装腔112的底壁上,按键部132设置在电路板134上,按压部144可按压按键部132上开关按键,从而触发按键指令,并且,电路板134的大小决定了支撑部142的按压位置。若电路板134的面积过大,铺满了安装腔112的整个底壁,则支撑部142可与电路板134抵持。若电路板134的面积过小,未覆盖支撑部142下方的区域,则支撑部142与安装腔112的底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均以电路板134的面积过大,支撑部142与电路板134接触为实施例进行说明。至于支撑部142与安装腔112的底壁接触的方式可以以此类推。
其中,按键部132安装在电路板134上的面积很小,也就是说按键部132本身就比较小,若只有按压部144与按键部132接触,会使施加在整个指纹模组120上的外力全部转移到按键部132上,会导致按键部132的局部压力过大,同时设置支撑部142,可以通过支撑部142将部分外力分散至电路板134上,能够减少对按键部132的损坏,提高按键部132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整个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42与指纹模组120或安装腔112的底壁接触,所述按压部144与按键模组130间隔设置。
在初始状态下,支撑部142与电路板134接触,按压部144与按键部132间隔设置。若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支撑部142能够立即与电路板134接触,能够避免指纹模组120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出现空行程,导致用户按压手感弱,然后,通过支撑部142立即与电路板134接触,能够提高按压手感,提高用户的按压体验感。
当然,若支撑部142与安装腔112的底壁接触时,工作原理及工作效果一样,参照与电路板134接触的情况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42为两个,两个支撑部142分别设置在按压部144的两侧。
具体地,两个支撑部142分别设置在按压部144的两侧,能够从按压部144的两侧对按压部144起到缓冲作用,从按压部144的两侧分散施加在指纹模组120上的外力,能够减少按压部144对按键部132上的按压受力,防止按键部132损坏,提高按键部132的使用寿命。
其中,两个支撑部142到按压部144的距离相同,可以使按压部144两侧的受力均匀,减少对按键部132的损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支撑部142到按压部144的距离也可以不同,可以存在一定小范围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42为两个,但是不限于此,支撑部142还可以是其他数量,支撑部142还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其他数量。若支撑部142是三个,三个支撑部142可以环设在按压部144的周围。同样的,若支撑部142是四个,四个支撑部142同样可以环设在按压部144的周围。若支撑部142为其他数量时,同样的,多个支撑部142可以环设在按压部144的周围,可以形成多圈层环设在按压部144的周围。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40还包括连接部146,连接部146的上表面与指纹模组120连接,连接部146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部142与按压部144。
其中,支撑部142及按压部144通过连接部146与指纹模组120连接,能够增大支撑部142及按压部144与指纹模组120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能够使外力较为均匀的传递至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上,能够尽可能减少支撑部142和按压部144的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40还包括连接部146,支撑部142及按压部144通过连接部146与指纹模组120连接,但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40可以不包括连接部146(如图7所示),支撑部142及按压部144直接和指纹模组120连接。也就是说,支撑部142和连接部146是分体成型的,支撑部142和连接部146分别间隔安装在指纹模组120靠近按键模组130的一端。为了保证支撑部142具有弹性,支撑部142可以采用泡棉材料制成,按压部14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46、按压部144及支撑部142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支撑组件140是一体成型的,能够减少制造工序,从而能够减少支撑组件140的制造成本。
由于支撑部142主要起到缓冲和提供支撑力的作用,而按压部144需要提供按压按键部132的按压力,因此在整体的强度上,按压部144可以大于支撑部142的强度,由于二者又是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则可以将支撑部142设置成中空结构,即支撑部142内部为空心的(如图6所示),使支撑部142具有一定的回弹力,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142先与电路板134接触,支撑部142局部变形,提供弹性托住指纹模组120,避免出现空行程,提高了按压手感。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空心的支撑部142之外,支撑部142也可以设置成实心结构(如图5所示),其也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指纹模组120远离按键模组130的一侧的方向上,指纹模组120从连通口114伸出至安装腔112外。指纹模组120的部分结构从连通口114中伸出至安装腔112外,使得用户在操作时能够方便地将手指放置在指纹模组120上,方便用户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模组120包括指纹芯片122及线路板124,线路板124的一侧与指纹芯片122连接,另一侧与支撑组件140连接,指纹芯片122远离线路板124的一侧从连通口114伸出至安装腔112外。
同样的,指纹芯片122从连通口114中伸出至安装腔112外,使得用户在操作时能够方便地将手指放置在指纹模组120上,方便用户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时,支撑部142先与电路板134接触,支撑部142产生局部形变,提供弹性作用,以托住指纹模组120,其次,指纹模组120在外力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使按压部144触碰到按键部132,其中,支撑部142还提供按压部144向下按压按键部132的缓冲作用,然后,按压部144按压触发按键部132对应的指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40不仅包括按压按键模组130的按压部144,还包括支撑指纹模组120的支撑部142,在指纹模组120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指纹模组120向靠近按键模组130的方向上运动,支撑部142能够对指纹模组120起到一定的支撑和缓冲作用,避免施加在指纹模组120上的外力全部转移到按键模组130上,导致按键模组130损坏,能够减少按键模组130损坏的风险。同时,由于增加了支撑部142,用户按压指纹模组120时,在支撑部142提供的支撑力的作用下,能够提高用户的按压手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连通口;
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连通口设置;
按键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指纹模组相对设置,所述按键模组设置于所述指纹模组的下方;
支撑组件,与所述指纹模组靠近所述按键模组的一侧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及按压部,在所述指纹模组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指纹模组,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按键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指纹模组的相对高度大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指纹模组的相对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指纹模组或所述安装腔接触,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按键模组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包括按键部及电路板,所述按键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按键部设有开关,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连通口相对的底壁上,在所述指纹模组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或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指纹模组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按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按压部及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按压部分体成型,所述支撑部及所述按压部均与所述指纹模组靠近所述按键模组的一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纹模组远离所述按键模组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指纹模组从所述连通口伸出至所述安装腔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芯片及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一侧与所述指纹芯片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指纹芯片于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的方向上从所述连通口伸出至所述安装腔外。
CN202320390531.0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872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0531.0U CN21987238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0531.0U CN21987238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2380U true CN219872380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0531.0U Active CN21987238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2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8750B (zh) 按键结构
JP5036103B2 (ja) 携帯用通信機
KR20130043050A (ko) 키보드 모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5228561A (en) Long traveling button switch with enhanced user feedback
CN21987238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0580596B2 (en) Key structure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80080151A (ko) 탈착식 물리키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
US6713699B2 (en) Key switch stabilizer mechanism
CN202930283U (zh) 悬臂式键盘装置
CN201369261Y (zh)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CN219107982U (zh) 电子设备
CN110729145A (zh) 一种剪刀脚结构的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
CN212783181U (zh) 一种新型硅胶按键
CN213124235U (zh) 两段式按键结构
CN219286259U (zh) 按键结构
CN213583596U (zh) 按键模组、按键单元及键盘
CN210015807U (zh) 具有按压保护功能的按键
CN217239325U (zh) 一种低手感高行程的开关模组
US8686303B2 (en) Thin film switch and press key/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210668183U (zh) 一种剪刀脚结构的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
CN21949760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376342U (zh) 一种新型机械键盘
CN201130968Y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214477095U (zh) 键盘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